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822)
- 2023(6934)
- 2022(5066)
- 2021(4545)
- 2020(3359)
- 2019(7257)
- 2018(7232)
- 2017(14219)
- 2016(7745)
- 2015(8606)
- 2014(8437)
- 2013(7894)
- 2012(6772)
- 2011(5912)
- 2010(5828)
- 2009(5588)
- 2008(5540)
- 2007(5027)
- 2006(4712)
- 2005(4474)
- 学科
- 济(27643)
- 经济(27613)
- 税(21571)
- 管理(21562)
- 业(20771)
- 税收(20133)
- 收(19967)
- 企(16834)
- 企业(16834)
- 财(12391)
- 中国(10650)
- 农(10522)
- 业经(8853)
- 方法(7338)
- 农业(7066)
- 制(6755)
- 地方(6720)
- 务(6594)
- 财务(6579)
- 财务管理(6574)
- 企业财务(6327)
- 数学(5992)
- 数学方法(5929)
- 发(5825)
- 体(5624)
- 财政(5131)
- 发展(5093)
- 展(5084)
- 产业(4986)
- 学(4794)
- 机构
- 学院(102658)
- 大学(99670)
- 济(40043)
- 经济(39194)
- 管理(35444)
- 研究(33931)
- 理学(30085)
- 理学院(29785)
- 管理学(29291)
- 管理学院(29104)
- 财(26661)
- 中国(26410)
- 京(20381)
- 科学(19714)
- 财经(19224)
- 经(17355)
- 江(16768)
- 所(16644)
- 中心(15083)
- 农(14864)
- 研究所(14492)
- 财经大学(14024)
- 州(13230)
- 范(13043)
- 师范(12936)
- 北京(12869)
- 业大(12843)
- 经济学(12696)
- 院(12470)
- 省(11893)
- 基金
- 项目(65244)
- 研究(51567)
- 科学(51496)
- 基金(46459)
- 家(39854)
- 国家(39483)
- 科学基金(33839)
- 社会(33634)
- 社会科(31837)
- 社会科学(31828)
- 省(25766)
- 基金项目(23952)
- 教育(22692)
- 编号(22547)
- 划(21175)
- 成果(19329)
- 自然(19070)
- 自然科(18634)
- 自然科学(18630)
- 自然科学基金(18297)
- 资助(17375)
- 课题(15195)
- 发(14949)
- 性(14796)
- 重点(14754)
- 国家社会(14419)
- 项目编号(14354)
- 制(14308)
- 创(13849)
- 部(13726)
共检索到1628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王婷婷
从恣意到谦抑的理念转型是现代税法变革的基本要求,而税法谦抑的核心应当是税权谦抑。从二元税权理论出发,税权谦抑应同时兼顾国家税权谦抑和纳税人税权谦抑双重内涵,然而实践中税权运行总是有意无意地脱离合法轨道,成为背反税权谦抑理念的"顽疾"。税权治理惟有回归谦抑品性,尊重人民自治空间,通过公众参与来弥补税收民主的不足、用比例原则规范税收执法、合理分配中央和地方的税权、提升纳税遵从方能达致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公共利益、推动税收法治实现的目标。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徐翠翠 胡明 刘艳梅
基于我国地方税权配置法治化的困境,比如法律规范不完善、运行模式单一等,我国地方税权体系的重构,应在税权基本准则引导下,重新赋予地方政府税收立法权、明确地方政府税收收益权和规范地方政府税收管理权,从而搭建符合我国特殊国情的科学的地方税权体系。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陈志勇 姚林
一、税收法定主义及历史渊源税收是现代国家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从本质上说,税收意味国家权力对公民财产权利的侵害,但可以认为这种"侵害"是必要的,是公民获得公共产品和服务所应该付出的对价。基于税收的这样一种特质,为了防止对私人财产权利造成不适当侵害,宪政国家往往在宪法中对课税权作出比较明确的规定,以规范政府的税收行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王惠
