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784)
- 2023(9247)
- 2022(7367)
- 2021(7253)
- 2020(5738)
- 2019(12747)
- 2018(12865)
- 2017(21613)
- 2016(12738)
- 2015(14264)
- 2014(14040)
- 2013(12579)
- 2012(11859)
- 2011(10784)
- 2010(11363)
- 2009(10324)
- 2008(10219)
- 2007(9534)
- 2006(8452)
- 2005(7720)
- 学科
- 管理(37027)
- 济(35146)
- 经济(35095)
- 业(32661)
- 企(29298)
- 企业(29298)
- 教育(22128)
- 中国(18806)
- 技术(16635)
- 理论(14321)
- 学(12464)
- 技术管理(11481)
- 制(10745)
- 农(10585)
- 教学(10557)
- 财(10242)
- 方法(10199)
- 业经(10000)
- 银(8635)
- 银行(8617)
- 体(8511)
- 行(8370)
- 融(8180)
- 金融(8172)
- 地方(7439)
- 数学(7010)
- 策(6905)
- 发(6869)
- 数学方法(6849)
- 农业(6773)
- 机构
- 大学(169576)
- 学院(165364)
- 研究(60749)
- 济(55873)
- 管理(54957)
- 经济(54221)
- 理学(45623)
- 理学院(44966)
- 管理学(44072)
- 管理学院(43694)
- 中国(40884)
- 京(38280)
- 科学(35444)
- 范(33662)
- 师范(33403)
- 教育(33336)
- 所(29890)
- 财(29290)
- 江(29250)
- 师范大学(27103)
- 研究所(26827)
- 中心(26563)
- 北京(25252)
- 技术(24144)
- 州(23033)
- 农(22775)
- 院(22145)
- 财经(21869)
- 职业(21172)
- 业大(20580)
- 基金
- 项目(102831)
- 研究(86335)
- 科学(82436)
- 基金(68502)
- 家(58676)
- 国家(57937)
- 社会(51334)
- 科学基金(49051)
- 社会科(48152)
- 社会科学(48143)
- 教育(48089)
- 省(43626)
- 划(38104)
- 编号(37718)
- 基金项目(34799)
- 成果(34676)
- 课题(31099)
- 自然(28093)
- 自然科(27478)
- 自然科学(27470)
- 创(27118)
- 自然科学基金(27010)
- 年(26117)
- 资助(25799)
- 重点(24858)
- 创新(24133)
- 部(23585)
- 发(23451)
- 规划(23370)
- 项目编号(23181)
- 期刊
- 济(69834)
- 经济(69834)
- 研究(64399)
- 教育(60974)
- 中国(50938)
- 学报(24889)
- 管理(24535)
- 财(24237)
- 科学(22242)
- 农(21103)
- 技术(20852)
- 大学(20420)
- 学学(17130)
- 职业(16248)
- 融(14873)
- 金融(14873)
- 农业(13845)
- 财经(12171)
- 坛(11553)
- 论坛(11553)
- 业经(11018)
- 经济研究(10771)
- 图书(10766)
- 经(10701)
- 技术教育(10594)
- 职业技术(10594)
- 职业技术教育(10594)
- 科技(10118)
- 发(8344)
- 问题(8246)
共检索到2776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刘振天
实体论哲学奉行世界有着不变的本体或普遍的本质,它规定着万事万物的存在及运行秩序。实体论在发展观上是决定论的,历史观上是保守的。深受实体论哲学影响的传统教育教学观念及其实践根本阻碍了创新教育及创新人才培养。造就时代需要的创新人才,必须破除实体论教育哲学,确立以主体性和能动性为核心的实践论教育哲学,并以此为基点,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创新教育体系,重审教育本质与目的,改进教育治理结构,变革评价机制,加快教育数字化转型。
关键词:
实体论 实践论 创新人才培养 学生中心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伟廉
高等教育研究的创新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可以遵循。教育研究的真谛在于解决教育活动中出现的各种需要解决的问题。高等教育研究在解决问题方面具有自身的特点 ,仅仅依靠研究者自身的创新 ,并不能保证高等教育研究成果在实践中发挥作用。高等教育研究者在高等教育创新问题上应转变研究思想 ,把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关键词:
高等教育 研究 创新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马维娜
文章借助于对布迪厄的场域理论及其最终指向的分析 ,对当下教育实践中的反思以及与其相关联的教育行为的品质和教师的品质进行批判性再反思 ,既提供了另一条研究反思的路径 ,又将教育反思的最终旨归指向“改造性实践”。
关键词:
场域 反思 实践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吟
近十几年高职教育发展很快,规模渐大,但问题不少,前景也让人困惑。究其根本原因,高职教育被传统的小教育观所左右。新的时代背景下必须树立全新的大职业教育观,从根本上对高职教育进行重新认识,厘清高职教育的根本责任与作用,解决高职教育发展障碍,着力培养复合型创新型技能人才,还高职教育的本来面目。
关键词:
高职教育 大教育观 创新 变革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曹培杰
创客教育掀起了一股席卷全球的教育变革浪潮,被视为撬动传统教育的支点,但在实践中存在表面化、学科化、技术化等误区。创客教育是创客文化在教育领域的投射,是学校践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关键路径,其核心价值体现在:突破过于注重知识与技能的育人目标,聚焦21世纪核心素养;突破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课程结构,倡导跨学科课程统整;突破过于强调教师主导的教学结构,注重学习方式变革。创客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需要重构学习方式,让学习在真实情境中自然发生;需要重建课程体系,让知识在课程统整中融会贯通;需要重塑学校功能,让教育在
关键词:
创客教育 核心素养 跨学科课程 深度学习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志刚
