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424)
- 2023(13581)
- 2022(11183)
- 2021(10106)
- 2020(7964)
- 2019(18106)
- 2018(17928)
- 2017(33546)
- 2016(17836)
- 2015(20333)
- 2014(20504)
- 2013(20081)
- 2012(18963)
- 2011(17684)
- 2010(17878)
- 2009(16623)
- 2008(16486)
- 2007(14822)
- 2006(13833)
- 2005(13139)
- 学科
- 济(101698)
- 经济(101610)
- 管理(48512)
- 业(47297)
- 企(36130)
- 企业(36130)
- 中国(32383)
- 方法(30942)
- 地方(27464)
- 数学(26642)
- 数学方法(26469)
- 农(24997)
- 业经(22336)
- 贸(18121)
- 贸易(18104)
- 易(17504)
- 农业(17037)
- 学(16969)
- 制(16780)
- 地方经济(16428)
- 发(16089)
- 财(15799)
- 银(15664)
- 银行(15651)
- 融(15550)
- 金融(15549)
- 行(15317)
- 环境(14260)
- 策(12522)
- 产业(12421)
- 机构
- 大学(266886)
- 学院(266800)
- 济(127918)
- 经济(125648)
- 研究(104452)
- 管理(95964)
- 中国(81213)
- 理学(80353)
- 理学院(79343)
- 管理学(78234)
- 管理学院(77681)
- 京(58566)
- 科学(57684)
- 财(55461)
- 所(52696)
- 研究所(47250)
- 中心(44731)
- 财经(43318)
- 经济学(41336)
- 江(41079)
- 农(39588)
- 经(39354)
- 北京(38611)
- 范(37578)
- 师范(37276)
- 院(37190)
- 经济学院(36896)
- 州(32781)
- 业大(32312)
- 财经大学(31801)
- 基金
- 项目(164362)
- 科学(131098)
- 研究(124851)
- 基金(120272)
- 家(103739)
- 国家(102878)
- 科学基金(87655)
- 社会(83825)
- 社会科(79644)
- 社会科学(79628)
- 省(61561)
- 基金项目(61277)
- 教育(56391)
- 划(52207)
- 自然(51396)
- 自然科(50218)
- 自然科学(50208)
- 资助(49394)
- 自然科学基金(49352)
- 编号(49203)
- 发(42187)
- 成果(41051)
- 重点(37690)
- 部(37435)
- 国家社会(36120)
- 课题(35891)
- 发展(35341)
- 展(34776)
- 创(33576)
- 中国(32936)
- 期刊
- 济(157507)
- 经济(157507)
- 研究(93186)
- 中国(61641)
- 管理(41340)
- 财(40050)
- 农(39086)
- 科学(36747)
- 学报(35744)
- 教育(31584)
- 融(30400)
- 金融(30400)
- 大学(28242)
- 农业(26856)
- 经济研究(26741)
- 学学(26091)
- 技术(24666)
- 业经(24112)
- 财经(23012)
- 问题(20619)
- 经(20201)
- 贸(18356)
- 世界(17352)
- 国际(17216)
- 技术经济(15233)
- 业(15165)
- 现代(13171)
- 统计(12924)
- 商业(12896)
- 经济问题(12769)
共检索到4391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尹书博
本文认为 ,新中国经济发展战略主要经历了如下演变过程 :1 95 3~ 1 95 7年的工业化发展战略 ;1 95 8~ 1 96 0年的以“超英赶美”为目标的经济发展战略 ;1 96 1~ 1 978年的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为目标的经济发展战略 ;党的十二大提出的到 2 0世纪末翻两番实现小康社会的经济发展战略 ;党的十三提出的我国经济建设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党的十五大提出的到 2 1世纪前 5 0年的新的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目标。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任保平
与发达国家的工业化道路以及中国传统的工业化道路相比较,新型工业化是中国工业化发展的新阶段。我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加深工业化仍然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历史性任务,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体现了中国21世纪经济发展战略的新选择。在我国新型工业化的实现过程中,要实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创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创新、科教兴国和以自主创新为主的科技战略创新,以及人力资源开发战略的创新。
关键词:
工业化 新型工业化 经济发展战略 创新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林毅夫 刘明兴
企业技术结构的选择取决于相应的要素投入结构 ,而企业的要素投入结构只有与本地的禀赋结构相吻合 ,才能在技术结构选择上实现成本极小化的目的 ,进而实现持续的增长和发展。因此 ,一国工业的发展战略能否充分利用本地的比较优势将决定其长期绩效。发展中国家欲实现从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化的目标 ,就应当采取遵循本国比较优势的发展战略。本文的实证分析表明 ,中国政府在发展战略上的转变是近 2 0多年来工业化成功的关键。无论是国有工业 ,还是非国有工业 ,无论是农村工业 ,还是城市工业 ,其发展均要遵循比较优势的原则
关键词:
