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09)
- 2023(11067)
- 2022(9027)
- 2021(8509)
- 2020(6424)
- 2019(15070)
- 2018(14761)
- 2017(25596)
- 2016(14770)
- 2015(16383)
- 2014(16452)
- 2013(15515)
- 2012(14821)
- 2011(13851)
- 2010(14486)
- 2009(12818)
- 2008(12744)
- 2007(11554)
- 2006(10701)
- 2005(10287)
- 学科
- 济(61388)
- 经济(61328)
- 管理(30680)
- 业(27407)
- 中国(25504)
- 地方(22323)
- 教育(22064)
- 企(20346)
- 企业(20346)
- 农(17156)
- 方法(16011)
- 理论(15314)
- 业经(14859)
- 学(14680)
- 发(13054)
- 地方经济(12963)
- 数学(12431)
- 数学方法(12150)
- 农业(11985)
- 教学(11511)
- 融(11159)
- 金融(11157)
- 银(10426)
- 银行(10415)
- 行(10256)
- 发展(10186)
- 展(10058)
- 财(9811)
- 制(9744)
- 环境(9693)
- 机构
- 大学(201913)
- 学院(198944)
- 研究(79363)
- 济(74751)
- 经济(72743)
- 管理(64314)
- 中国(54994)
- 理学(53386)
- 理学院(52473)
- 管理学(51322)
- 管理学院(50900)
- 京(47031)
- 科学(46678)
- 范(41112)
- 师范(40833)
- 所(40132)
- 教育(36974)
- 研究所(36077)
- 财(35197)
- 中心(34380)
- 江(34274)
- 师范大学(33562)
- 北京(31484)
- 农(29370)
- 院(28764)
- 州(27895)
- 技术(26810)
- 财经(26232)
- 业大(24392)
- 经(23656)
- 基金
- 项目(122857)
- 研究(101477)
- 科学(97861)
- 基金(82370)
- 家(70352)
- 国家(69546)
- 社会(61050)
- 科学基金(58458)
- 社会科(57464)
- 社会科学(57455)
- 教育(54141)
- 省(50944)
- 编号(44643)
- 划(44332)
- 基金项目(41682)
- 成果(40069)
- 课题(35995)
- 发(33795)
- 自然(33104)
- 资助(32562)
- 自然科(32279)
- 自然科学(32271)
- 自然科学基金(31635)
- 年(30197)
- 重点(30162)
- 发展(27869)
- 部(27772)
- 展(27361)
- 规划(27297)
- 项目编号(26035)
- 期刊
- 济(95987)
- 经济(95987)
- 研究(75628)
- 教育(64372)
- 中国(60315)
- 农(28615)
- 学报(27260)
- 管理(26648)
- 科学(26339)
- 财(25288)
- 技术(22979)
- 大学(22176)
- 农业(20027)
- 融(19525)
- 金融(19525)
- 学学(18608)
- 职业(16513)
- 业经(15995)
- 经济研究(14976)
- 财经(13025)
- 图书(12218)
- 坛(12196)
- 论坛(12196)
- 问题(11739)
- 发(11607)
- 经(11450)
- 技术教育(11064)
- 职业技术(11064)
- 职业技术教育(11064)
- 业(10960)
共检索到3395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红峰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旨在强调知识是个人主观的建构,学习是主动发生的过程。它在应用到高等教育领域时,受到杜威哲学思想中意图和活动相互联系的信念影响。一致性建构的理念则改变了建构主义仅仅停留在认识论上的思维模式,在本体论范畴强调意义的建构,并有效地诠释了教与学活动、学习评价如何与预期学习成效保持一致。这一理念指导下的以成效为本的教与学是学习理论在高等教育中的实践与应用。从建构走向一致的过程,充分表明高等教育的教与学需要回归到以学生学习成效为本的根本出发点上。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裴新宁
理解科学的本质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目标。科学学习重在学习科学意义,学习科学过程意在成为一名好的问题解决者。实现这些目标的重要手段在于通过教学设计为学习者提供促进科学理解的经验、环境与活动。关于知识的假设以及学习理论是教学设计的核心基础。建构主义认识论及其学习理论对科学教学设计与研究的贡献主要在于:为科学探究提供了认识论支撑;强调科学教学以发展意义为先,提供了导致科学理解的教学指南;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理解性学习的教学策略,实质性地拓展了教学设计的发展空间;提供了科学教育研究进行内部批判的思想工具。关于建构主义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还存在许多问题,科学教育工作者要科学地对待建构主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何彬生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吴岩 刘永武 李政 刘祖良 王怀宇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是中国教育未来发展的新使命。其中如何做强与国家主体功能区战略相适应相匹配的区域高等教育,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核心任务和基本路径之一。提出主体功能区是中国高等教育区域发展必须要遵循的新指针,提出大学集群也存在集聚—溢出效应,特别着重提出建构以"三关系"和"四模式"为核心内容的中国高等教育区域发展新理论框架。即针对主体功能区提出的优化发展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的不同功能定位及发展要求,提出区域高等教育存在着先导发展、伴生发展、跟随发展的三种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高等教育区域发展应分别采取政府主导、科教驱动模式,市场主导、经济驱动模式,政府扶持、生态驱动模式和混...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武红军 李强
