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306)
2023(4397)
2022(3457)
2021(3399)
2020(2768)
2019(6459)
2018(6413)
2017(12559)
2016(6757)
2015(7818)
2014(7798)
2013(7614)
2012(6857)
2011(6167)
2010(6436)
2009(5845)
2008(5912)
2007(5230)
2006(4694)
2005(4192)
作者
(18685)
(15311)
(15227)
(14820)
(9760)
(7282)
(6898)
(6134)
(5898)
(5704)
(5223)
(5199)
(5154)
(5070)
(4914)
(4591)
(4574)
(4555)
(4476)
(4435)
(3919)
(3801)
(3743)
(3592)
(3545)
(3495)
(3469)
(3456)
(3155)
(3083)
学科
(25503)
经济(25472)
管理(21946)
(20573)
(18667)
企业(18667)
方法(10862)
数学(8636)
数学方法(8555)
中国(7569)
(7405)
业经(7019)
(7008)
(6713)
理论(6164)
(5814)
贸易(5806)
(5619)
地方(5451)
(5041)
(4967)
(4737)
(4674)
(4497)
财务(4483)
财务管理(4471)
农业(4424)
技术(4310)
(4281)
(4280)
机构
学院(95726)
大学(94231)
管理(37190)
(34925)
经济(34065)
理学(31982)
理学院(31619)
管理学(31040)
管理学院(30885)
研究(30024)
中国(23332)
(19729)
科学(17915)
(17409)
(14913)
(14685)
(13900)
师范(13779)
中心(13707)
财经(13580)
(13356)
研究所(13146)
北京(12556)
业大(12450)
(12299)
(12019)
(11126)
师范大学(10905)
技术(10785)
农业(10263)
基金
项目(61666)
科学(48265)
研究(47207)
基金(42988)
(37276)
国家(36923)
科学基金(31549)
社会(29386)
社会科(27703)
社会科学(27695)
(24616)
教育(22926)
基金项目(22547)
(20559)
编号(20135)
自然(19557)
自然科(19117)
自然科学(19112)
自然科学基金(18772)
资助(17208)
成果(16963)
课题(14457)
重点(14110)
(13565)
(13258)
(12875)
项目编号(12273)
创新(12239)
教育部(11840)
(11762)
期刊
(41541)
经济(41541)
研究(27696)
中国(21963)
教育(15763)
管理(15190)
(14264)
学报(13753)
科学(13642)
(12557)
大学(10925)
学学(10035)
技术(9071)
农业(8610)
(8610)
金融(8610)
业经(7645)
财经(6847)
经济研究(6453)
(5915)
商业(5295)
问题(5141)
(5011)
(4982)
职业(4872)
图书(4653)
(4649)
论坛(4649)
科技(4494)
现代(4453)
共检索到1445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程力  沈晓敏  
近年来,北美乃至整个西方司法界对于社会暴力的治理范式经历了从基于报应性正义的惩戒向基于修复性正义的关系修复的转变。这一转变同时也为西方治理校园暴力、解决学生冲突提供了新思路,促进了报复、惩罚的“零容忍”政策转向修复、治疗的修复性教育实践。修复性教育实践通过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和对话,满足学生的需求,从而弥补伤害,修复关系,并提升学生的冲突解决能力,进而促进校园暴力问题的解决,营造更为健康的学校氛围。在实际操作方面,修复性教育实践是一个从非正式到正式的连续体,类型多样,主要模式有修复会议、缔造和平圈、家庭小组会议和同伴调解等。修复性正义理论及其在教育中应用的国际经验,有助于我们对教育部新出台的《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形成新的理解和认识。对于青少年违法违纪违德行为,我们更需要从学生身心健康及社会长远和谐的角度,探寻更有效的富有长远育人价值的替代性治理方案。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王世岳  
