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402)
- 2023(9390)
- 2022(7675)
- 2021(7255)
- 2020(6114)
- 2019(13810)
- 2018(13293)
- 2017(25505)
- 2016(13749)
- 2015(15279)
- 2014(14844)
- 2013(14734)
- 2012(13831)
- 2011(12561)
- 2010(12589)
- 2009(12075)
- 2008(10995)
- 2007(9843)
- 2006(8748)
- 2005(8138)
- 学科
- 济(51554)
- 经济(51479)
- 业(36979)
- 管理(35920)
- 企(30451)
- 企业(30451)
- 融(26426)
- 金融(26423)
- 银(23783)
- 银行(23755)
- 行(23061)
- 中国(22076)
- 方法(20462)
- 数学(17430)
- 数学方法(17213)
- 财(16733)
- 制(14702)
- 地方(14572)
- 农(14367)
- 学(13665)
- 业经(12311)
- 务(11256)
- 财务(11232)
- 财务管理(11208)
- 中国金融(11205)
- 企业财务(10744)
- 农业(10401)
- 理论(10269)
- 体(9606)
- 贸(8946)
- 机构
- 大学(191402)
- 学院(188995)
- 济(74152)
- 经济(72404)
- 研究(68974)
- 管理(64123)
- 中国(58283)
- 理学(54399)
- 理学院(53639)
- 管理学(52571)
- 管理学院(52232)
- 科学(43862)
- 京(41185)
- 财(38099)
- 农(36925)
- 所(36050)
- 中心(33295)
- 研究所(32746)
- 江(29908)
- 财经(29863)
- 农业(29330)
- 业大(29300)
- 经(27065)
- 范(26580)
- 师范(26210)
- 北京(25711)
- 州(24745)
- 院(24719)
- 经济学(24127)
- 财经大学(22346)
- 基金
- 项目(125249)
- 科学(97477)
- 基金(90943)
- 研究(88527)
- 家(81119)
- 国家(80407)
- 科学基金(67555)
- 社会(55819)
- 社会科(52883)
- 社会科学(52865)
- 省(49668)
- 基金项目(47959)
- 自然(44703)
- 自然科(43687)
- 自然科学(43670)
- 自然科学基金(42908)
- 划(42363)
- 教育(40495)
- 资助(37557)
- 编号(34347)
- 重点(29134)
- 成果(28941)
- 发(27607)
- 部(27369)
- 创(26357)
- 课题(25125)
- 创新(24717)
- 科研(24701)
- 性(24339)
- 计划(24037)
共检索到2997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孙又文
汉魏六朝是文学理论最发达的时代之一,这一时期不仅文论、书论和画论等文艺理论都呈现出空前的盛况。汉魏六朝的文论和书论,无论是从对艺术问题的根本理解,还是从文学批评与书法批评的角度上来看都有着相同之处"。骨"在汉魏六朝的文论与书论中是个重要的品评术语,风骨、骨气等词语广泛的使用,使其成为六朝文选研究中一个绕不开的话题。"骨"从最早的生理性词汇,至后来演变成人物品藻并成为美学词汇,继而成为书法批评和文学批评的重要范畴。但"骨"的演变并不是孤立的,它与当时的时代、历史和文化背景密切相关。看中人品、德行的汉朝延续着先秦时的"骨"意,以骨相来审视时人的名节、操行。东汉中后期的"骨"则完全由生理意义上转化为一个美学范畴,成为品评人物风貌、骨气神采的一个重要概念。这一概念一直延续到六朝时期,六朝时期的"骨"在文学理论与书法理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文论中多用风骨、骨气和骨髓等词来形容文章所表现出来的刚劲有力的基本风貌,而书论中多用骨气、骨势和多骨等词来表达书法中点画线条所表现出来的笔力雄健的美学风貌。汉魏六朝时期文论与书论的差异性与相似性,两者之间的联系与融会更客观地展现这一时期文论与书论的整体风貌。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赵静
汉魏六朝时期,政治形势急剧变革,经济发展形态不一,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与民俗习惯极大地影响了文学的创作与发展。该因素影响下,文化发展水平与学术思想的建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文学质性风貌与起伏兴衰。立足于地域文化视野对汉魏六朝小说进行研究,能够深化理解各地区文化交流对文学发展的动态影响,
