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972)
2023(11534)
2022(9509)
2021(9271)
2020(7823)
2019(18175)
2018(18417)
2017(34456)
2016(20043)
2015(23496)
2014(23982)
2013(22844)
2012(20775)
2011(18931)
2010(19882)
2009(18087)
2008(18152)
2007(16987)
2006(15408)
2005(14097)
作者
(53332)
(43911)
(43727)
(42083)
(27992)
(20758)
(20198)
(16784)
(16747)
(16247)
(14839)
(14756)
(14150)
(14039)
(13738)
(13587)
(13188)
(13066)
(12912)
(12678)
(11456)
(10802)
(10791)
(10355)
(10115)
(10046)
(9891)
(9813)
(8877)
(8521)
学科
(67201)
经济(67106)
管理(64758)
(53623)
(46678)
企业(46678)
方法(31201)
中国(27146)
数学(27110)
数学方法(26531)
(23175)
教育(22910)
(20605)
(18831)
理论(17296)
业经(16091)
(14244)
银行(14236)
(14133)
财务(14061)
财务管理(14023)
(13473)
企业财务(13191)
(13146)
(13140)
教学(12688)
技术(12615)
(12126)
(12119)
贸易(12107)
机构
学院(273887)
大学(272662)
(102050)
管理(101170)
经济(99218)
研究(87227)
理学(84025)
理学院(83060)
管理学(81396)
管理学院(80832)
中国(66419)
(60430)
(56090)
科学(48663)
(45634)
(43472)
师范(43205)
(42852)
财经(41763)
中心(40150)
北京(39546)
教育(38346)
研究所(37672)
(37607)
技术(36790)
(36351)
师范大学(34640)
职业(34579)
(33639)
业大(32770)
基金
项目(162373)
研究(132120)
科学(128725)
基金(111550)
(93392)
国家(92423)
科学基金(79597)
社会(79015)
社会科(74453)
社会科学(74435)
教育(71631)
(66552)
编号(59549)
基金项目(57218)
(56713)
成果(51708)
自然(48251)
自然科(47066)
自然科学(47059)
资助(47033)
自然科学基金(46176)
课题(45425)
(38265)
(38262)
重点(37910)
项目编号(35876)
(35396)
(34898)
(34594)
规划(34459)
期刊
(122412)
经济(122412)
研究(93446)
中国(71774)
教育(70463)
(46310)
管理(43495)
技术(34414)
学报(32238)
科学(31300)
(30627)
(27627)
金融(27627)
大学(27484)
学学(23698)
职业(23052)
财经(21521)
农业(20445)
业经(19764)
(18528)
经济研究(18413)
问题(15490)
(15397)
论坛(15397)
技术教育(15375)
职业技术(15375)
职业技术教育(15375)
图书(14845)
技术经济(12970)
统计(12916)
共检索到4439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易淼清  
德国的"双元制"是世界上一种具有代表性的职业教育模式,在师资建设和管理上极具特色。文章通过分析德国职业教育在师资建设和管理上的成功做法,提出加强我国高职教育师资建设和管理的基本思路。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赵学瑶  卢双盈  
德国"双元制"培养模式,其发展成就、难题和对策对促进我国职教改革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当前,我国职教人才培养面临培养模式不规范、职教人才供需结构失衡、毕业生就业质量不高、培养监管不到位和运行机制不顺畅等问题。借鉴德国职业经验,我国应消化吸收德国"双元制"的理念和逻辑,反思30年的借鉴经验和教训;在坚持尊重个性差异的基础上,实施"工作过程导向"课程,构建"双师型"师资队伍,开展校企深度融合,完善职教人才培养管理体制和保障机制;坚持以"理念移植"为蓝本,以"整体移植"、"试点移植"为补充,以"定制化移植"为特色,实现我国职教人才培养的制度性后发优势。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尹俐  
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是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能力要求为培训目标的一种思想、制度、课程模式,对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首先对德国"双元制"的职业教育进行概念界定,然后分析其成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得出对我国发展职业教育的启示。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聂伟  
德国"双元制"已引进多年,对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由于宗教信仰根深蒂固,德国人具有强烈的职业精神和企业家精神,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形成责任惯性提供了强大原动力。从历史上看,德国职业教育起源于学徒培训的实际需要,与生产岗位天然一体,而且还具有行会等体制机制的保障,这些因素都为中国所缺乏,也是"双元制"中国化不顺的主要原因。但我国的订单教育,与"双元制"有诸多相似之处,或许可以视为受其影响的结果。随着我国企业发展逐渐成熟,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和能力越来越强,校企合作的大环境将随之发生改变。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朱晓斌  
