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115)
- 2023(7354)
- 2022(5427)
- 2021(5034)
- 2020(4011)
- 2019(9363)
- 2018(9211)
- 2017(18576)
- 2016(10196)
- 2015(11649)
- 2014(11693)
- 2013(11430)
- 2012(10174)
- 2011(9177)
- 2010(9280)
- 2009(8973)
- 2008(9294)
- 2007(8431)
- 2006(7716)
- 2005(7471)
- 学科
- 济(46843)
- 经济(46780)
- 业(35226)
- 管理(33321)
- 企(31520)
- 企业(31520)
- 方法(19889)
- 数学(16466)
- 数学方法(16377)
- 财(16096)
- 中国(13190)
- 务(12312)
- 财务(12298)
- 财务管理(12282)
- 企业财务(11939)
- 业经(11469)
- 农(11412)
- 制(10480)
- 体(8363)
- 贸(8355)
- 贸易(8348)
- 融(8248)
- 金融(8248)
- 理论(8161)
- 易(8085)
- 学(8040)
- 农业(7335)
- 银(7319)
- 银行(7313)
- 地方(7068)
- 机构
- 大学(155107)
- 学院(151073)
- 济(67373)
- 经济(66146)
- 管理(58542)
- 研究(50523)
- 理学(50011)
- 理学院(49530)
- 管理学(48921)
- 管理学院(48635)
- 中国(40853)
- 财(34462)
- 京(32700)
- 财经(27328)
- 科学(26154)
- 所(25004)
- 经(24938)
- 中心(22448)
- 江(22320)
- 研究所(21957)
- 经济学(21878)
- 北京(21112)
- 财经大学(20616)
- 范(20103)
- 师范(19955)
- 经济学院(19576)
- 农(19477)
- 商学(17858)
- 州(17825)
- 商学院(17697)
- 基金
- 项目(90968)
- 科学(73163)
- 基金(68735)
- 研究(68548)
- 家(58399)
- 国家(57935)
- 科学基金(50811)
- 社会(46065)
- 社会科(43761)
- 社会科学(43749)
- 基金项目(35775)
- 省(32796)
- 教育(32344)
- 自然(31375)
- 自然科(30713)
- 自然科学(30707)
- 自然科学基金(30212)
- 划(28015)
- 资助(27997)
- 编号(27727)
- 成果(23720)
- 部(21706)
- 重点(20421)
- 教育部(19567)
- 国家社会(19527)
- 发(18777)
- 人文(18716)
- 创(18511)
- 性(18463)
- 课题(18453)
共检索到2369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邱慧芳
美国著名跨国公司的跨国化程度是不同的,主要表现在进行投资的东道国数量、海外分支机构数量、海外经营所占比例差异等方面。从产品特征看,生产便于运输、体积小、价值高的产品的公司的跨国化程度较低,而生产不便于运输、笨重、价值较低的产品的公司的跨国化程度较高。从经济地理学的市场区位理论、中心地理论的角度进行分析,价值较低而较笨重的产品的市场区相对较小,生产这些产品的跨国公司为最大限度地获得利润,必须采取多建立海外分支机构、分散布局的形式;相反,便于运输、体积小、重量轻、价值高的产品的市场区较大,生产这类产品的跨国公司不必采取分散布局的形式就可以获得较高利润。跨国公司的跨国化程度与规模无直接关系,而与其行...
