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000)
2023(10012)
2022(8647)
2021(8285)
2020(6985)
2019(15942)
2018(15599)
2017(30058)
2016(16270)
2015(18079)
2014(17686)
2013(17047)
2012(15672)
2011(13883)
2010(14052)
2009(12438)
2008(11869)
2007(10279)
2006(8635)
2005(7638)
作者
(42258)
(35225)
(35164)
(33568)
(22476)
(17092)
(15967)
(13839)
(13652)
(12505)
(12110)
(12040)
(11180)
(11035)
(11003)
(10790)
(10442)
(10264)
(10204)
(10189)
(8719)
(8525)
(8394)
(8360)
(8029)
(7961)
(7778)
(7473)
(6955)
(6922)
学科
(65280)
经济(65198)
管理(50097)
(44156)
(37235)
企业(37235)
方法(30413)
数学(26507)
数学方法(26113)
(19769)
(17532)
中国(16769)
业经(13957)
(13567)
地方(13046)
(12202)
农业(11710)
理论(11150)
(10886)
财务(10832)
财务管理(10805)
(10611)
贸易(10602)
技术(10347)
企业财务(10314)
(10267)
(10012)
银行(10001)
(9927)
(9655)
机构
大学(222651)
学院(219812)
(90955)
管理(89450)
经济(89213)
理学(77559)
理学院(76771)
管理学(75561)
管理学院(75097)
研究(68139)
中国(51462)
(45282)
(44160)
科学(38757)
财经(35731)
中心(33556)
(32990)
(32612)
(31426)
(30821)
(30081)
师范(29841)
业大(29346)
经济学(28310)
研究所(28224)
财经大学(26840)
北京(26751)
(26084)
经济学院(25570)
(24833)
基金
项目(151488)
科学(122053)
研究(113873)
基金(113243)
(97233)
国家(96434)
科学基金(84890)
社会(74825)
社会科(71000)
社会科学(70983)
基金项目(59805)
(57774)
教育(53942)
自然(53929)
自然科(52773)
自然科学(52761)
自然科学基金(51854)
(49048)
编号(45728)
资助(45014)
成果(37630)
(34974)
重点(33851)
(32005)
国家社会(31639)
(31483)
教育部(31137)
课题(30857)
人文(30379)
创新(29896)
期刊
(96961)
经济(96961)
研究(65170)
中国(40689)
(37575)
管理(32913)
学报(31336)
科学(29554)
(27573)
教育(26610)
大学(25282)
学学(23428)
(20255)
金融(20255)
技术(20009)
财经(19082)
农业(17926)
(16388)
业经(14973)
经济研究(14216)
问题(13379)
图书(12354)
(10689)
理论(10681)
技术经济(10120)
(10115)
实践(9716)
(9716)
财会(9507)
(9476)
共检索到3221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铁  
"5.12"汶川特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本文对对口支援行为模式的演变进行了跟踪,并对这种行为模式转变的理论基础从地方政府的行为逻辑的角度予以了分析。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刘铁  
分析对口支援与分税制下财政均衡之间的关系,并对《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对口支援方案》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该方案体现了财政均衡的理念,对口支援的本质是地方政府间的横向转移支付。同时指出我国应将这种临时性措施上升到法律层面,变成一种长效机制。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倪锋  张悦  于彤舟  
四川汶川大地震后,在中央政府的统一部署下,开展了大规模的对口支援工作。从目前进展情况看,对口支援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还存在行政体制不适应、支援省市之间缺乏统筹和协调、整体资金安排欠平衡和评估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本文在简要追溯对口支援历史、分析现实问题的基础上,认为对口支援存在的根本是现有政治体制的支持,因此完善对口支援必须考虑以现有体制框架为基础。提出了加强对口支援的统筹,完善产业帮扶市场平台建设,尽早考虑后期营运维护资金的筹措,健全动态评估机制等近期建议。并对对口支援未来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初步设想。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曦  
脆弱性(Vulnerability)与恢复力(Resilience)是现行灾害研究中常用的一对关键性概念。这对概念都源自自然科学应对灾害及风险的研究,其后也被引入了社会科学的研究中。汶川大地震后灾后重建的中国的对口支援模式的成功经验在相当的程度上颠覆了这对概念,就某种意义而言,政策性、计划性的跨地域的资源、资金、技术的流动也是人类社会应对灾后重建的重要经验。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徐丽鹤  夏萌萌  
基于2008年汶川地震"对口援建"政策的自然实验,本文采用双重差分模型,检验了外生援助对灾区经济恢复的作用及微观机制。研究发现:给定地震损失,灾后援建有利于灾区经济恢复,但未显著超过震前或非灾区。相较之下,市场化水平高(或富有)的援助方不利于灾区经济发展。原因在于,援建后,灾区吸引私有资本投资于其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业部门。而富有的援助方重视工业园区的援建,却未吸引更多投资于工业部门。本文为灾后援助理论和政策提供了经验依据。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徐明  
与中央纵向转移支付一样,省际横向转移支付在区域平衡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然而很少有研究关注。鉴于此,本文利用2010年在新疆地区实施的“19省市对口支援政策”带来的外生变化,采用双重差分方法评估横向转移支付引致的政府规模膨胀和支出结构偏向特征。研究发现:(1)在政府规模方面,省际对口支援推进了地方政府财政支出规模显著扩张;(2)在政府支出偏向方面,地方政府获得的援助资金在支出结构上存在典型的非对称特征,即严重偏向“可视性强、容易考核和见效快”支出方向。对口支援的扶贫目标使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具有一定的民生指向,但依然主要体现在可视性强的生产性民生项目方向,而非生产性民生支出相对不足。对此,本文结合对口支援制度从地方官员考核视角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解读。本文研究对于落实大型区域政策的民生目标具有一般性意义,并为区域平衡发展提供了政策启示和改进思路。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谢新洲  田丽  
