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504)
2023(6653)
2022(5808)
2021(5448)
2020(4591)
2019(10825)
2018(10646)
2017(19999)
2016(10307)
2015(11392)
2014(11251)
2013(10994)
2012(10312)
2011(9287)
2010(9460)
2009(8942)
2008(9149)
2007(7787)
2006(7220)
2005(6994)
作者
(28835)
(24216)
(23823)
(23103)
(15572)
(11469)
(11066)
(9251)
(9135)
(8740)
(8221)
(8029)
(7678)
(7633)
(7456)
(7450)
(7074)
(7023)
(6865)
(6804)
(5913)
(5826)
(5754)
(5567)
(5381)
(5322)
(5294)
(5288)
(4933)
(4673)
学科
(42491)
经济(42435)
管理(33745)
(27840)
(23754)
企业(23754)
方法(13987)
中国(12790)
(12252)
环境(11480)
(11382)
数学(10785)
数学方法(10510)
(10478)
业经(9305)
(9196)
(8864)
地方(8720)
理论(8173)
(7887)
银行(7877)
(7812)
金融(7812)
(7641)
贸易(7634)
(7558)
(7537)
财务(7503)
财务管理(7485)
(7404)
机构
大学(147982)
学院(144757)
(61658)
经济(60329)
管理(54581)
研究(52399)
理学(46114)
理学院(45597)
管理学(44778)
管理学院(44500)
中国(41096)
(31949)
(31125)
科学(29715)
(26196)
中心(24128)
财经(23866)
研究所(23173)
(22754)
(21698)
(20900)
师范(20749)
北京(20716)
(20697)
经济学(19144)
(19069)
业大(18117)
(18060)
财经大学(17769)
经济学院(17143)
基金
项目(92412)
科学(73756)
研究(70699)
基金(68035)
(58825)
国家(58309)
科学基金(50204)
社会(46117)
社会科(43632)
社会科学(43618)
基金项目(35412)
(34574)
教育(32114)
自然(30987)
自然科(30235)
自然科学(30227)
自然科学基金(29655)
(29640)
编号(28280)
资助(27267)
成果(24504)
重点(21166)
(20992)
(20171)
课题(19656)
国家社会(19525)
(19263)
(18473)
教育部(18458)
(18198)
期刊
(73961)
经济(73961)
研究(48889)
中国(32568)
(24799)
管理(22219)
学报(20679)
教育(19916)
科学(19344)
(19074)
大学(16388)
(15802)
金融(15802)
学学(14866)
农业(12323)
财经(11920)
经济研究(11869)
技术(11865)
业经(11155)
(10437)
问题(9769)
图书(9009)
(8742)
国际(7537)
会计(6699)
技术经济(6630)
书馆(6577)
图书馆(6577)
理论(6567)
(6543)
共检索到2345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陆旸  
在全球化背景下,伴随着国际间的要素流动,环境问题越来越多地被赋予了全球化的内容。本文将环境与增长、环境与贸易、环境与就业、环境与人口迁移等研究文献纳入到一个开放宏观分析框架中,通过文献研究发现,国际分工使"南—北"之间存在了多纬度的"环境不平等":首先,环境与经济增长问题先后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罗马俱乐部提出的"增长极限说"、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贸易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相关性的争论。随着研究的推进,环境与增长问题越来越类似于一枚硬币的两面,难以同时兼得,但是,由于国际分工模式的差异,发展中国家却为发达国家提供了"污染储藏地"。其次,虽然环境规制使企业损失了部分"棕色"就业,但是环境保护同...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樊潇彦  袁志刚  
近年来宏观投资领域的很多问题引起了广泛争论,比如我国是否存在“过度投资”、“资本配置效率”是否有所改善、我们的投资体制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从计划向市场的转变,等等。我们可以在一个共同的标题——“宏观投资效率”——下讨论这些问题,包括总量效率、结构效率以及体制特征等角度衡量的效率。本文整理和介绍了现有研究宏观投资效率,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宏观投资效率的文献。在尽量准确、完整地介绍各种研究方法和结论的基础上,对各项研究的优缺点也进行了分析和评述,希望能为今后更加深入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提供帮助。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颜永嘉  
影子银行体系复制商业银行信用中介功能,但在运行机制上又迥然不同,研究探析其微观机理和宏观效应,对于更好地理解现代金融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健全完善宏观政策的制度框架,在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都有着重大意义。本次金融危机后,有关各方对影子银行体系给予了大量关注和深入剖析。一方面,影子银行体系作为金融体系创新发展的产物,对满足社会投融资需求、促进经济增长具有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其缺乏有效监管、依赖批发融资等特征积累了系统性风险隐患,运用复杂体系扩大信用供给增加了货币政策调控的难度,如何做到兴利除弊仍存在很大的争议和分歧,需要持续研究。近年来快速发展的中国式影子银行体系有其特殊的产生背景和不同的运作机制,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林  高宏霞  
文章通过建立不同情况下的博弈模型,在理性经济人的经济学假设下,研究了环境监管部门和厂商之间的博弈是如何导致环境恶化的过程。博弈模型决定的的结果是排放标准p和超标排放罚款率t。发现增大厂商的经济激励、博弈能力和保留效用会恶化环境污染;相反,限制环境监管部门的经济激励和厂商的固定收入可以减轻环境污染。文章首次利用博弈论的方法研究了排放标准p和超标排放罚款率t的形成机制。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陈翰科  
本文结合审计中发现的污染物总量减排方面存在的问题,从体制、机制、制度上分析原因,并提出加强污染减排工作的对策建议。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张文君  
