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763)
- 2023(5581)
- 2022(4285)
- 2021(4258)
- 2020(3289)
- 2019(7345)
- 2018(6723)
- 2017(12756)
- 2016(6580)
- 2015(7396)
- 2014(7349)
- 2013(7182)
- 2012(6382)
- 2011(5112)
- 2010(4903)
- 2009(4554)
- 2008(4767)
- 2007(3776)
- 2006(2970)
- 2005(2537)
- 学科
- 管理(23485)
- 财(21932)
- 济(21249)
- 经济(21224)
- 业(20161)
- 企(18694)
- 企业(18694)
- 财政(11818)
- 务(9482)
- 财务(9481)
- 财务管理(9441)
- 政(9378)
- 中国(9136)
- 企业财务(9027)
- 方法(8957)
- 农(7246)
- 制(6880)
- 业经(6866)
- 数学(6280)
- 数学方法(6213)
- 理论(5857)
- 地方(5642)
- 体(5323)
- 策(4760)
- 体制(4619)
- 农业(4498)
- 和(4417)
- 度(4360)
- 制度(4359)
- 产业(4353)
- 机构
- 学院(85499)
- 大学(84902)
- 济(33353)
- 经济(32695)
- 管理(31826)
- 理学(27798)
- 理学院(27510)
- 管理学(27112)
- 管理学院(26933)
- 财(26413)
- 研究(25592)
- 中国(19592)
- 财经(17045)
- 京(16174)
- 经(15526)
- 科学(13976)
- 财经大学(12638)
- 范(12296)
- 江(12257)
- 师范(12231)
- 中心(11937)
- 所(11490)
- 经济学(11311)
- 经济学院(10329)
- 师范大学(9886)
- 研究所(9827)
- 北京(9800)
- 州(9653)
- 院(9251)
- 商学(9205)
- 基金
- 项目(57367)
- 研究(46645)
- 科学(46240)
- 基金(42072)
- 家(35049)
- 国家(34669)
- 社会(31707)
- 科学基金(30583)
- 社会科(30037)
- 社会科学(30031)
- 基金项目(21878)
- 省(21715)
- 教育(21547)
- 编号(19261)
- 划(18063)
- 自然(16958)
- 成果(16911)
- 自然科(16572)
- 自然科学(16570)
- 自然科学基金(16248)
- 资助(15291)
- 国家社会(13572)
- 部(13181)
- 性(13039)
- 课题(12966)
- 重点(12930)
- 创(12616)
- 制(12585)
- 项目编号(12582)
- 教育部(12118)
共检索到1285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谭萌
20世纪中叶以来,传统文化逐渐从传承式的生活表征向创造性的生活展演转变,其作为财产的再生产性日渐凸显。从财产的视角来看,传统文化的当代变迁是主体实践的结果,沿异化到复归的迂回轨迹持续作用于民众日常生活。异化以传统文化与主体关系的嬗变为根本,以传统文化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的交替为前提;复归则是在财产私有制下,人们通过自愿参与传统文化的生产活动,重建传统文化与主体意志的关联,并为传统文化要素的赓续延绵提供条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作为传统文化复归的外在推力,合理调配生产、交换和分配环节的紧张关系,可以促进传统文化创新与传承的有机结合,并实现传统文化对民众通过生活、社会治理和国家建设的反哺作用。
关键词:
传统文化 异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 变迁逻辑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刘长军
关注西欧社会财产现实,反思和批判对其形形色色的理论回应,揭示资本和权力逻辑、市场关系、自由主义理念所引致的现代财产问题"从何处来"与"往何处去",在财产现实"原本"批判和理论"副本"批判、形式与内容相结合中,马克思建构起科学的财产理论学说。在"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进程中,对于存在财产视域中的误读、误解、误判现象的当代中国,对财产问题做深入的"元方法论"思考,形成对马克思财产理论方法论的高度自觉,有助于抵御绝对平均主义、全盘私有化、纯思辨化、财产关乎罪恶等价值理念的冲击,正确认识、全面把握中国财产问题实质,进而为科学社会主义财产价值观的树立、现代风险的防控和当代中国财产问题的有效治理提供重要的方法论启示。
关键词:
马克思 财产理论 内在逻辑 方法论自觉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刘建军 张祥建
迄今为止的从经济学层面和政治学层面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体制变迁路径的阐释性文献有很多,本文则尝试着从传统的历史文化角度对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体制变迁路径进行诠释,试图将具有“渐进式”和“增量型”的“中国特色”的体制变迁路径,以传统的历史文化约束进行逻辑上的一致性阐释。
关键词:
体制变迁 中国特色 传统文化 逻辑分析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石子印
基于Tiebout—Oates—Hamilton模型认为财产税具有受益税性质,但美国近年来对财产税采取种种限制和减免举措,使财产税在地方政府收入中所占比例逐渐缩小。分析这种理论与实践的偏离,可以得到财产税的基本逻辑,即仅在小区域内适用;现实效率的获得需要公众呼吁为前提;实质上是以居民房产价值为分摊原则的一种费;具有内在的不公平性;占纳税人收入比例不大;部分辖区需要政府间的拨款补助。因此,我国在开征财产税时,应至多将其设置在县级政府征收使用,进一步完善公众的呼吁机制,并将税率控制在适当范围,同时配合有效的政府间转移支付。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钟恢万 王玉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其中蕴含着广博深邃的生态思想,是一座充满人文关怀、绿色智慧的生态文化宝库,儒家、道家等学派关于“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仁民爱物”的一系列哲学思想,深刻体现了古代先贤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辩证思考和探索实践。这些弥足珍贵的生态智慧,为推动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坚持好“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供了厚重的哲学基础与丰沛的思想源泉。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胡翔
我国财产税在规范逻辑上强调凸显不同财产的特性,对财产共性的关注尚显不足。差异性的规范逻辑对观察纳税人的整体财产状况存在局限性,还容易形成各财产税种在立法上的不平衡。财产流动所形成的"动—静"分配格局为整理财产税规范体系提供了思路。具体来看,静态格局下的财产分配侧重观察财产持有状态,对应了以调整财产存量为核心的存量性规范;动态格局下的财产分配更加关注财产流动方向,对应了以调整财产增量为核心的增量性规范;两类规范各自项下还可细分。进一步看,两类规范在实际运行中表现出交叉调整的递进关系,有利于对纳税人的财产状况进行全面观察,提升我国财产税制度的协调性与公平性。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高建宁
