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690)
2023(4303)
2022(3702)
2021(3858)
2020(3254)
2019(7622)
2018(8010)
2017(15157)
2016(9227)
2015(10839)
2014(11068)
2013(10583)
2012(10134)
2011(9580)
2010(10060)
2009(9359)
2008(9224)
2007(8746)
2006(8454)
2005(7725)
作者
(23703)
(19558)
(19075)
(18738)
(12312)
(9264)
(9222)
(7648)
(7463)
(7231)
(6430)
(6408)
(6268)
(6146)
(6095)
(5915)
(5829)
(5693)
(5678)
(5652)
(5278)
(4783)
(4701)
(4634)
(4520)
(4441)
(4403)
(4340)
(3879)
(3856)
学科
(29520)
经济(29378)
教育(20161)
管理(19214)
中国(18275)
(17800)
(14178)
企业(14178)
方法(13824)
数学(10549)
数学方法(10444)
理论(10167)
(9945)
(8616)
(8224)
(7258)
业经(7085)
(6810)
(6512)
银行(6510)
(6319)
(6136)
贸易(6130)
教学(6119)
(6037)
(5912)
农业(5535)
(5161)
(5142)
发展(5114)
机构
大学(135348)
学院(128452)
(48760)
经济(47454)
研究(46961)
管理(42358)
理学(35569)
理学院(35048)
管理学(34465)
管理学院(34158)
教育(30936)
(30802)
中国(30536)
(28527)
师范(28446)
(27001)
科学(24487)
师范大学(23522)
(23397)
北京(21319)
财经(20807)
(20749)
研究所(20602)
中心(19351)
(18642)
(16490)
(16076)
职业(15338)
技术(15304)
财经大学(15277)
基金
项目(69218)
研究(61991)
科学(55731)
基金(46306)
社会(38445)
教育(37685)
(37594)
国家(37064)
社会科(34911)
社会科学(34898)
科学基金(30486)
编号(29324)
成果(28629)
(27078)
(25280)
课题(23409)
基金项目(23323)
(19994)
资助(19279)
(18854)
项目编号(17721)
(17586)
规划(17568)
教育部(17295)
重点(16835)
(15921)
自然(15644)
人文(15437)
(15290)
(15217)
期刊
(58567)
经济(58567)
研究(55903)
教育(51768)
中国(34619)
(19210)
管理(15704)
技术(14395)
学报(14267)
科学(13851)
(13058)
大学(12792)
(12481)
金融(12481)
职业(12287)
财经(11030)
学学(10025)
(9539)
经济研究(9456)
业经(9203)
农业(8747)
问题(8537)
技术教育(8139)
职业技术(8139)
职业技术教育(8139)
(7889)
(7714)
论坛(7714)
(7013)
图书(6487)
共检索到2151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唐汉卫  
公民社会在我国的迅速成长已是不争的事实,学校道德教育应当根据紧密结合中国公民社会的特点做出自己的选择。从"传统与现代、积极和消极、形式和内容、封闭和开放"的角度来看,公民社会的迅速发展使公民道德教育成为学校道德教育的当务之急、首要之选;合作型的公民社会取向要求培养公民的合作意识、协商和对话精神;我国公民社会的文化传统为公民道德教育提供了重要的"内容选项";我国公民社会的初始性、差异性决定了我国公民道德教育的开放性、实践性品格。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戚万学  
无论从发展逻辑还是现实而言,中国公民社会的生长已成为中国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在中国公民社会的成长过程中,教育或者说公民道德教育既是公民社会的重要构成,又是公民社会成长的重要推动力,因为公民社会的生长在根本上依赖于良善公民的呵护和捍卫,而良善公民的养成则依赖良好的教育。就当下的公民道德教育而言,若要担负起推动中国公民社会健康成长的使命,需要它在反思自身的基础上培育公民的边界意识、义务意识和良好的行为举止。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朱国仁  
民主主义社会是杜威理想的社会 ,他把教育视为实现这一社会理想的重要工具。他的学校道德教育的基本观点包括 :培养民主主义社会的公民品格是学校道德教育的目的 ;学校道德教育的过程是社会生活与人性发展的统一 ;理想的学校道德教育途径是现实生活、教法和课程三位一体。杜威的学校道德教育思想尽管形成于 1 9世纪末 2 0世纪初 ,存在着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 ,但其中仍不乏积极的意义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严从根  
公民不服从是一种积极参与政治活动以纠正不正义为理想的公民道德行为,培养具有公民不服从品质的公民理应成为公民道德教育的重要一维。作为一种公民道德实践,它还是公民道德教育的重要方式。多数学生虽然不能称之为公民,但是,他们也有自己的正当权利。这些权利时常会受到一些"伪公民道德教育"不正义的侵犯,有的时候,当他们采用了各种常规求诉的手段都无法消除这种不正义对待,因此,作为有效维权手段的学生不服从应该得到尊重,学校公民道德教育应该尊重学生的不服从权利。尊重学生的不服从权利,只是为培养公民不服从品质提供了前提。为了培养学生的公民不服从品质,在学校公民道德教育中要开展专门的公民不服从教育。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程红艳  
