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624)
2023(5131)
2022(4304)
2021(4235)
2020(3728)
2019(8660)
2018(8669)
2017(15825)
2016(9500)
2015(11382)
2014(11748)
2013(10865)
2012(10111)
2011(9019)
2010(9640)
2009(8760)
2008(8921)
2007(8480)
2006(7687)
2005(6938)
作者
(26578)
(21809)
(21747)
(20966)
(13934)
(10383)
(10156)
(8489)
(8343)
(8298)
(7597)
(7401)
(7027)
(6993)
(6780)
(6706)
(6478)
(6473)
(6353)
(6290)
(5577)
(5494)
(5388)
(5112)
(5104)
(4967)
(4963)
(4923)
(4656)
(4375)
学科
(34730)
经济(34695)
管理(25095)
(20512)
方法(17160)
(16759)
企业(16759)
数学(15374)
数学方法(14820)
中国(13687)
(9924)
教育(9252)
理论(8648)
(8191)
地方(7351)
教学(7299)
业经(6992)
(6936)
(6583)
农业(6483)
(5540)
银行(5539)
(5205)
(5169)
(5085)
贸易(5080)
(4953)
(4910)
(4855)
金融(4854)
机构
大学(128547)
学院(125723)
管理(44191)
(43781)
经济(42442)
研究(42370)
理学(36710)
理学院(36191)
管理学(34734)
管理学院(34509)
中国(32630)
(29504)
科学(26548)
(22263)
(21842)
(21754)
(20688)
师范(20534)
中心(20408)
北京(19834)
(19495)
研究所(19249)
(17954)
业大(17906)
技术(16730)
财经(16416)
教育(16337)
师范大学(16118)
(15385)
农业(14813)
基金
项目(76052)
研究(59548)
科学(58689)
基金(50420)
(42740)
国家(42283)
科学基金(36022)
社会(33837)
(32426)
教育(31804)
社会科(31746)
社会科学(31738)
(27140)
编号(26610)
基金项目(25281)
成果(24302)
自然(22946)
资助(22824)
自然科(22433)
自然科学(22430)
自然科学基金(21941)
课题(20985)
重点(17653)
(17620)
大学(17112)
(16379)
项目编号(16099)
(15627)
规划(15420)
(15299)
期刊
(54215)
经济(54215)
研究(42620)
中国(36158)
教育(33916)
学报(18774)
(18504)
管理(18185)
(18092)
科学(15846)
大学(15814)
技术(15288)
学学(12843)
农业(12671)
(12160)
金融(12160)
图书(10861)
职业(9243)
统计(8753)
业经(8454)
财经(8210)
书馆(8068)
图书馆(8068)
(7709)
经济研究(7489)
(7160)
问题(7030)
决策(6945)
技术经济(6601)
(6530)
共检索到2131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董海龙  
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业已引起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的高度关注。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包括国内外大环境的影响、毕业生基数的不断扩大、高校培养方式的欠缺、学生自我定位的偏差等。当前,部分地方高校的应用型大学建设为化解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提供了新思路、新路径。应用型大学建设将进一步推动校地合作,有助于拓展毕业生的就业门路;应用型大学建设将着重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提升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应用型大学建设将注重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教育,有助于实现毕业生的准确自我定位。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陈平原  
引语 :我国高等教育在世纪之交经历了大规模的扩招 ,大量高校毕业生进入劳动力市场 ,引发了社会对高等教育发展的广泛关注。我国的劳动力市场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大学生 ?未来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会有哪些变化 ?高等教育应该如何面对毕业生就业的压力 ?……这一系列问题既不是纯粹的教育问题 ,也不是纯粹的经济问题。毕业生就业和高等教育发展密切相关。组织本次笔谈之初衷在于试图打破某一专业研究的思维定势 ,深化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和高等教育发展的认识 ,因此特邀学科背景不同、学术个性卓尔不群的学者阐述他们对毕业生就业问题的观点和对高等教育发展的关怀。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杨琳  
大学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实现大学毕业生高质量稳定就业,对于为我国储备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做好人才梯队建设、成就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在当下就业形势日渐严峻的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新途径。文章提出了创新创业助力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路径:全面深化创新创业高等教育改革,加强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能力;拓宽就业领域,促进大学毕业生多渠道就业;优化大学毕业生创新创业就业环境,增强大学生就业机制间联动,完善保障服务制度;搭建"互联网+创新创业"大学生就业信息平台。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肖文海  田侃  
