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294)
- 2023(14850)
- 2022(12325)
- 2021(11387)
- 2020(9190)
- 2019(20277)
- 2018(20209)
- 2017(37009)
- 2016(20132)
- 2015(22687)
- 2014(22924)
- 2013(22571)
- 2012(21593)
- 2011(20037)
- 2010(20726)
- 2009(19759)
- 2008(18765)
- 2007(17336)
- 2006(16098)
- 2005(15033)
- 学科
- 济(103278)
- 经济(103164)
- 业(58410)
- 农(50827)
- 管理(49174)
- 中国(35196)
- 企(35007)
- 企业(35007)
- 农业(34083)
- 地方(31594)
- 方法(27841)
- 融(27714)
- 金融(27707)
- 银(26241)
- 银行(26217)
- 业经(25692)
- 行(25517)
- 数学(23855)
- 数学方法(23603)
- 制(22056)
- 财(20769)
- 学(20086)
- 发(17653)
- 地方经济(16338)
- 体(15900)
- 贸(15138)
- 贸易(15121)
- 易(14547)
- 发展(13885)
- 展(13846)
- 机构
- 学院(295615)
- 大学(290286)
- 济(130960)
- 经济(128036)
- 研究(112160)
- 管理(104000)
- 中国(91659)
- 理学(86784)
- 理学院(85757)
- 管理学(84270)
- 管理学院(83739)
- 农(67236)
- 科学(65699)
- 京(62969)
- 财(58814)
- 所(58002)
- 中心(52661)
- 研究所(51784)
- 农业(51196)
- 江(48723)
- 业大(46645)
- 财经(44559)
- 范(41069)
- 师范(40627)
- 北京(40240)
- 经(40144)
- 经济学(40119)
- 院(39085)
- 州(38949)
- 省(36999)
- 基金
- 项目(182675)
- 科学(142112)
- 研究(139330)
- 基金(128478)
- 家(111484)
- 国家(110357)
- 科学基金(92553)
- 社会(89143)
- 社会科(83988)
- 社会科学(83969)
- 省(74134)
- 基金项目(66782)
- 教育(61695)
- 划(60246)
- 编号(58616)
- 自然(54553)
- 自然科(53221)
- 自然科学(53210)
- 自然科学基金(52228)
- 资助(51899)
- 成果(48882)
- 发(46462)
- 课题(41747)
- 重点(41313)
- 部(39633)
- 发展(38237)
- 展(37643)
- 创(37388)
- 国家社会(37023)
- 农(36189)
- 期刊
- 济(168491)
- 经济(168491)
- 研究(96328)
- 中国(75344)
- 农(71065)
- 农业(47366)
- 学报(47024)
- 融(45361)
- 金融(45361)
- 财(43686)
- 科学(43250)
- 管理(38223)
- 大学(36788)
- 教育(36176)
- 学学(34878)
- 业经(30625)
- 技术(27225)
- 经济研究(25247)
- 财经(22950)
- 业(22488)
- 问题(22159)
- 经(19970)
- 世界(17691)
- 农村(16812)
- 村(16812)
- 版(16333)
- 农业经济(15834)
- 技术经济(15784)
- 经济问题(15300)
- 贸(14883)
共检索到4934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高强 崔文超
封闭是集体产权的本质属性,开放是集体经济发展的必然路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既要有稳定的产权预期和清晰的产权边界,又要坚持市场化运作思维和多元化发展路径。城乡关系的重塑,尤其是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的加快推进,推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地域性、封闭性、功能复合性和股权静态性等性质随之发生变化,脱域性、开放性、功能清晰性和股权动态性逐渐成为其新的特征。但同时,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也面临着认知突破性、经营制约性、治理有效性和政策适应性等多方面的挑战。立足于建设农业强国和实现共同富裕等目标,在城乡融合发展进程中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要遵循从封闭到开放的思路,以市场化为导向,通过城乡联动式改革促进农村集体资源资产权利分置和权能完善,允许农村集体资源资产县域内“跨村”配置,有序推进村级组织功能事务分离,走渐进式改革、融合式创新的发展路径。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高强 崔文超
封闭是集体产权的本质属性,开放是集体经济发展的必然路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既要有稳定的产权预期和清晰的产权边界,又要坚持市场化运作思维和多元化发展路径。城乡关系的重塑,尤其是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的加快推进,推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地域性、封闭性、功能复合性和股权静态性等性质随之发生变化,脱域性、开放性、功能清晰性和股权动态性逐渐成为其新的特征。但同时,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也面临着认知突破性、经营制约性、治理有效性和政策适应性等多方面的挑战。立足于建设农业强国和实现共同富裕等目标,在城乡融合发展进程中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要遵循从封闭到开放的思路,以市场化为导向,通过城乡联动式改革促进农村集体资源资产权利分置和权能完善,允许农村集体资源资产县域内“跨村”配置,有序推进村级组织功能事务分离,走渐进式改革、融合式创新的发展路径。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周振
农村集体经济是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重要支撑。近年来,各地区涌现出一批农村集体经济新形式即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但普遍存在法人地位落实不畅、发展人才短缺、外来人才难以入籍、发展机制单一、发展资源不足和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监管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建议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立法,建立开放式成员认定管理机制,加大村级带头人选育,推动集体经济产业嵌入县域经济,深入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完善集体“三资”监管,不断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关键词: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乡村振兴 共同富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陈建
城乡融合发展需关注经济、社会、文化、人口等各方面的融合发展情况,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主体,需承担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吸纳农业科技人才的重要职责。当前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面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管理不完善、资产流失等困境,为此,需注重发挥城镇的带动作用,加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市场化改革,激发其发展的内生动力。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语心
与传统农村集体经济比较而言,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在新时代、新发展背景下出现的创新型农村经济形态,两者在产权体系、发展模式和治理机制等方面均存在着明显差异。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作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已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基础保障。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指出,要不断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通过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以持续推进乡村振兴。因此,应积极探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路径,进而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龚晨
理性看待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必要性、重要性,充分发挥好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对走好新时代中国特色乡村全面振兴之路的优势作用,全面把握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内在关联,意义重大。二者的内在一致性表现在价值取向、问题指向、发展定向三个方面。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创设了有利条件,拓展了更多可供选择的领域空间,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支撑和更为丰富的资源支持。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对乡村全面振兴有着重要的助推作用:夯实了产业兴旺根基,创造了生态宜居条件,提升了乡村文明程度,促进了基层有效治理,加快了共同富裕实现。
