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924)
2023(5592)
2022(4720)
2021(4334)
2020(3760)
2019(8442)
2018(8520)
2017(16216)
2016(9103)
2015(10263)
2014(10342)
2013(9970)
2012(9360)
2011(8564)
2010(8868)
2009(8437)
2008(8512)
2007(7543)
2006(6711)
2005(6435)
作者
(25435)
(21472)
(21244)
(20208)
(13575)
(10228)
(9742)
(8111)
(8050)
(7727)
(7340)
(7084)
(7034)
(6929)
(6840)
(6509)
(6315)
(6302)
(6297)
(6168)
(5521)
(5243)
(5087)
(4843)
(4792)
(4753)
(4744)
(4735)
(4315)
(4093)
学科
管理(32751)
(31581)
经济(31505)
(28271)
(25197)
企业(25197)
(13472)
(13050)
方法(11981)
数学(10102)
数学方法(9961)
(9053)
(8642)
财务(8612)
财务管理(8594)
中国(8317)
企业财务(8224)
(8070)
业经(7943)
体制(7899)
(7158)
银行(7147)
(7014)
金融(7012)
(6795)
(6418)
贸易(6416)
(6364)
(6279)
(5789)
机构
大学(133182)
学院(129398)
(54329)
经济(53185)
管理(48171)
研究(45546)
理学(40765)
理学院(40286)
管理学(39706)
管理学院(39432)
中国(35298)
(29762)
(28034)
科学(24811)
(23073)
财经(22506)
(20353)
(20344)
研究所(20295)
中心(20147)
(19313)
北京(17906)
业大(17154)
经济学(17054)
(16859)
财经大学(16737)
师范(16710)
(16583)
(15624)
经济学院(15188)
基金
项目(81721)
科学(64885)
研究(61177)
基金(60604)
(52261)
国家(51861)
科学基金(44304)
社会(40280)
社会科(38217)
社会科学(38207)
基金项目(31435)
(30419)
教育(28680)
自然(27399)
自然科(26735)
自然科学(26725)
(26403)
自然科学基金(26290)
资助(24466)
编号(24206)
成果(21793)
(21790)
(19376)
重点(18641)
课题(17293)
教育部(17064)
(16968)
国家社会(16963)
(16820)
(16546)
期刊
(63517)
经济(63517)
研究(42776)
中国(29029)
(25520)
管理(19674)
学报(19229)
(18663)
科学(17848)
大学(15573)
教育(15427)
(15374)
金融(15374)
学学(14369)
农业(11952)
财经(11926)
(10181)
技术(9734)
经济研究(9514)
业经(9082)
问题(8419)
国际(8180)
(7982)
世界(7440)
财会(6730)
会计(6336)
(6320)
(6212)
理论(6073)
(5853)
共检索到2073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王新谦  
二战后,美国对西欧实施马歇尔计划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保护其国内经济、实现国家利益最大化的过程。美国不仅要求西欧国家将取得援助的“必要条件”写进总报告,而且还必须体现在双方签订的一系列双边协定和《1948年对外援助法》中。不惟如此,在具体执行马歇尔计划的过程中,美国又附加了诸多苛刻的条件。这样,美国的霸权和受援国的主权之间就出现了激烈碰撞。然而,由于西欧国家在战后经济重建中有求于美国,为了获得援助,它们不得不以牺牲主权为代价。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袁建军  
