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050)
2023(9085)
2022(7695)
2021(7328)
2020(6388)
2019(15053)
2018(14854)
2017(28269)
2016(15120)
2015(17729)
2014(17722)
2013(18024)
2012(17044)
2011(15737)
2010(15660)
2009(14702)
2008(14760)
2007(13382)
2006(11494)
2005(10521)
作者
(45618)
(38653)
(38578)
(36696)
(24449)
(18374)
(17550)
(15126)
(14400)
(13606)
(13183)
(12838)
(12331)
(12208)
(12076)
(12016)
(11662)
(11510)
(11176)
(11129)
(9675)
(9482)
(9372)
(8723)
(8717)
(8640)
(8512)
(8487)
(7928)
(7747)
学科
(70942)
经济(70888)
(47054)
管理(45075)
(37389)
企业(37389)
方法(34783)
数学(31024)
数学方法(30820)
中国(20350)
(19012)
(16923)
(16574)
贸易(16569)
(16230)
技术(15654)
(14281)
(14271)
业经(13075)
农业(12840)
地方(10816)
(10769)
(10433)
银行(10401)
(10170)
(9991)
(9883)
金融(9879)
(9666)
环境(9666)
机构
大学(236003)
学院(231406)
(105878)
经济(104007)
管理(90094)
研究(83488)
理学(77532)
理学院(76669)
管理学(75642)
管理学院(75187)
中国(63533)
(50462)
科学(49105)
(45077)
(42992)
研究所(39232)
(39194)
中心(37812)
财经(36524)
经济学(34040)
业大(33518)
(33393)
(33185)
北京(32439)
农业(31135)
经济学院(30892)
(29748)
师范(29478)
(28955)
财经大学(27149)
基金
项目(151747)
科学(119885)
基金(112568)
研究(110511)
(98669)
国家(97956)
科学基金(82879)
社会(72016)
社会科(68503)
社会科学(68483)
基金项目(59155)
(55838)
自然(52060)
自然科(50912)
自然科学(50896)
教育(50335)
自然科学基金(50058)
(48310)
资助(46576)
编号(43864)
成果(36253)
(35761)
重点(34310)
(32653)
(31925)
国家社会(31175)
教育部(30730)
创新(30092)
中国(29717)
课题(29243)
期刊
(111229)
经济(111229)
研究(68869)
中国(44461)
学报(36147)
(34921)
(34778)
科学(34635)
管理(31562)
大学(26980)
学学(25222)
农业(23955)
技术(21791)
教育(21220)
(19292)
金融(19292)
经济研究(19229)
财经(18741)
(16221)
业经(15761)
问题(15328)
(15259)
(14394)
技术经济(14366)
国际(13368)
世界(13108)
图书(12219)
统计(11387)
理论(11285)
科技(11229)
共检索到3434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王海鹏  
截至2007年商务部的报告显示,境外并购类投资占同期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38.7%,跨国并购已经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主要方式。许多中国企业认为直接的海外购并就可以获得对方的技术、市场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孙斌  
从技术引进的过程角度,利用企业问卷调查数据对影响跨国技术转移、进而影响本土企业技术能力提升的因素进行实证研究,是掌握本土企业技术发展状况和进程的有效方法。本文的数据取自江苏省的相关企业。结果表明:第一,跨国技术转移效果与技术知识的特性有关,本土企业只有加强与跨国公司互动与学习,才能提高默示性知识和复杂性知识的转移效果;第二,跨国技术转移并不能自动地带来本土企业技术能力的提升,本土企业需通过技术学习,不断提高自身吸收能力,才能增强技术能力;第三,本土企业应创造有利的环境、并采取多种渠道促进跨国技术转移和企业技术能力提升。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许长新  陈灿君  
