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528)
- 2023(10778)
- 2022(9193)
- 2021(8821)
- 2020(7368)
- 2019(17226)
- 2018(17184)
- 2017(31592)
- 2016(17616)
- 2015(20363)
- 2014(20712)
- 2013(19931)
- 2012(18722)
- 2011(16674)
- 2010(17273)
- 2009(15766)
- 2008(15980)
- 2007(15108)
- 2006(12743)
- 2005(11343)
- 学科
- 济(63810)
- 经济(63750)
- 管理(54807)
- 业(51930)
- 企(44413)
- 企业(44413)
- 方法(29848)
- 数学(25604)
- 数学方法(25298)
- 财(24898)
- 中国(19642)
- 农(18507)
- 技术(17676)
- 理论(14798)
- 制(14642)
- 业经(14631)
- 地方(14147)
- 学(13573)
- 教学(12959)
- 技术管理(12359)
- 贸(12107)
- 贸易(12095)
- 农业(11934)
- 财政(11838)
- 务(11758)
- 财务(11733)
- 易(11727)
- 教育(11704)
- 财务管理(11693)
- 和(11305)
- 机构
- 学院(247901)
- 大学(247877)
- 济(95563)
- 经济(93219)
- 管理(92166)
- 理学(78703)
- 理学院(77830)
- 研究(77001)
- 管理学(76349)
- 管理学院(75866)
- 中国(58907)
- 京(51483)
- 财(50073)
- 科学(47841)
- 江(40897)
- 所(38997)
- 农(38793)
- 中心(36913)
- 财经(36882)
- 范(35162)
- 业大(35117)
- 研究所(34802)
- 师范(34797)
- 经(33152)
- 北京(32644)
- 州(32612)
- 农业(30331)
- 经济学(29223)
- 技术(29131)
- 院(27477)
- 基金
- 项目(156630)
- 科学(121438)
- 研究(120895)
- 基金(107759)
- 家(91865)
- 国家(90992)
- 科学基金(78001)
- 社会(72643)
- 社会科(68661)
- 社会科学(68641)
- 省(65672)
- 教育(59383)
- 基金项目(57486)
- 划(53401)
- 编号(52011)
- 自然(48498)
- 自然科(47370)
- 自然科学(47354)
- 自然科学基金(46542)
- 成果(44088)
- 资助(43051)
- 创(37687)
- 课题(37364)
- 重点(35401)
- 创新(34237)
- 部(34188)
- 发(33540)
- 项目编号(31620)
- 大学(31250)
- 性(30833)
- 期刊
- 济(108019)
- 经济(108019)
- 研究(75784)
- 中国(59621)
- 教育(44735)
- 财(43692)
- 学报(36363)
- 管理(35327)
- 农(34315)
- 科学(32244)
- 大学(28123)
- 技术(25925)
- 学学(25077)
- 农业(22800)
- 融(20545)
- 金融(20545)
- 财经(18848)
- 业经(18301)
- 经济研究(17130)
- 经(16319)
- 图书(15952)
- 问题(14159)
- 业(13592)
- 技术经济(13454)
- 科技(13208)
- 职业(12742)
- 坛(12310)
- 论坛(12310)
- 版(11865)
- 财会(11791)
共检索到3802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李建国 杨莉莉
从"话语权"和"话语力"两个维度审视话语权力是准确把握高校思政课教学话语的题中应有之意,是深入推进新阶段高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的应然选择。然而,现实中高校思政课教学话语建设却存在"话语权"与"话语力"结构性失衡的现象,与话语支配权、话语主导权、话语统领权和话语阐述权等"话语权"相比较,话语感染力、话语解释力、话语渗透力、话语引领力等"话语力"遭遇某种程度地遮蔽。立足新时代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的新使命,深入剖析高校思政课教学话语的内在结构和逻辑理路,在牢牢掌握"话语权"的前提下,通过变换话语范式,转化话语形态,构筑话语间性,融通话语场域,将提升"话语力"作为话语创新的新视域是推动高校思政课教学话语创新,高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的可行之径。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赵蓉英 张晓曦 刘卓著 朱伟杰