一、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2003年170万大学生进入了就业市场,2004年进入劳动力市场就业的大学生将达到212万人,据预测自此以后几年间,大学毕业生的数量每年都将在200万人以上。在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农民进城打工和下岗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方伟  
包括大学生在内的青年就业问题无疑是世界性难题。中国高等教育经过长达十几年的高速发展,毕业生人数已从1999年的101.1万增加到2013年的699万,14年时间增长了近7倍,再创历史新高。与此同时,相较于往年,2013年就业岗位需求信息明显减少,就业签约率明显下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谢作诗  杨克瑞  
大学生就业难反映的是经济体制改革与教育体制改革之间的内在矛盾,问题的实质是在工业化加速推进阶段,经济社会大量需要的是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熟悉某项操作与技能的实务型人才,但现实的人力资本供给却与此需求结构不相吻合。高等院校有必要实现研究型教育与技能型教育的分离均衡,少部分大学从事研究型教育和精英教育,绝大多数大学则从事应用型和技能型教育。从短期看,要硬化高校的预算约束,逐步放松对于学费和招生计划的统一管制,给予学校更多的其他方面的办学自主权,并改革配置高等教育资源的方式;从长期看,必须改革更为基础的制度安排,促进高等教育领域的产权改革,高等教育最终将形成面向市场的办学机制。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沈建新  
在当前大学毕业生数量增加、就业竞争激烈的背景下,相比男大学生而言,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更为突出,不仅职业范围比较狭窄,而且就业过程中受到明显的性别歧视。文章立足于女大学生的就业现状,从社会性别视角分析了其就业问题产生的根源,并提出了广泛提高社会性别意识、在教育中设计社会性别视角、从国家层面制定女性就业政策、完善相关就业法律等解决措施。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晶  
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严峻,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大学生就业问题关系高校的未来发展,同时也关系社会的安定与团结,构建科学合理的大学生就业体系势在必行。构建大学生就业体系应结合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实际特点和发展定位,就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大学生就业体系的内容以及构建策略展开研究,以期推进高校的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李永苍  吴选忠  陈瑛  
根据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调查,提出正确的就业观、责任心、团队精神、动手能力、沟通交流能力、承受挫折能力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应重点加强的就业能力,同时分析高校在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方法、整合教育资源,提高就业指导有效性等相应对策。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牛冰非  
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各方关注的一个重要社会问题,它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关系到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关系到学生个体发展和家庭幸福。本文针对教学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和发展特点,探索构建教学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体系的内容和对策,对以就业需求为导向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提出建议。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卿云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就业力是高等教育大众化和人力资源市场化对应用型高校提出的客观要求,也是大学生面临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时寻求自主发展的内在要求。本文在分析目前大学生就业力存在问题及原因的基础上,从政府、高校和学生角度,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提升大学生就业力的对策和路径。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陈忠平  
高校毕业生是我国急需的宝贵的人才资源,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妥善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必须从各个方面共同努力,建立起适应新形势需要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于建澄  王洪军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势一直严峻,大学生就业难在何处?缘何难?如何解决难?本文从高等教育现状中寻找问题的关键,进而提出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提出大学生职业教育的一系列建议。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晓林  
大学生就业具有知识性群体、职业选择层次高、政策性影响大、就业心理压力大等特点,高等院校大学生就业难主要归因于高校缺少明确的人才定位、毕业生的职业素养有待加强、高校将毕业生就业作为唯一的目标导向、就业指导匮乏等。对此,文章提出要通过高校正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加强高校毕业生的职业素养,对大学生进行全程化、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建立与企业合作培养人才的长效机制,推出高校信息化就业平台进行解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