关键词:
跨国公司 中心地理论 市场区位理论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俞毅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邱慧芳
市场区理论是二战前德国著名工业经济学家廖什提出的工业布局理论。该理论认为产品市场区的大小对企业的生产布局至关重要。因此,产品市场区的有限性是企业跨国经营的重要动因,而企业跨国经营策略的制定,如是否在海外设立较多的子公司等,要考虑到产品市场区的大小。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阎大颖 葛顺奇 孙黎
本文综合制度变迁和集聚经济理论视角,探讨了东道国市场化制度转型过程的动态特征对FDI区位决策的多重影响机制。实证分析以1998~2007年500强跨国公司(MNE)在中国30个省区FDI的微观交易为样本,运用NLM进行回归估计。结果表明,市场化制度的总体发展水平和各维度制度发展的同步性程度不仅对跨国公司FDI的区位决策有重要影响,还会通过对集聚经济的调节作用,间接影响跨国公司的区位决策。此外,对于不同类型、不同时期的FDI,市场化制度转型动态特征的作用程度也有差异。本文结论对于新兴和转型国家如何使国内市场化制度环境的发展进程有助于外资的合理区域分布,促进国内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具有政策启示。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寇文煜 杨安怀
本文对取得美国专利权的19家电子行业的跨国公司研究开发的国际化程度和趋势进行了实证分析。论文确认了19家跨国公司研究开发国际网络化进程中的差异,同时对日本电子行业的跨国公司在基础研究层面的研究开发活动进行了分析。结论是:在“市场竞争的全球化”和“向IT时代转型”这样的外部竞争环境中,为了开发适合全球化市场的新产品,跨国公司必须要在企业内建立一个在世界范围内进行优秀研究开发人才最佳配置的全球网络体系。
关键词:
跨国公司 研究开发 国际网络化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朱彦刚 贺灿飞 刘作丽
跨国公司在华投资逐渐从单一功能向整条价值链拓展,其不同功能的空间布局与中国的城市等级相对应,影响和改变着中国城市体系的空间结构。本文分析了在华制造类跨国公司不同功能环节进入中国的渐变过程及其区位分布与中国城市等级体系的对应关系;并以全球五百强企业在华分支机构的数据为基础,采用条件逻辑模型分析了不同功能的区位决定因素,发现在控制城市特性基础上,城市行政级别、距离中心城市远近和城市人口规模共同影响跨国公司功能区位,而且相同功能之间以及研发和生产、生产和物流、销售与生产等不同功能间均存在着共聚现象。此类功能共聚推动着中国城市功能专业化发展和城市区域的产生。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邱慧芳
自1990年起,联合国贸易与发展委员会每年对全球100家最大的非金融跨国公司(以下简称全球100家最大的跨国公司)同时进行国外总资产与跨国化指数(TNI)排序,发现了一些有趣现象,如跨国公司的跨国化指数与其海外资产总额(即规模)并没有直接关系,而与其所在行业密切相关,不同行业的跨国公司平均跨国化指数有明显差异。从2000年《世界投资报告》有关统计数据可以明显看出这一点(见表1和表2): 同一跨国公司按其海外资产额排名与按TNI排名有很大差异。例如,通用电气公司按海外资产额排名为第1,但按TNI排名仅为第75位;通用汽车公司按海外资产额排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王德祥 谭先琴
8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经济形势和美国经济环境的变化,美国跨国公司在经营战略上作了重大调整。美国跨国公司的战略调整对于美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在本世纪末的发展,对于国际经济贸易形势都将产生重大影响。研究美国跨国公司经营战略上的新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具有现实意义。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葛京 金锐睿
回顾了国内外跨国公司国际化程度与绩效关系的最新研究进展,总结了线性关系、倒J型关系、U型关系、倒U型关系、S型关系等五种关系模型,分析了国际化程度和绩效关系的影响因素,并对国内外的研究进展进行比较和评述。
关键词:
跨国公司 国际化程度 绩效 关系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代兴军
战后,在生产力发展的推动下,经济生活国际化规律加强。跨国公司日益成为国际经济生活中最强劲的一股经济势力,在世界经济舞台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人甚至预言:“二十一世纪将是跨国公司的世纪。”作为发展中国家一员的中国应采取怎样的姿态与战略发展跨国经营?本文拟从西方跨国公司理论谈起,立足我国的基本国情,以区域选择、投资方式及生产类型诸方面作出回答。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梁春茂
伴随国际分工的发展,原有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垂直型产业间水平分工开始向混合型分工转变,呈现出垂直型产业间分工、水平型的产业内分工和产品内分工并存的局面。在分工日渐细化过程中,跨国公司以直接投资内部化方式的扩张在受到产品周期、规模经济壁垒、研发费用高昂的约束之下,开始收缩自己的业务领域,改变发展的策略以保持竞争优势,从而更多的以“企业联盟”的方式进行扩张。
关键词:
分工 企业联盟 外包 直接投资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周怀峰
跨国公司撤资分为自愿撤资和非自愿撤资,本文研究的是自愿撤资。自愿撤资又分为防御型的自愿撤资和进攻型的自愿撤资。防御型的自愿撤资是由跨国公司投资经营最终失败引起的,进攻型的自愿撤资则是跨国公司公司重构战略的一部分。无论何种形态的自愿撤资都是资本逐利的表现,是符合经济规律的。
关键词:
跨国公司撤资 自愿撤资 非自愿撤资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朱晓勤
近年来,作为世界五大投资国之一的美国对华直接投资方兴未艾。1994年,美国四大联合企业——通用电气公司、电报电话公司、IBM公司和杜邦公司将向中国增加投资8.4亿美元;美国第二大汽车公司——福特汽车公司于3月在华设立“中国业务部”,摩托罗拉公司也将对中国再追加投资1.3亿美元。美国大型跨国公司来华投资带来了一批技术档次高,能填补国内空白,有助于中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