本文从残疾人高等教育理论、实践、教育技术方面入手,分析了发展中国残疾人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几个问题,提出通过研究与借鉴国外经验,结合多年来残疾人教育的实践经验,建立一主多元的办学模式,创造有利于推进残疾人高等教育发展的政策制度环境,依法扩大高校的办学自主权,深化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走中国特色的残疾人高等教育道路。
关键词:
残疾人 高等教育理论与实践 中国特色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董婷
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性工程,通过培养应用型、实践型、技能型等各方面人才助力现代化建设目标的实现。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内,由于历史因素和教育资源的有限性,农村教育发展存在资源开发不到位、教育基础薄弱等问题,教育资源分配呈现出明显的城乡间不均衡特征,进而导致城乡发展速度差异越来越越大,加剧了地区间的发展不平衡,不利于城乡协调发展目标的实现。推动农村教育发展,是培育农村人才基础、提高农村居民素质的关键策略,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新农业、新农民建设的关键措施。新时期应充分利用好现代媒体技术和互联网技术,以师资培育、远程教育、集团化教学等措施改善和丰富农村教育基础及教育形式,消除城乡间教育的不平衡,助力城乡协调发展。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王文静
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虽有其独立的系列观点,却与建构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并在很多方面丰富和发展了建构主义的相关研究,在对知识和学习的认识上,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在知识的产生、建构的内容、学习迁移以及个体与环境的关系等方面对建构主义的发展尤为突出。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常杉杉在《成人教育》2015年第2期中撰文,阐述了转化学习理论的基本内涵及些许外延,并提出了对成人高等教育的启示。作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转化学习理论的基本内涵及些许外延:1.转化及转化学习的一般释义。一般意义上的"转化"表现为旧事物的灭亡和新事物的产生,在研究转化学习的背景下,"转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孙朝勇
内隐学习是基于无意识状态通过环境刺激获得信息的过程,与有意识外显性学习形成了相互补充、相辅相成的知识价值体系。内隐性学习不仅体现了学习兴趣及环境对学习者的重要性,也进一步丰富了认知心理学的系统性构造。通过认知内隐性学习内涵研究人类识别及探求知识过程的本质,对以成人教育为主体的继续教育发展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
内隐学习 认知心理学 成人教育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梁燕玲
后现代视阈中的高等教育学科是一个开放的发展领域,其开放发展通过问题的开放和研究的开放得以实现,根本在于人的开放。中国高等教育学的发展应在坚持问题研究和多范式实践的同时,促进研究者以及研究文化的开放,努力拓展自身的开放性。
关键词:
后现代 高等教育学 学科 开放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屈林岩
自古以来,关于知识的来源及其获取的方法,一直存在着经验论与唯理论之争,这些争论后来成为20世纪学习理论两大流派——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的哲学基础。建构主义是学习理论从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它为当今时代学习创新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在学习目标上,变知识传输为知识建构;在学习方式上,倡导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和情境学习;与此相适应,在教学上,也要从知识传授向全面促进学生的学习转变。
关键词:
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 学习创新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章锐
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具有辩证统一的关系。在分别解读"通专"教育的基础上,提出了两者融合发展的基本目标,并从素质培养与技能培养、通识教学与专业教学、博雅育人与专业育人三个方面对两者的实践博弈问题进行了系统探究。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亟须从深化、优化、细化、强化四个层面予以加强,力促"通专"教育的有机融合,以期进一步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马敏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之中,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未来世界的角逐必然是科技与人才的较量,而科技创新与拔尖人才的培养关键在高等教育。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发生了极为深刻的变化,现代化建设进入关键时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