[目的/意义]作为一个国家的软实力,话语权是当今世界大国博弈的重要利器,提高国家国际话语权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高度。为应对当今时代国际形势下不同领域的话语权之争,本文探讨话语权的内涵和话语权评价框架,进一步丰富话语权的研究,为话语权评价提供理论框架和依据。[过程/方法]从概念解析、特性分析、类型划分、评价指标4个角度对"话语权"进行探讨。[结果/结论]结合语言学、社会学、哲学、历史学、信息计量学等领域探讨话语概念内涵,并从能力、工具、结构、关系4个角度阐释权力的定义,得出话语权的定义和构成要素;从话语权产生过程得出话语权主体性、传播性、影响性、引导性4个特性;从话语主体、话语媒介、话语领域3个维度对话语权进行分类;结合信息计量学和评价理念,从话语权的过程特性构建了话语权的评价指标体系。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邵路才 才晓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政课教学面临话语形态泛政治化、话语内容脱离生活世界、话语方式缺乏交流互动、师生话语权不对称、师生话语语境间隔等诸多困境。在现代语言发展的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政课要适应新形势,通过转换话语形态、回归生活话语世界、创建沟通式话语方式、尊重学生的话语权、铺设师生契合的话语语境等路径,探索教学话语体系的创新,提高高职生思想道德素质与政治理论水平。
关键词:
新时代 高职院校 思政课 教学话语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王欢君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公共产品供给和需求的矛盾在邻避设施兴建过程中日益突出,引发邻避事件。作为邻避事件的主要治理者,政府在治理邻避事件时易忽视公民的环境话语权,产生选址前封闭决策、选址时听证程序无法落实、选址后忽视监管与风险控制等问题,这既不利于实现公民的环境权又有损环境正义,还会给当地带来社会稳定风险。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拟从沟通机制的畅通、程序的正当设置与监管赔偿制度的建立这三种路径调和社会公益与公民私益之间的矛盾,提升公众在邻避事件中的环境话语权。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瞿瑛 陈祝君
教师话语权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通过话语对学生产生的影响力,它在课堂场域中有着重要意义。课堂场域中教师主体意识的缺失、课堂话语暴力的存在、文本解读话语的贫乏,都标示着教师话语权的失落。本文拟从场域中"惯习"的滞后性、舆论的压力以及教师拥有资源的缺乏等方面来剖析教师话语权失落的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以促进教师话语权的理性回归。
关键词:
课堂场域 教师话语权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余封亮 许二梅
高校学生是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力量,有必要加大高校思政教育力度。高校思政理论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主要方式,课堂效果与思政教育效果密切相关。为了能够更好提高高校思政理论课堂效果,需要注重教师话语能力的建构。目前来看,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师的话语能力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为此本文对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师话语能力建构的必要性、所面对的问题以及建构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高等院校 思政理论课 教师话语能力
[期刊] 国际税收
[作者]
国家税务总局税收科学研究所课题组 付树林 刘馨颖 梁若莲 何杨 毛晓红 刘书因
本文对税收话语权内涵与本质进行了探讨,在总结中国国际税收话语权取得成绩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存在的不足,并从税收话语基础、话语平台、话语议题、互联网+税务、人才队伍建设等五个方面提出了提升中国国际税收话语权的战略对策。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邹太龙 戚冠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而思政课教师话语权直接关系到能否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巩固和提升思政课教师话语权,是增强思政课育人成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确保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权的内在诉求。迈入全媒体时代,思政课教师话语权的内涵经历着话语阐释权由知识话语向生活话语转移、话语主导权由教学领地向多维空间覆盖、话语引导权由价值规劝向事实澄清过渡的三维嬗变。在全媒体的冲击下,思政课教师话语权面临着话语时空无限敞开、外赋性权威不断消解、数字青年引发文化反哺和教学话语缺乏现实关切等挑战。为此,思政课教师应与时俱进更新话语表达范式,引领全媒体话语空间;注重实际权威的加持赋能,增强教师话语信服力;立足青年学生实际生活,增强教学话语转译力。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孙杰
