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817)
- 2023(17270)
- 2022(14402)
- 2021(13381)
- 2020(10764)
- 2019(25074)
- 2018(24782)
- 2017(46716)
- 2016(25379)
- 2015(28711)
- 2014(28976)
- 2013(28627)
- 2012(26390)
- 2011(23980)
- 2010(23805)
- 2009(22129)
- 2008(21538)
- 2007(18703)
- 2006(16798)
- 2005(15483)
- 学科
- 济(122557)
- 经济(122438)
- 管理(71271)
- 业(65832)
- 企(53160)
- 企业(53160)
- 方法(48456)
- 数学(41632)
- 数学方法(41249)
- 中国(33803)
- 农(29634)
- 地方(26297)
- 业经(25840)
- 财(25333)
- 学(24960)
- 贸(20965)
- 贸易(20950)
- 易(20321)
- 农业(20103)
- 制(19610)
- 理论(17993)
- 和(17594)
- 环境(17389)
- 融(16909)
- 金融(16907)
- 银(16699)
- 银行(16657)
- 行(16004)
- 地方经济(15527)
- 发(15471)
- 机构
- 大学(371467)
- 学院(366183)
- 济(161293)
- 经济(158199)
- 管理(142198)
- 研究(132553)
- 理学(122534)
- 理学院(121136)
- 管理学(119231)
- 管理学院(118566)
- 中国(99532)
- 京(80490)
- 科学(78169)
- 财(71219)
- 所(66401)
- 研究所(60306)
- 中心(58002)
- 财经(56987)
- 农(55796)
- 江(52293)
- 经(51973)
- 北京(51722)
- 业大(50932)
- 经济学(50442)
- 范(49336)
- 师范(48955)
- 院(47961)
- 经济学院(45153)
- 农业(43322)
- 财经大学(42360)
- 基金
- 项目(244996)
- 科学(193581)
- 研究(181273)
- 基金(179600)
- 家(156295)
- 国家(155046)
- 科学基金(132819)
- 社会(117197)
- 社会科(111130)
- 社会科学(111103)
- 基金项目(94233)
- 省(91977)
- 自然(83639)
- 教育(82195)
- 自然科(81668)
- 自然科学(81652)
- 自然科学基金(80212)
- 划(78115)
- 资助(73894)
- 编号(72587)
- 成果(59845)
- 部(55166)
- 重点(55134)
- 发(53366)
- 课题(50266)
- 创(49885)
- 国家社会(49471)
- 教育部(47710)
- 创新(46676)
- 科研(46092)
- 期刊
- 济(181568)
- 经济(181568)
- 研究(117815)
- 中国(71834)
- 学报(55938)
- 管理(54166)
- 财(53150)
- 科学(53015)
- 农(51328)
- 大学(42867)
- 教育(40998)
- 学学(39931)
- 农业(35876)
- 融(31969)
- 金融(31969)
- 技术(31714)
- 经济研究(30335)
- 财经(29057)
- 业经(26248)
- 经(25116)
- 问题(23772)
- 贸(19752)
- 业(19424)
- 技术经济(19303)
- 图书(19157)
- 世界(18783)
- 国际(17814)
- 理论(17700)
- 现代(16735)
- 科技(16285)
共检索到5572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王宏淼 张平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从一穷二白到物质很大丰富,伴随着经济赶超、结构转型,我国的经济增长理论研究范式实现转向:1978年改革开放前的三十年经济增长理论研究范式是封闭条件下的重工业优先增长范式,后四十年则是开放条件下的现代经济增长范式。70年中国经济增长理论的研究包括"赶超模式"转型与经济增长研究范式引入,改革以来的"经济奇迹"及其增长源泉的争论,长期增长路径、机制与结构等关键问题的探索,近十年及未来着力于高质量转型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研究。
关键词:
经济增长 高质量 转型 工业化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林伯强
目前中国拥有全球最庞大的能源系统,化石能源占比为84%,碳中和目标要求2030年实现碳达峰和2060年实现净零碳排放,届时能源结构中非化石能源占比将达80%以上。本文从中国现实国情出发,对2030年的碳达峰情景进行了分析。一般将碳中和简单理解为能源结构调整,分析结果表明:2030年碳达峰的峰值既取决于清洁能源发展,也取决于能源电力需求增长,需要通过平衡清洁能源发展速度与能源需求增长速度以控制碳排放峰值。碳中和背景下的经济高质量增长要求实现"双脱钩":经济增长需要尽可能与化石能源消费和能源电力需求增长脱钩。为此,本文提出了一个涵盖供给侧和需求侧的碳中和系统性方案,并进一步讨论了可行的市场化手段以支持方案的实施。保障能源(电力)安全稳定供应是经济清洁低碳转型的基本原则,也是能源系统转型的主要挑战,因此需要先立后破,找到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煤电退役和低碳转型之路。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马正兵
