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272)
- 2023(8987)
- 2022(7835)
- 2021(7261)
- 2020(6343)
- 2019(14373)
- 2018(14453)
- 2017(28057)
- 2016(15378)
- 2015(17548)
- 2014(17501)
- 2013(17266)
- 2012(16349)
- 2011(14760)
- 2010(15239)
- 2009(14470)
- 2008(14267)
- 2007(13011)
- 2006(11996)
- 2005(11221)
- 学科
- 济(57985)
- 经济(57874)
- 管理(47264)
- 业(43540)
- 企(34983)
- 企业(34983)
- 方法(20797)
- 中国(20221)
- 制(19747)
- 农(18946)
- 财(18818)
- 数学(17894)
- 数学方法(17711)
- 业经(13760)
- 银(13068)
- 银行(13054)
- 体(12812)
- 地方(12541)
- 行(12491)
- 贸(11909)
- 贸易(11897)
- 农业(11801)
- 易(11606)
- 融(11483)
- 金融(11479)
- 体制(10566)
- 学(10458)
- 务(10259)
- 财务(10232)
- 财务管理(10199)
- 机构
- 大学(219614)
- 学院(217279)
- 济(90820)
- 经济(88626)
- 管理(80793)
- 研究(73684)
- 理学(67441)
- 理学院(66661)
- 管理学(65769)
- 管理学院(65343)
- 中国(59633)
- 财(49632)
- 京(47668)
- 科学(40576)
- 财经(37388)
- 所(36203)
- 江(35715)
- 中心(34792)
- 经(33554)
- 研究所(31725)
- 农(31401)
- 北京(30692)
- 范(29749)
- 师范(29538)
- 州(28243)
- 经济学(28091)
- 业大(27555)
- 财经大学(27476)
- 院(26639)
- 经济学院(25187)
- 基金
- 项目(132447)
- 科学(104121)
- 研究(103036)
- 基金(95151)
- 家(81620)
- 国家(80501)
- 科学基金(68314)
- 社会(65757)
- 社会科(62108)
- 社会科学(62094)
- 省(51057)
- 基金项目(50057)
- 教育(47846)
- 划(43105)
- 编号(43082)
- 自然(41189)
- 自然科(40089)
- 自然科学(40078)
- 自然科学基金(39353)
- 资助(38392)
- 成果(37772)
- 制(30596)
- 部(30594)
- 课题(30504)
- 重点(29433)
- 发(28599)
- 创(27427)
- 性(27356)
- 国家社会(26889)
- 教育部(26689)
共检索到3548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邢铁
家产继承方式应该是认识所有制形式的一个重要视角。文章借助物权关系的理论,通过唐宋时期家产继承方式的考察,认为我国古代的财产所有权主要是属于家庭的,表现为以诸子"共有"为实质内容的家庭所有制形式;只有家庭的财产,没有完整的个人财产才是我国古代财产所有制形式亦即物权关系的基本特征。
关键词:
家产继承 物权关系 家庭所有制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杨天保 于辉
自唐代以来,女性已明文享有财产继承权。迄于宋代,立法更显深入。但是,具体的司法实践并没有促成财产继承权的真正实现。就宋代出嫁女继承"本家"财产讼案来看,第一,财产数额一旦巨大,皇权就必然干预其中,继承权遂趋于"有限";第二,新出台的遗嘱制度,只能为女性提供不堪打击的"弱保护";第三,即便是出嫁女的母氏嫁资,也常常"被脱出"继承权限;第四,"出嫁女"身份的法律认判,更是改变继承权限的重大因素。所有这些历史变象皆显示,宋代立法与司法实践之间差距明显,国家法制的不健全、社会认同感的缺失和女性自身的不自觉等,都是
关键词:
宋代 法制史 女性 继承权 司法实践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吴晓亮
