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144)
- 2023(3042)
- 2022(2447)
- 2021(2274)
- 2020(1815)
- 2019(4079)
- 2018(3831)
- 2017(7513)
- 2016(3666)
- 2015(3928)
- 2014(3862)
- 2013(3588)
- 2012(3096)
- 2011(2683)
- 2010(2499)
- 2009(2358)
- 2008(2197)
- 2007(1670)
- 2006(1409)
- 2005(1174)
- 学科
- 济(12590)
- 经济(12568)
- 业(12041)
- 管理(12006)
- 企(10548)
- 企业(10548)
- 方法(4913)
- 财(4867)
- 中国(3996)
- 数学(3914)
- 制(3896)
- 数学方法(3879)
- 农(3797)
- 业经(3708)
- 务(3414)
- 财务(3410)
- 财务管理(3407)
- 企业财务(3220)
- 体(2951)
- 贸(2858)
- 贸易(2857)
- 易(2792)
- 技术(2620)
- 农业(2604)
- 体制(2560)
- 银(2526)
- 银行(2526)
- 融(2415)
- 金融(2415)
- 行(2403)
- 机构
- 大学(48999)
- 学院(48927)
- 济(20837)
- 管理(20461)
- 经济(20450)
- 理学(18030)
- 理学院(17866)
- 管理学(17664)
- 管理学院(17561)
- 研究(13784)
- 中国(10672)
- 财(10466)
- 京(9193)
- 财经(8725)
- 经(8090)
- 中心(7095)
- 经济学(7016)
- 财经大学(6822)
- 科学(6745)
- 经济学院(6433)
- 范(6303)
- 师范(6277)
- 江(6273)
- 商学(6228)
- 商学院(6164)
- 业大(5651)
- 所(5456)
- 北京(5400)
- 州(5232)
- 院(5194)
- 基金
- 项目(35617)
- 科学(29556)
- 研究(28160)
- 基金(27267)
- 家(23103)
- 国家(22904)
- 科学基金(20713)
- 社会(19608)
- 社会科(18691)
- 社会科学(18686)
- 基金项目(14612)
- 省(13167)
- 教育(12918)
- 自然(12426)
- 自然科(12188)
- 自然科学(12187)
- 自然科学基金(11973)
- 划(11317)
- 编号(11073)
- 资助(9686)
- 成果(8859)
- 国家社会(8518)
- 部(8499)
- 制(8226)
- 创(8017)
- 重点(7926)
- 人文(7885)
- 教育部(7867)
- 发(7479)
- 创新(7381)
共检索到661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钱亚玲 陆克寒
文章从汉语成语"倾城倾国"的语源和语用角度,结合文本的细读,探析张爱玲小说《倾城之恋》的叙事设置。张爱玲通过演绎一个现代"倾城"的"传奇",表达了她对诸多历史"倾城倾国"事件的质疑,对古老的"红颜祸水"思维定势的颠覆,也正是通过这一艺术化的解构过程,张爱玲表达了她的现代女性观。
关键词:
成语 倾城倾国 叙事设置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张墨君
在张爱玲和白先勇的创作中,读者经常可以感受到浓重的孤独意识。这些孤独意识,展现了其各自的人生态度和艺术特点。对两位作家的孤独意识进行比较分析,有助于更加深刻地理解两位作家以及他们各自作品所反映的时代,也有助于更好地把握港台文学这类特殊文学的作用和价值。
关键词:
白先勇 张爱玲 孤独意识 港台文学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丁宏武
从《史记》成书到《汉书》问世,两汉历史叙事的视角,经历了由第一、第三人称相结合的双重视角向单一的第三人称视角的转变,此后,《汉书》的叙事视角随同其他体例一起成为断代正史的定格,而《史记》及其续补之作的叙事视角,也相应地固定为西汉中后期特有的时代风尚。《西京杂记》文本明显的《史记》型叙事视角和选材取向,不仅与《汉书》以后《后汉书》、《三国志》等断代正史的叙事视角绝不相类,而且与《汉武帝内传》、《汉武故事》、《博物志》、《搜神记》等汉魏六朝笔记小说的叙事视角明显不同,所以其原始文本的写作时代,应该就在西汉后期。这一结论与考古发现对《杂记》内容的印证等其它证据相结合,说明葛洪关于《杂记》文本源自刘歆...
