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429)
2023(12356)
2022(10438)
2021(9483)
2020(7836)
2019(17997)
2018(17881)
2017(33141)
2016(17474)
2015(19597)
2014(19213)
2013(19004)
2012(18069)
2011(16607)
2010(17073)
2009(15611)
2008(15133)
2007(13266)
2006(12125)
2005(11263)
作者
(51414)
(43189)
(43025)
(40678)
(27844)
(20822)
(19437)
(16634)
(16524)
(15280)
(14878)
(14619)
(14199)
(13907)
(13470)
(13213)
(12623)
(12409)
(12391)
(12135)
(11068)
(10629)
(10605)
(10115)
(9814)
(9629)
(9441)
(9300)
(8678)
(8633)
学科
(98008)
经济(97924)
管理(41869)
(40259)
方法(31509)
(30304)
企业(30304)
数学(27979)
地方(27928)
数学方法(27570)
中国(25752)
(22120)
业经(18857)
(18483)
地方经济(16454)
农业(15445)
(13790)
金融(13788)
(13646)
贸易(13630)
(13598)
(13210)
(13202)
环境(13170)
(13029)
(12959)
银行(12942)
(12659)
(11767)
理论(11318)
机构
学院(250708)
大学(249844)
(111553)
经济(109338)
研究(97065)
管理(90038)
理学(75993)
理学院(74935)
管理学(73361)
中国(73156)
管理学院(72867)
科学(58400)
(54683)
(49724)
(48216)
研究所(45001)
中心(43133)
(41212)
(39460)
财经(37536)
(36106)
师范(35776)
北京(35412)
(35306)
经济学(34843)
业大(34770)
(33881)
农业(31721)
(31562)
经济学院(30951)
基金
项目(163356)
科学(128604)
研究(119947)
基金(117186)
(103381)
国家(102160)
科学基金(86150)
社会(76911)
社会科(72889)
社会科学(72873)
(64540)
基金项目(61013)
(54263)
教育(54026)
自然(53977)
自然科(52658)
自然科学(52649)
自然科学基金(51631)
资助(47981)
编号(47979)
(41662)
成果(39218)
重点(37752)
(35136)
课题(34623)
(33485)
发展(33457)
(32918)
国家社会(32126)
创新(31350)
期刊
(136542)
经济(136542)
研究(81905)
中国(56115)
(38528)
学报(37537)
科学(36494)
管理(35872)
(34844)
大学(28590)
教育(28587)
学学(26761)
农业(26447)
(25155)
金融(25155)
技术(23590)
经济研究(22673)
业经(20757)
财经(18504)
问题(17515)
(16158)
(14685)
技术经济(13933)
统计(13785)
(13772)
资源(13317)
世界(13312)
国际(13253)
(12350)
图书(12038)
共检索到4033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孙慧  张廷龙  刘格  
根据雁阵理论,将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按区域划分呈1大3小共4个雁阵。运用1994—2013年的数据测算出中、印、土、哈4国的外贸、外资依存度。运用协整检验、格兰杰检验,分析归纳4国对外开放的雁型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从对外开放的发展阶段来看,中国逐步由外贸开放转向外资开放,其他3国仍处于外贸开放阶段;2从对外开放的经济效益看,中国的经济效益显著,印、土两国的经济效益尚未显现,哈国仅靠外贸开放部分带动了经济增长;31994—2013年4国的外国直接投资总额中,中国是其他3国平均值的6倍以上。最后提出政策建议:要充分发挥中国的领头雁作用,带动各区域协同发展,促进区域间的贸易结构互补,完善各国贸易...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郑玉雯  薛伟贤  
对影响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实现协同发展的驱动因素进行识别,探索沿线国家在协同发展进程中经济增长动力、市场分割程度、资源配置等方面存在的不适应,有助于准确认识和把握沿线国家的协同发展规律。本文立足于区域协同发展的特征,基于区域比较优势的空间关联及其内在扩散作用机理,从比较优势(RCA)、经济联系(RER)和价值链分割(RVS)三个维度构建理论模型,运用哈肯模型实证分析2008-2012和2013-2017十年间两阶段影响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42个主要国家协同发展的驱动因素并进行分阶段识别序参量。结果表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比较优势演化存在显著的关联性,沿线国家协同发展的序参量由2008-2012年第一阶段的RCA转变为2013-2017年第二阶段的RCA和RVS,实现了由单一驱动机制转向多重驱动机制的协同演变,沿线国家协同发展进程进入了新阶段,协同程度整体上由低协同状态上升为高协同状态;市场分割程度降低,得益于沿线国家技术差距的缩小以及技术溢出水平的提高;协同发展的国际市场环境逐渐开放并得以优化;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重要区与拓展区协同发展水平的差距在逐渐缩小。研究结论旨在为沿线各国加快构建协同发展创新机制与合作协同体系,以及解决丝路沿线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提供理论参考。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李建军  孙慧  田原  
