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231)
2023(9080)
2022(7555)
2021(7419)
2020(5865)
2019(13533)
2018(13113)
2017(24269)
2016(12822)
2015(14685)
2014(14157)
2013(14305)
2012(13615)
2011(12630)
2010(12628)
2009(11784)
2008(11642)
2007(10226)
2006(9276)
2005(8385)
作者
(34966)
(30326)
(29625)
(28186)
(18726)
(14552)
(13222)
(11587)
(11449)
(10399)
(10261)
(9979)
(9448)
(9378)
(9297)
(8844)
(8620)
(8460)
(8337)
(8201)
(7579)
(7279)
(7185)
(7054)
(6818)
(6758)
(6490)
(6346)
(6120)
(5962)
学科
(62983)
经济(62807)
(49514)
(38875)
农业(32923)
管理(24301)
方法(22190)
中国(21678)
业经(19417)
数学(18672)
数学方法(18596)
(17631)
企业(17631)
(12866)
(12834)
贸易(12827)
(12661)
(12532)
农业经济(12434)
地方(11477)
(10835)
发展(10603)
(10596)
(9573)
(9521)
(9490)
农村(9469)
(9455)
(9220)
银行(9215)
机构
学院(184486)
大学(183791)
(91425)
经济(90112)
研究(73661)
管理(69285)
理学(59648)
理学院(58979)
中国(58872)
管理学(58258)
管理学院(57914)
(49394)
科学(40048)
(39138)
(37763)
农业(37143)
(36624)
中心(33760)
研究所(33111)
业大(30556)
财经(29645)
经济学(28616)
(27463)
(26100)
经济学院(25774)
(25262)
北京(25168)
师范(25142)
(24574)
科学院(23796)
基金
项目(122432)
科学(98259)
研究(94712)
基金(92556)
(81251)
国家(80121)
科学基金(67356)
社会(66329)
社会科(61437)
社会科学(61423)
基金项目(48419)
(44282)
教育(40723)
自然(38703)
自然科(37764)
自然科学(37754)
编号(37723)
(37583)
自然科学基金(37149)
资助(36202)
成果(31138)
(30042)
(30002)
国家社会(28953)
(28393)
重点(27533)
中国(26786)
教育部(25701)
课题(25186)
(25063)
期刊
(109349)
经济(109349)
研究(60610)
(56685)
中国(44315)
农业(39021)
科学(29208)
学报(28592)
(26123)
大学(23546)
学学(22195)
业经(22120)
管理(21415)
(21138)
金融(21138)
(18441)
教育(17212)
经济研究(16023)
世界(15705)
问题(15649)
财经(15206)
农业经济(14665)
农村(14166)
(14166)
(13275)
技术(12848)
(12217)
(11393)
社会(11348)
经济问题(11062)
共检索到2958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舒奋  
养老是人类社会发展中必须妥善解决的重大问题。赡养老人既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每个公民应当具有的基本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本文通过养老方式概念界定、养老方式划分,对新中国70年来农村养老方式变迁的四个阶段进行了历史回顾和简要分析,认为农业生产方式、经济发展程度、农村社会体制、社会政策取向和家庭人口结构等要素在养老方式的形成、发展与转变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前,随着城乡一体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和社会养老服务的快速发展,从家庭养老走向社会养老将是中国农村养老方式发展的必然选择。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望超凡  甘颖  
女儿参与赡养娘家父母已经成为了农村社会的普遍现象,通过对强村的实地调研发现,家庭性质的变迁是导致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之一。农村家庭的变迁路径是一个宗教性弱化、社会性弱化和生产性改变的过程,这导致家庭逐渐朝向单纯的生活单位转变。家庭性质变迁在形成儿子养老危机的同时,也释放了女儿的养老潜力,从而形成了女儿参与养老过程的新现象。同时,在激烈的变迁中农村家庭依然保持了相当的文化韧性,这构成了对传统儿子养老模式的结构性支撑,并给予了行为主体实践能力发挥作用的博弈空间。在这一博弈过程中,儿子和女儿的实践能力对比和行为取向共同发挥作用,一起塑造了当下"共同赡养、儿女分工"的新型家庭养老秩序。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俊良  俞德怡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于秋华  于颖  
本文从分析中国农村传统家庭养老模式的局限性入手 ,阐述了中国农村社会化养老模式的基本内容和发展趋势 ,指出当前建立以家庭养老为基础、社会养老为补充的养老体系是中国农村的现实选择 ,并就如何建立和完善农村养老体系提出了有现实意义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俊辉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农村养老服务供给变迁内嵌于社会转型当中,历经萌芽发育期、曲折发展期、快速推进期和深化改革期四个阶段。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税费改革、养老服务需求扩大等事件的触发下,农村养老服务供给沿着"供给主体—对象群体—服务类型—服务内容—供给机制"的逻辑主线演进。新时代农村养老服务的主要矛盾转变为广大农村老人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的供给之间的矛盾,具体表现为服务供给总量不足、补缺型模式的局限性、供需结构性矛盾突出、服务质量明显偏低。展望今后农村养老服务供给的改革方向,重点应集中在扩大服务供给总量、提供适度普惠型养老服务、优化服务供给结构、提升服务质量等方面。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牛文涛  姜润鸽  
