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788)
2023(7269)
2022(6112)
2021(6092)
2020(5000)
2019(11638)
2018(11819)
2017(22580)
2016(13268)
2015(15049)
2014(15371)
2013(14438)
2012(13748)
2011(12730)
2010(13284)
2009(12244)
2008(12142)
2007(11204)
2006(10462)
2005(9709)
作者
(34519)
(28153)
(28025)
(27301)
(18157)
(13232)
(13114)
(11071)
(10778)
(10514)
(9385)
(9347)
(9163)
(9113)
(8994)
(8821)
(8528)
(8383)
(8312)
(8259)
(7449)
(7054)
(6838)
(6506)
(6494)
(6450)
(6421)
(6407)
(5657)
(5612)
学科
(43534)
经济(43487)
管理(34009)
(30361)
(22758)
企业(22758)
中国(21611)
教育(19954)
方法(17866)
数学(16414)
数学方法(16163)
(14651)
(14618)
(12761)
(10724)
银行(10716)
(10347)
(10136)
贸易(10123)
(10098)
(9954)
理论(9538)
(9258)
农业(8846)
(8469)
金融(8469)
(8268)
业经(8226)
及其(8006)
税收(7946)
机构
大学(181376)
学院(177645)
(72201)
经济(70302)
研究(64372)
管理(62209)
理学(51863)
理学院(51239)
管理学(50387)
管理学院(49994)
中国(47236)
(40087)
(39118)
科学(34064)
(32161)
师范(32027)
(31698)
教育(31413)
(29348)
财经(29084)
中心(28771)
研究所(28036)
北京(27140)
(26334)
师范大学(25889)
(23108)
(22967)
(22622)
经济学(22197)
财经大学(21333)
基金
项目(102082)
研究(86049)
科学(81471)
基金(70216)
(58587)
国家(57935)
社会(51713)
社会科(48789)
社会科学(48776)
科学基金(48575)
教育(47177)
(39764)
编号(38730)
成果(35720)
(35685)
基金项目(35175)
课题(29936)
资助(29901)
自然(27809)
自然科(27105)
自然科学(27095)
自然科学基金(26598)
(25574)
(25209)
重点(23902)
(23582)
(23536)
项目编号(23372)
教育部(22851)
规划(22558)
期刊
(85107)
经济(85107)
研究(71170)
教育(52789)
中国(45335)
(28890)
管理(23918)
(22793)
金融(22793)
(21001)
学报(20207)
科学(19227)
技术(18794)
大学(17730)
财经(14787)
学学(14770)
经济研究(14229)
农业(14135)
业经(13790)
职业(13394)
(12806)
问题(11576)
(11082)
(9901)
论坛(9901)
国际(9405)
理论(9277)
技术教育(8628)
职业技术(8628)
职业技术教育(8628)
共检索到2973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李建发  
我国高等教育面临办学经费紧张的同时又存在办学资源严重浪费的现象。从宏观政策层面看,政府除加大对高等教育投入外,还应当建立科学的高等教育成本补偿机制,由受教育者合理分担高等教育成本;通过立法鼓励社会公民和企业组织捐资办学,拓宽办学经费筹措渠道,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确保“渠开水满”。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刘省非  吴开俊  
俄罗斯高等教育经费改革是适应其社会体制的变化而实施的重大举措。它的改革措施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建立实名制国家财政券制度、实行多元主体办学制度、扩大自费生招生比例、公立高校开始实施适度收费制度、鼓励高校自身从事企业经营活动。这些措施拓宽了高校资金的来源渠道,保证和促进了俄罗斯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并对"教育公平"的推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该问题的研究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杨平波  朱雅斯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等院校教育资金短缺问题日益凸显。政府拨款的一元化经费来源已不能满足高等教育的办学需要,高等院校筹资多元化已成为全球性趋势。本文介绍了英国高等教育经费来源的构成及比重,对牛津大学利用政府拨款、学费和支持补助金、捐赠及投资回报等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方式进行了调查研究,并结合我国高等教育经费筹措现状,就如何借鉴其成功经验进行了探讨。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杨明  余德龙  
与公办高等学校相比,中国民办高等学校能够更有效地引入和运用市场因素和市场机制,从而在体制上具有一定的优势。中国民办高等学校的经费来源高度多样化,办学经费主要靠自筹,并且自负盈亏。中国民办高等学校的经费筹措采取多样化的经费筹措模式,大大拓展了民办高等学校的发展空间。民办高等学校经费不足极易导致办学条件恶化与教育教学质量下降。为了促进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健康发展,政府应采取一系列举措完善民办高等教育经费筹措机制。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丹  楼世洲  
教育经费短缺是制约教育发展的瓶颈之一,而教育经费筹措渠道多元化是解决教育经费短缺的有效途径。本文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多元经费筹措渠道作了初步总结和探索。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张翼  