[期刊]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明
张溥编《百三名家集》以《七十二家集》为基础,而《七十二家集》又受到汪士贤所辑三种丛编本的影响。汪士贤所编三种丛编本以《二十一名家集》为最早,《诸家文集》增刻《梁昭明太子文集》和《总论》,其余各集据此编重印。《诸名家集》则以《二十一名家集》为底本而重刻,从而釐清了各丛编之间的版本关系,同时订正了版本著录中存在的讹误。根据张燮所撰《凡例》及致友人信札,阐述了《七十二家集》的编纂和刊刻情况。《百三名家集》存在随文附刻句读的特点,此当属该编影响远逾《七十二家集》的原因之一。
关键词:
汉魏六朝人集 丛编本 编撰 刊刻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丁红旗
殷孟伦先生的《汉魏六朝百三家集题辞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是一部研究魏晋文学史的力作,但其间亦有可商之处;今对几个具体问题加以辨正。
关键词:
殷注 指瑕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方梅 卢巧琴
汉魏六朝时期的译经文体与汉语梵歌迥然有别,只单一寻找相应的原典,或仅将其与中土典籍相较,可能都无法客观描述汉魏六朝失译、误题之经的文体。选择屡被误题的《鸯崛髻经》,并以《大楼炭经》、《诸德福田经》、《法句譬喻经》三部法炬确切译经作参照,在同性质的语料比勘中,从散文、偈颂两个层面出发,不仅可以更为清晰地洞悉失译、误题之经文体风格的特性与共性,亦可为未确切语料译者、翻译年代的文体学考证,提供语言实例。
关键词:
失译 误题 鸯崛髻经 文体
[期刊] 求索
[作者]
赵飞
诗人有意为之的"非个人化"或者说对诗歌涉及自我生命内容的语焉不详,成为现代性写作的突出标志。"我"是替身、多重自我、任一主体,"我"在词语的意义上作为引领者成为迈向无数可能的他者之写作通幽的曲径。张枣和臧棣在繁复的诗歌写作中皆致力于打通诗写主体、文本主体之间的壁障,他们都能娴熟地以第一人称"我"的方式钻进诗歌秘密的通道,使"我"作为"虚构的另一个"成为变幻与对位的线索。
关键词:
现代汉诗 我 张枣 臧棣 差异性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吴松 周超
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是迄今最为完备精到的先唐诗歌总集,出版以来深受学林赞誉。本文就该书误收、重收诗歌及体例紊乱等问题进行分析,以就教于方家。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吴霞 李宝峰
作为族裔女性作家的代表,谭恩美和赫斯顿在各自的作品《喜福会》和《他们眼望上苍》中均采用了大量的精神民俗事象,彰显了各自的族裔文化,为边缘和少数群体发声,从而实现了自己的寻根之旅。通过对两部作品在精神民俗(巫术、民间故事、宗教)方面的比较分析,归纳总结了族裔作品在精神民俗方面的相似性,并就其相似性对塑造人物、推动情节发展、彰显主题方面所起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王玲
魏晋六朝的社会战乱为湖北经济的发展带来了良好机会,为满足战争之需,城市、农业、手工业发展起来,由此带动了湖北地区商业的发展。湖北地区商业的发展不仅表现在江陵、襄阳、夏口三大商业中心的出现,同时还有三大特点:其一,出现了各类大大小小的交易市场;其二,货币的流通与使用;其三,产生了大的商业资本。湖北地区经济的发展,商业贸易往来的频繁,促使了湖北地区以江陵、襄阳、夏口为中心的区域市场网络的初步形成。
关键词:
魏晋六朝 湖北地区 商业与市场网络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郑石桥 王建军
新疆地区的多民族和多宗教可能会形成不同的管理控制偏好,但是,多民族之间的融合又会形成管理控制偏好的相互渗透。本文以维吾尔族、汉族、哈萨克族和回族为对象,研究这四个民族的管理控制偏好的内部一致性和外部差异性。根据1347份有效问卷的数据统计分析发现:各民族内部的管理控制偏好表现出较大的一致性,各民族之间则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这个发现告诉我们,在管理实践中要重视这种差异的存在,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来应对差异。
关键词:
管理控制 维吾尔族 汉族 哈萨克族 回族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贺伟
