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253)
2023(7747)
2022(6285)
2021(5753)
2020(4296)
2019(9594)
2018(9383)
2017(16422)
2016(9299)
2015(10534)
2014(10549)
2013(10114)
2012(9807)
2011(9043)
2010(9487)
2009(8434)
2008(8387)
2007(7801)
2006(7187)
2005(6866)
作者
(27171)
(22542)
(22307)
(21323)
(14312)
(10719)
(10145)
(8657)
(8622)
(8303)
(7804)
(7533)
(7447)
(7151)
(7034)
(6838)
(6660)
(6649)
(6567)
(6481)
(5854)
(5748)
(5503)
(5330)
(5248)
(5065)
(5048)
(5029)
(4674)
(4490)
学科
(39847)
经济(39809)
管理(21722)
(19073)
中国(17290)
地方(16759)
(13051)
企业(13051)
(12719)
业经(10734)
地方经济(9443)
(9296)
农业(8994)
教育(8855)
(8118)
(8110)
金融(8109)
银行(8102)
(8013)
方法(7977)
(7836)
(7358)
发展(6967)
(6941)
环境(6652)
(6418)
(6404)
贸易(6388)
理论(6292)
技术(6233)
机构
大学(127916)
学院(127541)
研究(49920)
(48786)
经济(47488)
管理(41631)
中国(38615)
理学(33595)
理学院(33073)
管理学(32370)
管理学院(32124)
科学(30437)
(29597)
(25986)
(23863)
研究所(23154)
(22802)
(22349)
(22253)
中心(22235)
师范(22062)
北京(19797)
(18952)
(18615)
业大(18005)
(17588)
师范大学(17073)
财经(16882)
农业(16820)
教育(15706)
基金
项目(77877)
研究(62462)
科学(59756)
基金(50781)
(43577)
国家(43071)
社会(37537)
科学基金(35804)
社会科(35277)
社会科学(35272)
(33076)
教育(29697)
(26955)
编号(26951)
基金项目(25966)
成果(24406)
(23330)
课题(21113)
自然(20189)
资助(19947)
自然科(19670)
自然科学(19665)
自然科学基金(19291)
发展(19065)
(18697)
(18079)
重点(17995)
(16297)
项目编号(16118)
(15887)
期刊
(67658)
经济(67658)
研究(46172)
中国(40047)
教育(28732)
(22453)
学报(20140)
科学(18371)
管理(18305)
(17568)
大学(16247)
农业(15516)
(15368)
金融(15368)
学学(13961)
业经(12465)
技术(12227)
图书(12005)
经济研究(10253)
书馆(9146)
图书馆(9146)
财经(8432)
问题(8288)
(8250)
(7643)
论坛(7643)
职业(7514)
(7428)
(7340)
科技(6892)
共检索到2289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朱翠明  王炳程  
从德育到立德树人,高校思政工作的发展体现出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的有机统一。从德育到立德树人,受教育者在德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更加凸显,从"灌输"走向"互动"、从"经验"走向"科学"、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发展趋势更加明显,以人为本的思想更加突出。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张茂聪  刘含宇  侯洁  
将"立德树人"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教育领域的重要论述。具身德育在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同时,形成自身鲜明的发展逻辑:在德育发展中,从身心分离状态走向"群己利群、天人和谐"的一元共生;在社会发展中,呈现出传统性与现代性继承超越的态势,传统德育的"不变"与现代德育的"变"并存;在个体发展中,"正心立德、劳动树人、厚德载福"的精髓体现出刚性与柔性诉求的交织;在实践取向中,迸发出课内、课外的联动合力。这些发展逻辑彰显出我国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重要经验,日益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思想道德基础,并象征着德育理论实践的不断优化,揭示出未来具身德育研究的发展趋向。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莉莉  
立德树人是高校思政工作的根本目标。在新时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日新月异,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形成产生了巨大且深远的影响。为迎接时代挑战,以创新的思维和方法构建高校思政工作体系是时不我待的工作任务。本文首先论述了立德树人理念下高校思政工作体系创新的价值,而后分析了当前高校思政工作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这些问题基于立德树人理念提出了高校思政工作体系创新的策略,以期增强高校思政教育的整体能力,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蓝晓霞  张安梅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重大场合强调立德树人,立德树人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德育思想的传承创新,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继承和发扬,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新时代教育的现实要求,具有深刻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王一  刘宏伟  王新影  
立德树人是研究生导师的首要职责,其中贯穿了清晰的价值逻辑、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价值逻辑是前提、历史逻辑是基础、理论逻辑是依据、实践逻辑是关键。从价值逻辑上看,是回应新时代研究生教育面临新命题的要求;从历史逻辑上看,与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完善同步、同向、同行;从理论逻辑上看,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教育思想和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从实践逻辑上看,是打通研究生教育"最后一公里"、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迫切需要。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宋薇  