工业化 比较优势 发展战略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李卓 邹雨洋
工业化进入中期阶段和人均收入达到上中等收入国家水平,是中国三十多年改革开放的重要成就。中国的经济改革与发展并没有完全照搬"华盛顿共识",重蹈拉美等发展中国家的覆辙。中国的市场化改革采取了循序渐进的方式,政府干预在经济改革与发展过程中也发挥了积极作用。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之后,中国在总结和借鉴国内外经济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应该采取不同于工业化初期阶段的经济发展战略,以维持经济的稳健增长。基于"政府干预与市场机制"关系角度对中国经济发展经验的文献研究显示:针对现阶段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中国应该遵循比较优势发展战略,注重政府调节与市场机制在经济发展中的协调关系,借助技术进步与创新为经济发展提供持续...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初玉岗
本文分析了工业化中前期的中国国情特征和历史任务,认为每个较大的区域都应以制造业作为自己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文章对一些地方曾经提出的“突破性发展第三产业”、“两通起飞”等战略思想进行了商榷,提出了特色制造业的战略思想,主张在产业选择、发展道路和目标定位等方面突出区域特色。
关键词:
工业化 制造业 发展战略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陈彤
中国工业经济的发展,既要接受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又要解决如何充分利用中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的问题。中国产业技术的选择应顺应世界产业技术发展的基本路线,实现向高层次、高技术价值链的推进和升级,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升传统产业,进而实现现代化、高新技术化,这是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道路。
关键词:
新型工业化 要素禀赋 产业技术特征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李庆华
经济发展战略与现代化中的制度文明进展李庆华(中共中央党校100091)“现代化”是一个包含深刻而丰富历史内涵的范畴,它既是一个发展的概念,又是一个具有历史阶段性的范畴;既是一个国际一般性的概念,又是一个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范畴。就其内容而言,概括地说,...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范茂发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桂萍 胡庆为
本文研究了新型工业化与地区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武汉市经济增长与工业化现状,提出武汉市基于新型工业化的经济发展战略。
关键词:
中心城市 新型工业化 经济发展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赵国杰
作者认为,从可比名义增长率看,中国过去20年经济增长速度并不理想,不仅没有缩小同发达国家的差距,甚至未能缩小同一些发展中“大国”的差距。症结在于质量改进速度和市场发育速度缓慢,必须选择高速质量改进制导下的高速增长战略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总战略,并尽快实现从追求高效益型发展战略向高质量改进发展战略的转变。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张雪平 傅允生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汪应洛 马亚男
我国己经胜利实现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步走”战略目标,从2002年到2050年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历史任务己经摆在我们的面前。由于第三步战略目标己经确定,我们研究的主要问题是根据我国基本国情及全球经济发展的趋势,确定中国到21世纪中期实现现代化的分阶段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步骤、战略途径和战略措施。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陈淮
[期刊] 求索
[作者]
乔惠波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制定的新中国现代化发展战略,是以战略目标、战略安排和战略措施为主体的战略体系。这一发展战略实现了社会主义和现代化的结合,走出了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之路,是政治、经济、文化全面发展的、带有赶超性质的现代化战略。毛泽东现代化发展战略是我国总体发展战略的组成部分,处于总体发展战略中的探索和起步阶段,为改革开放以后现代化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毛泽东 新中国 现代化发展战略 改革开放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石康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际环境是影响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因素之一。60年来,我国发展的国际环境大体经历了帝国主义封锁禁运、缓和、经济全球化加速这三个阶段。在三个阶段,中国都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对发展战略进行过必要的调整,取得一些成功的经验,推进了现代化建设;也出现过一些失误,给发展带来损失。总体上看,应对国际环境变化的关键是保持头脑的冷静,正确把握国际环境的变化趋势和我们自己的实力,搞好自己的事情,采取与国力相适应的策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