道德相对主义取代道德普遍主义有着某种历史合理性,促进了道德自由和道德宽容,但瓦解了道德共识,中断了道德对话。道德相对主义对于公民道德教育的影响也非全然消极,它要求将文化多元、价值多元视角纳入公民德育,从道德权利的视角重新审视道德规范的合法性。需要在道德普遍主义与相对主义之间达成平衡:用道德普遍主义规制普遍人权范围,保障人类基本道德权利;用伦理多元主义来规范公民发展性权利问题,保障价值多元。为此,学校德育不仅需要培养理解本土文化的国家公民,更需要培养具有文化移情能力和文化对话能力的全球公民。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金家新  易连云  
答辩时间2013年4月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发展阶段后,高校与社会的联系因之而更加紧密。高校文化共同体的文化认同、价值观的体认、道德理性的增强、政治参与能力的提高,将会成为巨大的社会资本,也对现时与未来的社会公民进行着次生教育,这将使得高等学校越来越成为社会的中心。本研究以高等教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吴海荣  李佳  
马来西亚把道德教育作为增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和提高国民素质的基本途径。从学校道德教育实施以来,马来西亚的历史和宗教以及社会文化方面的因素一直是德育考虑的重点。为了提高道德教育的质量,确保多元文化背景下的道德教育的特色和可持续发展,马来西亚成立了专门的道德教育委员会,制定了中小学道德教育大纲,积极参与国际道德教育的交流与合作。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刘苓玲  
社会保障权是一国公民基本权利之一。我国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树立正确的保护公民社会保障权的价值观。当前,我国公民要充分实现社会保障权,还存在诸多难点,因此,必须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社会保障权的共识,并积极推进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与完善。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檀传宝  
历史条件的变化决定着中国的学校教育、尤其是德育 ,应有一个与 1978年国家工作重点转移相联系的重点转移。强调道德教育的基础性质是世界德育、教育界的一个最基本的共识。无论我们如何定义德育 ,道德教育都是学校德育和教育的根本。奠基在道德教育基础之上的学校德育、学校教育是中国大陆改进基础教育品质 ,迎接 2 1世纪必将出现的新的开放、新的挑战的必然抉择。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任平  贺阳  
公民道德教育课程是德国培养负责任公民的重要途径。为实现这一目标,德国中小学公民道德教育课程将现实生活中的"冲突性事件"与个体认知发展规律和公民政治社会化发展特征相结合,将培养学生的"民主能力"确立为课程目标;围绕政治、社会、经济三大领域遴选课程内容;遵循"博特斯巴赫共识"要求设计多种类型的教学模式;基于多元协同评价机制构建课程保障体系。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下德国学校相关课程在内容、教学方式以及学科融合等方面依然面临着一系列突出的问题,亟待解决。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王义高  
本文通过俄官方推荐的两本《教育学》分析了当今俄罗斯在公民思想道德教育领域理论层面上的变化,主要涉及“教育目的”、“世界观教育”、“公民教育”、“道德教育”四个方面的探讨及其中的矛盾与问题、方法论视角、主流导向、理论构想、实际建议等。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冯建军  
全球化时代产生全球公民社会,全球公民社会需要全球公民。全球公民不仅生活在全球化时代,更要具有全球意识和人类关怀,并愿意为世界的和平与人类的发展、全球的公平与正义、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采取积极的行动。培养负责任的全球公民,是全球化时代赋予公民教育的新使命。全球公民教育,就是培养具有全球意识并愿意为全球和人类的发展而积极行动的负责任的公民的教育,包括人权和人道主义教育、全球意识和全球责任教育、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教育、国际理解教育与多元文化教育。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燕楠  
当前,多元文化给人们价值观念和道德认知带来冲击,学校道德教育面临挑战。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改进道德教育,要在确立我国核心文化的道德价值取向基础上,重建国家伦理文化传统,提升我国道德文化自觉,以全球化和多元文化背景为参照,凝练学校德育的核心价值观,通过学校德育内容与方法的转型与变革,着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与道德选择能力。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郑富兴  
情感型社会形态和契约型社会形态是认识我国社会的状况和性质的一个社会学视角。这两种社会形态在我国社会中是一种共时性存在。在道德教育实践中 ,忽视这两种社会形态是学校道德教育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的重要原因。因此 ,学校道德教育实践应辩证地区分这两种社会形态 ,这实质上是正确处理学校道德教育与社会的互动关系 ,以此为起点 ,重新设计或修订现代学校道德教育的思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