基于制度变迁和福利文化的相关理论,本文对我国农村养老保障70年的历史演进与现实困境进行了讨论。分析表明,70年来,我国农村养老保障体系主要经历了"传统家庭养老—集体养老—新型家庭养老—社会化养老"等四个阶段的演化过程。尽管我国养老保障体系的"二元"架构具备一定的历史合理性,但农村养老保障产品长期供给不足,引致养老保障体系的运行成本持续增长,进行城乡统筹的所谓"转轨"成本较高。市场化参与力量相对缺失,农村养老保障的多元主体供给体系难以构建。由于可能存在的"小农意识"和短视行为以及关于养老保险产品的悲观预期,农民群体的主动参与意愿相对不足,引致这一群体广泛参与的可持续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并未有效构建。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张建伟   严民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张川川  陈斌开  
中国农村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养儿防老"的传统模式难以持续。基于最新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的微观数据,本文利用断点回归方法实证研究了以"新农保"为基础的农村"社会养老"模式对"家庭养老"的替代性。研究结果显示,获得新农保养老金收入的农村老年人,其获得私人转移支付的概率下降了大约32-56个百分点,然而,对于已经获得转移支付的老年人,并未发现新农保养老金收入对他们获得的私人转移支付数额存在显著影响。本文的研究结论表明,"社会养老"对传统"家庭养老"存在一定程度的替代,但当前效果有限,完善中国农村的"社会养老"模式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保障水平。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张俊良  
据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四川省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计6121936人,其中居住在乡村的老年人口达4874482人,占全省总计的79.62%。因此,老年人的问题主要在农村。同时,农村老年人中又只有极少数居住在集体养老机构和取得国家或社区(乡、村集体)的帮助,其余绝大部分老年人只能居住在家庭中,依靠子女、亲属或老人自己提供养老费用度过晚年。现阶段,农村养老模式呈现出以家庭养老为主的、社区和国家供养为补充的特点。据调查,大约3/4的农村老人接受子女的供养,1/2的老人有一定数额的自己劳动收入,仅1/5的老人可获得数额不等的国家和社区的资助。因此,农村老年人的问题主要是老年人家庭供养问题。研...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本刊编辑部  
八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指出:“农村养老以家庭保险为主,坚持政府引导与农民自愿,发展多种形式的养老保险。大力发展企业补充养老和个人储蓄养老保险。”这是我国今后一个相当长时期内农村养老保险的指导方针。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鲍伟  
传统的家庭养老和不断完善的社会养老作为两种基本的养老保障,对中国农村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具有怎样的影响?基于CHARLS2013年和CHAR LS2015年的数据,主要从养老提供的经济支持视角,实证考察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对农村老年人身体健康和精神健康的影响效应。结果发现,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对农村老年人身体和精神健康均具有显著改善作用,且家庭养老的作用大于社会养老,两种养老保障对精神健康的作用均大于身体健康。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赵茜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农村家庭代际分离现象日益凸显,传统的以家庭养老为主的农村养老出现危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推广,为农村居民养老提供了稳定的经济支持,也建立了具有现代意义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但其保障水平不高、保障范围有限,也进一步弱化了农村家庭养老。对新疆M村的田野调查显示,居民养老保险制度表现出一定的不适应性,其中维吾尔族居民的家庭养老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社会养老正式制度还不能完全有效发挥其保障功能时,应重视家庭养老这一非正式制度的功能。不但要实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全覆盖,并逐步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周林  丁士军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袁春瑛  薛兴利  范毅  
针对当前我国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趋明显 ,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面临诸多挑战 ,而社会养老保险尚难以单独满足农村居民的养老需求的实际情况 ,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理性选择应当是走家庭养老、土地保障与社会养老相结合之路。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杨斌  
新中国成立以来,养老保险制度经历了从无到有、试点推广、全民覆盖、城乡统筹等发展阶段。其演变遵循"制度建立-制度扩面-制度责权关系调整"的路径,制度结构由城乡分立到城乡统筹,保障对象面由保障劳动者到全民参保,制度模式由国家保障到社会保险,责任机制由个人责任缺位到多元主体责任分担。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养老保险制度,遵循养老保险制度与经济体制改革协同发展的理念,采取试点先行、逐步推广的方式,是新中国70年养老保险制度变迁的三大重要经验,可用以指导新时代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