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34)
- 2023(1600)
- 2022(1398)
- 2021(1428)
- 2020(1222)
- 2019(2586)
- 2018(2561)
- 2017(4778)
- 2016(2485)
- 2015(2825)
- 2014(2788)
- 2013(2755)
- 2012(2564)
- 2011(2412)
- 2010(2466)
- 2009(2458)
- 2008(2424)
- 2007(2341)
- 2006(2250)
- 2005(1922)
- 学科
- 济(11280)
- 经济(11148)
- 学(6714)
- 企(5483)
- 企业(5483)
- 理论(5330)
- 管理(5230)
- 业(4884)
- 方法(4637)
- 和(4425)
- 中国(3967)
- 业经(3867)
- 社会(3654)
- 农(3182)
- 经济理论(3070)
- 教育(2925)
- 企业经济(2921)
- 经济学(2603)
- 财(2352)
- 制(1922)
- 农业(1661)
- 障(1645)
- 保障(1640)
- 社会保障(1640)
- 数学(1620)
- 福利(1606)
- 数学方法(1601)
- 工作(1524)
- 策(1436)
- 地方(1399)
- 机构
- 大学(39627)
- 学院(37281)
- 济(14208)
- 经济(13891)
- 研究(13585)
- 管理(13207)
- 理学(10998)
- 理学院(10829)
- 管理学(10641)
- 管理学院(10549)
- 中国(9214)
- 京(8369)
- 科学(8048)
- 财(7379)
- 所(6829)
- 范(6767)
- 师范(6724)
- 研究所(6064)
- 江(5924)
- 中心(5828)
- 财经(5820)
- 师范大学(5561)
- 北京(5401)
- 农(5256)
- 经(5208)
- 社会(4995)
- 经济学(4890)
- 教育(4819)
- 州(4581)
- 业大(4414)
共检索到606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强
中国自古就有儒教的概念,从现代的角度出发,其中即包括具有宗教性的“儒教”,也包括具有哲学性的“儒学”。宗教社会学认为宗教是社会的象征,它建构一种生活方式作为神圣价值让人们去追求。儒教以实现王道为己任,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发挥着政治、法律、道德、宗教等功能,中国传统宗教的人本主义倾向使得儒教与世界三大宗教不同,从宗教社会学的角度看儒教是一种官方宗教、一种工具性宗教、一种宗法伦理宗教。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孙长虹 徐朝旭
在关于儒学是否宗教的问题上,杜维明摒弃了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思维方式,认为其具有宗教性。"天人合一"为儒学宗教性提供了本体依据,人分享了天地的创生性,逻辑上必然带来人的神圣性、人与人的关系及处理人际关系的道德的神圣性,神圣性是儒学宗教性的重要表现。杜维明认为不同于其它宗教,儒家宗教性是内在超越,主要体现为超越物质、超越自我,在现世中实现作为人的价值和终极意义,体现了自我救赎的理念。杜维明关于儒学宗教性的论断有利于拓展当代儒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有利于开展文化对话、交流和合作,体现了高度的文化自信和自觉。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胡宇萌
湖南一家零售企业的总经理,管理着几十家超市、百货,今年带着500多名员工分10次到许昌学习胖东来。"每次几十人,高层、中层、基层轮流来,每次都有收获,每次学习回去我们都能提升一大截。就是这样学,我们与胖东来的差距还是特别大。"这位总经理边说边摇头,"胖东来真不是想学就能学会的。"一名企业家一语道破玄机:"胖东来表面的东西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丁根林
当前部分大学生对宗教普遍持宽容态度,甚至还主动接受宗教的影响,存在宗教暧昧现象。在调查分析大学生宗教暧昧特征及其原因的基础上,高校要注意做好正面引导工作,帮助大学生科学认识宗教;要积极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塑造健全、健康的人格;要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培养大学生的科学精神;要采取合法有效的监管,构建抵制宗教渗透的预警机制。
关键词:
大学生 宗教暧昧 社会学解析 引导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刘琳
宗教传统对公司财务和社会激励行为的影响的研究属于经济学、财务学和社会学的交叉研究范畴。基于国内外相关文献,本文首先剖析了宗教传统对个人行为和企业管理行为的影响机理,并从宗教的公司治理约束和社会激励方面对已有研究进行了全面的综述,尤其是宗教对财务违规行为、投融资行为及慈善捐赠行为的影响,最后提出了相关研究的难点及研究展望。
关键词:
宗教传统 公司治理 社会激励 综述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晓彤
中国是个宗教多元化的国家,其中佛教对中国的影响最为广泛。通过深入研究佛教本土化特征,将会为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提供一些新思路,从而更好地促进社会稳定,促进民族团结,这不仅是社会发展对宗教的要求,也是宗教自身存在和发展的内在要求。
关键词:
佛教 本土化 宗教 社会主义社会 相适应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晓彤
中国是个宗教多元化的国家,其中佛教对中国的影响最为广泛。通过深入研究佛教本土化特征,将会为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提供一些新思路,从而更好地促进社会稳定,促进民族团结,这不仅是社会发展对宗教的要求,也是宗教自身存在和发展的内在要求。