企业现金持有研究主要关注微观经济因素的影响。随着经济运行中内生因素和微观基础越来越受到重视,公司金融领域对现金持有的研究也逐渐深入到了宏观经济传导机制层面的考察,且这一方向已经展示出对现实世界更强的解释力和未来广阔的研究前景。本文在对现金持有理论溯源、比较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基于宏观经济因素的动态研究这一最新进展之主要方法和结论。最后,以经济周期、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为例,分析了我国现行制度背景下,宏观经济对企业现金持有的传导机制。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黄燕辉  段梅  
金融加速器与宏观经济波动已成为近年来宏观经济研究热点问题之一,并吸引了国内外学者作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本文分别基于企业部门、家庭部门、银行部门和跨国情形四个方面对金融加速器与宏观经济波动关系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并指出国内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刘婵婵  
随着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和扩散,致力于降低顺周期性和跨机构的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宏观审慎政策得到了各国学者的广泛讨论。本文从宏观审慎政策的概念与内涵、政策工具、政策目标、宏观审慎政策的有效性以及与货币政策之间的关系等方面对现有国内外文献进行总结和评述,并提出了今后宏观审慎政策研究的重点方向。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严成樑  崔小勇  
在传统的Ramsey模型中,代表性个体的效用函数是时间可分的,这类效用函数由于其简洁性而得到广泛应用。但后续的研究发现,时间可分效用函数框架下得到的结论与现实经济差别很大。为此,经济学者通过拓展和完善Ramsey模型关于效用函数的设定,进而使得理论模型可以更好地拟合现实经济。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学家在传统Ramsey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引入习惯形成来解释现实经济问题,从而对很多宏观经济现象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本文首先介绍了习惯形成的含义以及习惯形成的基本分析框架,而后从消费储蓄理论、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增长理论、宏观经济政策以及资产定价理论几个维度考察了习惯形成对宏观经济学发展的影响。在此基础...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张欣怡  
文章梳理了国内外对财政分权与环境污染的相关文献,并简要评论了国内相关研究的不足。国外侧重于从环境联邦主义的视角考察财政分权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这方面的文献主要围绕在环境质量提供上财政分权的有效性、财政竞争的后果、环境污染的溢出效应以及政府治理四个角度进行研究。国内关于财政分权与环境污染的研究才刚刚起步,未来研究更应侧重于财政分权对环境污染的影响机制,并在计量模型设计上更加精确和符合现实。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杜希饶  刘凌  
通过构建一个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内生增长模型,文章探讨了国际贸易、环境质量与经济持续增长三者的内在关系以及相互作用的动力机制。首先,通过对模型的竞争性市场均衡分析,给出了平衡增长路径的经济增长率,并系统地分析了在环境污染进入效用函数的情形下长期经济增长的内在机理。其次,通过对最优增长路径进行比较静态分析,分别讨论了贸易自由化对环境质量、经济增长、福利效应的影响;污染外部性对长期经济增长的约束等。最后给出了模型的综合结论及其现实涵义。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李育  吕之望  
从收入分配角度解释金融危机是当前国际上正在热烈讨论的重要议题。本文旨在对这一研究领域的发展历程和最新进展做一个简单的综述。文章沿着收入分配研究的两条发展脉络——基于要素的收入分配理论和基于人际的收入分配理论——展开,并且分别考察了金融发展在两条路径的逻辑链条中起到的作用。最后,在回顾文献的基础上,提示出我国经济中潜在的宏观风险,得到对中国有借鉴意义的结论和启示。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石家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口以惊人的速度和规模发展,尽管2008年金融危机使出口持续疲软,但2017年上半年我国出口实现同比15%的增长。回首过去三十年,与出口发展相伴的是不断出现的集聚区和巨大的高能耗、环境污染。引入空间地理集聚,将其对环境的影响考虑在内,从更环保的角度考察出口是研究我国出口的重要方向。关于产业集聚的环境效应和出口效应的理论研究和经验分析都得到了许多创新性观点。本文梳理了国内外关于产业集聚及其对我国环境污染和制造业出口影响的研究,并指出未来的研究方向。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王晓  李佳  
全球性金融危机的爆发引起学术界对当前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的反思。在此背景下,宏观审慎监管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并有效了弥补传统货币政策面临的挑战和不足,因此学术界也展开了有关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监管之间关系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从传统货币政策面临挑战的角度探讨宏观审慎监管的提出、两者配合的必要性和方式,以及关于两者实施主体的争论。但从现有文献来看,当前的研究在理论体系的完善、中央银行同时承担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监管职能的效果、两者配合的方式以及相关工具的融合等方面还需要继续深入。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彭兴韵  
本文对近十年来新兴不完全信息理论之一——粘性信息理论的发展及其在宏观经济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全面总结和梳理,介绍了信息粘性的来源、度量,存在信息粘性摩擦时的消费者行为特征、通胀与产出之间的动态关系(粘性信息菲利浦斯曲线)、融入粘性信息的动态一般均衡模型及其对经济周期(大稳定)的解释。文章最后还总结了粘性信息经济中的货币政策规则设计、透明度及可信性等货币政策哲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