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878)
2023(7099)
2022(5939)
2021(5289)
2020(4379)
2019(9888)
2018(9600)
2017(18985)
2016(10066)
2015(10944)
2014(11117)
2013(11120)
2012(10899)
2011(10256)
2010(10617)
2009(9726)
2008(9552)
2007(8577)
2006(7832)
2005(7441)
作者
(30602)
(26055)
(25678)
(24790)
(16657)
(12472)
(11730)
(9943)
(9663)
(9392)
(9083)
(8643)
(8586)
(8431)
(8334)
(7936)
(7689)
(7461)
(7400)
(7204)
(6692)
(6319)
(6256)
(5960)
(5958)
(5824)
(5740)
(5367)
(5323)
(5066)
学科
(70086)
经济(70036)
管理(25705)
(22898)
方法(21210)
数学(18958)
数学方法(18815)
地方(18714)
(17444)
企业(17444)
中国(13734)
地方经济(13289)
(12991)
(11863)
业经(11177)
(9699)
(9563)
(9452)
金融(9451)
农业(8551)
(8541)
(7923)
银行(7913)
(7822)
贸易(7816)
环境(7796)
(7701)
(7441)
经济学(7259)
(6893)
机构
大学(155794)
学院(154866)
(77745)
经济(76351)
研究(61655)
管理(53500)
理学(45539)
理学院(44927)
中国(44828)
管理学(44191)
管理学院(43889)
科学(35348)
(32834)
(32358)
(32005)
研究所(29006)
中心(26429)
财经(26352)
经济学(26272)
(25690)
(23894)
经济学院(23344)
(22997)
(21546)
业大(20884)
(20693)
北京(20638)
师范(20512)
农业(19802)
财经大学(19623)
基金
项目(99338)
科学(78602)
基金(73806)
研究(71244)
(65241)
国家(64759)
科学基金(54390)
社会(48456)
社会科(45998)
社会科学(45987)
基金项目(38324)
(36891)
自然(33625)
自然科(32860)
自然科学(32850)
自然科学基金(32291)
教育(32074)
(31543)
资助(30728)
编号(26220)
(23131)
重点(22935)
(22760)
成果(22085)
国家社会(21199)
(20212)
(19883)
教育部(19708)
课题(19155)
发展(18930)
期刊
(92941)
经济(92941)
研究(52626)
中国(29630)
学报(24743)
(24504)
(24008)
科学(22919)
管理(21211)
大学(18756)
学学(18048)
(17395)
金融(17395)
经济研究(16373)
农业(15866)
财经(14695)
教育(13451)
(12897)
技术(12784)
问题(11993)
业经(11446)
世界(9567)
(9508)
国际(9495)
技术经济(9159)
统计(8263)
(8219)
经济问题(7606)
(7233)
经济管理(6930)
共检索到2436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万志宏  
东亚地区进行汇率货币合作的可能性高度依赖于区域内国家参加合作的成本和收益。根据最优货币区理论,参与国之间的经济对称性,特别是宏观经济周期和所遭受冲击的对称性是决定汇率合作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分析了东亚各国(地区)的对称性、周期性波动因素,以及影响周期性波动的深层因素——供给和需求冲击的对称性,从而确定潜在的汇率合作成员伙伴区域,指出汇率合作的阶段性。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郑冠群  
利用我国1991年至2013年的关键宏观经济变量,构建了一个三区制自激励门限向量自回归模型(TRSETVAR),估计了一个产出方程、一个通货膨胀方程(Phillips曲线)、两个以货币供应量和信贷为工具的宏观调控政策方程。结果显示,关键宏观经济变量对于不同大小、方向、类型冲击的响应程度和吸收速度具有显著的非对称性,且这种非对称性特征依赖于经济所处的周期阶段。这一结果意味着宏观研究中传统线性模型的脉冲分析具有误导性,宏观调控的精确性需要进一步提高,将区制转换机制纳入结构宏观经济模型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肖强  司颖华  
本文首先选取我国多个金融变量,利用动态因子模型提取其共同因子,并对这些因子基于总需求方程缩减式构建了我国金融状况指数(FCI)。接着,基于互谱分析,从频域角度测度了FCI与产出和价格的关联性。最后,以FCI作为转移变量,建立了包含FCI、产出和价格的因子扩展的logistic平滑转移向量自回归(FALSTVAR)模型,基于不同金融状况视角,分析了金融状况指数代表的金融市场对产出和价格影响的非对称性。实证结果表明:第一,金融状况指数不仅与宏观经济具有相同的主周期,而且领先于产出和价格的变动;第二,在金融市场运行良好情形下,金融市场发展能有效地促进实体经济的增长,而在金融市场状况恶化情形下,金融市...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许祥云  廖佳  
基于分位数回归模型,笔者比较分析了金融危机前后东亚6种货币对人民币汇率波动的非对称性特点。研究结果表明:危机前更多地表现出国别之间的差异性,没有表现出非对称性,而危机后更多地表现出一致性,且主要在人民币贬值和"小幅"升值时才保持显著的相关关系,呈现出明显的非对称性特点。这主要是由金融危机前后全球宏观经济环境变动和各经济体汇率政策目标变化所决定的。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王倩  