2002年德国埃尔富特校园枪击案发生后,防范校园暴力犯罪化成为德国校园暴力治理的核心目标。经过多方努力,德国校园中显性的肢体暴力行为呈现出数量减少、程度降低的趋势,但是更加隐蔽的语言暴力、网络暴力以及教师参与的校园暴力行为逐年增加,并受到德国社会的关注。在德国,校园暴力被视为青少年社会交往过程中能力不足的体现,因而校园暴力治理的核心是提升青少年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德国的学校、政府和社会组织都参与了校园暴力治理,教师在治理活动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吴桂翎  辛涛  
校园暴力严重危害着学生的身心发展以及家庭、学校和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引起各国政府和专家的广泛关注。文章回顾了国内外关于校园暴力的含义、分类、成因以及干预研究的一些主要成果和进展,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研究的趋势进行了展望。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高富平  尹腊梅  
大数据时代,个人数据作为社会资源,承载着多重利益,不仅关系数据主体的个人利益和个人相关者利益,也关系不特定社会主体的社会利益和国家利益。要协调个人数据资源上个人保护和社会利用之间的矛盾,实现个人数据上的利益协同,应构建新的个人数据社会利用中的个人利益保护理论,并在调整范式上,从权利保护模式转变为以规范个人信息处理行为为中心的行为规范模式,即数据治理范式。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晋涛  
教育惩戒在《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中并非"铁板一块",在不同的条款中指涉不同的意义。狭义的教育惩戒与纪律处分、强制措施、教育矫治对应,广义的教育惩戒包括这些处分措施。多重视角下教育惩戒的分类有助于深化对教育惩戒的理解。规则为教育惩戒提供了明确的构成要件,教育惩戒适用应贯彻谦抑精神和比例原则,符合教育惩戒构成要件不一定意味着必须承受教育惩戒。校规校纪不能规定开除学籍等重惩戒,也不得降低重惩戒的标准。教育惩戒程序已经相对完善,救济途径更加明确,这为教育惩戒的实施提供了强力制约。教育惩戒的约束时效和管辖时效几乎空白,需要尽快填补。教育惩戒的规则体系已经形成,从解释论视角推进对教育惩戒实体和程序的理解,是今后教育惩戒规范化实施的重要使命。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彭虹斌  
随着我国高校法治化进程加速发展,师德评价与惩戒已成为一个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公办高校惩处教师师德失范行为有“教育法律”“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及部委规章”“规范性文件”“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以及“高校章程和校规”五种,校内的师德规范有“法源性规范”和“自治性规范”之分。由此形成了师德失范行为处理的“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校规”的共治模式,这种共治模式下的师德失范惩戒依然具有法律或准法律性。当前,师德失范惩戒存在诸多问题,为了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需要从实体法和程序法两个方面进行完善。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张敏  
构建民办教育办学领域失信惩戒制度可遏制民办学校办学中的失信问题,提升民办教育的公信力与信誉度。我国尚没有法律法规明确失信行为的法律概念,在民办学校办学失信行为惩戒的实体规范中,对失信行为的界定是对其进行规范的基础性与前置性问题。失信行为是失信惩戒的基础,把握失信行为的核心内涵与边界对规范民办学校办学失信惩戒是必要而迫切的。当前,应明确界定失信行为、民办学校办学失信行为的概念,进一步明确民办学校办学失信行为的认定与分类规范,实现对民办学校办学行为有效监督与民办学校信用主体合法权益保护的有机统一。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刘宁  刘扬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以"不确定法律概念+空白要件"的形式为教育惩戒权行使留出较大的裁量空间和判断余地。教育惩戒裁量基准是指对《规则》中裁量事项的具体化,旨在为学校和教师在作出惩戒决定时提供判断选择标准。教育惩戒裁量基准发挥着为惩戒权行使提供具体化裁判标准、为受教育权提供能动性保护和实现惩戒权自我约束的多重功能。教育惩戒裁量基准应遵循过惩相当、平等对待和明确性的法治原则。建构教育惩戒裁量基准制度,应厘清裁量基准的创制主体与效力位阶,引入情节细化和效果格化的二元技术框架,并完善教育惩戒裁量基准中的程序性规则。
