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928)
- 2023(4195)
- 2022(3485)
- 2021(3279)
- 2020(2854)
- 2019(6157)
- 2018(6478)
- 2017(11643)
- 2016(6572)
- 2015(7666)
- 2014(7970)
- 2013(7231)
- 2012(6950)
- 2011(6046)
- 2010(6131)
- 2009(5846)
- 2008(5896)
- 2007(5533)
- 2006(5050)
- 2005(4771)
- 学科
- 济(21665)
- 经济(21631)
- 管理(21490)
- 业(16754)
- 企(14781)
- 企业(14781)
- 学(8787)
- 财(7987)
- 方法(7449)
- 中国(7437)
- 制(6782)
- 理论(6656)
- 体(5940)
- 业经(5707)
- 农(5649)
- 务(5508)
- 财务(5479)
- 财务管理(5469)
- 数学(5331)
- 企业财务(5264)
- 数学方法(5207)
- 银(5201)
- 银行(5185)
- 行(4975)
- 教育(4851)
- 融(4798)
- 金融(4791)
- 信息(4356)
- 和(4219)
- 工作(3842)
- 机构
- 大学(93304)
- 学院(92154)
- 研究(33333)
- 管理(32652)
- 济(30699)
- 经济(29743)
- 理学(26508)
- 理学院(26186)
- 中国(26140)
- 管理学(25549)
- 管理学院(25371)
- 科学(21860)
- 京(21342)
- 农(18128)
- 所(17714)
- 财(17536)
- 江(16250)
- 中心(16219)
- 研究所(15931)
- 业大(14735)
- 农业(14229)
- 北京(13448)
- 范(13285)
- 财经(13123)
- 师范(13064)
- 州(12843)
- 技术(12773)
- 省(12416)
- 院(12172)
- 经(11749)
- 基金
- 项目(58764)
- 科学(44838)
- 研究(43217)
- 基金(40742)
- 家(36426)
- 国家(36121)
- 科学基金(29943)
- 社会(25260)
- 社会科(23652)
- 社会科学(23646)
- 省(23422)
- 基金项目(20880)
- 教育(20084)
- 划(19862)
- 自然(19363)
- 编号(19325)
- 自然科(18923)
- 自然科学(18913)
- 自然科学基金(18575)
- 成果(17680)
- 资助(16908)
- 课题(13344)
- 重点(13299)
- 项目编号(12812)
- 部(12116)
- 发(11884)
- 体(11528)
- 创(11401)
- 计划(11127)
- 科研(11045)
共检索到1552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丁同健
一、这场讨论很有必要乌家培同志在《也谈正确认识统计的地位和作用》一文中,认为在种类繁多的信息工作中,突出哪一种信息工作是主体工作,“则必将损害各种信息工作的互相协作和共同发展。”我认为这种顾虑是不必要的,辟如当前我们强调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难道就贬低了其它部门的重要性,就影响了各部门间的关系吗?从微观上谈,如果市场疲软,部分基层单位较重视市场信息的收集,但它并不影响内部各种信息的协调和共同发展。通观乌家培同志在两篇文章中强调的观点,并不在于怕影响了各种信息工作的协作和发展,而是认为统计信息是一种事物的、数字的核算信息,根本不配称为社会经济信息的主体,那么,什么信息是社会经济信息的主体呢?乌家培同志没有明确指出,但字里行间已经流露出来了。探讨统计信息是社会经济信息的主体有没有必要呢?乌家培同志认为没有必要。作为一名企业的统计信息工作者,我认为是很必要的。一是有利于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省忠
“情报”象我们呼吸空气一样、是国家资源.精确而又有用的猜报对国家和个人来说,如同氧气对我们的健康和幸福那样必要,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一半以上都与情报活动有关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小斐,宋廷山