东亚地区存在两个层面的宏观经济相互依存。第一个层面是东亚与美国经济的相互依存,第二个层面是东亚区域内部经济的相互依存。全球性金融危机充分体现了东亚和美国之间经济相互依存的不对称性,而这种不对称性是不能够长期持续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促使东亚加强区域、国际的经济协调,验证了相互依存理论的合理性。相互依存的东亚需要通过政策的协调解决宏观经济政策的外部性和溢出效应问题,因而东亚地区进行货币合作的可行性较高。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春峰  
一、导言:两种矛盾的观点 1997年7月开始的东亚金融危机引起了全球的广泛关注,其原因在于,与以往的金融危机相比(如1993年的欧洲货币危机、1994—1995的墨西哥危机),此次危机具有明显的特殊性和复杂性:第一,危机发生在经济高速增长,一直为经济学家视为良好典范的东亚五国(泰国、印尼、韩国、马来西亚、菲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颖岚  刘凯  
文章使用了马尔科夫机制转换回归模型和向量自回归模型(MSIH(2)-VAR(2)),考察了影子银行的非对称性宏观经济效应。实证结果表明:影子银行在"经济下行"区制比"经济上行"区制更明显地正向影响经济增长;影子银行的外生冲击对经济增长的短期影响比长期影响大;在不同区制和面临影子银行的外生冲击时,影子银行都正向影响货币供应量,且都不显著影响物价水平;在宏观经济不同区制转换的过程中,影子银行波动可以作为宏观经济波动的先行指标。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肖强  白仲林  
本文针对利率、汇率、股票价格和房地产价格等11个金融变量,利用动态因子模型得到共同金融因子,然后基于VAR模型构建了中国金融状况指数(FCI)。并且以FCI作为转移变量,建立了包含FCI、产出和价格的因子扩展的logistic平滑转移向量自回归(FALSTVAR)模型,分析FCI对宏观经济变量冲击响应对金融状况变迁的依赖性。实证结果表明,在不同金融状况下,FCI代表的金融市场对产出和价格的影响具有非对称性。在金融状况较好情形下,FCI对产出具有显著的正向冲击效应;而在金融状况恶化的情形下,FCI对产出具有显著负的即有害的影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颖岚  刘凯  
文章使用了马尔科夫机制转换回归模型和向量自回归模型(MSIH(2)-VAR(2)),考察了影子银行的非对称性宏观经济效应。实证结果表明:影子银行在"经济下行"区制比"经济上行"区制更明显地正向影响经济增长;影子银行的外生冲击对经济增长的短期影响比长期影响大;在不同区制和面临影子银行的外生冲击时,影子银行都正向影响货币供应量,且都不显著影响物价水平;在宏观经济不同区制转换的过程中,影子银行波动可以作为宏观经济波动的先行指标。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汪浩瀚  
对经济学基础的思考是经济学方法论的主要内容 ,而对微观与宏观经济基础的构建一直是现代经济学发展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 ,也是各宏观分支理论争论的焦点。自凯恩斯革命后 ,由于宏观经济学缺乏相应的微观经济基础 ,导致自 2 0世纪 6 0年代开始引发了为宏观经济学寻找微观基础的潮流 ;近些年来 ,又出现了尝试为微观经济建立宏观基础的后瓦尔拉斯宏观经济理论 ,这种新的理论试图超越微观基础 ,从而揭示现代各宏观经济理论纷争的实质
[期刊] 预测  [作者] 安辉  赵清  
每次金融危机爆发都会引起人们对区域货币合作的高度关注。亚洲金融危机催生了东亚货币合作的基石即以清迈倡议(CMI)为代表的区域救助机制,而此次危机后形成的标志性合作成果则是清迈倡议多边机制(CMIM)。本文正是基于上述事实通过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比较东亚地区过去30年和近10年经济冲击对称性的差异,以考察东亚地区货币合作基础的新特征和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东亚地区小国间的经济冲击对称性一直很高,并继续呈上升趋势;而近年来,最为显著的变化是以中日为代表的大国间的经济冲击对称性的显著提高,因而为东亚更深层次的货币合作奠定基础。鉴于此,本文认为东亚区域货币合作应适时调整为以"亚洲共同繁荣"为目标,由过去的...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黄梅波  熊爱宗  
经济冲击的对称性程度,是判断一组经济体是否可以进行货币合作的一个良好指标。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经济冲击的分解变量进行了重新选择,将东亚9个经济体的经济冲击分解为供给冲击、需求冲击和货币冲击。静态与动态实证结果都显示东亚目前的冲击对称性程度还不高。未来东亚货币合作的方向,除了在整体上继续推动东亚各经济体在各领域的合作外,重点是要推进大国之间的经济合作与协调。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经常项目差额亿美元日本印度尼西亚韩国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中国台湾1985491.7-19.23-7.58-6.00-0.36-0.04-15.37…1986858.3-39.1147.47-1.019.523.192.47…1987870.2-2...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柳欣  
自1998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中出现有效需求不足的特征,主要表现为长期经济增长趋势的下降、失业增加和物价指数的连续下跌。目前经济学界对这些问题的解释和政策建议都是以主流经济学为基础,力图通过调节总需求来改变当前的局面。本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唐晓彬  向蓉美  
文章利用多变量动态的Markov机制转换的状态空间模型,结合中国1992年第1季度至2009年第2季度的宏观经验数据对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协动性与非对称性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1992年以来,我国经济总体运行较为平稳,协动性特征显著但非对称性特征不明显,进而揭示出了此期间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特征与运行规律,从而为我国的宏观调控政策提供了一定的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