从并购双方的技术知识特性的视角出发,区分并购双方技术知识相似性与互补性不同的维度,以及结合双方自身拥有的知识规模体系,分析其对企业后续创新绩效的影响,通过构建系统的理论框架进行梳理分析,并以我国部分上市公司并购事件作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并购双方技术相似和互补与后续的创新绩效分别呈现倒U和正U型关系;同时,并购方的知识规模具有调节作用,对技术相似程度与创新绩效的关系有负向调节作用,而对技术互补程度与创新绩的关系有正向调节作用。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金杰  
影响全球并购市场变化的三大因素金融危机阴霾制约并购市场的扩张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对世界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在美国次贷危机、欧洲债务危机等一连串打击下,西方经济一时间陷于低迷,例如作为在全球并购市场一向占有重要影响力量的欧元区国家,2012~2013年从整体上经济甚至为负增长,相形之下,只有中国、印度等新兴经济体尚能保持较高增长速度。在此背景下2013年全球经济增长预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单子丹  高长元  李小雯  
虚拟产业集群(VIC)是基于全球信息网络而形成的新型产业组织,本文在分析知识网络结构组成、知识市场缺口与知识主体行为间相互关系的基础上,构建VIC高技术知识网络的耦合运行体系,揭示知识时空耦合机制的构成要素、运作过程及转换规律。建立知识转移状态分布的Fokker-Planck方程,阐述网络变迁过程中控制参量与耦合体系间的表现特征。从方程定态解与非定态解的讨论出发,给出VIC网络变迁行为的决策规则、管理方法与战略对策。仿真结果表明:知识活动主体间的合作需要不断优化现有网络构造,兼顾知识市场的供需能力,选取知识转移的最佳介入时机,从而推动VIC综合竞争优势的形成。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炳才  
本文沿历史脉络介绍了人类经济发展过程中技术创新、知识服务的强化和产业区际转移的内在关系,通过史实阐明了技术创新、知识服务等因素在国家领先地位的更替和企业竞争中的作用,说明了产业革命实质上是一场技术等知识的服务和创新的革命,它对于产业革命地以外的国家来说是如何以技术知识的储备和创新承接新产业移入的问题。
[期刊]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吕峥  宋佳丽  孙峙  曹宏斌  
结合中国废旧锂离子电池行业现状,采用知识产权分析方法对中国废旧锂离子电池资源回收技术发展趋势、核心技术区域、关键技术领域、主要技术发明人情况等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归纳总结了锂离子电池资源回收的核心技术要点,梳理出当前锂离子电池回收过程的技术路线分布状况。结果表明:近3年来,伴随着环保政策要求,锂离子电池回收专利文献数量进入了快速增长时期,专利年申请量已突破200件;技术分布于电气/冶金/化学/环保等领域,具有很强的学科领域交叉特性;申请机构中企业的高占比说明该技术的研究具有很强的工业应用价值。随着国家环保方面的政策日益完善和资源需求逐年提升,基于回收技术仍有较大进步空间,可以预测废旧锂离子电池的回收专利量会保持较大的上升趋势。产业政策、特别是污染防治规范与标准等将对相关技术研究与应用提供重要支撑。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耀中  李晶  
通过构建一个政府参与外资并购的古诺模型,论证了政府规制外资并购对跨国公司技术转移的负效应和东道国市场结构调节的正效应。指出我国政府在制定外资并购的规制政策时,需要综合权衡规制对技术转移和市场结构两方面的影响,并着眼本国具体行业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规制方式,从而最大限度地利用外资并购,提升我国企业的竞争力。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崔永梅1,赵妍1,于丽娜2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已成为企业技术能力提升的主要来源和趋势。采用单案例研究方法,通过对中国一拖并购法国Mc Cormick工厂技术整合过程进行纵向深度分析,探讨海外并购技术整合路径。通过对并购决策阶段技术甄选、并购实施阶段技术转移和并购整合阶段技术重构进行分析发现,并购方通过技术整合路径实现目标方技术能力获取、转移、整合和内化,最终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形成自主研发创新能力。相关研究结论丰富了现阶段关于技术整合的理论研究,打开了海外并购和技术跨越过程“黑箱”,同时为我国企业实施海外并购提供了经验借鉴。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刘青  陶攀  洪俊杰  