本文利用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2003—2014年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产品内分工对发展中国家全球价值链攀升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结果显示:参与产品内分工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全球价值链攀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分阶段检验结果表明,并非参与产品内分工就能促进发展中国家实现全球价值链攀升,其作用的发挥需要有经济增长、资本积累、FDI和制度质量等相关支持性条件的协同;产品内分工主要通过经济增长、物质资本积累和FDI技术溢出效应等三种传导途径促进全球价值链攀升,同时,产品内分工也通过人力资本"挤出效应"和制度质量"弱化效应"对发展中国家全球价值链攀升形成了阻碍。由此,本文提出加快要素禀赋结构升级、完善产业基础和培育服务体系等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美霞  
西北五省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通过明确战略定位、建立起初步互通的物流通道、培育发展新产业、搭建对外开放合作沟通交流新平台、扩大文化交流与宣传等方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战略定位相似、建设目标雷同、无序竞争、经济基础薄弱、缺乏有效平台和载体等。为此,从搭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平台、整合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区域内资源、发挥各省区比较优势、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提出沿线省区协作联动发展的对策。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马远  雷会妨  
利用2006年~2015年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28个国家的煤炭、石油、天然气数据构建二模网络,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能源贸易二模网络的网络密度、网络中心性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二模网络密度为0.9167,即28个国家已形成密切的能源贸易关系。中国、印度、哈萨克斯坦等国家网络中心度较高,隶属于网络核心位置,而阿富汗和塔吉克斯坦中心度较低,位于国家-能源网络边缘位置。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能源的进出口水平差异性较大,贸易集团化不明显,不平衡的非互惠性贸易模式在整个贸易中普遍存在。二模网络具有一定脆弱性,并不是完整的网络。中国在贸易网络中扮演着进口发起国和核心国的重要角色。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王恒  王丹萌  冯永忠  
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全球最大的旱区农业生产带。为了解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地区的农业自然资源状况及分布特征,开展农业资源保护与开发。本研究通过文献整理,系统总结了丝绸之路沿线5大区域,22个重点国家农业耕地、水、光热等农业自然资源概况。结果表明,5大区域内部表现出农业自然资源特征的一致性,区域间则表现出差异性,各区域农业生产发展的优势资源条件不同,且限制资源条件也不同;从农业用地面积看,中亚5国、俄罗斯、南亚地区农业用地面积广阔,西亚北非地区与高加索地区农业用地面积较为有限;从农业生产限制因素看,中亚5国和西亚北非地区水资源短缺限制了其农业发展,高加索地区农业用地面积限制了其农业发展,俄罗斯气候寒冷限制了其农业发展,南亚地区水资源短缺和时空分布不均限制了其农业发展。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各国农业合作潜力巨大,应在认清现有农业自然资源的基础上,通过完善政策设计与农业合作协议,科学规划,重点领域带动,促进农业自然资源互补,推动各国农业产业协同发展。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徐新良  王靓  蔡红艳  
基于美国国家气候中心发布的全球气象站点日数据,利用克里金插值、线性趋势法、累计距平曲线法、Mann-Kendall显著性检验和多尺度区域统计等方法,系统阐述了"丝绸之路经济带"主要国家1980-2014年气温和降水的变化趋势和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近35年以0.4℃/10a的速率呈现明显升温态势,30.1%的区域升温显著,0.03%的区域降温显著。各国普遍在20世纪末进入偏暖阶段。降水以减少为主,却仅有0.19%的区域减少显著,零星分布于沙特阿拉伯和中国的西部。南亚1991年后进入降水偏多阶段,其余地区多在1999年后进入降水偏少阶段。该成果能够为相关国家在"一带一路"战略的统领下解决...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张飘洋  秦放鸣  
"丝绸之路经济带"将促进中国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和民心相通,其中货币流通将大大提高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家的金融一体化程度。选取中国的上证指数(SZZS)、俄罗斯股票指数(RTS)和哈萨克斯坦股票指数(KASE),根据股票市场综合指数月收盘价序列(2007年10月—2015年5月)的动态轨迹,运用共同趋势和共同周期计量模型,考察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股票市场的协同性,即共同趋势和共同周期。实证结果表明,中、俄、哈3国的股票市场在长期存在共同趋势,在短期不存在共同周期。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杨文婧  
