- 年份
- 2024(7902)
- 2023(10878)
- 2022(8824)
- 2021(7843)
- 2020(6591)
- 2019(14231)
- 2018(13974)
- 2017(26823)
- 2016(14528)
- 2015(15993)
- 2014(15806)
- 2013(15559)
- 2012(13966)
- 2011(12204)
- 2010(12578)
- 2009(12259)
- 2008(12770)
- 2007(11559)
- 2006(10402)
- 2005(9966)
- 学科
- 业(80771)
- 企(76837)
- 企业(76837)
- 管理(69621)
- 济(65101)
- 经济(64980)
- 财(28003)
- 业经(27641)
- 方法(24604)
- 农(23235)
- 务(21371)
- 财务(21350)
- 财务管理(21325)
- 企业财务(20264)
- 制(20010)
- 数学(16701)
- 数学方法(16574)
- 农业(16522)
- 技术(16298)
- 体(15636)
- 划(15166)
- 中国(14497)
- 策(14385)
- 体制(13892)
- 和(12821)
- 企业经济(12436)
- 理论(12433)
- 经营(11945)
- 技术管理(10980)
- 环境(10369)
- 机构
- 学院(213942)
- 大学(207624)
- 济(92925)
- 经济(91237)
- 管理(89665)
- 理学(76375)
- 理学院(75754)
- 管理学(75030)
- 管理学院(74615)
- 研究(64249)
- 中国(53917)
- 财(49283)
- 京(42440)
- 财经(37803)
- 经(34124)
- 江(34073)
- 科学(34038)
- 农(32775)
- 所(30680)
- 中心(29678)
- 财经大学(27687)
- 经济学(27652)
- 业大(27439)
- 研究所(26692)
- 州(26330)
- 商学(26283)
- 北京(26249)
- 商学院(26046)
- 农业(25375)
- 经济学院(24873)
- 基金
- 项目(133567)
- 科学(108491)
- 研究(102867)
- 基金(99303)
- 家(83615)
- 国家(82819)
- 科学基金(74362)
- 社会(69197)
- 社会科(65608)
- 社会科学(65590)
- 省(53090)
- 基金项目(52211)
- 教育(46188)
- 自然(45598)
- 自然科(44550)
- 自然科学(44540)
- 自然科学基金(43839)
- 划(42597)
- 编号(40795)
- 资助(38764)
- 制(33239)
- 成果(32976)
- 业(32824)
- 创(31967)
- 部(30307)
- 重点(29502)
- 创新(28980)
- 国家社会(28944)
- 发(28534)
- 课题(28162)
- 期刊
- 济(112701)
- 经济(112701)
- 研究(65074)
- 中国(44231)
- 财(44205)
- 管理(40624)
- 农(33017)
- 科学(26407)
- 学报(24715)
- 农业(22392)
- 融(22355)
- 金融(22355)
- 大学(20865)
- 业经(20562)
- 技术(20425)
- 学学(20019)
- 财经(19857)
- 教育(17874)
- 经(17120)
- 经济研究(16704)
- 问题(14320)
- 业(13808)
- 财会(13528)
- 技术经济(12717)
- 会计(12404)
- 现代(11915)
- 世界(10970)
- 贸(10780)
- 商业(10480)
- 经济管理(10344)
共检索到3313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陈和 蒲惠荧 隋广军
企业的治理目标可以理解为企业的价值取向,即企业应该为谁服务,为谁而存在?企业治理目标也体现在维护企业内创造价值的关键性资源的完整性,并通过价值分配来激励这些关键性资源。传统的物质资本密集型企业其关键性资源具有产权特性,控制企业产权便可以维持企业的价值创造能力,同时也可以获得相应的价值分配权,因此物质资本密集型企业的治理目标便是控制企业的关键性物资资本,并为其服务。而在人力资本密集型企业中,创造价值的关键性资源无法通过产权加以控制,需要凭借关系型契约来协调。此时,只有妥善协调企业内的关键性资源,才能维持企业
关键词:
治理目标 产权控制 关系协调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刘玉文
现代企业竞争是企业市场生存能力的竞争,而企业市场生存能力本质上即是企业价值创造能力。内部控制是为有效实现对企业资源进行合理匹配、确保企业科学发展进而实现企业价值增值目标的重要管理工具。从这个意义上讲,内部控制是企业价值提升的有效路径,二者具有逻辑相关性和本质一致性。本文以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为研究对象,从企业价值提升视角尝试构建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以期助力企业长效发展和价值提升。
关键词:
企业价值 内部控制 价值提升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张海锋 张卓
创新力和控制力是企业持续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共生理论,构建创新力和控制力共生模型,分析创新力和控制力的5种共生模式。研究显示,在企业持续发展力中,创新力和控制力的相互作用具有多种形式,在企业的不同生命周期阶段呈现不同的作用模式,其中对称性互利共生并不总是最佳的模式。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创新力 控制力 共生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吴有红 潘爱玲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刘容