关键词: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乡村振兴战略 农村改革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周笑梅 杨露露 陈冬生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一种管理民主、利益共享、发展模式多元的现代经济形态,是我国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不仅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弥合城乡鸿沟、振兴乡村经济,同时也是推进乡村振兴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重要途径。为了更有效地推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对目前我国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现存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强化党建引领作用、优化人才队伍、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创新经营方式等对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贝
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在乡村振兴中具有重大现实意义。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开封市新型集体经济取得了不小成绩,但是普遍存在着党建引领力有待提升、集体经济要素亟待整合、发展后劲不足等现实问题。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促进供给侧改革,整合资源促发展,实施“人才工程”是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有效措施。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陈超儒 杨玉华 王楠 罗巍 曾良怀
本文对中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特点、组织形式及运行机制等进行了概述,并对成都市各地农村新型集体经济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为进一步规范和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提出了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成都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规范 发展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潘璐 戴小燕
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既是实现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也是农民和农村发展的内在需求。农村集体经济在实践中面临产业发展的经济制约和政治考核的行政制约,容易出现实践运作与制度目标脱节、集体经济名实分离的发展悖论。具体表现为:发展集体经济被“任务化、指标化”,行政压力加剧基层的形式主义;集体经济外部依赖性强,自我持续发展能力不足;集体经济“有收入、无带动”,农民参与感、获得感不强。学界在对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进行政策解读和制度诠释的同时,更应正视基层现实中的难点问题,在对现实的理解和反思中完善政策设计与实践路径,适度、客观地引导集体经济稳步发展。
关键词: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小农户 困境 乡村振兴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许泉 万学远 张龙耀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在促进农民增收和维护农村经济快速增长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对经济发达地区12个典型村(社区)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现状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经济发达地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主要包括以资产和物业租赁、以政府补助和以产业联合为主三种路径,但是随着村级集体经济规模逐步扩大,村域间差异日趋显著;村级集体经济结构不合理,经营性收入占比偏低,影响村级集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村级集体收支不平衡还导致健康度和稳健度偏低。未来完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扶持政策以及鼓励村际联合和跨地区发展将有利于在提高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的同
关键词:
农村经济 村级集体经济 经营性收入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潘璐 戴小燕
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既是实现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也是农民和农村发展的内在需求。农村集体经济在实践中面临产业发展的经济制约和政治考核的行政制约,容易出现实践运作与制度目标脱节、集体经济名实分离的发展悖论。具体表现为:发展集体经济被“任务化、指标化”,行政压力加剧基层的形式主义;集体经济外部依赖性强,自我持续发展能力不足;集体经济“有收入、无带动”,农民参与感、获得感不强。学界在对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进行政策解读和制度诠释的同时,更应正视基层现实中的难点问题,在对现实的理解和反思中完善政策设计与实践路径,适度、客观地引导集体经济稳步发展。
关键词: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小农户 困境 乡村振兴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姝玉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整合不同经营主体资源,形成发展合力是重要趋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农民合作社之间具备优势互补的先决条件,二者的融合发展与协同共进,对于活跃农村经济、优化乡村发展资源环境,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具有积极意义。在实践中,需要建立起二者的利益联结机制,保障其规范、长效运行。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朱睿博 孙春林
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对优化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促进农民共同富裕意义重大。自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以来,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通过组织形式的革新而呈现出多样化的创新发展路径,并产生差异化的融资需求。金融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如何根据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特性和需求给予有效支持是新时代农村金融亟需解答的问题。本文从中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历史背景出发,剖析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特性,梳理总结其组织实现形式和融资需求特点,并结合实践案例,分析归纳当前金融支持的典型做法和存在的问题,最后从增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金融承载力、创新金融支持模式和完善农村集体经济金融配套制度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公茂刚 张云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新时期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模式探索,其核心特征是联农带农。鉴于此,立足对Y市、Z市、W市的实地考察,构建“共同利益—认同—信任—有效参与”分析框架,并据此分析农民主体缺位的根源在于农民获益有限困境、农民参与成效提升瓶颈及其所造成的认同危机和信任缺失。结合三市典型行政村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中农民主体地位建构经验进行跨案例分析,归纳农民主体地位实现路径:加强基层党建引领带动,完善“农民本位”多方联建机制,推进“新内源式自组织”载体建设;促进集体经济多元化发展、多元主体公平合作等,拓展共同利益,强化农民认同,实现农民受益主体地位;赋能于农,完善农民激励机制、参与机制与决策程序等,促进农民有效参与,增进农民信任,实现农民行为主体地位,把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改革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建共享的目标落到实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