广东省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经济社会发展位于全国前列。中央把对口支援"地震源点"——汶川县恢复重建的艰巨任务交给了广东。广东把支援汶川县城所在地——威州的重要任务交给了省会城市——广州。广州援建带着"不辱使命,奉献大爱,争当援建工作排头兵"的嘱托启程,征服了一个又一个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李晓华  桂还官尚  张琼  
对口支援民族地区高校行动是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推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在新时代民族地区高校助力“反贫困”、推动“产业升级”和践行“教育公平”的社会、经济和教育的逻辑下,对口支援民族地区高校需要激活支援政策储能蓄力的支撑力、区域协调发展的外在驱动力和内涵式发展的内在源动力。通过升级对口支援的纵横层次,构建“省—校”合作战略联盟;下沉对口支援的合作向度,形成基于学科组织的支援体系;建立多元化的监督评估机制,提升对口支援的政策效应等方式,深化实现新时代对口支援民族地区高校行动的改革,助力新时代民族地区高校的高质量发展。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李曦辉   王贵铎   段朋飞   黄基鑫  
文章通过系统梳理中国特色对口支援政策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演进逻辑,总结回顾了对口支援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使命任务,发掘了对口支援的理论内涵及其促进受援地经济增长的理论机制。运用1990~2020年32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通过多期双重差分法研究了对口支援对西藏、新疆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对口支援政策的实施促进了受援地的经济增长,推动了西藏、新疆各地级市(州、地区)的发展。第二,对口支援政策在促进受援地经济增长的过程中,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有力推动了受援地经济增长。第三,公共服务方面,从经济效果来看,对口支援政策通过促进受援地教育水平和医疗水平提升促进受援地经济增长,相较于基础设施建设来说,短期间接效应相对较弱,但从社会效果来看,对口支援政策对于教育和医疗水平提升效果显著,有利于更好满足满足受援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本文丰富和拓展了对口支援政策效果评估的相关研究,为对口支援政策的进一步实施和完善提供了参考。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郭岚  
"5.12"汶川地震灾后重建是一场持久战,需要建立长效的社会援助机制。"可持续"是支援灾区的最高境界。构建可持续社会援助体系的对策措施,包括政府下放慈善权,让慈善回归民间;加快制度供给,从根本上改变NGO的政治生态;强化志愿者激励和专业技能培训;构建汶川地震灾后重建网络平台;加强与国际组织的协调联系等。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俞晓晶  
对口支援是我国多年来发展和实践的一项制度创新。对口支援旨在改善受援地的基础设施和市场环境,长效合作则旨在提升受援地的自我发展能力,也是后援建阶段。通过建立一个两阶段博弈模型,认为,两地政府之间的合作态度影响着对口支援的成效,而以产业转移为主要方式的长效合作——通过产业转移,促进受援地区优势产业的发展以及传统产业的改造,不仅能够实现受援地的自我发展,还能够实现双方合作的"共赢"。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钟开斌  
对口支援灾区是在我国政治生态环境中萌芽和发展起来的一项中国特色的政策模式,对灾害损失严重地区的对口支援是三种主要模式之一。文章采取历史分析方法,探讨了对口支援灾区政策产生、发展和变化的全过程,并将该过程划分为探索与孕育(新中国成立至1977年)、提出与起步(1978~1998年)、巩固与提高(1998~2008年)、扩大与持续(2008年以来)四个阶段。进入21世纪后,我国对口支援灾区政策在规模、内容、机制、投入和时间上都有了新的飞跃,覆盖领域从自然灾害拓展到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梁灏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汶川地震灾区恢复重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汶川地震涉及范围广,灾情严重,情况复杂,在具体的灾后重建尤其是农村灾后重建工作中尚存在诸问题和困难,如规划严重滞后;重建资金缺乏统筹安排;时间紧、任务重,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质量难以得到保证;项目活动不能按实际需求进行调整,缺乏灵活性;原宅基地复耕矛盾凸显。对策建议为:各灾区市县应对灾后重建资金进行统筹安排;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具体项目活动;财政报账制度应具有灵活性;重点区域的项目完成时间可以适当延长。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闫卫华  
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政策具有国家强制性、历史时效性、地区互动性、涵盖全面性、影响持久性的特征。构建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长效机制,应保持对口支援政策的稳定性、连续性和长期性,确保各项针对西部受援高校的政策配套衔接,激活对口支援支受双方的内在动力,争取学校学术权力积极参与,建立对口支援资金保障机制。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杨继瑞  汪锐  
四川汶川特大地震震级之高、破坏性之强令全世界震惊。地震和地震所产生的次生灾害对灾区人民造成了极大的损失。通过全国军民众志成城抗震救灾,有效地控制灾情之后,灾区正逐步进入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的新阶段。土地整理作为灾后重建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应得到相当的重视。灾区农村土地整理和城镇土地整理的具体实施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灾后土地整理为契机,化困难为希望,变挑战为机遇,促进灾区在新的平台上建设社会主义的美好家园。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