二战后,在终身雇佣、年功序列和企业内工会等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框架下,日本企业与员工结成了"命运共同体",共同分担经营风险、分享盈余利润,形成了一种"利益一致型"劳资关系。但近十几年来,长期的经济停滞迫使企业普遍采用了强制性解雇、短期雇佣和成果主义考核等管理措施,破坏了传统劳资关系的长期性与稳定性,淡化了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与忠诚心,劳资对立的趋势日渐凸显,双方利益由一致逐步走向分化。劳资关系将由"利益一致型"演进为在对立中求合作、在合作中求制衡的"利益协调型"。
关键词:
日本企业劳资关系 利益一致型 利益协调型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李连华
内部控制系统中存在着广泛的控制与被控制、监督与被监督、牵制与被牵制关系。这一性质和特点极容易在工作中引起上下级之间、部门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进而制约企业的内部控制效率。从理论上讲,冲突来源于不同部门、组织之间的目标、活动、声望、权力、受教育程度等方面的差异。在企业内部控制中,每个成员都以所在部门等为标志把自己归属于某一个小的团体之内,并认同自己和该小团体之间的利益共同性。因此,当发现其他部门、组织可能阻碍自己的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宋光茂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刘惠利 叶苗苗
本文分析了美日财务管理目标的差异,提出了我国财务管理体制的国际协调模式,完善了财务管理体制的国际协调方式,设计了现金管理国际体制的协调化思路。
关键词:
财务管理 管理目标 管理体制 国际协调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何会军 黄春萍 曾珍香
企业集团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协调控制是企业集团总任务实现最优化的根本手段。本文根据大系统控制论提出了企业集团的资源优化配置数学模型,以及对企业集团市场竞争力进行初步探讨。以图为企业集团系统的协调控制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
企业集团系统 大系统 协调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陈沛然 陈慎华
怎样有效地把员工和企业组织协调起来,既最大限度地让员工的需要获得满足,又同时实现企业组织效益的最大化?基于"最近团体"和"双重身份员工"的思路可以提供一种全新的借鉴。员工发展和企业目标之间的矛盾,是一个长期以来一直困扰企业管理者的棘手问题,也是企业管理问题的研究者们必须面对的、不可回避的永久性的挑战。怎样有效地把员工和
关键词:
最近团体 双重身份员工 员工与企业协调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张先治 孙文刚
管理控制是管理者影响组织中其他成员以实现组织战略的过程 ,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管理控制与内部审计共同发展的进程中 ,管理控制推动了内部审计的演进 ,内部审计促进了管理控制的不断完善 ,二者通过相互的推动作用已经耦合在一起。因而 ,协调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与管理控制的关系 ,是当前我国推动内部审计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现实选择。本文在论证管理控制及与内部审计关系的基础上 ,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对内部审计与管理控制的协调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内部审计 管理控制 协调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西奥多·格罗夫斯 马丁·洛伊伯 伍鸣
经济学家往往倾向于建议采用分散的价格机制为协调公司内部的外差效应的手段,然而内部市场的狭窄很可能导致非最优化的控制,而将那些有外差效应的决策集中化,则又面临着如何从分部门取得正确信息问题。本文将提出一个控制机制,它将保留分散化控制机制的优点,并激励分部门传递正确信息,以便做出促使公司整体利润最大化的决策。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培根
从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过程来看,现代企业中的内部控制目标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查错和纠弊,而是涉及到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呈现出多元化、纵深化的趋势。具体可归纳如下; (1)确保企业目标的有效实现; (2)服从政策、程序、规则和法律法; (3)经济且有效地利用企业资源; (4)确保信息的质量; (5)有效保护企业的资源。 影响企业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的制约因素错综复杂。但通过系统研究和归纳,我们可得出有效实现企业内部控制目标的途径。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粮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将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整合在一个理论框架,并以我国2009-2018年A股持续上市的163家国有控股公司为样本,实证研究了公司治理、内部控制以风险管理水平为中介对混改国企协调发展的实现机制。研究发现,公司治理通过提高风险管理水平促进了混改国企的协调发展,但内部控制对混改国企风险管理水平尚未起到应有的促进作用,进而影响了混改国企的协调发展。研究结论可为公司治理、内部控制的不断建设指明具体方向,为混改国企的协调发展提供实践管理框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