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662)
- 2023(6833)
- 2022(5251)
- 2021(4845)
- 2020(3880)
- 2019(8847)
- 2018(8713)
- 2017(16449)
- 2016(8748)
- 2015(10197)
- 2014(10076)
- 2013(9967)
- 2012(8963)
- 2011(8263)
- 2010(7939)
- 2009(7459)
- 2008(7234)
- 2007(6259)
- 2006(5687)
- 2005(5494)
- 学科
- 济(44077)
- 经济(44032)
- 管理(20721)
- 业(20360)
- 中国(17443)
- 方法(16880)
- 数学(15461)
- 数学方法(15403)
- 企(14110)
- 企业(14110)
- 农(12894)
- 贸(10231)
- 贸易(10223)
- 易(10069)
- 业经(9294)
- 农业(8269)
- 财(8190)
- 制(8151)
- 发(8107)
- 地方(7610)
- 银(7051)
- 银行(7046)
- 行(6867)
- 发展(6740)
- 展(6733)
- 融(6612)
- 金融(6611)
- 学(6497)
- 关系(6321)
- 体(6255)
- 机构
- 大学(130000)
- 学院(126946)
- 济(65007)
- 经济(64145)
- 研究(51369)
- 管理(45438)
- 中国(40553)
- 理学(38785)
- 理学院(38328)
- 管理学(37826)
- 管理学院(37591)
- 京(28605)
- 科学(27762)
- 财(27273)
- 所(25388)
- 研究所(23194)
- 经济学(22621)
- 财经(22114)
- 中心(21807)
- 经(20525)
- 经济学院(20430)
- 农(20250)
- 北京(18676)
- 院(18294)
- 江(17507)
- 范(16764)
- 师范(16649)
- 财经大学(16599)
- 业大(15989)
- 科学院(15910)
- 基金
- 项目(84159)
- 科学(67758)
- 基金(64609)
- 研究(62617)
- 家(56821)
- 国家(56442)
- 科学基金(47810)
- 社会(44077)
- 社会科(41939)
- 社会科学(41932)
- 基金项目(32890)
- 省(28467)
- 自然(27928)
- 教育(27662)
- 自然科(27343)
- 自然科学(27337)
- 自然科学基金(26899)
- 资助(26524)
- 划(25222)
- 编号(23003)
- 国家社会(20471)
- 部(20447)
- 中国(20397)
- 重点(19339)
- 发(19279)
- 成果(19176)
- 教育部(17804)
- 创(16905)
- 人文(16525)
- 课题(16441)
共检索到1971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晓丽
城镇化不是一个简单的人口集聚过程,现行的城镇化率仅反映了人口产业结构及空间分布状况,不能真实地反映人口城镇化水平。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推动城镇化关键在于提高乡—城流动人口的市民化水平。文章通过市民化意愿、市民化能力、市民化行为、居住市民化、基本社会公共服务市民化5个维度构建市民化指标体系,测算出乡—城流动人口市民化水平为0.478;以市民化水平反映城镇化的质,以现行的城镇化率反映城镇化的量,从质与量相结合的角度测算2011年城镇化水平为42.28%,比现行的城镇化率低8.99个百分点,表明现行的城镇化率高估了城镇化发展真实水平,未来推进市民化进程是人口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
市民化 城镇化率 质量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王伟同
中国城乡二元的公共服务体制,容易让人做出城镇化进程会提高居民社会福利水平的逻辑判断。但基于中国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中国居民公共服务水平的改善主要得益于政府提供公共服务能力的提高,而城镇化进程本身并没有带来居民社会福利水平的提高,相反甚至出现了阻碍居民福利改善的现象。这一结论表明,与民生福利相脱节的城镇化道路,固化了原有的城乡二元公共服务体制下的差异化福利分配结构,无益于甚至阻碍了社会福利水平的提高,因而不利于中国经济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协调发展,需要对现有城镇化道路加以反思。
关键词:
城镇化 公共服务 二元结构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杨玉珍