坚持因势而谋,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进一步发挥高校党组织的作用。坚持应势而动,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管理权,进一步增强阵地意识。坚持顺势而为,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进一步引领社会思潮。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随着全球化、信息化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里的指导地位受到来自国内外各种意识形态的挑战和冲击。如何巩固马克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仓伟
教育是人类社会永恒发展的必要行业。基于社会行业的发展和人才的需求,教育紧跟时代步伐,从传统教学到信息化教学,衍生了新型的教学形态。新时代背景之下,我国教育应对国家现代化强国建设目标,极力促进对建设人才教育水平的提升,不断展开多媒体教学,以此优化教育教学模式。就高校思政课程来说,传统意义上的思政教育一般以理论课程为主,主要教学方法以讲授法为主,然而这种教学方法增加了思政课程的枯燥与乏味。另外,当下我国思政课程明确将哲学、政治、经济、历史等学科部分内容作为其理论知识基础,内容涵盖了历史与政治领域的历史事件与政治事件,教学上需要引入多媒体教学方法。如政治事件新闻短片、近代历史事件的相关视频、政治理论家的采访等等,都需要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胡荣荣
文化外交是通过话语的力量征服人们心灵的活动。掌握话语权意味着把政治实力建立在正义或正当性之上,是文化外交的至高目标。文化外交主要有演说与修辞、现代媒体宣传、直接影响知识界、谋求建立话语体系内部具有说服力的因果关系、传播语言等途径。如果文化外交传播的国内话语和外交政策本身存在矛盾,就会迫使国内话语更改。话语形成和变迁有话语继承、话语改造和话语独创三种主要模式。西方话语霸权下的中国文化外交,要最大限度地提高文化外交的技巧、建立有竞争力的中国话语体系、把文化外交列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
文化外交 话语权 话语模式 话语紧张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李承先 陈学飞
教育本土化的过程实质上是不同话语的交流过程。西方的教育话语存在明显的霸权现象,中国教育本土化的逻辑前提就是要打破西方教育话语霸权,使中国本土的教育话语得以觉醒与重构,使中国教育的真实需要得到符合传统与现实的正确表达。在教育本土化的过程中,我们要继承和发展的核心是本土传统,与外来传统交流的目的不是成为外来传统的追随者,而是要通过外来传统促成本土传统的发展。只有平等的交流才是正常的状态,只有基于自身的自由意志和独立价值才可能促进本土传统的发展。
关键词:
话语权 教育本土化 全球化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赵蓉英 刘卓著 张兆阳 李新来 常茹茹
[目的/意义]学术话语权是民族精神和文化的载体,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研究学术话语权的内涵和形成机理有助于厘清学术话语权内涵、形成过程、构成要素及其评价,对提高国家软实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结合福柯话语权理论和拉斯韦尔5W传播理论对学术话语权机理问题进行剖析,重点研究学术话语权的内涵、形成过程、构成要素及其评价。[结果/结论]提出学术话语权的构成要素包括学术话语主体、学术话语载体、学术话语传播媒介、学术话语客体、学术话语影响效果,并结合信息计量学和科学评价理论构建了科研机构学术话语权评价指标体系。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斯人
尽管身在市场之中,早已见惯价格的潮起潮落,但是眼瞅着股市着了魔似地飞涨、楼市拧紧弹簧般地卯足劲儿蹿高,还是让人们多少有点儿心惊肉跳。倘是股民,自然期盼股指芝麻开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熊华军 魏星星
新时代研究生思政课教师话语创新是实现新时代研究生思政课提质增效的重要内容。新时代研究生思政课教师话语创新包含教师话语语境的融合、教师话语内容的统合、教师话语方式的合用三个向度。从教师话语语境的融合向度看,可通过教学话语语境历史与现实的弥合、课程话语语境显性与隐性的结合、个人话语语境宏观与微观的重合来实现;从教师话语内容的统合向度看,可通过教学话语内容事实与价值的共生、课程话语内容学术与政治的共在、个人话语内容理论与生活的共存来实现;从教师话语方式的合用向度看,可通过教学话语方式刚性与柔性的并济、课程话语方式单一与多样的并蓄、个人话语方式有形与有态的并融来实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