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361)
- 2023(9316)
- 2022(7870)
- 2021(7092)
- 2020(5804)
- 2019(13214)
- 2018(13293)
- 2017(26261)
- 2016(14032)
- 2015(15882)
- 2014(16134)
- 2013(16384)
- 2012(16153)
- 2011(15132)
- 2010(15776)
- 2009(14985)
- 2008(14490)
- 2007(13171)
- 2006(12425)
- 2005(11868)
- 学科
- 济(86950)
- 经济(86885)
- 管理(34684)
- 业(33861)
- 中国(27746)
- 方法(25779)
- 地方(25149)
- 企(23687)
- 企业(23687)
- 数学(22888)
- 数学方法(22790)
- 农(20324)
- 业经(16747)
- 地方经济(16030)
- 学(15517)
- 制(15320)
- 银(14180)
- 银行(14154)
- 财(14146)
- 农业(13909)
- 行(13861)
- 融(13840)
- 金融(13840)
- 贸(13097)
- 贸易(13084)
- 发(12656)
- 易(12572)
- 环境(11782)
- 产业(11087)
- 体(10918)
- 机构
- 学院(219784)
- 大学(218363)
- 济(105923)
- 经济(103892)
- 研究(86018)
- 管理(76167)
- 中国(67004)
- 理学(63234)
- 理学院(62379)
- 管理学(61550)
- 管理学院(61121)
- 科学(49230)
- 财(48606)
- 京(48216)
- 所(45220)
- 研究所(40361)
- 财经(37452)
- 中心(36587)
- 经济学(34563)
- 江(34469)
- 农(34175)
- 经(33723)
- 北京(32166)
- 经济学院(30842)
- 范(30513)
- 院(30382)
- 师范(30240)
- 州(27697)
- 业大(27506)
- 财经大学(27382)
- 基金
- 项目(128730)
- 科学(100713)
- 研究(96949)
- 基金(91518)
- 家(78978)
- 国家(78297)
- 科学基金(65357)
- 社会(63011)
- 社会科(59792)
- 社会科学(59781)
- 省(50016)
- 基金项目(47460)
- 教育(42994)
- 划(42039)
- 编号(39018)
- 自然(38393)
- 资助(38305)
- 自然科(37363)
- 自然科学(37352)
- 自然科学基金(36683)
- 发(35210)
- 成果(32871)
- 重点(29914)
- 发展(29145)
- 部(28751)
- 展(28705)
- 课题(28673)
- 国家社会(26187)
- 创(25740)
- 性(24782)
- 期刊
- 济(133935)
- 经济(133935)
- 研究(78306)
- 中国(48081)
- 财(34344)
- 农(32529)
- 管理(31023)
- 学报(30041)
- 科学(29591)
- 融(27068)
- 金融(27068)
- 经济研究(23059)
- 大学(22942)
- 教育(22927)
- 农业(22085)
- 学学(21602)
- 业经(20838)
- 财经(19909)
- 技术(19452)
- 问题(18065)
- 经(17416)
- 贸(14444)
- 技术经济(12928)
- 国际(12859)
- 世界(12063)
- 商业(11926)
- 经济问题(11419)
- 统计(11034)
- 经济管理(10856)
- 业(10833)
共检索到3630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张青海 赵晓冬 孙庆宏 于洪奎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涂淼
文章基于2010—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多变量状态空间模型,并借助卡尔曼滤波算法研究数字经济发展对中国就业结构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整体而言,数字经济发展有助于优化就业结构;受经济基础、数字基建等因素的影响,数字经济发展对就业结构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表现为对东部地区的影响最强,中部次之,对西部与东北地区的影响有限;综合比较就业结构影响因素后发现,相较于产业结构与劳动力技术供给能力,数字经济发展对就业结构的影响相对较弱,但正处于不断增强态势。据此,研究提出未来应推进教育改革,实现劳动力的数字素养提升;持续优化产业结构,提升高端制造业就业吸纳能力;探索就业优先政策,弱化数字经济“就业破坏”效应。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涂淼
文章基于2010—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多变量状态空间模型,并借助卡尔曼滤波算法研究数字经济发展对中国就业结构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整体而言,数字经济发展有助于优化就业结构;受经济基础、数字基建等因素的影响,数字经济发展对就业结构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表现为对东部地区的影响最强,中部次之,对西部与东北地区的影响有限;综合比较就业结构影响因素后发现,相较于产业结构与劳动力技术供给能力,数字经济发展对就业结构的影响相对较弱,但正处于不断增强态势。据此,研究提出未来应推进教育改革,实现劳动力的数字素养提升;持续优化产业结构,提升高端制造业就业吸纳能力;探索就业优先政策,弱化数字经济“就业破坏”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武可栋 朱梦春 阎世平
当前中国数字经济高速发展,研究数字经济对劳动力就业结构的影响,对国家调控就业政策至关重要。文章基于现有成果,梳理了数字经济影响劳动力就业产业结构的理论,采用2003—2018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在全国范围内,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减少了就业市场对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劳动力的需求,增加了对第三产业劳动力的需求,尤其是增加了对生产性服务业和高端服务业劳动力的需求,促进了产业就业结构高级化;分东、中、西部地区来看,产业就业结构高级化的结论依然成立。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劳动力 就业结构 高级化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君 刘尚俊 田宝龙