[期刊] 征信  [作者] 韩家平  许荻迪  关媛媛  
随着失信联合惩戒在更大范围和更广领域的推广,个别地方在实践中出现了过罚不相当、惩戒措施泛化、"黑名单"管理失当等现象,需要引起高度关注。鉴于我国目前实施的部分行政性信用联合惩戒措施已属于行政处罚范围,应纳入法治规范。借鉴国外失信联合惩戒的主要做法,建议从以下三方面完善我国的失信联合惩戒机制:一是加快公共信用联合惩戒立法;二是实行联合惩戒目录清单制管理,使联合惩戒措施显性化、公开化、可预期;三是加快建立市场信用联合惩戒机制,形成市场信用联合惩戒机制和公共信用联合惩戒机制互通互动、协调发展的联合惩戒新格局。
[期刊] 征信  [作者] 朱贺   郭晓琳  
在“行贿受贿一起查”的大背景下,行贿人受到刑事制裁和行政制裁后,社会层面也应对行贿人进行制裁,利用失信惩戒重点规制行贿人,斩断行贿人的资金链,遏制腐败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以限制或者剥夺行贿人的市场参与资格等方式,提高遏制腐败的社会效果。信用之治通过对行贿人施加额外的制裁,促使人们遵守法律,以制约、塑造和规制被治理主体的行为,也为行贿犯罪治理提供了新的视角。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周雨锴  李洁琦  李小青  蒋索  
为探究家庭暴力暴露与儿童校园欺凌之间的内在机制,采用多重形式暴力量表、结交越轨同伴量表、Olweus儿童欺负问卷的欺凌分量表、父母学业参与问卷对深圳市747名4-6年级的儿童进行测试。结果表明:(1)家庭暴力暴露与结交越轨同伴、校园欺凌显著正相关,与父母学业参与显著负相关;结交越轨同伴与校园欺凌显著正相关、与父母学业参与显著负相关;校园欺凌与父母学业参与显著负相关;(2)结交越轨同伴在家庭暴力暴露与校园欺凌之间起中介作用;(3)父母学业参与同时在家庭暴力暴露与校园欺凌、家庭暴力暴露与结交越轨同伴之间起调节作用。相比于高父母学业参与的儿童,家庭暴力暴露对低父母学业参与的儿童校园欺凌、结交越轨同伴的影响更大。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王贺元  吴卿艳  
在知识经济时代,产学研合作范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学科-专业-产业链范式作为新的范式适应时代的需求,其在制度、组织、载体等三个方面体现了新范式的优越性。这一新范式的出现丰富了地方高等教育发展模式,有效地解决了利益偏差问题,大大提升了产学研合作的实践效果。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于建原  李清政  李永强  
本文对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出现的"未来营销大论战"中所提出的"营销范式转变"问题进行了研究与讨论。本文首先针对管理营销理论内核中在观念层面与方法层面存在有不一致问题即"管理营销悖论"及其存在的原因进行了解析,并对欧洲营销学家所持的关系营销范式将替代管理营销范式提出否定看法,主要理由是管理营销与关系营销在范式特点上不具有对立特点,关系营销仅仅是对管理营销在方法上进行了改进。本文认为,因为反应营销与管理营销在构成营销范式的各特点上是完全对立的,因此反应营销才是管理营销之后新的营销范式。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丽君  喻可  
具身认知理论摒弃身心二元论,强调身体、认知与环境三者相生相依、密不可分。当前中职学生校园暴力事件频发,运用具身认知理论分析发现,中职学生校园暴力防控存在认知视角狭窄、对象界定模糊、防控途径缺乏整合等问题。基于具身认知理论的具身性、生成性、情境性、动力性等观点对校园暴力主体式成因进行分析后,提出校园暴力防控新路径:开展身心协同教育,剥离校园暴力依存主体;完善认知系统,理性层面杜绝校园暴力;营造和谐环境,根除校园暴力滋生土壤;关注发展变化,避免校园暴力固化蔓延。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陶建国  
为了杜绝校园暴力现象,韩国制定了《校园暴力预防及对策法》,教育行政机构根据立法的规定制订校园暴力对策推进计划,指导各学校有针对性地落实相关措施。学校根据各自情况不断探索新的工作方式,努力杜绝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韩国的立法和实践经验表明,当今社会、学校必须重新审视教育方针,应努力探讨如何培养学生完美的人格,提升学生的人权、团结、共同体、相互理解和信任等意识。此外,韩国的经验还表明,借助社会力量解决校园暴力比学校孤军奋战更为有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