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716)
2023(9158)
2022(7254)
2021(6705)
2020(5443)
2019(12333)
2018(12244)
2017(21774)
2016(12416)
2015(13552)
2014(13631)
2013(12800)
2012(11521)
2011(10001)
2010(10600)
2009(9834)
2008(9907)
2007(9340)
2006(8248)
2005(7779)
作者
(31031)
(25895)
(25819)
(24135)
(16464)
(12162)
(11690)
(9935)
(9840)
(9428)
(8711)
(8556)
(8524)
(7971)
(7867)
(7842)
(7784)
(7697)
(7445)
(7288)
(6476)
(6406)
(6140)
(6056)
(5981)
(5819)
(5725)
(5587)
(5265)
(4942)
学科
(69902)
(65810)
企业(65810)
管理(51433)
(46981)
经济(46923)
业经(23507)
技术(19912)
中国(19472)
教育(19430)
(19194)
(19105)
方法(19027)
(15744)
财务(15740)
财务管理(15735)
理论(14939)
企业财务(14864)
农业(14850)
技术管理(13157)
(11837)
数学(11764)
数学方法(11678)
(10916)
企业经济(10587)
(10546)
(10365)
经营(10065)
(8945)
(8508)
机构
学院(170973)
大学(168187)
管理(69416)
(68974)
经济(67692)
理学(59509)
理学院(58945)
管理学(58335)
管理学院(57968)
研究(52800)
中国(36963)
(36092)
(32366)
(28904)
师范(28793)
教育(28509)
(28479)
科学(27940)
财经(25409)
(24671)
北京(23381)
师范大学(23176)
(23044)
中心(23040)
(23002)
研究所(21915)
(21854)
商学(20533)
技术(20469)
商学院(20361)
基金
项目(104993)
研究(88852)
科学(87956)
基金(74125)
(61048)
国家(60227)
社会(56969)
科学基金(54636)
社会科(53832)
社会科学(53823)
教育(47472)
(44756)
基金项目(38813)
编号(37647)
(37033)
自然(31991)
成果(31445)
自然科(31351)
自然科学(31346)
自然科学基金(30907)
(29511)
(28922)
课题(28779)
资助(27560)
创新(26143)
(24891)
(24876)
重点(24192)
规划(24078)
(23782)
期刊
(81503)
经济(81503)
研究(61493)
教育(50277)
中国(43654)
管理(32479)
(28750)
(22630)
技术(21883)
科学(18424)
业经(16290)
农业(16008)
学报(15034)
大学(14308)
(13118)
金融(13118)
财经(13097)
职业(12801)
经济研究(11971)
学学(11864)
(11528)
技术经济(11392)
(11386)
问题(9895)
科技(9405)
(9336)
论坛(9336)
财会(9309)
现代(9030)
商业(8595)
共检索到2699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唐德海  常小勇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孙秀宇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以及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的增加,如何实现就业教育向创业教育的转变显得尤为迫切。本文在分析就业教育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从就业教育到创业教育转变的影响因素,探讨从就业教育到创业教育转变的路径。应树立以创业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加大创业教育的资源投入,健全就业—创业服务体系。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欧阳峣  
创业是解决社会就业问题的根本出路,因此高等教育要从就业教育走向创业教育;要从重视知识传授向重视培养基本素质和基本技能转变;要从重视死记硬背向重视学会认知和独立思考转变;要从重视课堂教学向重视活动课题和实践锻炼转变。同时,大学生要学会正确处理就业和创业的关系。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严毛新  
与美国"高校需求型创业教育"道路不同,中国在过去十余年中,大学生创业教育更多表现为政府努力推动,高校则处于相对被动的状态,走过的是一条"政府推动型创业教育"道路。资金不足、政策支持力度不够和大学毕业生经验不足等因素,并不是我国大学生创业比例低、失败率高的最根本原因。高校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没有紧迫的外在压力,缺乏强烈的内在动力,高校没能把学生培养成为有创业精神的人,才是问题症结所在。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曹扬、邹云龙在《东北师大学报》2014年第2期中撰文,指出就业教育、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的设计和实施密切相关,并对创业教育与就业教育、创新教育两对关系进行了辨析。当前,创业教育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得到蓬勃发展,已形成相对成熟的学科和教育模式。但在我国,创业教育开展较晚,与西方相比在观念上尚未演化成熟,教育参与者对创业教育还未达成均衡认识,对此作者认为有两个关键的认识问题需要讨论:1.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施永川  
