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177)
2023(9170)
2022(7563)
2021(7018)
2020(5568)
2019(12657)
2018(12211)
2017(22899)
2016(11788)
2015(13209)
2014(12597)
2013(12553)
2012(12137)
2011(11109)
2010(11063)
2009(10375)
2008(9791)
2007(8533)
2006(7865)
2005(7566)
作者
(32692)
(27496)
(27446)
(26534)
(17682)
(12975)
(12420)
(10709)
(10534)
(9867)
(9582)
(9049)
(8878)
(8849)
(8712)
(8553)
(8081)
(7958)
(7777)
(7253)
(7059)
(6514)
(6499)
(6386)
(6252)
(6210)
(5797)
(5546)
(5353)
(5344)
学科
(77344)
经济(77297)
管理(28752)
方法(25757)
(24730)
数学(23541)
数学方法(23440)
中国(20272)
地方(17570)
(16914)
企业(16914)
(15277)
(13483)
贸易(13475)
(13127)
业经(13110)
地方经济(12751)
(12157)
(11899)
农业(10689)
(10202)
环境(10135)
(10065)
金融(10065)
(9473)
银行(9467)
(9240)
(9181)
关系(8735)
产业(8590)
机构
大学(176726)
学院(174228)
(95098)
经济(93826)
研究(70395)
管理(62218)
中国(55050)
理学(52963)
理学院(52325)
管理学(51692)
管理学院(51354)
(39833)
(37825)
科学(36902)
(34662)
经济学(32949)
财经(32009)
研究所(31346)
中心(30234)
经济学院(29570)
(29439)
(25005)
北京(24717)
(23867)
财经大学(23791)
(23517)
(22330)
师范(22204)
科学院(21860)
研究中心(20354)
基金
项目(112214)
科学(90258)
基金(85728)
研究(84219)
(74695)
国家(74188)
科学基金(63161)
社会(59582)
社会科(56796)
社会科学(56785)
基金项目(43824)
(38527)
教育(36567)
自然(36535)
自然科(35719)
自然科学(35709)
资助(35132)
自然科学基金(35092)
(33230)
编号(31351)
国家社会(27408)
(26670)
(26215)
成果(25662)
重点(25639)
中国(25636)
教育部(23597)
人文(22535)
(22427)
发展(22326)
期刊
(108672)
经济(108672)
研究(61414)
中国(33114)
(29030)
管理(24317)
科学(23400)
学报(22772)
(21674)
经济研究(20336)
大学(18182)
(17826)
金融(17826)
财经(17508)
学学(17179)
(15386)
农业(15231)
问题(14439)
(14189)
技术(13659)
业经(13462)
世界(13419)
国际(13089)
教育(12072)
技术经济(10544)
统计(10003)
经济问题(8877)
(8814)
(8201)
经济管理(7728)
共检索到2760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韦森  
针对学界和政府部门存在的对中国经济现状和未来走势的不同判断,笔者认为,判断中国经济潜在增长速度和制定合宜的政府宏观政策的一个基本点是各行各业的平均利润率和资本回报率。根据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经济增长的经验,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整体下行是一个改变不了的自然趋势。由于过去为保增长而不计成本地扩大投资,直接导致高负债率和高杠杆率,现在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目标应该定在不是保增长而是保就业、去杠杆和防止中国经济出现大的金融危机和长期萧条上。目前中国政府合宜的宏观经济政策应该是:财政政策上应考虑总量减税,而不是结构性减税;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韦森  
针对学界和政府部门存在的对中国经济现状和未来走势的不同判断,笔者认为,判断中国经济潜在增长速度和制定合宜的政府宏观政策的一个基本点是各行各业的平均利润率和资本回报率。根据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经济增长的经验,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整体下行是一个改变不了的自然趋势。由于过去为保增长而不计成本地扩大投资,直接导致高负债率和高杠杆率,现在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目标应该定在不是保增长而是保就业、去杠杆和防止中国经济出现大的金融危机和长期萧条上。目前中国政府合宜的宏观经济政策应该是:财政政策上应考虑总量减税,而不是结构性减税;实行稳健和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央行应采取不主动干预人民币汇率的灵活汇率政策。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的关键还是在于我们的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改革。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黄志钢  刘霞辉  
本文通过将1985—2030年的时间跨度划分为四个阶段,分别运用基于人口、就业因素的恒等式分解法与标准生产函数分解法,分析了我国经济中长期增长趋势,两者都表明人口结构转型是近来及未来几年增长减速的主要因素。由于资本因素仍对我国经济增长贡献最大,如果未来过度依赖投资,低效的资本投入将会伴随人口"负利",把经济拖入过快的减速通道,而扭转这一切的枢纽则在于提升资本效率。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贺力平  樊纲  
2012年中国经济将基本完成这一轮软着陆过程,国内生产总值将从前些年过热的两位数以上增长速度,回落到8.5%左右的合理水平,并为今后几年较为平稳的增长奠定基础。这轮调整,本质上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前业已进行的调整的继续,是中国宏观经济回归正常增长轨迹的体现。在此轮下行调整中会有一些新的问题值得政策关注。总的看,宏观经济政策调整应当坚持及时和微调原则,并注意把握与结构调整和体制改革相结合的方针。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伟  
