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871)
2023(6872)
2022(5786)
2021(5152)
2020(4405)
2019(9847)
2018(9310)
2017(17366)
2016(9341)
2015(9759)
2014(9106)
2013(9091)
2012(8197)
2011(7509)
2010(7465)
2009(7087)
2008(7025)
2007(6241)
2006(5519)
2005(4936)
作者
(28507)
(23691)
(23548)
(22264)
(15141)
(11644)
(10509)
(9201)
(9193)
(8314)
(8243)
(7815)
(7751)
(7435)
(7318)
(7248)
(7154)
(6975)
(6890)
(6794)
(6052)
(5818)
(5724)
(5585)
(5468)
(5289)
(5166)
(5071)
(4683)
(4613)
学科
(38084)
经济(38042)
管理(26388)
(25243)
(20406)
企业(20406)
方法(15618)
数学(13140)
数学方法(12969)
中国(10484)
(10169)
(9883)
(9686)
(9017)
贸易(9014)
(8775)
业经(8620)
(7163)
农业(6964)
理论(6411)
地方(6156)
关系(6025)
技术(6007)
(5971)
(5948)
金融(5946)
银行(5937)
(5746)
财务(5724)
财务管理(5716)
机构
大学(138031)
学院(134055)
(54967)
经济(54047)
管理(48732)
研究(47954)
理学(42557)
理学院(42029)
管理学(41147)
管理学院(40899)
中国(34851)
科学(30741)
(28838)
(28553)
(25232)
(24931)
业大(23521)
研究所(22935)
农业(22714)
中心(20751)
财经(20376)
(19799)
(18584)
(18377)
师范(18097)
北京(17901)
经济学(17309)
(16751)
经济学院(15648)
(15572)
基金
项目(91959)
科学(72031)
基金(68455)
(62511)
国家(61969)
研究(61879)
科学基金(51903)
社会(41568)
社会科(39471)
社会科学(39457)
基金项目(36169)
(34880)
自然(34447)
自然科(33713)
自然科学(33698)
自然科学基金(33146)
(30355)
教育(28364)
资助(26749)
编号(22586)
重点(21121)
(20111)
(19296)
(19130)
成果(18319)
科研(18092)
国家社会(18058)
创新(18005)
计划(17977)
教育部(17076)
期刊
(58147)
经济(58147)
研究(40238)
学报(29863)
中国(25820)
(25093)
科学(24258)
大学(21993)
学学(20684)
(19753)
管理(17644)
农业(16373)
教育(14185)
财经(11281)
(11003)
金融(11003)
经济研究(10401)
(9702)
技术(9289)
(9166)
业经(9093)
(8452)
问题(8197)
业大(7885)
(7860)
国际(6917)
农业大学(6837)
科技(6806)
技术经济(6378)
商业(6352)
共检索到1981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格哈德·希斯菲尔德  孙明丽  
本文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争本质中的"共同点"为基础展开讨论。这两场战争都是大规模的工业化战争,均历经过度的、失控的暴力、死亡和破坏。它们不仅见证了包括新技术和强大武器在内的军事方法和战争手段的发展,也见证了全面的扩张,或者说是战争向人类生活各个领域的越界(Entgrenzung)。在两次世界大战中,扩张或者侵略的概念已经延伸并超越"总体战"的概念范畴。如果忽略德国记忆的存在和对大战争的解读,只谈"第二次战争"是绝对不全面的,20世纪30年代的德国社会目睹了——一代人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异化,即一战逐渐失去了在记忆中的重要位置。随后的世界大战用大规模屠杀、破碎的档案和巨大的破坏强化了该进程。更多的受害者,特别是平民百姓的死难,对六百万欧洲犹太人的谋杀使这场规模宏大的暴力的越界达到了巅峰,这一切都使第一次世界大战似乎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灾难的序曲。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真真  卞常红  翟敬钰  
大学教师是知识分子,是高深学问的集大成者、先进文化的传播者与创新者、学生学术的引导者,同时,也是享有话语权的国家公民、经济社会中的竞争者。按照人性的假说,大学教师首先是人,具有追求自身合法利益最大化的现实诉求;其次作为"公民",有"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社会公义性;最后是作为"学术人",具有研究与创新意识,具有为不断发现真理而奋斗的意志。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张洪恩  孙旭光  徐翀  
通过对国内外多个战争遗址公园的分析与借鉴,总结战争遗址类公园的典型规划设计手法,以青岛"一战"遗址为例,解读青岛战争遗址公园在设计中对于突出公园主题线路、历史遗址的复原、历史场景的再现、叙事性手法的引导、强调居民互动参与等规划手段的运用和实施。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徐博  
