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418)
2023(7548)
2022(6425)
2021(5974)
2020(5021)
2019(11360)
2018(10984)
2017(21954)
2016(11984)
2015(13297)
2014(13082)
2013(12756)
2012(12185)
2011(11042)
2010(11407)
2009(10684)
2008(10546)
2007(9536)
2006(8702)
2005(7940)
作者
(31446)
(26093)
(25974)
(25199)
(17243)
(12356)
(11970)
(9986)
(9909)
(9706)
(8889)
(8867)
(8367)
(8344)
(8321)
(8181)
(7782)
(7691)
(7631)
(7594)
(6699)
(6386)
(6327)
(6095)
(6026)
(5990)
(5818)
(5801)
(5235)
(5137)
学科
(53725)
经济(53662)
管理(37335)
(35984)
(28373)
企业(28373)
方法(26681)
数学(24559)
数学方法(24320)
(16294)
(15896)
中国(15017)
(11498)
业经(10955)
(10683)
贸易(10677)
地方(10585)
农业(10442)
(10385)
(9776)
银行(9776)
(9675)
(9433)
财务(9414)
财务管理(9394)
(9326)
(9100)
金融(9100)
企业财务(9023)
技术(7304)
机构
大学(168448)
学院(167174)
(76484)
经济(74981)
管理(67910)
理学(57988)
理学院(57499)
管理学(56768)
管理学院(56438)
研究(53487)
中国(43918)
(39573)
(34086)
财经(30490)
(27742)
(27271)
中心(26916)
科学(26889)
经济学(24641)
(24550)
财经大学(22485)
经济学院(22405)
(21782)
研究所(21505)
北京(21503)
(21288)
师范(21161)
(21158)
(19345)
业大(19296)
基金
项目(105767)
科学(85598)
研究(83280)
基金(79155)
(65920)
国家(65311)
科学基金(57809)
社会(55431)
社会科(52858)
社会科学(52851)
基金项目(39991)
教育(39062)
(39048)
编号(34486)
自然(34224)
资助(33504)
自然科(33488)
自然科学(33484)
(32950)
自然科学基金(32912)
成果(30094)
(25253)
国家社会(23589)
课题(23307)
重点(23264)
教育部(22866)
(22485)
人文(22431)
(21840)
(21796)
期刊
(83830)
经济(83830)
研究(55475)
中国(32165)
(30195)
管理(24986)
(23220)
金融(23220)
教育(19721)
(19619)
学报(19101)
科学(18793)
大学(16207)
财经(15962)
学学(14707)
技术(14074)
经济研究(13863)
(13650)
业经(13216)
农业(12530)
问题(11349)
(10582)
图书(9911)
理论(9144)
统计(8793)
国际(8499)
技术经济(8471)
实践(8200)
(8200)
(7884)
共检索到2612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刘海峰  朱佐想  朱沛沛  
选择“大量小质”的混合研究设计,探究高考科目从“3+文综/理综”到“3+3”再到“3+1+2”,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促进公平公正”“促进科学选才”“促进高中与大学衔接沟通”四个维度上所体现的政策变化逻辑。研究发现:第一,从“3+文综/理综”到“3+3”,再到“3+1+2”自主选科的变革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沟通能力和增进学生心理健康方面作出了积极探索,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上所发挥的作用仍有限;第二,“3+1+2”相比“3+3”对家庭经济投入与父母精力投入的要求更低,相比“3+文综/理综”能更好地维护学生差异化发展的平等权利;第三,“3+3”最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改变“一考定终身”与选拔偏科学生,其次为“3+1+2”,最后为“3+文综/理综”;第四,从“3+文综/理综”文理分科到“3+3”“3+1+2”自主选科的变革有助于学生实现职业规划,从“3+3”到“3+1+2”的变革,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学生选择大学专业的自由度以及降低了学生对录取结果的满意度。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禹薇  胡中锋  
