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630)
2023(6631)
2022(4870)
2021(4347)
2020(3496)
2019(7422)
2018(7798)
2017(14081)
2016(7970)
2015(9085)
2014(9461)
2013(8630)
2012(7665)
2011(6951)
2010(7040)
2009(6515)
2008(6349)
2007(5903)
2006(5372)
2005(5019)
作者
(23695)
(19687)
(19383)
(18582)
(12372)
(9104)
(8931)
(7688)
(7538)
(6864)
(6671)
(6640)
(6482)
(6345)
(6183)
(6014)
(5819)
(5789)
(5728)
(5488)
(5184)
(4868)
(4820)
(4624)
(4511)
(4444)
(4401)
(4282)
(4135)
(3995)
学科
(28356)
经济(28316)
管理(22374)
(19330)
(15810)
企业(15810)
中国(11668)
(10126)
(9154)
业经(8933)
(8215)
方法(7576)
(7557)
理论(7109)
农业(6589)
(6554)
教育(6425)
地方(6414)
(5874)
(5872)
银行(5856)
技术(5791)
(5651)
(5446)
金融(5439)
(5394)
数学(5290)
(5233)
数学方法(5206)
发展(5039)
机构
大学(111760)
学院(111383)
研究(40792)
(40315)
经济(39216)
管理(38709)
理学(32250)
理学院(31862)
管理学(31176)
管理学院(30965)
中国(30360)
科学(25663)
(24774)
(21148)
(21088)
(19743)
研究所(19098)
(19026)
中心(18371)
(17017)
业大(16942)
师范(16792)
农业(16519)
北京(15311)
财经(14962)
(14860)
(14834)
技术(14360)
(13491)
(13320)
基金
项目(72932)
科学(56719)
研究(55377)
基金(50733)
(44850)
国家(44471)
科学基金(37160)
社会(34110)
社会科(32067)
社会科学(32061)
(29336)
基金项目(26201)
教育(25661)
(24429)
编号(24254)
自然(22384)
自然科(21883)
自然科学(21874)
自然科学基金(21468)
成果(21443)
资助(19165)
课题(17052)
重点(16615)
(15909)
(15188)
项目编号(15132)
(15110)
国家社会(14313)
创新(14206)
(14185)
期刊
(50285)
经济(50285)
研究(34327)
中国(28452)
(20864)
学报(20664)
教育(19246)
科学(17585)
(15711)
管理(15525)
大学(15461)
学学(14217)
农业(13718)
(10606)
金融(10606)
技术(10272)
业经(8885)
图书(8809)
经济研究(7921)
财经(7728)
(7114)
问题(6839)
(6763)
(6384)
书馆(6136)
图书馆(6136)
(5991)
论坛(5991)
科技(5924)
职业(5880)
共检索到1790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滕广青  毕强  
本体作为知识描述和知识揭示的主要工具已经被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所接受,然而在知识的本体化进程中人们却始终未能求得完美的解决方案。通过对知识的应然状态考察,从哲学和情报学两个范畴对知识的结构进行归纳,进而对现实世界中知识本体的实然表现从本体构建和本体协调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从本体与概念格的互补融合和基于知识地图的多本体协同系统两个方面,对知识的应然状态与实然表现的统一进行了讨论,最后得出相应的结论并进行了展望。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张琼  张广君  
"关系本体论"是布伯"对话"思想的内核,"我-你关系"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思想。基于此,检视现有对话教学研究的理论依据、研究逻辑、主要观点及其局限性,提出对话教学的核心理据应为"关系本体论"而不是"我-你关系"思想,对话教学的灵魂是关系而不是互主体性。与主客二分取向和互主体取向的对话教学研究相比,基于生成论教学哲学的"关系—创生"取向的对话教学研究,更加具有合理性与优越性。未来对话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宜采取"关系-创生"取向。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刘炜  李大玲  夏翠娟  
本文简要分析了知识本体对于数字图书馆的作用,论述了知识本体概念的来历、含义和目前的研究与应用进展,以及知识本体与传统的图书分类法和叙词表的关系,着重阐述了知识本体对于元数据方案所起到的补充和高层互操作的作用,以及建立知识本体的一般流程和方法。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颖  
