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797)
- 2023(3959)
- 2022(3482)
- 2021(3334)
- 2020(2888)
- 2019(6093)
- 2018(6128)
- 2017(11379)
- 2016(6420)
- 2015(7084)
- 2014(7069)
- 2013(7064)
- 2012(6539)
- 2011(6301)
- 2010(6640)
- 2009(6506)
- 2008(6785)
- 2007(6358)
- 2006(5890)
- 2005(5124)
- 学科
- 济(28997)
- 经济(28856)
- 管理(19979)
- 业(15452)
- 企(14813)
- 企业(14813)
- 学(13359)
- 方法(11900)
- 理论(9003)
- 环境(8834)
- 和(8594)
- 中国(8069)
- 业经(7844)
- 农(7526)
- 数学(7399)
- 数学方法(7331)
- 财(6257)
- 生态(6000)
- 教育(5742)
- 地方(5652)
- 划(5470)
- 制(4891)
- 资源(4656)
- 经济理论(4634)
- 社会(4631)
- 农业(4628)
- 经济学(4615)
- 发(4323)
- 企业经济(4222)
- 策(3989)
- 机构
- 大学(106258)
- 学院(102638)
- 研究(37759)
- 济(36650)
- 经济(35805)
- 管理(34584)
- 理学(29217)
- 理学院(28734)
- 管理学(28110)
- 管理学院(27917)
- 中国(25843)
- 科学(25607)
- 京(22948)
- 所(20423)
- 财(18652)
- 研究所(18646)
- 农(18453)
- 范(17665)
- 师范(17535)
- 江(16475)
- 业大(15604)
- 中心(15455)
- 财经(14911)
- 北京(14704)
- 师范大学(14349)
- 农业(14180)
- 经(13300)
- 州(13103)
- 院(12709)
- 省(11766)
- 基金
- 项目(64159)
- 科学(50120)
- 研究(46318)
- 基金(46157)
- 家(40835)
- 国家(40437)
- 科学基金(33600)
- 社会(31285)
- 社会科(28229)
- 社会科学(28215)
- 省(25151)
- 基金项目(24168)
- 教育(21605)
- 划(21487)
- 自然(21220)
- 自然科(20434)
- 自然科学(20422)
- 自然科学基金(20069)
- 编号(18098)
- 资助(17979)
- 成果(16595)
- 重点(14940)
- 部(14055)
- 发(13400)
- 课题(13153)
- 创(12652)
- 国家社会(12289)
- 科研(11960)
- 教育部(11870)
- 大学(11830)
共检索到1585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韦继辉 李彦龙
人与自然的对抗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人类征服、改造甚至掠夺自然;自然又加倍报复人类;人类与动物争夺生存环境;人类与动物相互伤害。要实现人与自然从对抗走向和谐,必须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自然观,改变传统的经济发展观,以及树立科学文明的消费观等等。
关键词:
人与自然 对抗 和谐 重构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晓亮
本文认为,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各种各样的矛盾,构建和谐社会的哲学应是和谐哲学,而不是斗争哲学;在建设和谐社会中,既要尊重社会经济规律,更要尊重自然规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只能建立在各种所有制协调发展的经济基础之上。文章提出,我国社会现阶段存在公私矛盾和劳资矛盾这两种基本的经济关系,公私兼顾和劳资两利是处理这两类经济矛盾的基本原则。文章强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正确看待收入差距,妥当处理分配关系,特别是要处理好创造财富的效率与分配财富的公平二者之间的关系问题;要充分发挥社会中介组织、群众团体、社会组织等非政府组织的独特作用。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颜新长 侯沛
社会和谐是一个多层次的总体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其基础和前提。自然是人类存续和发展的首要条件。重建人与自然平衡,走向和谐发展之路,要以提高人的素质为核心,以科学技术为手段,以先进的社会制度为保证。
关键词:
人与自然 和谐社会 发展观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陆新元 熊跃辉 曹立平 张胜
在剖析和谐社会及人与自然和谐基本内涵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资源短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对社会和谐的破坏作用,阐明了人与自然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前提;通过分析加强环境保护、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可以促进民主法治和公平正义,促使社会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促进经济繁荣和持续发展,阐明了以人与自然和谐推进和谐社会的构建,进而全面论述了人与自然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
关键词:
人与自然和谐 和谐社会 物质基础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冯承恩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命题和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的要求,“和谐社会”的要素及必要性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国际上广泛建立友好关系,给我国营造一个和谐的国际氛围和发展空间;二是社会整体协调;三是“人”的和谐;四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其目标是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我们要从这四个方面着手,采取积极有效的对策,才能构建一个稳定有序、和谐发展的社会。
