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566)
2023(10927)
2022(8647)
2021(8161)
2020(6586)
2019(15060)
2018(14814)
2017(29050)
2016(15498)
2015(17286)
2014(17302)
2013(16196)
2012(14276)
2011(12478)
2010(12150)
2009(10709)
2008(10082)
2007(8461)
2006(7085)
2005(6197)
作者
(39216)
(32812)
(32514)
(31122)
(20889)
(15546)
(14837)
(12905)
(12734)
(11302)
(11129)
(10947)
(10284)
(10131)
(9897)
(9786)
(9768)
(9518)
(9451)
(9268)
(7874)
(7852)
(7748)
(7613)
(7398)
(7381)
(7028)
(6996)
(6471)
(6402)
学科
(62088)
经济(62017)
管理(41935)
(40267)
(33373)
企业(33373)
方法(29569)
数学(25523)
数学方法(25157)
中国(17588)
(17135)
(15190)
业经(15082)
理论(11750)
农业(11622)
(11593)
地方(10824)
(10141)
(9740)
贸易(9736)
(9616)
财务(9571)
财务管理(9553)
(9461)
(9373)
技术(9268)
(9122)
金融(9120)
企业财务(9112)
(8860)
机构
大学(208539)
学院(206348)
(85631)
经济(84066)
管理(81961)
理学(72049)
理学院(71292)
管理学(70044)
管理学院(69616)
研究(64156)
中国(47168)
(42141)
(38670)
科学(37437)
财经(31885)
中心(30386)
(29420)
(29256)
(29228)
师范(29184)
(28741)
(28651)
业大(28268)
经济学(27884)
研究所(26840)
北京(25452)
经济学院(25206)
财经大学(24101)
师范大学(24019)
(23648)
基金
项目(146479)
科学(117846)
研究(110347)
基金(108357)
(93260)
国家(92485)
科学基金(81193)
社会(72512)
社会科(68739)
社会科学(68724)
基金项目(57148)
(56169)
教育(52560)
自然(50862)
自然科(49722)
自然科学(49714)
自然科学基金(48815)
(47773)
编号(44741)
资助(42560)
成果(35913)
(33513)
重点(33160)
(31549)
(31250)
国家社会(30878)
课题(30204)
教育部(29775)
创新(29135)
人文(28848)
期刊
(85872)
经济(85872)
研究(58518)
中国(35296)
管理(30393)
(30119)
学报(28905)
教育(27978)
科学(27500)
(26523)
大学(23813)
学学(22116)
技术(19748)
农业(18423)
(16385)
金融(16385)
财经(15738)
业经(14049)
经济研究(13758)
(13572)
问题(12074)
(10104)
(9755)
图书(9558)
理论(9355)
技术经济(9261)
现代(9203)
科技(9193)
世界(8647)
商业(8610)
共检索到2875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李义胜  
虽然在技艺活动中,技艺者通过对物的支配与制作从而彰显了其自身的主体性,但从本质上说,它仍然是缺少伦理内涵的活动方式。德育应当是一种特定的伦理实践,然而当前学校德育的技艺化特征严重遮蔽了其应有的伦理意蕴。行动的开创性、展现性及复数性特征使它成为凸显伦理意蕴的真正的实践活动,从而为学校德育技艺化的抵制提供了重要的可能之径。教师及其他学校成员由技艺向行动的转变需要一系列主客观条件的支持,包括学校技艺管理方式的转变、教师伦理素养的自觉提升以及学校德育活动行动品性的彰显。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朱光明  
