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480)
2023(13902)
2022(11443)
2021(10415)
2020(8827)
2019(19951)
2018(19841)
2017(38176)
2016(20745)
2015(23274)
2014(22939)
2013(22652)
2012(20837)
2011(18787)
2010(19298)
2009(18313)
2008(17436)
2007(15552)
2006(14097)
2005(12834)
作者
(60670)
(50855)
(50382)
(48033)
(32773)
(24392)
(22950)
(19545)
(19490)
(18418)
(17547)
(17377)
(16651)
(16385)
(16103)
(15810)
(15176)
(15007)
(14745)
(14492)
(12887)
(12561)
(12510)
(12043)
(11640)
(11408)
(11331)
(10921)
(10522)
(9915)
学科
(105868)
经济(105781)
管理(55089)
(51882)
方法(41846)
(41295)
企业(41295)
数学(37351)
数学方法(36719)
中国(25002)
地方(24542)
(24237)
(21281)
业经(20325)
(18761)
农业(16470)
(16373)
贸易(16361)
(15932)
(15713)
地方经济(14928)
理论(14631)
(14407)
金融(14405)
(13306)
银行(13263)
环境(13201)
(12786)
(12763)
(11632)
机构
学院(297381)
大学(295232)
(128795)
经济(126269)
管理(109594)
研究(106513)
理学(93954)
理学院(92849)
管理学(90738)
管理学院(90217)
中国(80724)
科学(64553)
(62735)
(57123)
(55179)
(50638)
(50637)
研究所(49941)
中心(47423)
财经(45171)
业大(43866)
(40840)
经济学(40620)
农业(39791)
(39088)
北京(38839)
(38415)
(38129)
师范(37629)
经济学院(36133)
基金
项目(195529)
科学(153529)
基金(141435)
研究(138903)
(124781)
国家(123811)
科学基金(105430)
社会(88763)
社会科(84111)
社会科学(84085)
(78047)
基金项目(72974)
自然(69396)
自然科(67857)
自然科学(67835)
自然科学基金(66608)
(64896)
教育(64799)
资助(60583)
编号(55046)
重点(44880)
成果(44352)
(43289)
(42524)
(40385)
课题(39833)
创新(37785)
科研(37360)
国家社会(36395)
教育部(36265)
期刊
(150219)
经济(150219)
研究(89904)
中国(62199)
学报(47785)
(45808)
管理(44260)
科学(44047)
(43238)
大学(35860)
学学(34163)
农业(31016)
教育(30996)
(29864)
金融(29864)
技术(27435)
经济研究(25870)
财经(23368)
业经(23183)
(20174)
问题(18444)
统计(17281)
(16952)
技术经济(16025)
(15377)
(14974)
商业(14279)
世界(13964)
决策(13832)
国际(13620)
共检索到4585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蔡建娜  
2003年以来,全国从属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发生了转折性变化,劳动力成本上升致使珠江三角洲区域出现严重的劳动力不足问题。论文从温州和珠江三角洲地区面对劳动力不足问题的不同反应入手,选取东莞作为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代表与温州进行了比较,分析了两地第二产业的劳动力生产性,并且简单考察了劳动力不足和劳动力成本上升对东莞和温州两地产业的不同影响。论文认为珠江模式的外向型加工贸易产业在全球分工链中的从属地位是造成其相关产业和企业对劳动力供求关系变化反应不力的根本原因,而同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特征的温州模式的经济增长模式还是与珠江模式有着质的差异。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梁梦嘉  卢亮  李岩  
随着大量劳动密集型企业的集团化趋势,人力资源部门的服务模式也急需转变,e-HR为其提供了合理的解决方案。e-HR可以帮助劳动密集型企业制订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科学的战略性招聘、科学有效的培训机制、清晰客观的战略绩效体系以及促进有效沟通,树立"以人为本"的企业形象,使人力资源管理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目的,从而建立人力资源管理新模式。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彭长清  
在对劳动密集型企业实务性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精益生产管理的前沿理论,探索将精益管理模式移植到我国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日常管理是本文撰写的基本目的。文章分析了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特征以及劳动密集型企业对精益管理的认识现状,劳动密集型企业推行精益管理的意义、必要性和可行性;最后,提出了在劳动密集型企业中嫁接和移植精益管理的基本思路和措施。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吴国松  林大燕  孙爱军  
本文运用三元分解法、修正的CMS模型及贸易竞争力CTG指数对目标市场1995-2012年的中国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出口数据进行分析,探讨了中国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出口增长的模式、因素和潜力。研究表明:在目标市场上不同时期、不同产品出口增长模式有一定差别;出口增长因素对于出口整体和代表性产品也存在差异,需要结合产品自身特征开拓市场;出口产品的贸易潜力除个别产品、市场外,基本保持较大潜力,竞争力较强。研究结果揭示了现有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出口增长模式存在一定的调整空间,今后可以结合不同产品、不同市场出口增长因素和贸易潜力的特征适当地调整相关政策以达到最优效果。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马颖  李静  余官胜  