关键词:
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 人 自然 社会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尹世杰
“中消协”2007年的年主题是“消费和谐”,这一主题具有重要的意义。3月10日,湖南师大商学院和本刊编辑部在湖南师范大学商学院联合举办了一次“消费和谐”的理论研讨会,50多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这里选登部分发言与论文。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徐岩
生态环境安全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生态环境能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文章指出,自然生态环境问题的实质是社会问题,二者在理论上有着多维的对接性。
关键词:
生态安全 和谐社会 理论对接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赵宗博 毛俊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人类社会是在矛盾运动当中发展和进步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过程。基于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原理,任何社会变革都具有深刻的经济背景。人在本质上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关系和谐是和谐社会的起码要求和应有之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以社会生产关系为核心和基础的经济关系和谐,无疑是社会关系和谐的最关键环节。促进经济关系和谐,因此就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我国目前的经济关系还存在诸多不和谐因素。从经济建
关键词:
经济关系 和谐 和谐社会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毛中根 林哲
高速膨胀的消费需求是导致生态危机的重要原因。生态消费具有缓解生态危机的功能,必须积极提倡和大力开展生态消费,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关键词:
生态危机 生态消费 和谐相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高红贵 罗正茂
新冠肺炎疫情引发了人类的生态灾难,危及人类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这是人类现代经济发展危机的一种综合反映,归根到底是人与自然的危机。为此,我们必须反思人类自身生存危机的根源,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发展关系,重新审视人类的生存方式。以生态文明理论为基础,大力推进发展绿色生活方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平衡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一个结构完整的、功能齐全、处于动态平衡和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实现美丽中国的愿景。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叶文虎 万劲波
环境—社会系统的三元结构是指人、社会和自然三元,可持续发展取决于对这三元运动机制的协调。从环境—社会系统的视角看,可持续发展是指通过三种生产的和谐运行与环境—社会系统的稳定演进,获得"经济-社会-环境"整体的高效益。人类社会发展的两大基本矛盾是资源生产的矛盾和资源配置的矛盾,因此,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在于:在争取"人-社会-自然"和谐演进的前提下,处理好人与社会、人与自然、自然与社会以及自然的、社会的方方面面的"关系"。
关键词:
环境—社会系统 三元结构 和谐社会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冯文全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德育与社会的和谐共生。市场经济的本质奠定了二者和谐共生的客观前提,德育与社会和谐共生不仅具有历史必然性、可能性、静态性和动态性,而且由于市场经济的一般价值取向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殊价值取向,德育与社会的和谐共生还有着更加深刻的制度保障与经济伦理根源。为了实现德育与社会的和谐共生,必须进行德育观念、德育目标、德育内容与德育方法的全面创新。
关键词:
和谐社会 德育 和谐共生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司汉武 张磊 王征兵
和谐社会是社会结构的合理化和社会秩序的相对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就是通过改革建立确保社会和谐的一整套合理的制度。这种制度特征可以称为制度理性,其要求是:立足现实,突破陈规,面向未来;个人、集体、组织与社会互惠互利,充分兼顾;注重形式和谐,更注重实质和谐;秩序稳定与社会发展相统一;允许差别、控制分化又利用差别和分化;倡导合作与鼓励竞争相结合,实现不同经济和社会区域协调发展。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长军
权利调整、利益再配置的改革是一个充满风险的过程,市场经济中的经济问题不能道德化解决,关于生命、自由、权利的财产理论提供了一条学理路径:在财产权利的清晰界定与扩大财产性收入即既保障公平、又提供发展动力中,逐步形成一个以社会中间阶层为主体的橄榄球形现代社会阶层,实现社会风险治理、建构和谐社会的历史重任。
关键词:
财产理论 社会风险 财产性收入 和谐社会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杨辉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立必定伴随着非常发达、运转良好的民间组织体系,民间组织的大力发展进而能更好地发挥民间组织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因此,加强培育和建构民间组织,成为当前建设和谐社会的一项紧迫任务。具体来说就是要:第一,充分认识民间组织的积极作用;第二,政府要进一步简政放权;第三,降低准入“门槛”;第四,创造有利于社会组织建设的制度环境。
关键词:
和谐社会 民间组织 使命 建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