税法谦抑性并非刑法"谦抑原则"在税法中的借用,它是指税法基于自身形成特质而天然具备并经由立法、行政与司法体现的税收国家及其代理者对税权的收敛和私权的敬畏。税法的物质制约性之本性决定了税法先天拥有谦抑性基因,税法均衡征纳税主体这两大利益群的关系的过程证明了税法必定备有谦抑性内涵。在税收国家,"谦抑性"应当成为税法的价值理念和基本原则。
关键词:
税法谦抑性 税法物质制约性 税法利益性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舟
地方税权是当代财政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我国治理体系与能力建设的重要体现。实现地方税权配置法治化是加强地方税制改革的需要。解决全面落实地方税权配置法治化进程中存在的税收立法权缺位、立法层次低等诸多问题,应赋予省级政府限定性税收立法权、规范地方政府税收收益权、加快推进用税权法治化、参照税法确立新的地方税收征管模式,以提高地方税权法治化水平。
关键词:
地方税权 法治化 困境 破解 思路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彭艳芳
长期以来,在中央与地方税权配置问题上,由中央单方面主导的行政化的分权方式一以贯之,使得中国税权的纵向配置长期缺乏一个稳定的规则,也带来了实践中的诸多问题,加大了制度运行的成本。本文从法经济学的研究视角出发,将扩展性成本方法模型用以分析中国税权的纵向配置。发现在税权配置法治化模式下,立法程序的正义性限制了中央的行政权力扩张,地方政府的偏好得到满足的可能性加大,与行政分权相比,将有效降低制度运行的总成本,并使之有机会达到最低。优化中央与地方的税权配置,终将回到起点公平这一原点,应遵循法治的路径前行。除法治原则外,还应秉持公共权力成本最小、财力与政府公共服务职责相匹配以及地方享有适度自主权原则。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李俊英 鲍晓敏
赋予地方一定的税权,对我国建立"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意义重大,同时也是深化税收制度改革、健全地方税体系的应有内容。地方享有税权有其理论上的必然性,财政分权理论、全面落实税收法定原则和调动"两个积极性",都要求赋予地方税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税收立法的实践表明,地方人大及常委会无权参与地方税立法,"营改增"后我国政府间收入划分进入"大共享税"时代,地方财政对共享税的依赖加强,然而共享税模式在实际运行中存在法律属性不明、变动不规范等缺陷,反映出实践层面分税制的内在缺陷及其运行中的弊端,其根源在于规范层面行政主导替代立法规制。我国应在坚持分税制改革方向不动摇的背景下,挖掘地方税权的正面激励价值,通过授权性立法赋予地方人大一定的税收立法权,同时规范与优化共享机制,加强对地方税纵向授权立法全过程的监控与审查。
关键词:
地方税权 税收立法权 税收收益权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杨杰
为提升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我国在立法上建构了申请撤销和强制撤销两种不同的学位点撤销机制。但申请撤销存在省级学位委员会权力来源不明的困境,强制撤销亦面临实体性标准模糊和程序性规范缺失的难题。为此,应当认定省级学位委员会在撤销学位点中的权力源于"行政委托"而非"行政授权",并且应从细化评估标准、优化评估主体结构、从轻处理新设学位点等实体维度和确立事中申辩权、保障事后救济权、创新撤销学位点的信息公开制度等程序维度着手,达至撤销学位点的规范化,推动高等教育法治化进程。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邓伟
税收优惠概念的界定并未取得学界共识。从词源和实践的角度出发,税收优惠的构成要件应当以征税对象具有可税性为前提,其本质为低于标准税收的税负待遇。税收优惠的正当性基础在于税法价值目标的二元性及相应实现工具的二元性,同时它也是对社会发展非均衡性的现实回应。当前我国税收优惠制度面临体系形式混乱、实质评估缺位的困境,应当通过落实税收法定、建立税式支出制度以实现税收优惠的法治化治理,贯彻公平竞争审查与设立税务法院是其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期刊] 国际税收
[作者]
吕楠楠 潘龙