无论是从人均GDP水平还是从农业劳动力在全社会的就业比重来看,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都处于中等收入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中国当前最为严重的宏观问题是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失业率持续攀升,经济增长速度放慢,经济不活跃。产生这一系列问题的原因既有国际经济衰退的影响,也有国内长期内需不足的因素。针对这些问题,中国政府在总量政策、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结合方式、汇率政策、强调需求还是强调供给等宏观经济政策的四个方面作出了一系列的调整。关于中国经济未来的前景,近期主要是反衰退;中期是防滞涨;长期要解决的问题则是发展方式的转变,即科学发展观的落实问题。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刘伟  
文章高屋建瓴,对中国经济增长与宏观调控问题有精辟论述。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李迅雷  
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已是不争的事实,目前国内对未来经济走势争议较多的,集中在究竟是V型、U型或L型,或者再下台阶,即从目前的中高速增长变为中速增长(5%-6%)的判断上。放眼全球,过去十年主要经济体的名义GDP都出现过负增长,增速放缓也就不足为奇了。现阶段应考虑或担忧的是,中国经济会不会也出现负增长?在经济增长严重依赖投资的模式下,中国社会总债务水平不断攀升,高杠杆问题越来越严峻。在此情形下,要么力推改革以提高经济潜在增速,要么放弃GDP增长目标。如果能够换来改革的成功和企业全球竞争力的上升,经济负增长未必是坏事。放低经济增长目标,或许会退一步海阔天空。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日前,由《新金融》期刊承办的交银2009年宏观经济形势展望会议在北京召开。来自国家发改委、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和中国金融出版社等机构院校的七位专家就"2009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的主题展开了广泛深入的讨论。专家们认为,面对严峻的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配合出台,将为2009年保持8%的GDP增速提供有力保证。同时,如何在保增长中促进结构调整,如何抓住有利机遇走出去,如何避免重复建设,都是值得研究和思考的问题。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伟  许宪春  蔡志洲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以9.36%的年平均增长率保持了25年的长期高速经济增长。在这一基础上,2002年,中国又提出了在20年里使GDP再翻两番的新的长期经济增长目标。本文从中国经济与东亚经济比较、居民可支配收入、中国未来经济增长对中国国际经济地位的影响等方面,对中国长期经济增长的可能、趋势、增长速度及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刘遵义   李飞  
1、引言 中国经济在几乎停顿了三年以后,于1992年第二季度又开始了它在1989年6月以前的快速增长的步伐。预计1992年全年的实际GDP的增长率将超过10%,可与80年代达到的最高增长率相比。按GDP的减缩指数计算,1992年平均通货膨胀率将在5%左右。这种大大超过预期的经济加速增长的直接动因,基本上来自于1992年年初邓小平的南方之行,后者明确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金碚  
在过去的30年,中国经济学家们以祖国的前途和命运为己任,为改革开放献计献策,贡献智慧。经董辅礽基金会联合相关机构严格评定,将"首届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于2008年11月29日授予了以杜润生为代表的中国农村发展研究组。同时,大会组织者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以"中国改革开放30年"和"全球经济危机和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为题,邀请了9位著名经济学家联袂进行演讲。这是一次思想智慧的盛宴。经会议主办方授权,将9位学者的发言稿刊发于此,以飨读者,以示我刊对首届中国经济学家论坛的高度关注,对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颁发的祝贺。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郝中华  
确保经济增长8%是我国今年经济工作的主旋律,也是我国实现近期和中期发展目标所必需的。要实现8%的经济增长率,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宏观调控的力度。在经济运行的过程中,宏观调控的操作要科学、灵活和适度,把近期和中长期的发展措施结合起来,切实保证实现经济发展的调控目标。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刘伟  蔡志洲  
经济景气、新的居民需求、国有企业改造、积极财政政策效应及各地发展当地经济的积极性,是促使本轮固定资产投资激增的主要原因。对中国经济增长来说,总需求上的结构性失衡比总量不足具有更大的危害。但也应该看到,此次固定资产投资的较快增长,和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有较大的不同,应采取针对性的对策,在保持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情况下,对最终需求结构进行调整。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李善同  侯永志  刘云中  何建武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20多年的快速发展,中国经济现在已经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重要的发展阶段。这一阶段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各种经济社会矛盾凸现期。如果能够抓住机遇,克服前进中的困难,解决发展中的问题,保持经济的快速增长,那么,中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就会上一个新的台阶,人民生活水平就会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必须首先分析中国当前的经济增长和结构的特点,清楚地了解在全球化背景下,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中国经济增长将要或可能面临的内外部环境,然后,在此基础上科学地分析中国经济增长的前景,并明确确保良好前景实现的前提和条件,以规避经济增长中可能出现的风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