逯钦立辑校的《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是唐前诗歌的集大成之作,嘉惠学林实多。由于工作条件限制,加之卷帙繁重,且以一人之力编成,书中无可避免地存在某些疏漏之处。近四十年来,学界关于该书的研究已涌现相当可观的成果,尤其在增补遗漏作品、考辨误收篇目、订正作者小传、商榷编撰体例、揭示校勘失误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然仍有不少失误之处尚待清理,如重复辑录、文献来源有误、误收作品、误收唐诗、文本脱讹。鉴于此书在唐前文献中居于核心地位,故略做说明,或可为其进一步整理修订提供若干参考。
关键词:
逯钦立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 订误
[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作者]
庄华峰 蔡小冬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诸如疟疾、瘴气、伤寒、恙虫病、天花、痢疾、结核病、狂犬病、麻风病以及各种寄生虫病等都较为流行。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状况,当与频繁的战争和灾害、流动人口的大量增加、地理环境特别是气候条件的差异,以及人们的一些不良生活习惯和习俗关系至密。面对当时林林总总的流行病,时人进行了包括顺应四季变化、注意维护和治理定居生活区环境的清洁卫生、隔离病人和派遣医生巡诊及无偿施药、实施助葬措施等在内的预防和控制举措。这些应对措施体现了三个特点:一是彰显了预防为主的理念,二是重视流行病防治的制度建设,三是注重用科
关键词:
秦汉魏晋南北朝 流行病防治 环境 卫生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军
人鬼婚恋是魏晋六朝志怪中常见的题材。这类故事的产生和流传有悠久的鬼魂崇拜和生殖崇拜的遗迹,古老的冥婚习俗也为其提供直接来源。人鬼婚恋故事是男性话语权下文人内心痛苦的表白与消解,更是他们对男性个体人格与伦理道德的完善和实现的渴求,而鬼魅的人化为女性追求理想爱情和人性的自由解放提供了展现空间。
关键词:
志怪小说 人鬼婚恋 文化解读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方高峰
土地私有制虽然出现很早,但秦汉时期土地的国有性浓厚,而私有性不足。土地私有权的强化始于东汉,魏晋之际迅速发展,西晋解体后,北方政权逆转了汉魏以来的土地私有化潮流;而南方政权一方面由于皇权衰落,大族势力膨胀,无力控制国有土地,另一方面,南方政府推行了一系列有利于大土地所有制发展的政策措施,从而加快了土地私有化的进程。土地私有权的强化表现在一是土地买卖现象的增加与土地买卖获得了法律的确认;二是私有化的国有土地,其私有权也得到了一定的保证。国有土地的私有化,有利于南方土地特别是山林川泽的开垦,从而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
关键词:
六朝 土地 私有化 开垦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马晓峰
形成于先秦,发展于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栈道主要集中在秦岭巴蜀一带。以褒斜道、傥骆道、米仓道、剑阁道、迴车道等为主的栈道不但在沟通蜀地与中原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交流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在长期的建设过程中因地制宜产生了不同的建设方法,呈现出不同的栈道形态。
关键词:
秦汉 魏晋南北朝 栈道 阁道 栈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中国区域能源安全的差异性分析——以广东省和陕西省为例
中国中部六大城市群经济增长的差异性和收敛性
不同文化群体来华游客认知评价的差异性研究——以六大旅游热点城市为例
货币政策传导对区域金融发展差异性效应研究——以小西北和长三角地区为例
孤儿作品利用强制许可模式的通用性与差异性——以日本和加拿大著作权法为例
低碳城市和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模式的差异性研究——以贵阳市建设实践为例
区域旅游合作中感知形象的差异性与可整合性分析——以大珠三角城市群为例
科教融合与大学现代化——西方大学科研体制化的同质性和差异性
不同类型功能区农户参与农田生态补偿政策的意愿及差异性——以武汉、荆门和麻城为实证
黄河三角洲可持续发展模式区域差异性研究——以东营市和滨州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