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学界争论的焦点,而理论的地位一般高于或优越于实践。阿伦特的"行动"概念启示我们,"沉思(理论)"并不高于"行动(实践)"。教育是具体的行动,是复数性的实践。教育行动总是先于理论而存在,理论是对实践的反思。理解教育实践的地位能够帮助教育学者明确教育研究的目的,从而更好地帮助一线教师认识自我。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唐小俊  
本文从社会行动伦理的角度反思我国长期以来教育改革的两条基本路径:在"信念伦理"下的教育改革只是"理想化"地追求某种"教育价值信念"而忽视改革的可行性,从而使改革路径陷入自身合理性的危机;而在"责任伦理"下的教育改革路径往往只关注"技术合理性"而忽视改革的"价值合理性",从而又使改革陷入了"正当性"的危机。超越教育改革路径的前提是必须要对"信念伦理"和"责任伦理"这两种改革的伦理立场进行超越,以"价值共识基础上的责任自觉"作为改革行动的伦理立场。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龚国勤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伦理观念与学校德育●龚国勤广东省顺德市是我国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发展最快的市(县)之一。在市场经济发育日趋成熟的社会氛围中,顺德正在不断探索学校德育新的发展道路。一顺德市位于珠江三角洲腹地。改革开放以来,顺德迅速从一个农业县奇迹般地发展为...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慧萍  
开展职业教育德育工作,既要看到其自身个性,也要看到其与普通教育德育工作的共性。文章以哈贝马斯商谈伦理为理论支撑,通过分析职业教育德育工作的现状,努力探寻职业教育德育工作的新方法、新路径。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陈晓梅  
公正伦理和关怀伦理作为伦理学领域的"不同的声音"为高校学生工作提供了实践的"武器"。无论是对于大学生的个体发展还是国家社会的群体发展,公正原则和关怀原则都是重要而不可或缺的。高校学生工作者应在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两个问题上把握好公正和关怀两个原则,并将其应用到学生工作所肩负的德育、教育管理和服务学生成长成才等各项工作中。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刘良华  
行动研究的基本精神在于倡导中小学教师与研究者合作 ,因而素有“合作的行动研究”美称。但由于行动研究素怀实证主义情结 ,“介入尴尬”因之不断发生。发展并守护行动研究的“合作”精神须鼓励教师从传统、权威中解放出来 ,并以持续的“自我批判”成为“反思性实践者”。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李飞翔  谭舒  
作为全球经济发展热点的共享经济引发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共享经济以移动互联网平台为依托,基于协同分享的价值理念,促使人们形成一种适度消费、理性消费与个性化消费的新观念,已成为当今创新经济主流。共享经济现象背后蕴含着丰富的伦理,从其内在本质看,主要涉及4重伦理维度:消费伦理、信任伦理、隐私伦理以及社交伦理。从伦理维度重新审视和反思共享经济发展样态,不仅可以更深刻地把握其本质,而且有助于国家从立法、技术投入、资金投入以及观念变革等方面采取积极措施,进一步促进共享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白滨  刘玉婷  
雕漆是中华传统手工艺中的瑰宝,是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培养周期长,工艺复杂,年轻人感兴趣的少,雕漆技艺近年来面临着后继无人和技艺失传的窘境。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培养传承人,让古老的传统技艺在新时代获得传承和发展引起学界广泛关注。以雕漆技艺习得的过程与雕漆技艺传授的规律为研究问题,采用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运用半开放问题访谈法,对雕漆工艺的11位传承人进行访谈,并对访谈文本进行开放式编码、主轴式编码和选择性编码,自下而上提炼出雕漆技艺习得的过程与规律,建构了雕漆传承人技艺习得的过程、情境与原则三维度理论模型。研究发现,技艺习得是在真实的工作环境和实践共同体中进行的,由工作观察、言语指导、动作示范、学习模仿、个别指导、自我反思、刻意训练和评价反馈8个环节构成。技能的习得遵循学习者心理认知的规律,沿着由单一技能到复杂技能学习的顺序展开,师父在技艺传授的过程中应重视技能迁移能力的培养,实物观察与作品分析是雕漆创作的重要途径。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潘清泉  韦慧民  
