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09)
2023(1353)
2022(1023)
2021(1029)
2020(918)
2019(1967)
2018(1865)
2017(3365)
2016(1883)
2015(2105)
2014(2009)
2013(1963)
2012(1956)
2011(1824)
2010(1914)
2009(1973)
2008(2031)
2007(1758)
2006(1683)
2005(1744)
作者
(5609)
(4664)
(4539)
(4505)
(3086)
(2211)
(2154)
(1866)
(1780)
(1599)
(1578)
(1576)
(1554)
(1527)
(1513)
(1451)
(1381)
(1322)
(1318)
(1305)
(1250)
(1135)
(1128)
(1106)
(1030)
(1030)
(1029)
(958)
(943)
(930)
学科
(9408)
经济(9401)
(6769)
管理(4317)
(3116)
(2763)
企业(2763)
方法(2678)
经济学(2660)
教育(2516)
理论(2467)
中国(2343)
数学(1892)
数学方法(1873)
(1865)
(1584)
金融(1584)
(1545)
银行(1538)
(1514)
(1412)
(1345)
(1332)
及其(1278)
业经(1209)
(1207)
思想(1148)
图书(1144)
(1142)
书馆(1126)
机构
大学(31049)
学院(28425)
(12024)
经济(11773)
研究(11679)
管理(8664)
中国(8374)
科学(7040)
(6972)
理学(6916)
理学院(6794)
管理学(6664)
管理学院(6594)
(6022)
(5654)
研究所(5451)
(5315)
师范(5268)
中心(4945)
经济学(4761)
北京(4618)
财经(4543)
师范大学(4414)
(4360)
(4178)
(4178)
经济学院(4063)
(3873)
业大(3583)
教育(3563)
基金
项目(16483)
科学(12769)
研究(12272)
基金(12049)
(10589)
国家(10495)
科学基金(8560)
社会(7939)
社会科(7362)
社会科学(7361)
教育(6122)
基金项目(5784)
(5727)
资助(5176)
自然(5150)
(5124)
自然科(5019)
自然科学(5018)
自然科学基金(4939)
编号(4885)
成果(4852)
重点(3923)
(3892)
大学(3434)
课题(3421)
教育部(3411)
国家社会(3404)
中国(3317)
(3288)
(3190)
期刊
(14553)
经济(14553)
研究(10660)
学报(6086)
中国(5907)
教育(5487)
科学(4672)
(4617)
大学(4357)
学学(3842)
(3475)
管理(3371)
图书(2956)
财经(2837)
经济研究(2822)
(2707)
金融(2707)
(2492)
农业(2295)
书馆(2238)
图书馆(2238)
经济学(2000)
技术(1787)
(1725)
问题(1694)
(1556)
理论(1478)
社会(1409)
情报(1329)
业大(1300)
共检索到468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晨  
宗教无疑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佛教在对待平等的认识上,主张宇宙万物本质上的平等,即"众生平等"。佛教认为,一切众生没有高低、贵贱之别,应一视同仁。平等心是一种高尚的人格素养和精神境界,该思想对于提升人类的个人素养、维护人权平等、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对社会历史、社会进步都有深刻的影响。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马晓梅  
在哲赫忍耶的尔曼里仪式上,"果碟"被视为圣餐,是道乘功修必不可少的神圣用品之一。"果碟"的象征意义源自哲赫忍耶门宦所崇尚的反对宗教世俗化,追求净化信仰的苏菲精神。"九品"是苏菲修行的最高境界,赋予"果碟"这一象征意义旨在从个体伦理修养的角度维系门宦制度下的等级秩序。随着哲赫忍耶门宦制度赖以存在的社会结构的根本性变化,宗教语义支配社会秩序和解释世界意义的功能逐渐弱化不可避免,当前,在尔曼里仪式中,"果碟"与"油香"、"宰牲"等仪式食物作为沟通人神的媒介,发挥着增强门宦内部认同与整合的功能。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孙凯珩  
大傩是秦汉时期在腊日前日,通过声势浩大的击鼓,来驱逐“疫鬼”、迎接新年的一种典型辟邪风俗,也是汉代颇具影响力的打鬼邪仪式。先秦时期,人们妄以巫术支配命运,战国时期又以楚国巫风最盛,汉在继承楚“好巫信鬼”后将其进一步发展,从而初见辟邪风俗端倪。这种风俗又在泛滥的迷信思想和修仙思想影响下,加快了发展速度。这一风俗的兴盛在已出土的大傩仪式汉画中得到印证。笔者将结合《巫傩之祭——文化人类学的中国文本》,从出土的大傩仪式汉画中,探析其蕴含的宗教人类学义理,希望为这一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价值。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任晓萍  
文章对现代宗族问题进行了综述,认为当代宗族的复兴与重建研究是学术界对于传统与现代这一组命题的继续追问与深入探讨。对传统和现代之间大关系进行研究,是人类学、社会学、历史学、政治学等诸多学科主要研究的内容之一。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郭晓宇  