利用中国1983—2015年的时间序列数据,构建计量实证模型,采用较为前沿的时间序列数据分析方法,深入研究环境污染水平对就业规模和就业结构的影响。研究结论有:第一,环境污染水平对就业规模的影响整体上呈倒"U"型,即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就业规模先下降后上升,但环境污染水平对不同产业的就业人数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其中,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就业人数下降,第二产业的就业人数上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环境污染主要来源于第二产业;第二,环境污染水平对就业结构的影响是不合理的,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第二产业就业人数增加,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减少,就业结构向第二产业集中,导致就业结构的转变不合理;第三,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就业规模会逐渐提高,其中,第三产业就业规模的提高幅度最大,促使就业结构逐渐向第三产业转变,使得就业结构趋于合理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乔晓华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潘宇
文章利用1978—2015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利用格兰杰因果检验研究环境污染程度、经济发展水平与结构错配之间的因果关系,以构建的基准模型实证分析环境污染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对结构错配的影响。研究结论为:第一,环境污染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是结构错配的格兰杰成因,但结构错配并不是环境污染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格兰杰成因,即环境污染程度、经济发展水平与结构错配之间存在单项的格兰杰因果关系;第二,结构错配指标为负,第三产业增加值比第二产业增加值小,但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却比第二产业就业人数大,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存在结构错配问题;第三,环境污染程度与结构错配短期内呈"U"型关系,但长期负相关,即降低环境污染程度有利于结构错配的改善;第四,经济发展水平与结构错配之间表现为"U"型关系,即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结构错配先恶化后改善。
关键词:
结构错配 环境污染程度 经济发展水平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王光栋 叶仁荪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施恬
发展低碳经济虽然会抑制传统能源消费,给经济发展增加成本,但能通过引进新技术来推动经济增长。从现阶段国情出发,我国应选择温和地、渐进式的低碳经济发展道路,并且应该从改进制度和意识层面的不完善地方着手:即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制度升级和创新;改进环境税;探索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微观体系。
关键词:
低碳经济 经济增长 路径选择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夏海清
经济增长与居民就业之间既存在正面效应,又存在负面效应,在不同发展时期其效应有不同的表现,总体上二者间呈现倒"U"型关系。实证分析经济增长与就业结构之间的关系发现,我国经济增长对城镇和农村就业的拉动效应均有限,但对城镇的影响要大于农村。通过对三次产业结构偏离度的分析发现,第一产业存在较大的剩余劳动力,第二产业的劳动力明显不足,第三产业的产业发展与就业则相对均衡。因此,实施积极的产业和就业政策至关重要。
关键词:
经济增长 产业发展 就业结构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陈作成 张争妍
构建面板数据模型研究经济开放、金融发展对西部地区就业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经济开放、金融发展规模与结构促进了区域就业产业结构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抑制了区域就业产业结构优化;国际贸易、金融发展效率的提高促进了非正规就业规模的扩大;经济开放、金融发展引起的技术进步抑制了区域就业结构的优化。
关键词:
西部地区 经济开放 金融发展 就业结构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莉 范徐飞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就业结构与城镇化关系随之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文基于协调发展这一视角,分析我国就业结构转变与城镇化水平之间的关系,利用19792014年数据对我国的就业结构与城镇化进行实证研究,计量结果表明,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与第一产业就业结构关系不明显,但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促进了第二、第三产业就业结构的调整,而第二产业结构变化对城镇化水平提高的影响不显著,第三产业结构变化对城镇化水平提高的影响显著。此外,本文对我国就业结构与城镇化是否协调发展进行研判,并进一步分析了二者偏差的原因及政策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王致君
社会总供应趋向平衡,物价涨幅明显缩小。农业全面丰收,粮食生产突破多年徘徊局面。工业生产超过低谷,呈现逐步回升势头。社会需求扩大,国内市场由疲软转向复苏。
关键词:
物价涨幅 经济发展 粮食生产 工业生产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庆丰
文章从研究方法和主要研究领域的角度对当前我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发展研究理论进行了梳理、总结和评析,指出现有研究在分析工具、滞后时间测度、国际比较方法、作用机理等方面存在不足。提出为促进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发展,应该继续对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相互影响机理、如何衡量二者之间的整体协调性、就业结构滞后时间测算以及促进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发展政策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
产业结构 就业结构 协调性 述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