在海外并购蓬勃兴起的过程中,一个显著而重要的现象是,我国并购常常在东道国引起激烈争议并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甚至抵制。争议的焦点在于中国海外并购的动因被认为与市场经济国家不同。然而,中国海外并购的动因是否真的与众不同,这一问题并未得到严谨的检验。本文利用二阶段引力模型,克服传统文献中的样本选择问题,在统一框架下系统研究了我国海外并购的广延边际(区位选择)和集约边际(投资规模)决策。结果表明,我国海外并购表现出市场寻求和矿产金属资源寻求特征;我国经济发展到新阶段后,海外并购表现出战略资产寻求动机;在区位选择决策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张金杰  
一、全球并购市场背景状况(一)全球并购规模不断扩大在金融危机爆发前的2007年,全球企业并购规模达到4.3万亿美元的历史最高水平。金融危机让包括跨国公司在内的各国企业变得谨慎起来。2008年,全球企业并购规模骤减至2.8万亿美元,并在2009年继续跌至2.1万亿美元,成为过去10年中的最低点。之后,全球并购市场开始逐渐升温并呈强劲复苏态势,企业并购总规模在2014年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姜建刚  尹玉琴  张建红  
东道国对外资安全审查给跨国并购活动带来新的严峻挑战,但对相关经济影响还缺乏系统的实证检验。文章从并购完成的可能性、完成时间、股权水平和交易金额4个方面,利用多元回归方法验证东道国对外资的安全审查对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影响。基于1995~2017年期间中国在39个OECD国家开展并购的微观数据,实证发现:外资安全审查没有显著降低中国海外并购完成的可能性;外资安全审查显著延长并购完成的时间,并且降低并购的股权水平和交易金额;收购经验对外资安全审查和海外并购的关系存在调节作用,具体而言,当企业在东道国缺乏收购经验时,外资安全审查更加延长并购完成的时间,并且更加降低并购的股权水平和交易金额。文章丰富了外资安全审查和中国海外并购关系的实证研究。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王中美  
在全球经济复苏迟缓的背景下,中国海外并购面临重要契机,同时也蕴含巨大风险。如果将评价海外并购成败的时间节点扩大到并购后,那么并购后营运情况不良的海外并购都应当被认为是失败的。目前中国的对外并购存在对海外项目的扭曲需求、对市场不熟悉的过高溢价、并购战略落后、管理层虚荣倾向与责任机制缺位以及政治和文化方面的不利影响等失败因子。因此,有必要从中长期目标失败的原因来研究如何优化升级本国海外并购战略。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谢红军  蒋殿春  
针对近年来高速增长的中国海外并购,主流的观点认为这是中国企业国际竞争优势增强后水到渠成的现象("竞争优势假说")。然而,传统的"竞争优势假说"却无法解释中国海外并购中若干特征事实。本文认为,解释国内企业海外并购的优势背离,不能忽略国内外资产价格在驱动我国企业海外并购中发挥的关键作用("价格假说")。在充分阐释"价格假说"的内涵后,本文利用国家-行业-时间维度面板数据对这两种不同的理论假说进行了细致的检验。基准结果不支持"竞争优势假说",但证实了资产价格因素的重要影响。通过剖析作用机制以及进行系列稳健性分析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刘青  陶攀  洪俊杰  
在海外并购蓬勃兴起的过程中,一个显著而重要的现象是,我国并购常常在东道国引起激烈争议并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甚至抵制。争议的焦点在于中国海外并购的动因被认为与市场经济国家不同。然而,中国海外并购的动因是否真的与众不同,这一问题并未得到严谨的检验。本文利用二阶段引力模型,克服传统文献中的样本选择问题,在统一框架下系统研究了我国海外并购的广延边际(区位选择)和集约边际(投资规模)决策。结果表明,我国海外并购表现出市场寻求和矿产金属资源寻求特征;我国经济发展到新阶段后,海外并购表现出战略资产寻求动机;在区位选择决策中,对东道国政治、经济风险欠缺考虑,甚至在投资规模上表现出明显的风险追逐特征,而重视交易成本,倾向于进入腐败程度较低的国家。双边投资协定对我国海外并购的区位选择和投资规模在总体上并无显著影响。总体而言,中国海外并购符合主流文献总结的基本模式,其特征符合我国经济发展所处阶段的特定需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