文章通过"他者的目光",运用"主位"观察方法,发现当前高职院校开展生命教育过于注重生命知识的传授,过于看重教育的等级神圣性,过于重视技术工具理性。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生命教育要引向生命自觉,要回归生活实践,要构建完整体系。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戴达民  
空间人类学作为一个科学领域,它的研究历史还不长,“空间人类学”的综合性在于用定性的宗旨构成空间的方法和它固有的融于多学科的空间性。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晓彤  
中国是个宗教多元化的国家,其中佛教对中国的影响最为广泛。通过深入研究佛教本土化特征,将会为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提供一些新思路,从而更好地促进社会稳定,促进民族团结,这不仅是社会发展对宗教的要求,也是宗教自身存在和发展的内在要求。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晓彤  
中国是个宗教多元化的国家,其中佛教对中国的影响最为广泛。通过深入研究佛教本土化特征,将会为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提供一些新思路,从而更好地促进社会稳定,促进民族团结,这不仅是社会发展对宗教的要求,也是宗教自身存在和发展的内在要求。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晓彤  
中国是个宗教多元化的国家,其中佛教对中国的影响最为广泛。通过深入研究佛教本土化特征,将会为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提供一些新思路,从而更好地促进社会稳定,促进民族团结,这不仅是社会发展对宗教的要求,也是宗教自身存在和发展的内在要求。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强  
中国自古就有儒教的概念,从现代的角度出发,其中即包括具有宗教性的“儒教”,也包括具有哲学性的“儒学”。宗教社会学认为宗教是社会的象征,它建构一种生活方式作为神圣价值让人们去追求。儒教以实现王道为己任,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发挥着政治、法律、道德、宗教等功能,中国传统宗教的人本主义倾向使得儒教与世界三大宗教不同,从宗教社会学的角度看儒教是一种官方宗教、一种工具性宗教、一种宗法伦理宗教。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克里斯托弗·乌尔夫  李明明  
继以现象学、整体化和哲学为导向的教育人类学之后,在过去几十年里,以教育—历史为导向的人类学也日益兴起。它从对迄今为止的教育人类学研究的批判出发,突出强调其研究的双重历史性,同时也不忘对人类学的批判。属于历史教育人类学的重点研究范围的有:身体与感知、代际与性别、时间与空间。对其发展来说,历史与心态、文化性与跨文化性、跨学科性与跨国性这三个任务和研究领域极为重要。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李复新  瞿葆奎  
教育人类学是一门以人为研究对象的应用性边缘学科 ,虽具有悠久的思想渊源 ,但在教育科学知识的分类中 ,仍属年轻学科。代表这门学科的名称的形式之多、由来之久、演变之广 ,是教育科学其他分支学科中不多见的。学科的源起是“多元的”,我们可以把教育人类学的源起与发展宏观地划分为观念教育人类学时期和实体教育人类学时期。对于它的学科地位 ,国际学界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 ,归纳起来 ,可称之为“学科独立论”和“学科非独立论”。教育人类学是 1 9世纪末 2 0世纪初科学知识相互渗透与相互分化的产物 ,作为一个新的知识门类 ,它是以哲学、教育学和人类学的理论为基础的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丹尼尔·米勒  姬广绪  汪卓明  
数码人类学指数字技术在特定人群中兴起后的结果,也可以指数字技术在人类学研究方法中的应用,还可以指代对具体数字技术的研究。数字技术给人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它延展了今天的世界,并创造出一个全新的空间。人在和数字共舞时,线下生活的变化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字的含义。进而人类学家可以思考"人性"在今天数字时代的复杂意义。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瑞萍  马进  
宗教认同作为人类生命体进化过程中生命冲力的第一个阶段、第一个时期的产物,主要表现人类生命体本源自然的一面。国家认同作为人类生命体进化过程中生命冲力的第二个阶段、第二个时期的产物,主要表现人类生命体本源的社会一面。人类精神就是通过这样的历程不断进化、不断发展和不断完善。各民族共同体就是通过这个历程实现宗教认同到国家认同的发展和转变。在生命冲力作用之下人的生命体本源一方面产生了超社会现实的神话创造机制,一方面产生在社会现实之中的电影放映机认识机制。这两个机制的结合表明每个人身上都有一个无法摆脱的社会自我,社会自我发展的最高境界就是国家认同。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刘桂瑶  
佛禅宗教是一种历史积淀的文化现象,对中日文学的影响深刻而广泛。许地山和川端康成小说创作中的主人公往往具有忍辱精进,顺应天命,循乎本心,富于牺牲精神,并意图以崇高的精神之爱超脱世俗苦难和有限人生的佛禅宗教人格,成为中日文学史上的特殊产物。这些主人公还体现着特定的文化意识和文化性格,内涵很丰富:既有民族文化的土壤,又有外来文化的渗透;既有时代文化的折光,又有理想文化的昭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