本文通过构建联立方程模型对贸易开放度、劳动密集型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之间的统计关系进行实证,同时利用VAR模型检验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增长不利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同时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也不利于经济增长;但贸易开放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阻碍了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本文研究的政策含义是,当前政府应该优化劳动密集型产业结构,促进要素资源的合理配置;政府外贸政策的重心应该放在改变出口产业结构,使之朝着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方向转变。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炜  孙蚌珠  
现阶段,我国制造业结构呈现出明显的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转变的趋势。本文采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首先研究劳动力需求对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增长的影响。其次计算了2010年我国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规模,判断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力的供给情况。结合劳动力需求和供给情况,实证研究发现,劳动力就业数量增速大幅放缓较大程度导致了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增速放缓。而劳动力供给数量在理论上较为充足。因此判断劳动力就业数量增速放缓的原因有可能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在转移过程中受经济和政策因素等影响了实际转移的效果。同时也有可能由于劳动力成本上升过快,使得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调整了资本劳动比,逐渐用资本对劳动力进行替代,使劳动密集型制造业...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戴炳源  宋昆生  
简单劳动密集型企业具有规模较小、技术水平适中和预算约束较硬等特点,在我国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在国际产业结构大转换过程中,这一模式能够适应我国劳动力资源的状况和特点以及市场机制配置劳动力资源的实际需求,能够比较充分地发挥我国在国际经济资源配置中的比较优势。同时在技术创新方面也有自身的优势,并进一步预示:在劳动力资源需求约束这一前提下,实现改进论设想,即重点放在改进和完善简单劳动密集型企业所面临的国内外经济环境,求得增长、效率和安定的某种平衡,是简单劳动密集模式未来发展的理想选择。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童有好  
文章认为,在我国经济新常态下,需要正确认识劳动密集型产业,包括:经济发展还没有超越劳动密集型阶段,劳动密集型产品可以通过优化升级提升竞争力,劳动密集型服务业将快速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不宜盲目由东往西转移,劳动密集型产品和服务出口大有作为,以便切实采取有力措施,促进劳动密集型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刘力  
在目前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讨论中,一种比较流行的观点认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就是变劳动力密集型经济为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经济。以此为依据,外贸领域内抑制和否定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观点日渐突出。本文对此持不同看法,认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不能否定劳动密集型经济,在今后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仍需大力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延平  王满四  陈宝星  汤萱  
文章依据产业转移理论及人力资源开发理论,构建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承接地的劳动力支撑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引入Theil不均衡指数法进行定量测评。实证研究以广东省纺织产业转移为例,利用产业区位熵方法选定纺织产业转移的初选地为汕头、汕尾和揭阳,继而对该三地的劳动力支撑能力的不均衡度进行了实际测算及分析。
[期刊] 工业工程  [作者] 刘绘珍  张湘伟  张毕西  胡盛强  
研究劳动力密集型制造单元的配置和排序问题,提出单元配置和人员分配的方法。分3阶段解决此问题:单元配置、人员分配和产品排序。单元配置阶段利用产品的相似性,为单元分配产品;人员分配阶段采用加工时间最长的工序优先分配人员的策略;产品排序阶段采用经典的Palmer启发式算法。通过实例来说明此模型。仿真结果显示:单元配置中,与不考虑启用单元惩罚相比,考虑启用单元的惩罚,使得优化解中启用单元减少。同时,在单元配置中,3阶段方法可以为管理者提供借鉴。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柳建启  
消费型增值税实施后的效果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在选择不同地区、不同行业抽样分析2008—2010年上市公司利润等财务指标的基础上,比较分析增值税转型前后不同类型的上市公司相关指标的变化趋势,探索增值税转型对上市公司的效果并提出相应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嗣明  
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就是大量使用劳动力的产业 ,中国一般地要大力发展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认识已太简单、过时了。所谓劳动力密集型产业 ,是在世界范围内仍无法用非劳动力要素替代或替代成本过高 ,仍必须大量使用劳动力要素的产业。这就既要求我们不要把已不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产业继续人为地搞成劳动力密集型产业 ;也要求我们去努力寻找并发展真正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 ,从而为我国众多的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 ,并使其等量劳动创造等量价值和获得等量收益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胡军  向吉英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俞宪忠  
面对中国具有无限供给特征的劳动力资源,很多经济学家通常具有劳动密集型战略发展的偏好,误认为技术集约与充分就业负相关,从而坚持劳动密集型战略有利于发挥劳动成本优势和实现充分就业等不当主张。而事实上劳动密集型战略面临着技术和效率两方面日益强化的刚性约束,不是劳动密集型而是技术集约型战略将会长期促进充分就业和提升中国经济长期竞争力,而劳动密集型战略则内涵了诸多的负面效应,中国高就业压力的根源也另有所在。中国应采取科技密集和创新主导的集约式经济发展战略,以此作为持续提升中国经济核心竞争力和实现充分就业的根本创新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