在企业伦理问题日益突出的背景下,如何发挥伦理型领导的积极影响力成为组织管理学者日益关注的重点。文章从伦理型领导的双支柱模型出发,结合"德行"视角相关领导概念的对比,深入剖析了伦理型领导的两维度内涵,并梳理了伦理型领导影响因素的理论与实证研究的发展,分析了伦理型领导的影响效应及具体作用机制。最后指出了上述伦理型领导研究对于管理实践的启示以及未来相关研究的发展方向。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曾繁英  杨书想  王立峰  
国外关于审计伦理认知的研究相对成熟,且已积累了较丰富的研究成果,其研究内容涉及伦理认知理论、伦理困境、伦理认知水平测量工具及其影响因素等多方面。目前,我国在此领域的研究相对比较薄弱,且大多采用的是思辨性的规范研究,而结合伦理决策工具展开实证检验研究的文献很少。本文对审计伦理认知领域的文献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简要评述,并结合审计实践,提出了我国在此领域的研究展望,以期为我国审计伦理认知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杜丽姣  边霞  
美国教育研究伦理审查制度是保护研究被试权益的重要手段,也是教育实证研究开展、申请政府资助、成果发表的基本前提。本文从美国教育研究伦理审查的产生推行、重要依据、实施载体、类型、程序等方面阐释美国教育研究伦理审查制度,并据此提出促进我国教育科学研究事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建议。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臻  
文章从现代金融行业伦理道德缺失开始,分析了现代金融行业道德沦丧的原因,提出商业伦理和信托责任的重要性。之后回顾晋商辉煌历史,将晋商精神作为我们在物欲横流和金钱充盈的当代社会保持"清醒"的一剂良方。最后,借古鉴今,研究晋商伦理道德对现代金融行业的指导意义,为铺设安全稳定的金融发展之路奠定道德基础。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宋应登   霍竹   邓益志  
英国是科技创新强国,向来重视科技伦理的合理有效监管,已建立涉及多个领域的科技伦理监管体系。通过研究英国科技伦理监管法规政策制度和实验动物、卫生健康、转基因与生态环境、数据、人工智能以及财政资助计划项目等领域的伦理监管体制机制,分析总结英国科技伦理监管体系的经验及特点,本文认为英国内政部负责的实验动物管理体制、独特的卫生健康伦理监管系统、重视财政资助计划项目伦理监管以及有效的信息化平台支撑是英国科技伦理监管体系的特色,对中国加强科技伦理治理具有一定借鉴意义。就此提出加强科技伦理治理的相关启示及建议,为构建适合中国特色的科技伦理治理体系提供借鉴。
[期刊] 改革  [作者] 肖红军  张丽丽  阳镇  
随着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科技伦理问题日益凸显。欧盟已经形成相对完善的数字科技伦理监管政策体系,并设置相关监管机构,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对欧盟数字科技伦理监管进展进行分析后发现:第一,欧盟数字科技伦理监管主体包括立法层的欧盟委员会、欧洲议会、欧洲理事会;在制度执行层,主要包括欧盟和成员国相应的数字科技伦理监管机构;行业组织和协会则发挥着提供意见和咨询等作用。第二,监管政策布局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为重点领域,重点议题主要面向人工智能的可信赖与负责任式创新、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互联网安全。第三,监管模式与机制为欧盟统一框架引领下成员国各具特色的双重监管,注重综合性监管政策与细分监管政策的配合且多元社会主体共同参与其中。欧盟相关实践对中国开展数字科技伦理监管的启示在于:在制度设计上,要注重软性约束与硬性监管相结合、全局性监管与专门性监管并行,加强双边和多边伦理监管制度建设;在监管模式上,要广泛吸纳多元主体参与数字科技伦理监管政策的制定,形成中央和地方一致且协调的双重监管,并设置相应的伦理监管机构来保障制度的有效执行;在社会生态赋能上,要加大数字科技领域的创新投资力度,推动数字科技的广泛应用和协调发展,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