唐宋是中国古代社会商品经济空前发展、社会处于转型的重要时期。自唐代中后期至宋代以来,国家对市场的管理由以往那种以市制为代表的"直接管理"模式,向以税务设置为代表的"以税代管"模式转变。这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是国家市场观念以及市场管理实践渐变的表现。
关键词:
唐宋 市场管理模式 直管模式 以税代管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苏金花
本文以考古资料为主,考察唐宋时期明州制瓷业的发展特点,探讨唐宋时期明州制瓷业的发展水平,分析影响唐宋时期明州制瓷业发展的主要因素,重新认识明州制瓷业在越窑发展史上的历史地位。唐宋时期明州制瓷业经历了从初期、发展、繁荣到衰落的演变过程,形成了上林湖和东钱湖两个制瓷中心。晚唐、五代、北宋中期的明州秘色瓷代表了唐宋时期越窑青瓷生产的最高水平。明州经济的发展、优良的制瓷环境、便利的运输条件、高超的工艺以及强烈的社会偏好,促进了明州制瓷业发展。北方青瓷发展和南方新瓷的崛起以及社会审美观念的变化,使得明州制瓷业逐渐丧失竞争力,开始走向衰落。
关键词:
明州 制瓷业 秘色瓷 兴衰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徐燕斌
榜文是中国古代政令传播的重要媒介,也是国家实现对民间社会事务管理与控制的重要工具。从目前的资料来看,早在汉代,肩负信息传播功能的榜文就已经存在。唐宋时期,统治者对榜文的重视与运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并在制定程序、核准、备案,包括榜文纸张的选定等方面,形成了一套相对规范的制度。
关键词:
榜文 政令传播 传播媒介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李建军
叙事作品中的人物不仅是结构要素,也是"具有真正人性轮廓"的伦理载体,通过人物塑形切入叙事伦理可以纲举目张。从共时性层面看,中国古代小说的人物塑形、叙事伦理在文言与白话文本中有不同呈现,就宋代而言,传奇与话本中士人塑形的悲喜格调之别,折射出叙事主体关于"乐""教"孰先的伦理考量,女性形象塑造的情理意蕴之别,凸显士人叙事与市民叙事同为男性性别叙事对女性的伦理诉求之异。从历时性层面看,与唐代相较,宋代小说的叙事主体有更精准的伦理介入,使文本有更显明的意图伦理。综合来看,宋代传奇与话本互动而使叙事技巧更为丰富、士人伦理与市民伦理互渗而使文本伦理更趋世俗,从叙事和伦理两个维度推动着叙事伦理的变迁,在中国叙事文学史上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
人物塑形 叙事伦理 士人叙事 市民叙事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罗进辉 彭晨宸
随着越来越多家族企业进入代际传承阶段,家族二代继承人,特别是不少女性二代继承人的经营表现情况,引起了大家的普遍关注和热议。基于此,本文以中国家族控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性别差异视角分析并检验了家族二代继承人的经营表现。结果发现,相比女性二代继承人继任的家族企业,男性二代继承人继任的家族企业具有显著更高的经营绩效,表明男性二代继承人的经营表现要好于女性二代继承人。使用倾向得分匹配模型、工具变量两阶段回归模型等对内生性问题进行检验后,上述研究结论仍然稳健成立。本文进一步的影响机制检验发现,先天方面,由于男性相比女性具有更强的冒险倾向,使得男性二代继承人经营的家族企业具有更高的风险承担水平,即具有显著更高的研发投资水平和负债水平,从而更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经营表现;后天方面,由于中国“重男轻女”“传男不传女”等传统文化的影响,男性二代继承人得到了更好的传承培养,即在企业历练的时间显著更长,更可能在本土而不是到海外积累经验和资源,从而有助于其更好地经营企业。此外,本文发现女性“贤妻良母”的社会角色是女性家族二代继承人相比男性继承人经营表现更差的另一个后天因素。本文的研究工作不仅丰富了相关文献,而且相关结论对于家族企业继承人的培养和传承实践具有重要的启示。
关键词:
家族企业 二代继承人 性别差异 企业绩效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杨在军