关键词:
佛教 本土化 宗教 社会主义社会 相适应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晓彤
中国是个宗教多元化的国家,其中佛教对中国的影响最为广泛。通过深入研究佛教本土化特征,将会为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提供一些新思路,从而更好地促进社会稳定,促进民族团结,这不仅是社会发展对宗教的要求,也是宗教自身存在和发展的内在要求。
关键词:
佛教 本土化 宗教 社会主义社会 相适应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阮荣平 刘璐琳
基于宗教理性选择理论,提出宗教风险假说,认为风险以及风险应对能力是人们做出宗教选择的一个重要因素。从市场经济、贫困和弱势群体等角度,根据作者调查数据、国家统计数据以及其他全国和局部调查数据,对上述假设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1)市场经济中的宗教需求要高于计划经济;(2)市场经济越发达的地区,信教密度就越高;(3)弱势群体的宗教需求要高于强势群体。这些结果证明了宗教风险假说的合理性。最后依据该假说,提出针对当前农村"宗教热"政策建议主要有两点:(1)降低农村人口所面临的风险;(2)提高其应对风险的能力。
关键词:
农村 宗教热 风险 理性选择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柯杰升 罗必良
本文通过拓展宗教俱乐部模型,探究宗教信仰对人情异化的影响和作用机理,并结合2014年和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的混合截面数据,采用处理效应模型和拓展回归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宗教信仰能够有效减少居民家庭的人情支出;(2)宗教信仰对人情支出的替代及其影响机理具有城乡差异,在城市社区表现为人际信任的构建,在农村村社表现为群体互助的促进;(3)在多姓村庄中,宗教信仰可以替代宗族网络,发挥对村社人情的整合作用。文章认为,研究宗教信仰对人情异化的影响,既有助于深化对“促进社会团结、破解人情失范”等现实社会问题的理论认识,也有助于为社会转型背景下改善中国乡村自治和德治提供有益启迪。
关键词:
宗教信仰 人情礼数 社会纽带 乡村治理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陈冬华 胡晓莉 梁上坤 新夫
目前公司治理研究对法律及管制等正式制度较多关注,对非正式制度的研究较少,本文探讨了作为非正式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宗教传统对公司治理的影响。选2000年至2009年为观察期,以公司违规、盈余管理、审计意见类型衡量公司治理水平,检验了上市公司所在地的宗教传统对其公司治理的影响。研究发现,上市公司所在地的宗教传统越强,其越少发生违规行为,也更少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宗教传统亦能够显著抑制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并且,上述关系在法律制度环境较好的地区更为明显,表明法律制度(正式制度)与宗教传统(非正式制度)存在一定的互补关系。本文提供了宗教传统可以显著提高公司治理质量的正面证据,拓展了对新兴和转型经济体(...
关键词:
宗教传统 非正式制度 公司治理 法律制度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余汝艺 梁留科 朱国兴 朱红兵 李德明
旅游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上市成为提升景区发展力和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在资本前景的诱惑下,诸多宗教型景区萌发上市冲动,而引发突破社会伦理的热议。文章围绕宗教景区上市背后的宗教文化资本化的话题,以宗教社会学、马克斯·韦伯的现代性等为理论基础,从宗教存在逻辑与资本逻辑间张力角度,分析旅游语境下的宗教文化资本化现象。结论认为,包括旅游资本在内的现代资本为宗教的发展提供支撑资源,但资本的理性、世俗性与宗教的感性、神圣性间存在不可调和的张力。单纯市场化的宗教旅游发展模式会消解宗教赖以存在的根基,因此不是宗教旅游发展的最佳
关键词:
宗教型景区 上市 文化资本化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吴倬
宗教与哲学在形态上十分相似,它们都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都是抽象的概念形式的思想体系;都是“更高的即远离物质经济基础的意识形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49页)。但是,由于宗教在当前仍具有相当广泛的社会、文化基础,在世界范围内广大人民群众仍大多处于贫困、落后、愚昧之中;几千年来的宗教世界观已根深蒂固;在相当多的国家,宗教仍被作为维护社会秩序的意识形态工具加以扶持和利用,等等。这一切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阮荣平 郑风田 刘力
基于微观调查数据,本文考察了宗教信仰与社会冲突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相对于非信徒,信徒产生冤屈情绪、参与群体性事件的概率更高。宗教对冤屈情绪产生正向影响的原因可能是信徒因为其身份遭受了不平等待遇;宗教对群体性事件有正向影响的原因可能在于,宗教对冤屈情绪有正向影响同时宗教的组织性降低了群体性事件的参与成本。这些结果表明,宗教本身并不是社会冲突的根源,其在社会冲突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更多的是"工具"。
关键词:
社会冲突 宗教 群体性事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