立德树人作为当前教育发展中最为重要的任务之一,对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有着直接影响。现今,我国对在学生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给予了高度重视,对学生开展立德树人养成工作也在不断深化,并取得了理想的成效。在开展课程思政时,应当从其产生背景出发,明确教育内涵与要点,找出存在的问题,制定出有效解决措施,提高高校课程思政教育效果。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唐景莉  王瑶  韩晓萌  王弘扬  王惠英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两周年前夕,《中国高等教育》编辑部12月4日邀请思政领域专家召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讨会。原国家教委党组成员、原国家语委党组书记朱新均,教育部原党组成员、教育部社科委副主任顾海良,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思想政治教育分会理事长、北京师范大学原党委书记刘川生,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靳诺,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司长魏士强,北京师范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院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郑忠梅  
导师是研究生的信仰之师、学问之师、品行之师。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学术逻辑意蕴在于:导师和研究生是致力于寻求真理的学术共同体、致力于恪守学术道德的道德共同体、致力于实现创新人才培养使命的命运共同体。遵循其意蕴旨归,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学术逻辑的实现理路在于:以导师的学术忠诚唤醒研究生的学术激情、当好学术传导人;以导师的学术操守涵养研究生的学术格局、当好学术训导人;以导师的学术心态优化研究生的学术生态、当好学术引导人。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金玲  
立德树人是重要的学科使命,高校体育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中融入德育教育,能使大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优良习惯,锻炼成为人格健全、担当使命、家国情怀的大学生,从而实现体育教育的最终目的。因此,在参考深厚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讨高校体育教育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对完善体育教学、全面发展学生身心意义重大。由韩芳编著、中国商务出版社出版的《高校体育教育立德树人协同发展研究》一书,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龚克  
党的十八大报告在总体布局中,把教育放在"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首位,以"人民满意"为总要求,特别强调了教育的"根本任务",把素质教育、提高质量和综合改革结合在一起,提出要"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将教育公平落到"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并提出教师队伍建设的新要求,所有这些都需要我们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徐佳悦  孙立新  
续百年初心,担当育人使命。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教师教育经历了新民主主义时期的萌芽阶段、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探索阶段、改革开放后的完善和高速发展阶段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贯彻立德树人方针的创新阶段,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伟大成就,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教师教育体系优势,培养了一支规模庞大的优秀教师队伍。展望未来,我国教师教育发展要进一步做到:建立长效机制,保障实践顺利进行;创新培育机制,提升教师教育质量;注重师德师风,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保障资源均衡,促进教育公平发展。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陈荟洁  黄海菲  
在立德树人视域下,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打破高职院校思政课"单兵作战"的窘境,推进"课程思政"融合发展模式。在"大思政""强思政"的思维下构建"课程思政",聚焦育人队伍教育素养提升、教育方法与载体创新融合、全方位育人实践协同推进,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做到知行合一。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陈亮   叶明裕  
以数字化转型为锚点擎动大学与数字技术融合创新发展,是有组织推进高等教育现代化、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题中之义。站在数字化变革的时代路口,高等教育既要从“术”的层面廓清数字技术嵌入大学产学研一体化的本质蕴意,更要从“道”的层面把握指向人的实质自由的人本逻辑、跨学科协同创新的知识逻辑、汇聚数字教育共同体的价值逻辑、致力解构大学复杂性的实践逻辑。面对数字技术单向度育人的隐忧、优绩主义对学科创新的遮蔽、管理主义对教育共同利益的僭越,数字赋能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应以“道”驭“术”,打造数字育人新范式,颠覆性创新大学知识生产模式,明确共同体成员的责任担当,追求富有人性灵魂的高质量立德树人之路。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董金明  陈梦庭  
高校思政课教学在高校立德树人事业中承担着重要职责。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建设,要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的学习,广泛吸收中外马克思主义学术研究成果,突出顶层设计、协同攻关、统一指导,着力学理支撑、集体备课、教学辅助体系建设、教学模式探索和队伍建设,以化解难题,务求实效。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薛春梅  罗志文  吴薇  申健  杨金铭  
在高校教学中强调"立德树人"理念,推进"课程思政"实践,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客观要求,是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已经成为我们国家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内在的需求,可以说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影响我国高校"课程思政"质量的因素有很多,首先要挖掘资源素材,其次制度建设为根本保障,关键是教师群体,基础是教学中使用的教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