笔者认为,之所以出现“统计信息是否是社会经济信息主体”的争论,是由于许多概念模糊造成的。何谓“经济信息”、何谓“统计信息”至今没有一个完整的确切的概念解释。那些争论“统计信息是否是社会经济信息主体”的也没有对这些概念进行定义,只是建立在对“经济信息”“统计”与“统计信息”某些外延模糊认识基础上进行就事论事的反驳。如果把对方的某些论点(这些论点本身就不是说明统计信息不是社会经济信息的主体的)反驳倒了就能说明“统计信息是社会经济信息的主体”了吗?很显然论证是不充分的。于是我们认为:在没研究信息前先研究一下“统计”与目前水平的统计实务。统计不仅要包括社会、经济方面的统计,而且还包括人口、科技、教育以及自然方面的统计,也就是说统计是认识世界的有力工具,尽管我们目前的统计实务水平和能力还不能完全满足这方面要求,但毕竟它是统计的考察范畴。接下来我们讨论一下“信息”与“核算”这两个概念的关系。我们朴素的理解:各种核算(对客观实际活动的核算,包括统计核算、会计核算和业务核算)的成果,通过一定形式表现(反映)或提供给人们为人们改造世界服务的消息就是信息(这里不是给信息下定义)。然而,统计核算的方法单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王立彦
本文旨在阐明以下两个命题:(1) 微观经济核算中统计核算与会计核算并存的状况,应当被一体化模式取代;(2) 在我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已付诸实施的今天,微观经济核算模式必须与宏观经济核算模式相协调。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万志芳 耿玉德
以木材生产为核心的国有林区现行的林业微观建制已成为国有林区及国有林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制度性障碍 ,因此重构国有林区林业微观主体便成为我国国有林区能否尽快实现良性运转的关键。首先研究国有林区林业微观主体重构的现实基础和经济可行性 ,新的微观主体构建符合市场经济理念 ,可以节约交易费用 ,实现专业化分工 ,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其次研究国有林区林业微观主体重构的内涵与特征 ;第三 ,研究重构后国有林区林业微观主体的基本类型 ,分别界定了基础性林业企业和商业性林业企业的目标、特征和经营内容 ;第四 ,研究由现行的国有森工企业向新的林业微观主体过渡的主体路径 ,指出打破现行国有森工企业格局的深刻内涵和经...
关键词:
国有林区 林业微观主体 重构 运行关系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娟 马凯
本文运用1990-2009年的相关数据,在考察利率调整对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的效应的基础上,对我国微观经济主体的利率弹性做出分析,并在实证的基础上,对影响我国微观经济主体的利率弹性的原因进行探析,最后给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徐万里 钱锡红 孙海法
在动荡变化的环境中,企业仅仅拥有"VRIN"属性的资源与能力将难以维持竞争优势,只有不断提升组织能力才是企业基业长青的惟一出路。动态能力在组织能力提升中起重要作用,但动态能力的定义自提出至今仍然模糊不清。本文澄清了动态能力的概念内涵,深入分析了企业高层管理者作为动态能力微观能动主体的角色,并在动态能力及其微观能动主体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颇具解释力的组织能力提升框架。
关键词:
组织能力 动态能力 运营能力 高层管理者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张琦 何毅
我国经济开放程度日益增加,经济转型程度逐步加深,处于经济转型期的居民、企业、金融机构等微观主体的资产选择行为发生了重要变化。文章对我国经济主体的资产选择行为对货币需求影响的作用机理进行深入的研究。通过不同样本区间的比较,分析宏观大环境发生变化的条件下,我国微观主体的资产选择行为对我国货币需求的影响路径,并根据实证结果提出保持较高利率水平下合理的利率市场化形成机制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刘尚希
当前经济形势稳中有变,变中有忧。最大的忧不是国际风云变幻,而是我国的微观主体活力不足。一个健康的肌体,要靠细胞的活力,国民经济也是如此。我国包括个体工商户在内的市场主体达到1亿多户,这些国民经济细胞的活力决定了我国经济的走势。无论是稳增长、调结构,还是惠民生、防风险,最终的成效都取决于这些经济细胞是否有足够的活力。就业、投资、金融、消费、贸易等宏观指标,就像温度计一样,归根结底反映的是广大生产经营者的活力。
关键词:
预期管理 微观主体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楚岩枫 黄晓琼 张瑞振
物流产业系统主要由宏观系统因素、微观系统因素、中观系统因素三大系统构成。对复杂经济系统的研究必须从分析个体的行为入手,把个体放在一个相互联系的经济系统中进行研究。因此本文以全新的视角从微观层面运用逻辑斯谛方程分析物流产业系统微观主体的演化机理及发展的稳定性。本文的研究成果对物流产业调整政策的制定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物流 产业演进 逻辑斯谛方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岑国荣