中国城镇化道路主要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离土不离乡”,即农村建设小城镇、农民自己转移自己的城镇化阶段;第二个阶段是“离土又离乡”,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的阶段。这两个阶段的共同特征是人口转移意义上的城镇化。随着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以及现代化新阶段进程的推进,中国城镇化有了新的要求和目标,主要任务是完成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农民市民化,以市民化实现人的现代化,以及实现城镇的城市化和城乡一体现代化。为此,要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效应,通过中心城市功能的扩散转移带动周边城镇、乡村的现代化;同时,要加强政府统筹规划,明确城市的功能结构和空间组织定位,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协同建设,通过城镇的城市化使广大城镇地区具备现代化的城市功能,最终实现城乡一体现代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妍 薛俭
文章选取我国1978~2012年城镇化率和人均GDP时间序列数据为样本,在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的基础上,运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函数、方差预测分析对城镇化水平和经济增长之间两变量的依赖程度,一个内生变量对由误差项所带来的冲击,以及每个结构冲击对内生变量变化的程度等多方面进行实证分析,结论显示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增长保持着高度的相关性,两者相互冲击时在前期呈现出波动,随后趋于稳定。
关键词:
城镇化 经济增长 VAR模型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简新华 黄锟
根据对中国城镇化情况的实证分析和国际比较研究,本文发现,从总体上讲,中国城镇化水平是滞后的,这种滞后不仅仅表现为滞后于国内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化或非农化进程,也表现为滞后于国外同等发展水平国家或同样发展阶段的城市化水平;中国城镇化目前的速度基本合适,不慢也不太快。通过定性分析和运用时间序列预测法,估计中国城镇化还将保持较快发展的趋势,城镇化率仍将以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左右的速度推进,在2020年中国的城镇化率将达到60%左右。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郑大川 刘伟霞 林中燕 黄震
针对我国各地不同的城镇化水平和发展特征,制定差异化的发展策略,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关键,对城镇化水平进行科学分类,是开展城镇化差异性研究的基础。基于此,本研究面板数据的数集构成考虑了城镇化发展的动态特征,结合改进的熵权算法,运用面板数据的多指标聚类分析方法,对我国各省、自治区的城镇化水平进行了分类。这一分类方法既考虑了同一时点上各地城镇化的绝对水平,又包含了时间序列上各地城镇化的发展变化,能够更加科学、客观地反映出各类城镇化的真实水平。
关键词:
中国 城镇化 分类新方法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王曦 陈中飞
本文在传统城镇化理论模型中引入城镇聚集成本和农村人口迁移成本,建立了城镇化水平决定的预期收益一成本(非)均衡模型。然后基于92个国家1980—2010年的面板数据,从经济和制度两方面揭示决定城镇化水平的影响因素。我们发现,经济发展水平和劳动参与率越高,第一产业比重越小,民众自由度越大,高等教育普及率水平越高,一国的城镇化水平也就越高;而无论是根据OECD国家还是非OECD国家的经验,中国的实际城镇化水平远低于国际经验下的合意城镇化水平。进一步的分析表明,阻碍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并非是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因素,而是诸如人口户籍管理这样的制度性因素,因而破除户籍制度势在必行。
关键词:
城镇化水平 均衡模型 聚集效应
[期刊] 改革
[作者]
田雪莹
选择人口发展、经济发展、生活质量发展、文化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5个一级指标,构建我国城镇化水平综合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运用改进的熵值法对指标数据进行测算和评价。研究表明,1995~2016年,我国城镇化迅猛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随着农民工和普通外来务工人员不断转化为城镇人口,社会保障体系亟待改善。与此同时,仍然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并着力减轻城镇化过程中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关键词:
城镇化水平 新型城镇化 熵值法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焦高乐 严明义
以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数据为样本,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城镇化发展水平与碳生产率进行了测度,并运用耦合模型分析了二者的动态耦合演化轨迹。结果显示: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城镇化水平和碳生产率的耦合度呈收敛趋势;耦合度总体上仍处于较低水平;大多数省份仍处于轻度失调状态。