本文首先分析了信息过滤的方法和实现技术,认为本体可为信息过滤系统提供立体语义词典,在信息过滤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随后介绍了本体的概念和作用,并详细论述了本体在信息过滤中的应用。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迟艳杰  
我国教育哲学的研究尚未进入教学本体论的自觉理解与建构。本文从教育哲学的角度 ,即从“教学本体论”的层面对以往我们对教学存在的认识进行反思 ,力求使我国教学本体论研究从心物二元论为前提的“思维本体论”中摆脱出来 ,形成现代意义上的“生成论本体论”,从而为我国教学改革提供符合现代哲学思维水平的教学观念和理论根据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袁昱明  李海涛  
本文试图比较知识组织手段服务教育的现状,提出采取高端的知识组织和表现手段——语义网和本体构造及可视化技术,来创建传统课件、课程资源两分天下之外的第三世界——学科专业课程的"领域知识系统",创建新型网络教育平台:提高资源结构化、提供知识挖掘、知识推送服务,把学科教学纳入教育学模式(如融入教育目标分类本体),全面提升学习心理功能,把资源网站纳入学习平台。文章基于两大实体,并介绍了技术路线和心理学功能。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董慧  王超  
本文通过对一些常用的可视化工具的归纳介绍,以及这些工具在基于本体的信息检索模型中的成功应用,为本体可视化的工具选择和解决思路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丁慧君  吴鹏  丁晟春  
关键词:
[期刊] 图书馆学研究  [作者] 唐晓波  翟夏普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找到一种有效的知识检索方法,解决目前用户在知识利用上遇到的困难,提高知识的共享性与利用效率。文章对目前的知识检索模型进行了总结和归纳,提出了建立包含本体概念与文本知识片段映射关系的本体知识集合,设计了基于本体知识集合的知识检索模型框架,并对关键环节和技术进行了说明。文章提出的知识检索模型克服了现行知识检索模型对文档检索的不足,可以有效解决用户知识利用困难的问题,减轻用户知识查找的压力。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丁念金  
学与教的关系问题,是课程与教学中的一个根本问题,本体论关系又是这一问题中最根本的方面。对此,西方和陶行知时代之前中国的看法为“分”,即把两者作为两种本质上不同的活动分开来对待;几十年以来中国流行的看法是“合”,即把两者合为一体。我们认为,应然的理解是“分中合”,即它们是两种本质上不同但又相互关联的活动,将它们分开来对待,同时看到两者的密切关联和时空上的部分重合。当前急需实现的转变是“分”,这种转变具有重要的意义。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彭骏  陆敏  杨发毅  
本文讨论了基于本体的数字图书馆个性化知识检索的问题,对传统的个性化检索方法进行了阐述,并对基于本体的个性化知识检索模型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基于本体的个性化知识检索模型,并对下一步的工作进行了展望。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许德山  张智雄  邢美凤  
可视化检索技术是图形生成和语义检索相结合的一种新技术。本文探讨了信息可视化的主要方法,介绍了领域本体知识库的内部结构,重点说明可视化检索的实现思路以及可视化平台的功能设计,提出了后期的研究要点。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颜端武  岑咏华  毛平  成晓  
军用飞机领域的试验型中文知识本体OntoAvion的构建,建立在对国内外典型本体系统、本体构建方法、相关描述语言和构建工具考察研究的基础之上。其检索主界面显示效果可分为4个模块:树形列表检索入口,本体动态图形显示区域,检索控制工具条,检索结果输出区域。它能够将本体中的类层次、属性、实例等语义关系以图形化方式直观显示,实现可视化语义检索。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孙露  杨若凡  石伟平  
课程体系的贯通是中本贯通的基石。基于对中本贯通试点院校课程衔接体系构建中问题的把握与原因的分析,提出中本贯通课程衔接体系构建的应然路向,即树立"整体性衔接"的课程理念、坚持"全人发展取向"的衔接目标、形成"动态联结"的衔接内容、转向"能力积累"的衔接模式以及建立具有"制度化显性效力"的衔接机制。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孙长坪  
高等职业教育兼具高教性特征和职教性特征。高职院校治理体系建设应当既融入高等学校治理的基本要素,又体现职业学校治理的基本特征。但高职院校治理体系建设的实然状况,却既离其作为高等学校治理的应然要求存在较大差距,也未充分体现其作为职业学校治理的应然状况。高职院校应当深度审读并准确定位于其校承担的教育类型——高等职业教育,按照其治理体系建设的应然要求,克服其实然不足,遵循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规律,融高教性特征和职教性特征于一体,全方位推进高职院校治理体系建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