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在这场战争中,欧洲的苏德战场以及亚洲的中国战场无疑承担了对抗德国法西斯主义和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主要任务,苏中两国人民为赢得胜利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是二战取得胜利的中流砥柱。当前国际秩序和地区安全结构正在经历一个复杂转型的阶段。在这一时期,篡改二战历史,否定二战胜利成果的现象在东西方世界时有发生,这不仅成为中俄两国面临的共同威胁,也必然会损害世界的和平与稳定。2015年5月5~6日,以"苏中在二战战胜法西斯主义和日本军国主义中的作用"为主题的俄罗斯—中国国际学术论坛在莫斯科举行,会议深入探讨了中苏在二战中的历史性贡献,中苏在二战中的相互支持以及共同捍卫二战胜利成果与维护战后秩序的重要议题,不仅推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相关问题的研究,也增强了中俄两国维护和巩固《联合国宪章》宗旨、原则和公认国际关系准则,以及二战胜利成果和战后国际秩序的信心。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陈学飞  
二战以来美国高等教育民主论思想探讨陈学飞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美国高等教育的巨大发展和变化,有着美国国内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以及国际的诸种纷繁复杂的原因,但其中在指导思想上明确提出高等教育民主化,并在政策上加以推行,应当说是一个重要原因。一美国教育史与...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乔海曙  邓晓卓  
银行业“第二战线”是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主导的银行业“第二战线”在组建模式、发展思路、人事体制等方面存在问题。加入WTO后,银行业“第二战线”的出路是“民营化”,即“民有、民营、民管、民享”。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向群  王朝晖  
二战后美国的对外贸易政策,经历了一个从保护贸易到自由贸易,又从自由贸易回到保护贸易的过程。美国贸易政策的演变,其本质是美国从本国利益出发,选择最有利于自己的贸易政策。本文简述二战后美国贸易政策演变的背景和内容,分析了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特点,探讨了美国贸易政策演变的启示。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贾珺  考舸  
20世纪新史学推动“一战”史的研究视野逐渐下移,新军事史和环境史聚焦于传统军事史较少关注的对象,重建了更为丰富的历史图景。从环境史视角看,人鼠关系是人与环境互动关系的重要体现。战时刊行的堑壕期刊和部队杂志表明,老鼠问题伴随西线堑壕战始终,人鼠关系也发生了演变:首先,堑壕工程赶走田鼠引来家鼠,鼠患更加严重;其后,军人用各种办法捕鼠,但多方因素造成捕灭成效有限;最终,军人选择与鼠相安,老鼠甚至成了西线堑壕战的一个文化符号。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张宇燕  
战争对经济的影响大致而言不是个理论问题, 而是个经验问题 一说到经验,我们马上就又陷入了一个困境,因为直到今天,根据人们对历次战争的经验总结,我们得到的经常是一些相互矛盾的结果。比如第二次世界大战,据估计美国的战争耗费竟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张广翔  
在20世纪的技术发明中,坦克以其防护力、机动性和火力被誉为"战争之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装甲部队完成了武器从轻型坦克经中型坦克到重型坦克、战术从坦克的单一防守反击到陆空火力立体合成和在战略上逐渐全面实践大纵深作战这三个层次的发展,最终扭转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决定性的贡献。正是在二战苏德坦克战中,人类战争彻底迈入了新的阶段。苏德坦克的旷世交锋不仅塑造了战后至今70年间机械化战争的形态,也为未来军事科学向信息化战争演进指明了方向,其影响不仅延至今日,也将远及未来。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胡天生  房维维  
西湖会议是推进第一次国共合作的重要会议。会议的成功召开并取得重要成果由诸多因素汇聚而成。这些因素包括建党初期中国共产党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孙中山对俄国十月革命的关注,以及国共两党一致的革命目标。这其中,国共两党共同的历史使命是根本,共产国际与前苏联政府的助力有效克服了合作阻力,激活了国共两党合作动力,促成了革命力量的凝聚和发展,推动了国民革命的蓬勃发展。西湖会议为实现国共合作、完善新时代统一战线提供了重要的经验与启示。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梁淑红  
本文从系统动力学的角度将影响战后英国高等教育政策制定的因素分为社会环境、执政党的意识形态、利益集团的利益诉求、政策精英的个性特质及英国的传统文化等五个方面,它们对高等教育政策的影响程度各有不同。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蒋华林  石岩  李华  
本文通过分析国内高水平大学的发展现状与面临的挑战,重点借鉴英国约克大学、沃里克大学、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和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等快速成长的基本经验,提出了国内高水平大学卓越发展的基本路径。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李瑞景  和鹏  
从高空俯瞰,硫磺岛地形起伏、沟壑纵横、熔洞密布、状似火鸡。而只有南部鸡脖子和鸡胸部位,有一小片被梯状台地逼住的海滩,勉强可作登陆场。1945年发生在硫磺岛的惨烈战役,正是从这片不起眼的登陆场开始的。当年2月19日,美海军陆战第4师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