乌家培先生在1989年至1990年期间,先后在《人民日报》、《经济研究》、《中国统计》等报刊上撰文,就统计信息在社会经济信息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提出疑问,并引起一些争论。本刊编辑部认为这一争论是非常必要的,十分关注争论的情况,并准备发表我们的看法。但我们注意到在讨论中比较缺乏理论探讨的气氛和环境,同时自从乌先生在《中国统计》上发表了《也谈正确认识统计的地位作用》一文以后,统计理论界和实际工作部门并没有多大的反响,论争便沉寂下来了。我们认为,这场论争不应该在统计界沉默下来。这是一场关系到统计工作发展前途的争论,统计信息在社会经济信息中居于何种地位,这一立论,将是制定中国统计发展战略和目标的根本前提,如果在认识上模糊不清,理论上站不住脚,那么,统计事业如何发展,统计的整体功能如何发挥?我们不能沉默,我们不应该沉默!我们应该理直气壮地用活生生的事实予以澄清。统计信息是社会经济信息的主体这个观点被揭示,无疑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其次,统计界人士大多认为,乌家培先生否定统计信息是社会经济信息的主体信息的主要论点是缺乏说服力的,也是没有逻辑力量的,有的甚至不乏武断之词。我们略举几例:第一,乌先生断言,统计信息是一种事后信息,事后信息、充其量只能占全部信息的三分之一。按乌先生的说法,这就当然不是现实信息,不具备现实性,更谈不上超前性了。如果是在十八世纪的时代,也许这种说法具有权威性,如今统计工作是大大发展了,恐怕整个经济学界,都难找到这个论点的拥护者了。第二、乌先生说,统计信息是一种数字信息,此外还有文字信息、图象信息等。文字信息约占全部信息的三分之二。至于图象信息占多少?乌先生也许没有计算出来。很遗憾,图象信息是统计信息的主要表现方式之一,这一点用不着证明。至于文字信息,我们认为统计资料(如统计部门整理的资料、说明、情况介绍等),统计分析报告等等都兼有文字信息和数字信息。统计的指标词就是用文字表现的,可见把统计信息仅仅说成是数字信息是缺少理论依据的,也是没有说服力的。从这次争论中,我们不难看出,统计理论研究远远落后于统计实际工作的发展。比如统计教育几十年一贯制,在一些统计教科书中对于实际工作中发展起来的许多新鲜观点,如象国家统计局提出的统计要走智力发展道路、全国已广泛开展的统计分析、统计整体功能、统计工作走向各级决策层次、软科学的发展,尤其是面对即将到来的未来世纪信息产业的兴起等等,几乎很少有实质性的总结并提升到理论的高度。这些事实,不能不强烈地表现为统计理论研究的严重滞后性。外界对统计理论以及对统计工作的一些看法,也令人震惊!这里我们发表岑国荣先生的文章,目的是引起统计界人士广泛关注并引发一场讨论,以打破统计理论研究的沉闷气氛。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张世伟
从有限理性与经济进化出发 ,应用基于主体的经济建模方法 ,本文提供了一个基于主体的宏观经济微观模拟模型框架———ASMEC ,论述了相应的ASMEC -X系列模型及其在宏观经济动态分析和政策评估中的应用 ,并探讨了基于主体的宏观经济微观模拟模型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徐梅
在区域经济运行过程中,包括企业、家庭户和经济个人在内的微观主体经济活动具有地域空间选择性与地域空间依托性,究其原因,一是源于生产要素的区域属性与地域空间活动,二是源于微观主体经济活动收益水平的地域空间差异。
关键词:
微观主体 空间依托性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罗传永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基本课题是如何构造经济微观机制的主体——企业。在以放权让利搞活企业为主要内容的最初政策效应过去之后,改革越来越迫近重构微观机制这个核心。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入,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不进行企业产权制度的改革,即不从理顺企业资产关系入手,就难以从根本上达到把企业转变为市场行为主体的目的。从发展看,中国企业若不与世界通行的现代法人企业制度对接,必将难以全面走向世界市场。因此,深入探讨企业资产组织制度,实现现有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的制度创新,必将成为微观机制再造的基础。 公有制传统实现形式的矛盾和制度创新的目标 我国传统的公有制实现形式是以所有者对其资产进行直接经营为特征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