近代以来,家族财产继承方式与工商企业关系的论述存在明显空间差异。传统以集中继承为主的西方,理论和实践却均倾向于分散继承;传统以分散继承制为典型的中国,理论界却对分散继承更多持否定态度。对近代以来中外工商业家族财产继承史实的梳理发现,工商业家族普遍倾向于分散继承。因此,就分散继承与工商企业发展持消极态度的传统观点值得进一步商榷。
关键词:
近代 家产继承 工商企业 理论与实践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杨在军
近代以来,家族财产继承方式与工商企业关系的论述存在明显空间差异。传统以集中继承为主的西方,理论和实践却均倾向于分散继承;传统以分散继承制为典型的中国,理论界却对分散继承更多持否定态度。对近代以来中外工商业家族财产继承史实的梳理发现,工商业家族普遍倾向于分散继承。因此,就分散继承与工商企业发展持消极态度的传统观点值得进一步商榷。
关键词:
近代 家产继承 工商企业 理论与实践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方健
唐宋时代,由于农业生产力的提高,粮食作物的增产,为经济作物的发展创造了条件。随着种茶和加工技术的进步,茶园的扩展,茶产地有了延拓,茶产量也呈同步增长态势。另一方面,作为饮料的商品茶,已从“旧时王谢堂前燕”而“飞入寻常百姓家”。如米盐一样,成为不可或缺的人民生活必需品。生产和消费刺激的双重诱导,促使茶产量得以大幅度提高。以数理统计的方式推算唐宋的茶产量,是十分困难的课题。这不仅因为有关唐茶产量的资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成荫
本文通过考察节日游乐社会环境主要因素的历史变迁、社会功能及历史意义,揭示出唐宋都城变革在日常生活领域中的某些表现及特征。节日游乐社会环境主要因素的历史变迁表现为官方公共服务日渐强化、生活服务业不断进步。官方公共服务与生活服务业具备正、负、中三面兼有的社会功能,在日常生活领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推动唐宋都城变革的力量之一,又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历史演进。
[期刊] 求索
[作者]
李超
南宋前期,以张浚为代表的主战派的恢复理念主要表现为:政治上,将君主的信任作为恢复前提;军事上,将军队作为恢复的根本力量,在兵源上偏重西北士兵;财政上,为尽快筹集用兵所需财力,采取增加赋税的税收政策;用人上,重用具有突出军事和理财能力的才吏官员。这种恢复理念得到了当时另一位主战派宰相吕颐浩的认同,构成了南宋前期主战派官员恢复观的主流。但这一带有重军轻民、重才轻德特征的恢复观却存在着显著弊端,高宗在淮西兵变后转向和议,即与此密切相关,一定程度上构成了南宋未能实现恢复的深层原因。
关键词:
南宋 张浚 吕颐浩 恢复观 《中兴备览》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肖瑞峰
作为宋韵文化的典型代表,苏轼从多个维度丰富了宋韵文化的底色,成为中国文化艺术史上巅峰级的人物和神话般的存在。宋韵文化的精神特质在苏轼身上映现得尤为集中与明晰。如果对宋韵文化进行取样分析的话,那么最好的样本非苏轼莫属。苏轼一生三度任职浙江,以他在浙江的政治与文化活动为中心视点加以考察,足以得出他堪称宋韵文化之样本的研究结论。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田晓忠
作为沟通帝制国家与"富民"阶层的税收制度,唐中期发生了从以人丁税为主的租庸调向以资产税为主的两税法转变。两税税制改革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新形势,通过改革明确了在国家主导下的"富民—国家"权责利益关系。进入宋代以后,两税税制得以延续,"富民"成为向国家纳赋的主要对象和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群体。但占有大量田土的"富民"阶层不断从国家税制漏洞中以各种方式逃避赋税,官府在进行必要弹压的同时,进一步全面推进和深化了唐代以来的税制改革。方田均税和经界法就是宋廷推动的税制改革和厘正与富民关系的重要举措。此番改革结果表明,围绕财赋收益,"富民"与国家进行了反复的博弈,但"富民"阶层并未由此发展成为与帝国对立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