在高职院校大学文化建设过程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培育学生爱岗敬业、自信自强的重要保障。但文化传承不能泛泛而谈,必须以实践为基础。应以文化体验为逻辑起点,通过文化选择不断提升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水平,产生共鸣和认同,最终形成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使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其重要精神支柱。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传统文化 德育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黄伟
改革开放后,随着多元社会思潮的涌现,传统文化日益得到肯定。这一事实表明,传统文化将成为助推国家发展的文化力量。要想担当起这一历史重任,传统文化就必须与社会现实紧密关联,为思考解决中国问题提供丰富的历史经验。惟其如此,传统文化才能最终走向现实,并为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提供重要参考。
关键词:
传统文化 现实 历史经验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蔡继明 李蒙蒙
本文构建了一个动态发展目标与利益主体约束相结合的分析框架,从产权管制的视角出发,将新中国成立七十多年来土地制度变迁的历史划分为三个阶段: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两权合一的管制时期、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两权分离的弱管制时期和城乡土地产权同权化的放松管制时期。通过对不同时期政府对土地产权管制的梳理发现,我国土地制度的变迁始终和国家整体发展目标紧密相关,并和政府与农民的土地权益分配交织推进,这为深化当前土地制度改革提供了启示和借鉴。
关键词:
土地制度 制度变迁 产权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温雪秋
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因子融入当代思想道德与法治的课堂,让正处于人生价值观树立关键节点的青少年们沐浴在优秀文化阳光的照耀之下,是民族文化永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源泉。当前,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某些特质完美契合了现代思想道德政治与法治课堂的要求。唯有以核心价值观作为课堂建构的重要价值引领,以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文化根基,才能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堂。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万江红 孙明扬
以一个传统农业型村庄为个案,从治理的视角,讨论土地调整逻辑的变迁。20世纪80—90年代的土地调整主要通过具有村社理性的土地共识和组织基础实现村庄土地的动态流动,是村庄内生性的治理。税费改革后,以个体化、市场化为取向的三农政策的落地使得村庄内部土地利益分化,村庄治理失效,因而形成难以克服的调整困境。由于村庄难以实现土地利益平衡,村民通过事件化的策略行动向基层政府施压,基层政府不得不以事件治理的方式实现土地调整。事件治理型土地调整是基层政府治理资源和治理原则双重缺乏的权宜结果。土地调整的变迁显示了当下农村政策的推行中,如果只注重国家力量,而不充分考虑村庄内生的治理逻辑,将会导致层出不穷的基层治理问题。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窦坤 刘新科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的历史中创造的灿烂文化,它所蕴含的博大精深的内容,具有强烈的历史性、民族性和继承性,影响着我们今天的生活、制约着我们当今的教育。然而,在对待我国传统文化的态度及其传承上,当今人们却有着基本的文化判断力和理性的缺失。传统文化究竟能为当代中国带来什么,又能在多元共生的全球对话背景下给世界以何种影响,需要我们深入地反思与追问。以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入手,深入分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提出中国传统文化不能仅靠延续,更需要创造性的转换,使其得到良性的传承和发展。因此,摒弃出于对现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当代价值 文化传承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刘尚希
财产税与地方财政有着紧密的联系,多数划归为地方税。从财产税的性质来看,也适宜做地方税。这表明财产税的功能设计只能是以筹集收入为主,调节为辅。由此,财产税改革就应注重从宽税基、简税制和易征管,以及结合我国地方财政体制改革的要求来设计。我国财产税改革:一是替代原来已经不合时宜的相关税种;二是替代基层政府不具有地方税属性的税种。这两个”替代”若能实现,便可以”一箭双雕”,既能完善税制,又能理顺政府间财政关系。
关键词:
财产税 地方财政 改革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施雨丹 张莹
在多族群、多语言国家,语言教育政策变迁反映了不同语种群体的利益纠葛和内部矛盾,其本质是政治权力博弈的过程。印度作为多族群、多语言的国家,其语言教育政策发展经历了殖民统治时期、独立初期和1968年之后“三语方案”时期。从历史制度主义视角来看,印度语言教育政策变迁深受宏观语言生态环境、母语教育思潮与印度教民族主义冲击等深层结构因素的影响。殖民时期殖民者与印度民族主义者、印度独立后联邦政府与地方邦政府的势力角逐与权益博弈是印度语言教育政策变迁的主要动力。制度适应性预期、体系生成与退出成本高昂、政策协同性效应使得印度语言教育政策在路径依赖机制中实现了多语言的存续与强化。
关键词:
印度 语言教育政策 历史制度主义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周应中
产教融合政策是职业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立足历史制度主义视角,新中国成立70年来,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政策变迁历经初步探索、恢复重建、巩固发展、多样化创新和不断深化五个阶段。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社会文化心理等深层结构影响着政策变迁。昂贵的构建成本、学习效应、协调效应、适应性预期等因素,促进职业教育系列政策互相交错,产生路径依赖和自我强化效应。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满足个人发展需求中,政府、学校和企业的理性选择,构成了政策变迁的主要动力,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不断深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