高等教育观念创新在高等教育创新中居于核心和首要地位,是高等教育创新的先导性因素。高等教育观念创新具有整体性、层次性、发展性、超前性和实践性特征。知识经济时代的严峻挑战,科学技术发展综合化趋势的直接影响,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内在要求,是高等教育观念创新整体化取向的主要原因。树立高等教育观念创新的整体意识,加强创新主体与实践主体的互动与对话,实现三级教育观念创新的整合,构建高等教育观念创新的社会支持系统,是进行高等教育观念创新的整体化策略选择。
关键词:
高等教育观念 创新 整体化
[期刊] 清华金融评论
[作者]
洪粮钢
宁波保险业在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中探索出了小额贷款保证保险、险资直融产品、科技保险和以"保险+服务"为特征的风险减量管理模式。本文介绍了宁波保险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创新实践,并对未来发展方向做了展望。2016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会省市共建的宁波保险创新综合示范区,升级为全国唯一的国家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试验区落户宁波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白国强
<正>习近平总书记首创提出的新质生产力理论,具有突出的创新意义。它关联和联通了政治经济学诸多理论范畴,是一次深刻的“术语革命”。这一理论有着明显的实践指向,成为新时代实践创造的新航标。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彭泽平 靳玉乐
新中国成立60年来,党和国家对民族教育的认识日益深化。在民族教育价值论方面,党和政府不仅重视民族教育对于实现民族平等、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的意义,而且强调了其对于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价值,将其视为促进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性工程;在民族教育方法论方面,强调民族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要实事求是,从民族和民族地区实际出发,因民族、因地区制宜;在民族教育发展战略思路方面,强调要加大对民族教育的投入与扶持力度、实施"低重心"的发展战略、大力发展民族师范教育培育合格民族师资、加强对民族教育的组织领导。新中国建立以来民族教育观念的创新与更新,为新中国民族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认识基础。
关键词:
新中国 民族教育观 创新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毛向辉
在教育中,始终有着两个相互依存却又相互矛盾的功能:传承和创新。传承是让人们世代继承先辈们已经了解的知识;而创新则是让学习者去探索未知的领域。传承和创新相互对立却又互为补充,并在对立中体现了教育的本质内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丁任重 徐志向
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基于历史、全球、现实的战略思维深图远虑的智慧结晶,内在规定了科技创新必须与社会发展、经济增长、改善民生紧密结合的战略定位,科学指明了重视基础研究、瞄准科技前沿、加快成果转化、勇于自主创新、发展绿色科技的战略导向,具体涵盖了推进人才队伍建设、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促进高端产业发展、加强国际交流合作的战略部署,深刻蕴含了坚持党的领导、强化政策扶持以及务求实效的实践指向,为指导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提供了科学明确的行动指南。
关键词:
科技创新 科技革命 世界科技强国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燕
改革开放30年以来,特别是1998年提出建立公共财政框架体系后,在我国政府预算领域推进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各项改革通过实现公共财政所要求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在提高预算的完整统一性、规范准确性、安全可靠性、科学有效性、公开透明性和政策能动性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本文试图沿着上述脉络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预算领域中的重要改革成果进行梳理和总结,以期能正确地回顾过去、正视现实、展望未来,促进改革向纵深发展。
关键词:
政府预算 改革 创新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范远波
教育理论内在隐含着实践指向和为实践提供方法论启示的可能,但这种可能要成为现实还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教育理论工作者自身目中无人、心中无情、胸中无境的"三无"状态是导致教育理论实践指向缺失的重要原因。教育理论工作者必须正视这一现象,认真考量教育理论研究、呈现、教学等工作与教育理论所折射出的体验性、思辨性和拓展性特点的联系。
关键词:
教育理论 实践指向 教育实践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黄世忠
“三重底线”理论和共享价值创造理念均要求企业在为股东创造经济价值的同时,致力于为其他利益相关者创造社会价值和环境价值,唯有如此,企业才能永续经营,真正成为对利益相关者负责的社会担当型和环境友好型企业。本文以蚂蚁集团2022年度的可持续发展报告为基础,结合对蚂蚁集团的实地调研,分析了蚂蚁集团统筹兼顾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环境价值的共享价值模式,总结了蚂蚁集团案例的启示意义。本文认为,蚂蚁集团的可持续发展报告通篇贯穿着共享价值创造的理念,体现了“共创、共享、共生”的价值创造新思维,在ESG时代颇具借鉴意义。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李子建 尹弘飚
课程与教学的关系是课程与教学论的一个基本问题,学者们对此问题向来持不同看法。在归纳了诸多观点的基础上,本文试图探询课程与教学之间复杂关系的成因。从理论层面上来看,课程与教学均是一个多义的概念,并且在不同范式中二者也各有侧重;从实践层面上来看,课程与教学的关系随着宏观脉络发生转变,而且各种教育持分者群体所关注的事项也有差异。如何处理课程与教学之间的关系仍然是一个开放的、有待深入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
课程 教学 关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