本文以贸易便利化为主线,选取2011-2021年“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贸易伙伴国(地区)相关数据,分析其贸易便利化水平的提高对双边贸易的影响。在引力模型中引入不同国家贸易便利化水平,运用其他相关解释变量对引力模型作出扩展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贸易便利化对我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双边贸易流量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人口规模、地理距离、我国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投资流量对双边贸易也具有促进作用;且通过对贸易便利化水平进行分类,发现随着贸易便利化水平的提高,对双边贸易的影响会逐渐变得不显著。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来会  邓文慧  
本文基于丝绸之路经济带2006-2014年42个国家的面板数据,使用Heckman两阶段模型区分进入阶段与规模选择阶段,研究了影响沿线国家中国OFDI的相关因素,同时对处于不同收入水平的国家进行了区分。研究发现,我国在该地区直接投资具有明显的市场和资源寻求动机。具体来看,高收入水平国家的市场规模和对中国产品偏好以及政权的稳定性是影响中国OFDI进入和规模选择的主要因素,中低收入国家的中国OFDI的资源寻求动机更加明显。最后,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在该地区对外直接投资的扩展和风险防范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来会  邓文慧  
本文基于丝绸之路经济带2006-2014年42个国家的面板数据,使用Heckman两阶段模型区分进入阶段与规模选择阶段,研究了影响沿线国家中国OFDI的相关因素,同时对处于不同收入水平的国家进行了区分。研究发现,我国在该地区直接投资具有明显的市场和资源寻求动机。具体来看,高收入水平国家的市场规模和对中国产品偏好以及政权的稳定性是影响中国OFDI进入和规模选择的主要因素,中低收入国家的中国OFDI的资源寻求动机更加明显。最后,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在该地区对外直接投资的扩展和风险防范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晶  
文章以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37个国家为样本,采用协整分析的方法研究国家全球化、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旨在为更好发挥丝绸之路经济带作用建立良好理论基础。结果发现:(1)传统全球化背景下,样本国家进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弱,但出口总体好于进口。(2)全球化、进出口贸易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在不同国家间差异较大。(3)社会全球化和政治全球化在贸易与经济增长中发挥的作用优于经济全球化。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凡  许昕  刘姿含  
探索发展中国家可再生能源政策制定影响因素对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开展更为务实的可再生能源领域国际合作具有重要战略意义。选取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32个发展中国家2000-2015年间176条可再生能源政策,基于国内和国外两个视角,从6个系统总计选取23个指标,运用面板Logit模型剖析并重点比较四类可再生能源政策制定的影响因素。实证结果显示,一国的经济状况和能源储备状况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发展中国家制定可再生能源政策时的重要影响因素;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发展中国家可再生能源政策受到来自垂直系统的国际扩散效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凡  许昕  刘姿含  
探索发展中国家可再生能源政策制定影响因素对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开展更为务实的可再生能源领域国际合作具有重要战略意义。选取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32个发展中国家2000-2015年间176条可再生能源政策,基于国内和国外两个视角,从6个系统总计选取23个指标,运用面板Logit模型剖析并重点比较四类可再生能源政策制定的影响因素。实证结果显示,一国的经济状况和能源储备状况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发展中国家制定可再生能源政策时的重要影响因素;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发展中国家可再生能源政策受到来自垂直系统的国际扩散效应更为显著;不同类型的可再生能源政策受到的国内和国际影响因素不同,其中能源目标政策的制定主要受到国内系统的影响;框架政策和金融税收政策的制定主要受到国内因素和国际垂直扩散系统因素的影响;公共投资政策则受到了国内因素和国际水平、垂直扩散系统因素的综合影响。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国锋  琚望静  冶建明  楚光明  
以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15个省份为例,构建资源利用—生态环境—经济增长系统(REE系统)耦合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并借助ArcGIS对2008—2018年REE系统耦合协调水平进行时空演化格局分析,运用GM(1,1)灰色模型预测REE系统耦合协调度发展趋势。结果表明:(1)资源利用子系统发展水平近年来增速较快,生态环境子系统经历了先下降后增长的趋势,经济增长子系统的时间阶段性明显;(2)REE系统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均值皆呈现波动上升态势,耦合度整体水平较高且分布不均,耦合协调度整体水平不高且梯度差异显著;(3)预测结果显示REE系统耦合协调度未来3年发展大致延续前11年的上升态势,整体耦合协调度达到0.915 5,各省份演进差异明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