文化形态与职业教育──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文化分析朱晓斌世界各国职业教育的模式很多,当人们在比较和分析这些职业教育模式时,都普遍对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有所偏向,西方国家称其为“欧洲的师表”。同样,“双元制”也受到了我国教育界的普遍青睐...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霍淑芳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已成为共识。然而,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校企融合面临诸多挑战。为破解进一步发展的难题,以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为研究视角,从法律政策,观念,长效机制等内涵上挖掘迎接校企合作挑战的相应对策.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万军梅  唐锋  
德国"双元制"职业培训世界闻名,其成功的关键是企业主动参与职业教育与培训。而我国正面临"如果调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的重大课题。文章从德国企业参与职业培训的动因、企业资格、企业培训条例、培训程序四个方面对"双元制"职业教育展开论述,以提供部分借鉴。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罗丹  
在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中,企业通过财力、人力以及心力投入等方式参与职业教育,并成为职业教育的主体之一。"双元制"提供的用工选择平台是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核心动力;政府的有力支持是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重要推力;完善的制度设计与质量体系是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重要保障力。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对我国的启示是:在职业教育体系建构中,必须加强制度的系统化设计,以保证系统要素的有效联动;同时,通过对工作过程的重视,切实提升校企合作效果。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岳永红  郭敬伟  刘亚朋  
当前我国高职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教师的专业素质不高,师资力量薄弱;教师的准入门槛不高,引进制度不完善;教师的结构不合理,兼职教师比例较低;教师的实践机会较少,职业技能提高困难的问题。对此,文章从德国双元制师资培养模式出发,提出我国高职师资队伍建设应加强对师资队伍培养的重视,构建完善高职教师准入制度,拓宽高职教师培养渠道,打造高职教师培训平台。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宋正富  
近年来,随着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和国家产业转型升级对人才提出新要求,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矛盾尤为凸显。德国"双元制"教育实行校企双主体共同育人,学校理论学习与企业生产实践相互结合补充,校园学生与企业员工无缝切换,这种教育模式成为了我国职业教育学习借鉴的模板之一。德国"双元制"教育体系的构成、"双元制"教育学生入学方式等与我国职业教育存在着一定的差异,需要在厘清德国"双元制"的基本特点与其独有优势的基础上,结合我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多惠  
如何破解职业教育与市场需求相对脱节,专业设置相对低效的问题,成为当前海口职业教育健康快速发展的当务之急。借鉴德国"双元制"职教模式,在新的社会发展形势下,应充分吸收德国"双元制"模式的优点,结合海口市实际情况,建设具有海口特色的学校"双元制"教学模式。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苏福业  劳泰伟  樊明  马平  韦施羽  何励  李健龙  李俊达  莫梦喜  黄素品  苏永华  蒙承陆  李建明  
在职业教育领域,随着对教师专业化重要性认识的提高,对职教教师专业化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职教教师专业化日益受到重视。学校根据职业教育的要求和学校实际情况,进行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完成了3个建设目标:一是建立学校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长效机制;二是构建了教师专业化建设的模型及培养的有效途径,突出5支教师队伍(学科带头人、教学骨干教师队伍、"双师型"教师、品牌教师队伍、教研教师队伍)的建设成效;三是创新师资队伍管理的模式:"成长记录—机制激励"模式,推行"管理四化",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对促进学校的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陈幼德  
职业教育对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的直接影响和作用,已为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所证实。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积极发展我国职业教育,使其在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中发挥重要作用,已越来越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和关心。?..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苏小冬  
英国高职教育历史悠久,在高职"双师"师资建设方面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学习其先进的师资培养模式,对于促进我国高职"双师"培养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意义。英国"双师"建设模式特色多元化的师资群体英国教师不属于公务员编制,学校实行聘用制,因此专职教师的数量不是很多。尤其是在职业教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