考试公平还是区域公平是高考招生政策公平性论争的关键。根据罗尔斯的正义论,考试公平的适用前提是教育公平,否则只能是形式上的公平。区域公平要求高考招生对西部进行倾斜,是机会均等原则的本来要求,也是补偿原则的现实体现。空间分化、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和教育资源配置等事实表明我国区域发展很不平衡,这是实施高考差别招生政策的根本原因。尽管高考扩招显著提高了所有省份的入学率,但东西部差距依然较大。不过,高考招生区域差异政策也取得了实质成效,在精英大学入学率方面,东中西部已不存在实质性差异,该政策在保证区域公平的同时也实现了优秀人才选拔的目的。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边新灿  
恢复高考45年来,高考招生的准入政策在考前学历要求总体上相对稳定的同时,在年龄、婚否等规定上经历了从限制到放开的变化,在禁止高考移民的同时逐步放开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地参加高考的限制;高考招生的照顾奖励政策经由“加分投档”“降分投档”,演变成高考加分政策;高考加分政策经历了从发展到调整规范的过程。这些变化在表面上形成了反向运行或钟摆现象。在实质上,无论是高考准入、加分政策的变迁,还是整个高考招生制度的改革完善,都受制于四条基本原则和基本规律:第一,为国选才的基本原则与高考招生的外部联系规律;第二,育人为本的基本原则与高考招生的教育规律;第三,科学评价的基本原则与高考招生的考试规律、评价规律;第四,社会公平的基本原则与公共资源分配规律。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是引领和统帅高考招生政策变迁和制度演进的灵魂。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郑石明  邬智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研究和制定科学的教育公平政策对于保障人民教育机会公平、提升教育质量和推动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的国家教育公平政策为研究对象,梳理教育公平政策的研究进展和变迁轨迹,提炼教育公平政策关注的重要问题,分析教育公平政策变迁的逻辑、起因与动力。同时,借鉴国外教育公平政策研究经验,指出我国教育公平政策的转型方向:教育公平建设进入变革时期,即追求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为全面完成十九大所提出的教育公平建设目标,制定和执行科学的教育公平政策提供有力支撑。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敬锁  徐鹏民  徐健  王秀华  
从公共政策的视角,将中国科技特派员政策划分为逐步试点、示范推广、深入推进和全新发展4个阶段,研究发现:宏观和微观双动力及其相互作用是推动科技特派员制度变迁的根本原因,构建由科技特派员、农户、产业化主体等构成的利益共同体与农户增收之间因果关系链,进而实现乡村振兴是科技特派员制度演化的最终目的;中国科技特派员制度已从专注技术推广的科技性政策演化为注重技术与市场有效对接的综合性制度安排,搭建科技特派员与产业化主体等资源融合的农业科技服务协同平台将成为科技特派员制度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潘懋元  朱乐平  
高职教育政策事关高职院校的生存发展,是高等教育研究的重要命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职教育政策变迁历经需要发展主导型政策阶段、巩固发展主导型政策阶段、改革发展主导型政策阶段与深化发展主导型政策阶段。我国高职教育政策变迁深受经济体制、管理模式及传统文化观念等深层结构因素影响。各阶段发展方式呈现较强的路径依赖现象,政府和高职院校的理性选择影响政策变迁。推动产业转型、变革管理机制和满足个体需求是高职教育政策的变迁的主要动力。
[期刊] 情报杂志  [作者] 孙宇  冯丽烁  
[目的/意义]互联网治理公共政策已经成为我国进行互联网治理的重要手段,了解互联网治理政策的特征和变迁逻辑对于发现我国互联网治理特征、优化未来互联网治理体系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方法/过程]采用文本分析法,以280份政策文件为分析对象,构建了政策议题、政策主体及公共政策价值取向三大分析单元,对政策类型、政策周期、发文单位和政策关键词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结论]研究表明,中国互联网治理政策变迁可分为三个阶段,并认为合作治理渐趋成为中国互联网的治理方式,安全始终是中国互联网治理的价值取向。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肖昊宸  张克非  
经济结构调整是贯穿新中国70余年经济发展史的主线之一,呈现出鲜明的阶段演进轨迹和系统的政策逻辑。从历时性的角度看,随着经济基本面的持续向好和发展任务要求的扩充与提高,中国经济已经从新中国成立初到改革开放前的恢复性调整阶段,进入当前新常态下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中心的全方位战略性调整阶段。从共时性的角度看,通过分析以往几次大的调整和当下正在进行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以提炼出维护稳定的安全原则、保持增长的发展原则、改善民生的普惠原则三条政策原则。同时还可以总结出四个方面的具体经验和启示,即以宏观调控保障和促进结构调整、以微观结构调整托举和深化宏观结构调整、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作为防风险与稳增长的结合点、以制度创新与结构调整的融合作为政策的未来长期取向。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陆钰凤  刘进  许庆  