二战以后,美国以无可匹敌的实力地位,开启了人类历史上迄今最具雄心的大规模国际制度建设进程,形成了自由主义霸权秩序。美国霸权以安全、政治、经济等领域全球性国际制度的创立为基础,以地区性军事同盟的确立为辅助,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利用国际机制推行霸权政策。冷战结束后,为维护其霸权地位,美国战略学术界相继提出了四种全球战略:新孤立主义、选择性介入、安全合作和优势战略等。未来国际格局的深刻变化过程中,美国政府将不得不对其全球战略进行全方位重塑,以期同时应对多种类型挑战,维护和强化美国的全球主导地位。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陈剑煜  
20世纪80年代后,美国开始将贸易政策转向区域层面,对碎片化制度持有一种包容和参与的态度。本文为研究美国霸权与碎片化制度之间的关系,首先介绍了美国的贸易政策在空间范围上发生转向的历史进程。此后,本文从传统的贸易理论和制度霸权理论,分析了美国产生制度偏好的原因。本文从霸权贸易制度内、制度外和制度间层次三个角度,分析了美国和碎片化贸易制度之间的关系。最后,本文就制度内层次继续发掘,发现了美国贸易偏好的社会根源,阐述了霸权偏好背后的利益集团因素及对霸权可能的削弱作用。总而言之,美国霸权与碎片化贸易制度的关系本质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陈剑煜  
20世纪80年代后,美国开始将贸易政策转向区域层面,对碎片化制度持有一种包容和参与的态度。本文为研究美国霸权与碎片化制度之间的关系,首先介绍了美国的贸易政策在空间范围上发生转向的历史进程。此后,本文从传统的贸易理论和制度霸权理论,分析了美国产生制度偏好的原因。本文从霸权贸易制度内、制度外和制度间层次三个角度,分析了美国和碎片化贸易制度之间的关系。最后,本文就制度内层次继续发掘,发现了美国贸易偏好的社会根源,阐述了霸权偏好背后的利益集团因素及对霸权可能的削弱作用。总而言之,美国霸权与碎片化贸易制度的关系本质上就是制度霸权与区域层面贸易公共物品的关系,这种关系在制度内受到霸权国制度供给能力、意愿、利益诉求和利益集团的影响,在制度外受到全球层面和区域层面其他贸易制度的影响,在制度之间受到追赶国实力和地位的影响,因此美国的制度霸权对碎片化贸易制度采取了有限包容和参与的态度。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陈永亮  
美国人相信他们的那一套价值观念和社会制度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 ,他们有义务、有权利向全世界推广 ,从而把一个意识形态多元化的世界用美国的价值观念统一起来。正是这种救世主式的狂妄引起了美国和其他国家之间的摩擦和冲突。美国霸权心理产生的根源既来自于二战后美国在全球国际体系中独一无二的超级大国地位 ,也源自于其独特的文化因素。具体来说 ,它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⑴美国的基督教文化 ,⑵美国根深蒂固的意识形态 ,⑶美国独一无二的全球实力。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秀辉  
霸权是一个现代概念,在当代这一角色由美国承担,它由资本的三种形式构成,并随主导性资本形式的变换呈泡沫式发展。在霸权发展的每一阶段,资本都与某一对象相结合,以获得增值、扩张霸权,却在下一阶段毫无顾惜地将其丢进霸权他者的垃圾箱。随着他者最高形式的萎缩,霸权也走到了其周期的末端,成为新霸权的他者。而他者能否成为新的霸权,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
[期刊] 阿拉伯世界研究  [作者] 李睿恒  
2003年伊拉克战争后,美国对伊拉克的战略重心开始向地区其他国家或域外转移,并总体呈下降趋势,但伊拉克作为冷战后美国塑造单极霸权道路上的首个拦路者和挑战者,其所具有的现实启示意义不应以时间的推移而被忽略。一方面,伊拉克是冷战后美国集中践行各类遏制与干涉手段的试验场,在美国持续塑造和护持其单极霸权地位的后期过程中,其构成了美国遏制与干涉其他国家的一个重要参考和经验来源。另一方面,伊拉克为突破美国封锁开展的外交博弈,与美国的霸权塑造形成不对称优势,深刻地影响了该进程的演变。1991~2003年期间的伊拉克构成了一面棱镜,它能从多个维度对冷战后美国塑造单极霸权的进程形成折射,对学界深化理解美国的霸权及后冷战世界格局的变化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李莉莎  
后冷战时代,美国逐渐从传统的权势霸权转向制度霸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作为掌管国际金融体系的重要国际经济机制,被纳入美国的制度霸权战略中。美国通过或正式或隐性的权力对IMF进行渗透,使之成为美国维持和巩固霸权地位的有力工具。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杨光海  杨震  