本文应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对拉动国民经济的投资、消费和出口三大需求因素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经验分析。研究发现,投资推动工业化进而促进经济增长是建国以来需求因素影响经济增长的总体逻辑过程。经验结果显示了工业化对中国经济增长的特殊重要性,今后应当改变工业化倚重资本形成的状态,走出一条新型工业化的道路。
关键词:
需求 经济增长 工业化 经验分析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赵昌文 许召元 朱鸿鸣
自2012年前后中国经济进入了工业化后期,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面临着经济结构变化和增长动力转换的新要求。本文从多个角度研究了工业化后期各种增长动力的发展趋势以及增长新动力的源泉,结果表明:①从产业结构角度看,经济主导产业将由过去的资本密集型重化工业转向服务业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这要求经济增长模式由重化工业时代的要素扩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②从要素供给角度看,当前中国的劳动力数量和资本积累对增长的贡献已经显著下降并将进一步减少,今后增长的新动力主要在于通过提高要素质量和促进要素优化配置提高生产率。③从总需求角度看,进入工业化后期以后投资和出口对增长的贡献将难以维持在较高水平,今后增长的新动...
关键词:
工业化后期 经济增长 新动力 新常态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庆玉 熊广勤
文章认为,最终需求和出口需求对我国工业化与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逐渐减弱,中间产品对工业化和经济增长可发挥积极作用,收入效应、分配效应、降低最低有效规模和提高生产率是中间产品影响工业化的主要途径,而规模、技术、人力资源和一些其它条件是制约中间产品生产扩张的主要因素。中间产品生产发展不足和我国存在的就业不足、技术进步缓慢、收入分配不公与工业化趋缓和经济增长放慢等问题密切相关,我国已具备大力发展中间产品生产、以中间产品生产扩张促进工业化转型、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基础。文章提出了采取大推进策略、延伸产业链和加强制度建
关键词:
中间产品 工业化 转型 经济增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冯亚娟 陈振环
为了探讨我国工业化、城市化与经济增长间的相互作用及影响,文章选取中国1978~2011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利用VAR模型的对我国的城市化、工业化与经济增长的长期动态特征进行了实证检验。
关键词:
城市化 工业化 经济增长 动态相关性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景维民 王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现连续多年高速增长,但从2010年第三季度起经济增长持续下滑。目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是一次历史性大转折。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保障,这一保障又是建立在经济稳增长的基础上。没有稳增长就没有高质量发展,实现高质量发展就要进行混合经济结构优化。混合经济结构优化不仅要解决宏观经济所有制结构的合理比例问题,更要解决微观企业主体内部不同经济成分的合理比例问题。
关键词:
稳增长 高质量发展 混合经济结构优化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变花
20世纪 8 0年代 ,以罗默和卢卡斯等人为代表的经济学家 ,在对新古典增长理论重新思考的基础上 ,得出一种共同的基本结论 ,即经济增长是经济系统内生因素作用的结果 ,而不是外部力量推动的结果。一方面 ,内生的技术创新是经济长期增长的源泉 ,而劳动分工程度和专业化人力资本的积累水平是决定技术创新水平高低的最主要因素 ;另一方面 ,政府实施的某些经济决策对一国的经济增长具有重要影响。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正是实施三步走战略的关键阶段。充分认识中国经济增长过程中的现实状况 ,保证经济长期、快速、健康地增长 ,最主要是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因此 ,借鉴西方的新增长理论 ,加强政府在推进技术进步、人...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林建海 刘菲