关键词:
西京杂记 叙事视角 刘歆 葛洪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李薇薇
在儿童视角小说中,复调叙事是一个重要特征,它不仅揭示了儿童与成人视角之间难以分割的联系,还指出了其中隐藏的对成人世界的反思,并最终指向对人性的关怀。儿童与成人思想观念上的差异导致二者的观察视角呈现融合与背离的特点。视角的差异使得叙事话语呈现“复调性”特征,成人的内心世界以儿童的话语予以展现,使得成人的真我以一种近乎反叛的方式呈现。在这种复调叙事中,对个体伤痛的揭露,也引导着人们反思与关怀人性。
关键词:
儿童视角 成人视角 复调叙事 人性关怀
[期刊] 求索
[作者]
胡功胜
在传统小说观念里,细节是最小的叙事单元,它们可以通过事件、故事、情节最终到达典型形象与小说主题,而在当下的小说叙事中,细节偏离了这种价值指向和推论逻辑,从一个依附性的叙事单元激变为一个本位性的、独立的审美对象,最终越位上升为一种细节审美的文本观念。作为应对消费阅读的叙事手段,这种细节观的合法性需要仔细推敲。小说既应有对生活质感的细节化呈示,也应有对它们的诗性发现和超越性思考。
关键词:
细节审美 小说研究 小说叙事 叙事单位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千里
新时期初年乃指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这一时间段落。"婚变叙事"作为此一时期富有特色的书写类型,显示出多重话语交织、竞争对文学的影响与塑造等特征。其中既有十七年政治话语的延续,也有启蒙复苏情形下个体话语的生长,还包括民间话语对时代主题的通俗演绎。
关键词:
婚变叙事 家庭 话语 新时期初年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吴德芳
通过对带有强烈后现代色彩的研究方法——叙事探究的了解,可以清楚地看出,后现代教育研究者将自己定位为内在的参与者,"心平气和"的阐释者,开放的对话者,而非外在的立法者,"唯我独尊"的裁定者和闭塞的宣示者。
关键词:
叙事探究 教育研究者 后现代定位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薛凌
本文以美国电影叙事学家大卫.波德威尔最新的叙事学研究成果———故事与情节的关系为依据,以好莱坞经典类型片《关山飞渡》为文本,从人物、初始情境、因果关系、结构、结尾、时空习惯与风格、剪辑、视点等方面对该文本的叙事因素进行了全方位考察,试图以此来探索古典好莱坞电影的叙事模式,揭开好莱坞电影长盛不衰的神秘面纱。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宇 杨运来
对底层女性的关注是"五四"以来中国文学的一个持续性叙事点。以阶级/阶层与性别两个范畴之间复杂纠葛作为学理背景,选择丁玲《阿毛姑娘》和21世纪初年底层文学潮流中"打工妹叙事"的几个代表性文本,进行互文性的讨论。不仅可以体知"五四"以来中国文学中底层女性形象的"前世今生",更探讨了底层女性形象作为一种"他者"形象,其中所包含的复杂文化权力机制:底层女性的主体位置源自阶级(阶层)、性别、族群、国族、城乡等等多重身份的交叉、协商,因而是复杂、多元的。对其中任何一种身份的过度强调,都必然造成对其他身份的遮蔽,从而将底层女性形象本质化、刻板化。
关键词:
他者 底层女性 性别 阶级(阶层)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毛灿月
《红楼梦魇》是文学家张爱玲情节化操作之外的特例,这部关于《红楼梦》的考据和评点专论,是她穷毕十年精力的后期作品。张爱玲对《红楼梦》及研究的"疯狂"是其这部学术专论的表征,而她与《红楼梦》及其作者之间的文化传承关系是这部专论的非学术隐义。张爱玲与曹雪芹文人品格的共性,源于他们共同的末世之感;张爱玲继承了《红楼梦》对悲剧本原的演绎方式,将《红楼梦魇》作为自己的间接诉情文本。《红楼梦魇》的完成过程,是张爱玲消解其对时代与人性的悲剧感,表达情感最后归宿的过程。同时,《〈红楼梦魇〉自序》为审视张爱玲与《红楼梦》及作
关键词:
红楼梦魇 张爱玲 红楼梦 曹雪芹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刘训华
"教育生活叙事"是根据国内外叙事研究方法现状,融合质性研究、量化研究等手段,以建构具体实用的教育叙事方法为重要目标指向的方法理论体系。"呈现——分析——揭示"是教育生活叙事的核心架构。呈现即是真实、真情、有章法地"原生态"再现人类所经历的教育生活状态;分析是指通过时间、空间、心理、情感、图像等维度对叙事文本的有方法的深度解读;揭示是指通过动态编码、静态编码等方式来寻找叙事文本中的"言外之意"。教育生活叙事与传统教育叙事方法和理论形成了路径上的差异与转向。本文从叙事的对象、空间、着力点、目的、方法、效果等角度,比较了教育生活叙事与叙事探究的异同,并提出了现阶段教育生活叙事的相关研究领域。
关键词:
教育 生活 叙事 方法 写作 编码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陈建文 许蕊
叙事不仅是人们的生存方式、艺术方式和研究方法,也是一种教育形式。叙事的教育意涵表现在于,叙事教育在传统的"言传身教"教育过程中发挥基本的教育功能,也在现代教育实践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教育作用。叙事发挥教育功能具有明确的认知、动机和记忆等心理学理论基础,叙事教育功能的有效实现有赖于对深入人心的叙事加工心理机制的把握和对叙事传输影响因素的控制。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石亚兵
"情节"是叙事作品的核心,它内在地制约着作品的信度、效度和品质。因而,有必要对教育叙事"情节"做出如下发问:教育叙事"情节"是"真实"抑或"虚构"?是"好莱坞化"抑或"平淡无奇"?是"片段剪辑"抑或"全景呈现"?回答这三个疑问的关键在于辨别教育叙事与文学叙事、教育叙事与电影叙事之间的不同。可以说,回答教育叙事"情节"三问,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对于叙事者来说,建构科学的教育叙事"情节"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进行"整体性"规划;对"典型性"事件的选择;"情节"对人物的服从。
关键词:
教育叙事 “情节” 写作手法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楠 刘乃芳 石国栋
叙事与设计相结合产生了一门新的学科——叙事空间设计。本文分析了叙事空间设计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叙事空间设计在城市设计中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叙事学 叙事空间 城市设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