关键词:
中国 城镇化 碳生产率 耦合度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阚大学 吕连菊
文章基于省级动态面板数据,利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法克服内生性问题,实证发现,职业教育有利于中国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其中2001年前中等职业教育对中国城镇化水平的正面影响最大,2001年后高等职业教育对中国城镇化水平的正面影响最大;分区域来看,1992~2011年,东中西部地区的职业教育均有利于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其中2001年前东部地区职业教育对城镇化水平的正面影响大于中西部地区,而2001年后则相反。2001年前,相对于高等和初等职业教育,三大区域中等职业教育对城镇化水平的正面影响均最大,但较中西部而言,东部地区中等职业教育对城镇化水平的正面影响更大;2001年后,东中部高等职业教育对城镇化水平的正面影响大于中等职业教育,西部地区依然是中等职业教育对城镇化水平的正面影响最大,但该地区高等职业教育对城镇化水平的促进作用正在逐渐凸显。虽然结果显示,初等职业教育不利于中国及三大区域的城镇化水平提高,但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仲盼 罗守贵
本文针对城镇化水平衡量中出现的问题,在总结国内外学者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给出了一个旨在利用现有统计指标求得城镇化水平的可行方法。
关键词:
城镇化水平 统计口径 多元线性回归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丁宏 成前 倪润哲
结合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2014年调查数据,探讨了城镇化的不平等效应对农业转移人口健康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总体上看,城镇化的不平等效应损害了农业转移人口健康状况。进一步使用社会阶层衡量城镇化的不平等效应并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仍然显著。具体来看,作为结果的收入不平等对农业转移人口的健康影响最显著,同时,机会不平等和能力不平等对农业转移人口的健康影响同样重要。此外,对比第二产业从业和居住条件较好的农业转移人口,城镇化的不平等效应对第三产业从业和居住条件较差的农业转移人口健康影响更显著。最后,户籍制度,尤其是其背后隐藏的巨大社会福利差异,加剧了城镇化的不平等效应对农业转移人口健康水平的不利影响,而市民化水平的提高可以减弱这一不利影响。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阚大学 吕连菊
运用空间纠正Sys-GMM法实证分析了城镇化对水资源利用的影响。结果显示:我国城镇化水平、速度和质量、水资源利用量、水资源利用效率均存在空间自相关,水资源利用量和利用效率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城镇化水平、速度提高导致水资源利用量增加,不利于水资源利用效率提升,而城镇化质量提高降低了水资源利用量,有利于水资源利用效率提升,但降低作用和提升作用均较小;分城市类型看,三类城市城镇化水平、速度提高均提高了水资源利用量,其中地级市的正面影响最大,三类城市城镇化水平、速度提高均不利于水资源利用效率提升,其中地级以上城市的负面影响最小;地级以上城市城镇化质量的提高降低了水资源利用量,有利于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地级市和县级市城镇化质量的提高降低了水资源利用量;未显著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分地区城市类型看,三大地区三类城市的城镇化水平、速度、质量对水资源利用量与利用效率的影响存在异质性。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李通屏 程胜 倪琳 钱佳
文章以中国人口普查资料为基础,利用全国各省份城镇化和消费方面的相关数据,分析城镇化对消费率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1978~2010年城镇化对最终消费率的提高影响不大。但在考虑城乡收入差距并把城乡收入差距和城镇化水平的乘积作为一个独立变量的情况下,城镇化对最终消费率的提高有一定的正向影响。而且城镇化水平和城乡差距的共同作用对消费率的影响为负。(2)城镇化与消费率反向变动的事实与钱纳里"标准模型"是一致的,在当今世界并非特例。而通过加快城镇化推动消费率提高仅仅是一种特例,只出现在特定阶段。文章认为,实施城镇化新政,必须改变传统的城镇化推进模式,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努力实现城镇化和扩大消费的良性互动。
关键词:
城镇化 消费率 区域差异 消费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