机制霸权是美国霸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进入后冷战时代美国对这种形式的霸权的倚重呈日益增强趋势。本文从国际机制与美国霸权的关系的角度入手 ,对美国加强机制霸权的原因和战略意图进行了探讨 ,并以联合国安理会和北约为例 ,分析了美国对待现存国际安全机制的不同态度和政策及其所依据的标准和原则。最后 ,文章还从宏观上对美国机制霸权的前景进行了预测。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赵菩  李巍  
从特朗普政府开始,美国将中国确立为最主要的战略竞争对手,其中“印太”战略是美国同中国展开竞争以护持其霸权最为重要的战略框架。“印太”战略虽然最早由特朗普政府正式提出并系统阐述,但限于其有限的国际执行能力和单边主义的政策方向,该战略总体上成效甚微。拜登政府上台之后,为了更加有效地与中国展开竞争以维护美国的霸权地位,全盘继承并大幅升级了这一新型国际战略,具体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在“印太”地区全面回归区域多边主义,通过制度升级、制度创建与制度回归三种方式重构美国主导下的印太区域制度体系以“规锁”中国;第二,以经济外交为抓手,在供应链、技术、基建和数字贸易等方面为“印太”框架注入经济合作动能,以夯实“印太”战略的经济基础;第三,从“美国优先”转向高度重视对盟友与伙伴的投资,积极打造美国在“印太”地区的战略支点国家,以实现其在地缘经济和地缘政治两个方面制衡中国的目标。拜登政府在以上三个方面的努力,将有可能对中国的区域外部环境形成更为严峻的战略压力。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赵菩  李巍  
从特朗普政府开始,美国将中国确立为最主要的战略竞争对手,其中“印太”战略是美国同中国展开竞争以护持其霸权最为重要的战略框架。“印太”战略虽然最早由特朗普政府正式提出并系统阐述,但限于其有限的国际执行能力和单边主义的政策方向,该战略总体上成效甚微。拜登政府上台之后,为了更加有效地与中国展开竞争以维护美国的霸权地位,全盘继承并大幅升级了这一新型国际战略,具体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在“印太”地区全面回归区域多边主义,通过制度升级、制度创建与制度回归三种方式重构美国主导下的印太区域制度体系以“规锁”中国;第二,以经济外交为抓手,在供应链、技术、基建和数字贸易等方面为“印太”框架注入经济合作动能,以夯实“印太”战略的经济基础;第三,从“美国优先”转向高度重视对盟友与伙伴的投资,积极打造美国在“印太”地区的战略支点国家,以实现其在地缘经济和地缘政治两个方面制衡中国的目标。拜登政府在以上三个方面的努力,将有可能对中国的区域外部环境形成更为严峻的战略压力。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李琮  
近年来,有关美国霸权是否衰落的问题成为美国内外关注和争论的热点。本文在对战后美国实力地位的上升和相对衰落过程进行回顾的基础上,概括论述了有关美国地位是否衰落的两大观点,并对此进行了分析。文章认为,有关美国霸权是否衰落的论争关系到当今世界一系列重大的全局性问题,应予以重视。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吴风云  赵静梅  
本文探讨了20世纪70年代以后一些小信用评级机构迅速崛起,成为所有金融机构中的“霸主”的原因以及学术界对这些“金融霸主”的批评。我们的基本结论是,导致美国信用评级机构获得全球性霸权的因素非常复杂,但美国监管当局的监管特许是其中最为关键的因素。尽管信用评级机构霸权短期内还难以撼动,但挑战和消解已经开始。中国的信用评级业还是一个弱势行业,它们在监管体制中已经边缘化。中国的资本市场和金融体系面对着美国“霸权”公司的挑战。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苏开华  
美国推出“先发制人”的战略不是偶然的 ,它既是反恐斗争进入现阶段的现实需要 ,也是其趁势巩固强化“一超独霸”统治地位的重要手段。“先发制人”战略一旦付诸实施 ,后果将极其严重 ,不仅会将反恐引入歧途 ,而且会给未来的世界和平和国际秩序留下无穷后患。我们在支持美国反恐的同时 ,也应警惕反恐扩大化可能产生的其他严重后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