在政府再三明示教育的公益性质反对教育产业化后,公共财政将成为教育经费来源和保障的主渠道,在这个在背景下,高等教育的公益性如何认定,经费多元化投入的渠道、成本分担的作法是否调整,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理论与现实课题。文章在对公共财政的性质、内涵作了简要分析后,指出在新的财政理念下,高等教育的经费筹措与成本分担原则都要做出新的调整与改变。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薛二勇  
我国大学的科学研究以理论研究和学科研究为主,对实践研究和技术研究的重视程度不够,把学术创新作为最高的追求目标。大学和产业合作中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划分和协调机制尚未建立,企业、大学、政府的协作不够,科技中介机构、风险投资发展滞后,信息不对称。为此,要明确大学和产业合作科研成果权利归属,建立利益分配机制;增强大学和产业合作动力和合作积极性,建立利益协调机制;设立大学和产业合作组织管理协调机构,建立利益保障机制;积极推进科技中介和风险投资机构发展,建立外围发展机制。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易红郡  缪学超  
高等教育市场化是当代西方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20世纪80年代撒切尔政府开始大幅削减高等教育经费,英国高校为求生存不得不走向市场化改革之路。英国高等教育市场化趋向表现为:实行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改革高等教育拨款方式,拓宽高等教育筹资渠道,建立创业型大学等。这些举措既弥补了高等教育经费的不足,也极大地增强了高等院校的活力和独立性。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农  万祎  
本文应用协整理论方法、以农机总动力作为投入变量、以农业总产值作为产出变量、以农机购置补贴开始实施的年份(2004年)为分界点,将1978-2009年分为两个时间段,通过设置虚拟变量对农机购置补贴实施前后农机总动力与农业总产值的均衡关系进行分析,通过设置误差修正模型测度农机购置补贴对改善农机市场供求均衡的贡献率,并在对现有政策效率耗损进行理论探析的基础上提出优化我国农机购置补贴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王彬  马骁  张明  
现行宏观政策对扩大内需和保持经济社会发展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与预期目标和改革发展的需求还存在较大差距。针对这一状况,现阶段中国宏观政策的基本取向应该是,在适应经济发展、经济调整和市场建设要求的基础上,适时适量地运用财政货币政策:( 一) 实施全面积极财政政策增加调节力度;( 二) 深化金融改革,推行地方金融体制改革。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王永龙  
通货紧缩是指经济社会主要价格指数(PPI或CPI)的持续下跌,其内生机制必将形成对经济增长的"逆向循环作用",加速经济衰退进程。我国目前正在经历顺周期性通货紧缩,具有输入性、结构性特征,虽首先发生于经济的生产部门,但通过其内在机制正在向消费领域和金融领域传导,并对投资、消费、贸易、就业、结构调整等产生了显著影响。本文通过对我国当前通货紧缩效应分析,阐述了通货紧缩影响经济增长的内生机制,提出了积极货币政策与积极财政政策配置及应对策略。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赵建平  
1992年我国经济出现了持续的高增长,年终CNP增长12.7%,超过改革开放以来平均增长8.9%的水平,对此国际国内经济界人士一致指出,经济高增长的原动力是投资高增长。相对于高速增长的投资,消费需求呈相对平稳的态势,年末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0894亿元,比上年增长15.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8%),其增长率仅及投资增长率的一半不到,与上年实际消费增长率基本持平,与近十年来的增长率相比只增加1.3个百分点。面对这种形势,国内一部分人士认为,当前投资需求与总需求的关联度已不高,要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徐忠  贾彦东  
本文讨论的核心是如何准确认识和理解自然利率,并尝试建立以自然利率为基础的宏观经济分析和政策决策框架。为此,本文首先在一个简单理论架构下对影响自然利率变化的因素及其作用机制进行归纳分析,之后分别利用半结构化模型、宏观计量模型和DSGE模型估计中国的自然利率。在此基础上,针对当前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和主要矛盾,探讨分析基于自然利率的宏观政策选择,以期为政策决策提供参考。主要结论如下:(1)整体而言,中国自然利率水平近年呈现出逐步下降特征,实际利率仍高于自然利率平均水平。(2)长期内,自然利率变化主要受潜在产出增速下降、TFP增长放缓以及人口结构变化等因素影响。短期内,受政策和经济预期不确定性影响较大。此外,投资专有技术进步增速降低、资本形成效率下降、政府支出不足、去杠杆政策等多种因素都会对自然利率产生影响。(3)在平衡好短期需求与中长期改革目标基础上,应以结构性改革为导向,避免追求名义扩张,促进以提升自然利率和潜在产出为目标的实际扩张。应加强宏观政策协调,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更加注重优化投资质量和投资结构,提高投资专有技术进步水平;更加重视稳定经济预期,降低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带来的负面影响。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刘哲希  韩少华  
宏观政策的核心目标是实现经济与金融的"双稳定"。以此为标准,本报告对2018年中国宏观政策的整体效果进行评价。就经济稳定而言,虽然经济增速完成了预期目标,但是应看到中国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忧",下行压力有所加大,特别是消费和投资需求较为疲软。作为逆周期调节工具,宏观政策在稳定经济尤其是稳定总需求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改善空间。就金融稳定而言,2018年防控金融风险取得一定成效,流动性风险与不当的金融创新风险有所缓解,结构性去杠杆也取得积极进展。但是,房地产泡沫、高债务与信用违约等风险依然不容忽视,需要进一步加强防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