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的四十年里,年平均增长近10%,综合国力跻身世界前列。多年高速增长后,中国经济逐渐进入转型期,开始从投资推动型和出口带动型增长,过渡到以消费和服务业为重心、以技术为导向的新型增长模式上来。这个转型任重道远,但意义重大,它不仅将支持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也将会为世界带来更多发展机遇。放眼全球,自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发生以来,发达经济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王智强
按照国际价值进行交换,剩余价值从劳动生产率低的国家向劳动生产率高的国家转移。纳入剩余价值国际转移的马克思经济增长理论表明,剩余价值国际转移率对经济增长有正效应,若不考虑剩余价值率与资本有机构成的影响,一国的技术越先进,劳动生产率越高,从而剩余价值国际转移率越高,该国的经济增速就越快。经济高质量增长的关键在于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坚持创新发展,必将使我国的技术水平和劳动生产率实现大幅跃升,发达国家利用技术优势转移我国剩余价值的现象将得到遏制。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引领下,依靠技术创新驱动的经济高质量增长,有利于弱化剩余价值国际转移,推动世界经济联动增长。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中国经济增长质量发展报告》是以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北大学中国西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任保平教授领军,陕西省教学名师茹少峰教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钞小静教授及师博教授、魏婕副教授、郭晗副教授、李勇副教授和田洪志副
关键词:
经济增长质量 高质量发展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钟虹芳 刘程军
文章探讨了技术创新、工业化、城市化对经济增长质量影响的作用机理,并基于2005年~2015年中国29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建立岭回归修正的OLS模型予以实证检验。研究表明:经济增长质量提升的重大关键在于优化经济增长结构,技术创新水平的提高、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对经济增长质量均具备显著的正向效应。因此,文章建议将强化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推进高效工业化与新型城市化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重要战略方向。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白雪洁 宋培 逯海勇 李琳
本文再次验证“结构性减速”在中国的成立性,指出中国经济“服务化”的“被动”属性,并阐述“被动服务化”的特征事实及后果,最后探索数字经济助推中国经济高质量服务化的可能路径。研究表明,2012年之前,中国经济处于“去农业化”阶段,自2012年起,正式进入“服务化”阶段,但这种“服务化”是一种建立在制造业“未高先衰”上的“被动服务化”;此轮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主要原因是“被动服务化”引致的“结构性减速”,而非全要素生产率的大幅下降;生产要素被迫流入服务业尤其是生活性服务业,可能导致中国服务业低端蔓延和制造业“技术-效率”升级路径断裂;“生产率”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数字经济推动中国经济结构高质量服务化至少要经历三个阶段。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田娜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西安作为陕西经济重要极核的极化效应明显,导致增长极与其外围区形成的区域经济空间组织整体的持续增长能力正在下降,应发挥西安作为区域经济重要增长极的扩散效应来实现关中区域经济的高质量一体化。大西安规划及其实施的过程应该体现西安经济由极核阶段向扩散阶段转化的分散化、均衡化特征,不仅要积极培育和完善支撑单个增长极的主导产业和市场主体,更要建立多个增长极之间的渗透与联系,进而达到区域经济的高水平均衡。
关键词:
西安经济 高质量增长 极化效应 扩散阶段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杨汝岱 姚洋
本文考察一国经济发展中对外贸易格局与经济发展绩效的关系。文中提出了有限赶超的概念,并在Hausmann et al(2005)的基础上,重新定义贸易商品技术复杂度和一国出口产品技术含量,构建并测算112个国家(地区)在1965—2005年间的有限赶超指数。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的发展经验以及中国、印度、阿根廷发展现状的对比,充分表明有限赶超的成功。跨国回归分析表明,有限赶超对一国经济增长速度有显著正的影响,且短期效果大于长期效果。
关键词:
贸易 经济发展 跨国实证检验 有限赶超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