本文探讨了21世纪以来中国化肥减量政策变迁及其内在逻辑。本文发现,中国从化肥行业和化肥施用两方面“双管齐下”推进化肥减量,其中,化肥行业市场化改革是在内外因素共同作用下渐进开展,大致经历了“主动改革—被动改革—主动改革”的历程,其目的是优化化肥供给,为农民正确购买和施用化肥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在化肥施用方面,基于中国农业经营主体数量庞大且存在较大异质性的现实,政府从技术推广和制度变革两个维度对不同农户实施差异化措施,意图对农户的化肥施用行为进行直接干预,是推动化肥减量的主要手段。本文认为,接下来要继续从化肥行业和化肥施用两方面、遵循差异化政策思路推进化肥减量。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海燕  李秀菊  
食品安全关系到民众的健康,食品安全事件的密集出现需要我们重新反思食品安全政策。我国食品安全政策从2001年始历经几次变迁,食品安全政策不是在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之间的选择,实际上是相关制度安排的选择,它是政府界定食品生产企业和消费者选择集的制度安排。由于人们偏好变化引起制度变迁推动了食品安全政策的变迁,食品安全政策重新配置了消费者和食品生产企业的选择机会。食品安全政策的分析建立在社会福利函数的基础上,以及辨别清楚政策工具和政策手段。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王富伟  
独立学院是一种中国特有的高等教育组织形式。从政策变迁的角度看,它具有"先发展后规范"的特征。它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公办型独立学院"和"民办型独立学院"两种基本类型,但中央政策一直试图将其作为民办教育的一种类型来进行规范管理,两者之间的逻辑差异致使独立学院一直未能成为一种稳定的制度模式。本文借助组织分析中的多重制度逻辑理论框架试图对此进行解释。本文认为,在社会转型的基本制度背景下,政府、市场、家庭和教育多重制度逻辑的动态变迁以及相互作用造成了独立学院的制度化困境,应从高等教育多样性的角度重新思考包括独立学院在内的高等教育制度变迁。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孙家明   李寒梅  
职普融通既是我国教育结构优化和教育体系完善的关键内容,也是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运用历史制度主义分析范式,以职普融通政策文本为基础,分析发现:职普融通政策经历前期渗透、探索推进、体系构建和深化发展四个时期;制度环境、社会需求和文化观念等构成职普融通政策变迁的深层结构;受退出成本、学习效应、协调效应和适应性预期影响,职普融通政策变迁体现出强劲的路径依赖特征,同时存在以重大事件为表现形式的“关键节点”。故政策制定者在推进职普融通政策创新时,需要完善配套政策体系,提升政策治理能力;健全多元主体参与机制,形成协同推进动力;优化政策实施环境,强化政策执行效力。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李鹏  石伟平  
高考改革是职业教育从"层次"到"类型"的关键。新时代中国职业教育高考改革在现实问题、社会需求和教育发展的驱动下,致力于建立更加公平、更加开放和更加突出实践的类型特色职教高考制度,从考试内容、考试方式与招录机制方面进行创新。但职业教育高考改革也受到绝对公平与相对公平、类型独立与横向融通、灵活多样与高效易行、深度变革与成本控制等多重矛盾的交互影响。因此,职业教育高考改革亟需强化政府责任,建构国家统筹的改革治理机制;探索分散试点,贯彻渐进推动的改革实践思路;坚持创新驱动,采取重点突破的改革任务攻略。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敏  刘为宁  张园园  
[目的]该文通过系统梳理中国畜牧业清洁生产政策的发展脉络、归纳畜牧业清洁生产政策的内容、重点以及不足,深度剖析畜牧业清洁生产政策的内在逻辑,以期完善中国畜牧业清洁生产政策体系、推进畜牧业清洁生产进程、实现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方法]基于“北大法宝”平台汇总的865篇畜牧业清洁生产政策,运用Rost Content Mining 6.0,该文梳理了中国畜牧业清洁生产政策的变迁过程及其内在逻辑。[结果]在1996—2005年的政策萌芽期,政策描述笼统且不聚焦,多为方向性、概念性的表述;在2006—2014年的起步探索期,政策开始涉及到核心问题,为系统化政策体系建设奠定良好基础;在2015—2018年的蓬勃发展期,政策侧重于技术支撑和项目支撑,形成了主体明确、分工协作的制度环境;在2019—2021年的政策稳定期,管理政策与技术政策相融合,多元化落实方式的政策集中出台,以保障政策实施效果。[结论]纵观中国畜牧业清洁生产政策变迁过程发现,中国畜牧业清洁生产政策逐步由国家主导转为国家引导,地域差异特征明显,政策细致化程度不断提升,政策落实方式日益多样化。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阎光才  
40年来我国注重效率的项目制宏观政策取向,具有行政科层与市场竞争双重逻辑嵌套的特征,它推动了高校内部组织结构与制度的快速变迁,使得高校基于指标生产的组织特征愈加凸显,进而影响到微观层面个体的工作动机与行为。当前有必要反思这一政策取向所带来的相关效应,减少政府过多项目发包,还原项目的资源本质并回归学术组织本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