创业教育在我国高校已经整整走过了十年的发展历程。将这段发展历程分为萌芽期、探索期、拓展期和成熟期四个阶段进行全面盘点和概括,总结经验教训,以期为我国高校今后的创业教育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夏人青  罗志敏  
人才培养质量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创业教育这一国际教育理念的引入及其在我国高校教学中的具体实践,不仅意味着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一次全面性、整体性革新,而且还将会带来人们对人才培养质量的重新审视,具体表现为"三大走向":由"抽象"走向"具体",由"封闭"走向"开放",由"单一"走向"多元"。这意味着高校不能把创业教育看成是临时添加的政治任务或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而做的无奈选择,而应把扎实开展创业教育作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契机。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申静  孙智宏  刘欣  
GPS是指把生涯辅导(Guidance)、能力提升(Promotion)和就业服务(Service)三者有机结合,为学生构建起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GPS"就业指导服务模式。文章结合当前的社会需要,根据各高校的实际情况,在走访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提升就业创业能力为目标,以强化就业创业指导服务能力为手段,构建高校专业化、系统化、全程化、全员化、常态化的就业创业教育体系。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李春丽  
创业教育与就业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模式,前者以培养"老板"为目的,后者以培养"雇员"为目的,两者缺一不可。高职院校学生从事电子商务创业活动,既有利于实现大学生的创业梦想,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还是培养电子商务人才最有效的途径,高职院校应该充分重视电子商务创业教育。但在实践中,存在着对创业教育的认识不足,课程设置不能满足学生创业活动的需要,管理制度让创业同学很纠结等状况。高职院校应该建立以人为本的"进退"机制,建立分层教学的课程体系,建立德、智、体、创四维度的学生综合评价体系,保障电子商务创业教育与就业教育的协调发展。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崔贺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社会对人才质量要求逐渐提高。高校规模不断扩大,毕业生数量逐渐增加,高校毕业学生短期就业压力不容忽视。"互联网+"为社会提供了遍布各行业的就业创业机会。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创业就业,高校需要不断创新在教育教学中推进创业教育激励机制,改进教育教学方式,为学生创建信息服务平台,进而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应用型创新型人才。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宫法明  
文章指出,为了更好地凸显高校创业教育的功能性,高校需要在创业教育战略上做出转变,将功利性的教育理念上升到为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增强民族创新能力的层面上来,并提出就业视域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的途径:构建以战略性为导向的目标体系,构建以系统性为导向的内容体系,构建以基础性为导向的保障体系。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梁保国  乐禄祉  
在高等学校里开展创业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不仅能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更是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知识产业化和构建国家创新体系的需要,是高等教育功能的扩展。应加紧对创业教育的规律、模式和方法的研究,并贯穿到人才培养过程中去。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志强  
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属性应当具有两个规定性:创业教育的逻辑起点在“创业”,从精神层面而言,创业教育旨在培养大学生以创新为基础的思维心智,强调对大学生冒险精神、探索意志、物质与精神财富的渴望等内在心理的培育与激发;创业教育的逻辑重点依旧要回归到“教育”,通过系统化、制度性安排,导出大学生潜在的创业精神,使之自发地、自然地、自由地利用所习得的知识、技能、经验,具备创业的能力和创业的意愿。创新创业教育的新结构观,强调从“科层结构”向“平台组织”的转变,将那种丧失创造性的直线职能型组织结构转型为具有内生成长性的开放平台组织。因此,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必须在结构上转型为平台型组织,以激发每个参与者的尊重与自由为特征,提升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活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