作为财政法治的重要一环,非税收入法治化的推进应以“财政法定”为原则,以推进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目标,以保护缴费主体权利为职责而展开。各国(地区)围绕非税收入的权力授予、运行与监督等构建非税收入法治体系。当前,我国非税收入法治化建设尚存提升空间,非税收入征管转型中存在主体权责划分不明晰、外部公共监督不足等问题。本文分析认为,从规则体系化角度出发,通过制定非税收入征管法统领非税收入治理,应成为非税收入法治化的核心任务。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王惠
伦理道德渗透于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自然也包括税收关系,税收伦理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有着巨大的社会功能。"税收谦抑"就是追求税收的强制性与伦理道德的平衡与统一,改变没有个体和整体伦理价值支持的、僵硬的、冰冷的税收制度,建构一个融入人类的同情、怜悯、正义、仁慈、宽容、节制等道德意蕴的税收制度。税收、税收政策、税收手段必须辅之以坚强的道德苛求和制度约束,才能走上"正义"、"自由"、"诚信"、"宽容"、"适度"及"责任"的税收伦理之路,达到"和谐税收"的社会状态。
关键词:
税收强制 税收伦理道德 税收谦抑性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张永忠
该文认为,我国税收宏观调控概念的泛化使税收宏观调控与税收调节、税收市场规制相混同,以税收宏观调控(政府行为)代替税收调节(市场行为),税收宏观调控则被异化为税收市场规制,从而使其作用被严重扩大化,由此产生了许多严重问题。事实上,税收宏观调控不仅不具有臆想中的那么多功能作用,而且由自身的不确定性、单一性和间接性等局限所决定,具有谦抑性,即政府对其能不用就不用的特性,因而在现实生活中很少存在。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与以往认识相反的重要结论:税收并不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
宏观调控 税收宏观调控 概念泛化 谦抑性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谢芬
随着法治政府、法治中国、法治社会的建设,人们的对法律的需求不断提高、法律意识也在不断增强,由此对法律实施的程序的设计制定要求越高。程序显得尤为重要,文章在简述行政程序的基础上,对行政程序谦抑性的理论来源包括民主法治、有限政府、保障人权、比例原则等四个方面做出阐述分析。行政程序只有设计制定越精密,才能体现程序的程度越高,程序的适度性就更合理,这就要求程序设计制定中应当要更加保持适当谦抑、克制。
关键词:
行政程序 谦抑 克制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晋涛
高校惩戒权需回应法治理念、教育达成、权益保护的诉求。高校惩戒权的实体法治包括惩戒权实施的法定化、专业化、适度化三个主板块,无视《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或者进行随意解释以及处罚失衡的高校惩戒不具有正当性。高校惩戒权的实施须遵守法定程序,保障惩戒的透明,正视受惩戒人的主体性。《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规定了高校惩戒权实施的基本程序,但欠缺听证程序、回避程序,还存在个别程序过剩。在程序法治中应充分保障受惩戒人的参与权。受惩戒人对高校行使惩戒权行为不服的有权提起行政诉讼,高校是行政诉讼的适格被告。司法机关应大力开展针对高校惩戒的司法审查",倒逼"高校惩戒遵守合目的性、合法性。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周冰
近年来,区域性股权市场作为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部分得到高度重视,中央也开始在一系列政策文件中处理地方政府监管职责的配置问题。然而,在我国区域性资本市场建设的历史中,央地政府两股力量的反向作用促成了区域性资本市场发展的非制度化倾向,并且持续影响着当下的发展。在法律制度层面,我国处理央地关系的过渡性制度安排策略,导致了区域性资本市场监管权的非法治化配置,是当前发展困境的制度根源。为了摆脱既往路径的束缚,需要对央地政府的证券监管权进行重新审视和规范化配置。地方政府在区域性股权市场监管中的核心角色应当定位为反证券欺诈的执法者。中央政府则应当扮演好协调者和监督者的角色,并且充分尊重地方政府的自主性,鼓励地方政府的制度创新和政府间的良性竞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