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369)
2023(7864)
2022(6458)
2021(6311)
2020(5303)
2019(12329)
2018(12444)
2017(22383)
2016(12458)
2015(14282)
2014(14086)
2013(13085)
2012(11725)
2011(10657)
2010(11132)
2009(9902)
2008(9502)
2007(8784)
2006(7550)
2005(6608)
作者
(32260)
(26990)
(26876)
(25606)
(17270)
(12803)
(12086)
(10305)
(10213)
(9788)
(9245)
(8945)
(8705)
(8522)
(8150)
(8149)
(8033)
(7976)
(7837)
(7658)
(6806)
(6593)
(6512)
(6238)
(6224)
(6058)
(6026)
(5988)
(5456)
(5292)
学科
(42851)
经济(42818)
管理(37951)
(35712)
(31994)
企业(31994)
方法(22119)
数学(19559)
数学方法(19030)
技术(16094)
中国(14229)
理论(12315)
技术管理(11781)
教育(11045)
(10757)
教学(10169)
业经(9852)
(8442)
(7865)
(7221)
地方(7043)
(6807)
银行(6798)
(6756)
(6752)
农业(6650)
(6539)
(6434)
金融(6431)
学法(6391)
机构
大学(165050)
学院(163273)
管理(64772)
(59645)
经济(58197)
理学(56262)
理学院(55653)
管理学(54198)
管理学院(53907)
研究(49574)
中国(35449)
(34368)
科学(30216)
(26531)
(25414)
(24069)
师范(23873)
中心(23075)
(23066)
业大(22898)
北京(21760)
技术(21607)
(21561)
财经(21138)
研究所(21009)
(20342)
(19209)
师范大学(18713)
教育(18441)
(18332)
基金
项目(110613)
科学(88377)
研究(85014)
基金(76761)
(65512)
国家(64905)
科学基金(57357)
社会(51810)
社会科(49157)
社会科学(49144)
(47134)
教育(44260)
基金项目(40111)
(39132)
自然(36673)
编号(36225)
自然科(35991)
自然科学(35986)
自然科学基金(35331)
资助(31512)
成果(30017)
(29055)
课题(27008)
创新(26018)
重点(25194)
(23827)
大学(23210)
(22842)
项目编号(22609)
(22134)
期刊
(62391)
经济(62391)
研究(49728)
中国(41565)
教育(39174)
管理(27401)
学报(22511)
科学(21054)
(20324)
技术(20266)
(19356)
大学(19183)
学学(16188)
农业(13592)
(12077)
金融(12077)
职业(11267)
科技(11064)
业经(10780)
图书(10646)
(10556)
经济研究(9994)
财经(9941)
统计(9672)
技术经济(9358)
(9057)
论坛(9057)
(8660)
(8520)
决策(8110)
共检索到2461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陈素燕  
宁波诺丁汉大学作为新生事物,其教学理念必然引起各方关注,创新能力教育是最引人注目的,也是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最需要研究的课题,它是以学生为本的根本体现。创新能力不是依赖于人的天赋或特别智力因素,而有赖于人的思维所产生的创造力,通过众多的学术项目训练,可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笔者试图通过对宁波诺丁汉大学本科教育的分析,以引发教育界对创新教育的思考。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周仲海  朱昌平  刘丹平  
依据"因材施教、模块化培养、个性化发展"的人才培养理念,按照"公开选拔、优胜劣汰、滚动培养"的原则,整合学科、专业、师资等资源,按照年级学生总数6%的比例选拔优秀学生,制定个性化菜单,实行"一对一"导师制培养。工作实施以来,在校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发挥了较好的示范辐射作用。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沈伟其  喻立森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素质,应该落实到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贯穿于校风建设、课程教学、导师指导、课外活动、考试评估等项活动的每个环节。重在培植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夯实学术累积的知识根基,点燃刨根究底的潜在资质,促进非智力因素的不断增长。在学生完成相应学业时,检验他们成长进步的形成状况,使之成为德才兼备、兴趣广泛、身心两健、和谐发展的人。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安江英  王利明  
本文论述了从工业经济到知识经济,技能型人才需要"升级换代",高职教育需要实现从规模发展到内涵建设的提升,培养高端技能型创新人才是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目标指向。并以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为例,提出了"以创新为灵魂"的新一代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具体方法、路径、成效和经验。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华长慧  徐亚芬  沈伟其  喻立森  
作为整体引进外国优质教育资源,创办高水平中外合作大学的先行者,宁波诺丁汉大学从开办之时起,就得到中英两国高层的关切和社会各界注目。2010年7月17日,国务委员刘延东在视察宁波诺丁汉大学、接见师生代表时指出:"英国诺丁汉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福银  张宝蓉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各种跨越国界、边界的国际高等教育交流活动日益频繁。其中,中外合作办学形式在创新教育模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学科建设、提高师资素质和拓宽人才培养途径等方面,正日益凸显出其独特的优势与作用。宁波诺丁汉大学的创办,以其国外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中国化整体性实践,引来中外备受关注的目光。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段远源  张文雪  
当今时代,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自主创新已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标志,创新人才成为国家人才战略的核心。持之以恒地培养和造就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一大批创新人才,是我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也是高等院校面临的重要课题。培养适应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人才,需要研究和更新教育思想与教学观念,也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金佳  
会计作为一门技能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的专业,在将理论知识向实践转化的过程中,往往需要一个适应过程,文章探索的工学结合的"三段递进+角色转换"全程训练型人才培养模式能够很好实现这一转化过程。该模式通过以就业为导向的"核心课程+认证课程+拓展提升课程"专业课程群的实施,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的教育资源,实现了融"教、学、做"于一体。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叶晓勤  
作为高校创新人才培养重要一环的工程训练中心,应主动适应新工科建设,探索促进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的新途径,将资源优势转化为育人优势,以学科交叉融合为创新人才培养着力点,通过构建分层次、多模块的综合工程训练体系,建立全方位开放的创新实践平台,引入创客文化,打造创客社团,推动多元协同,产学深度融合,建设高水平的创新型师资队伍等措施,努力打造以提升学生创新能力为目标的创新实践平台,助力创新人才培养。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罗婷  宋兴明  
造就创新人才、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已成为提升国家综合竞争力的基础与核心。在这个进程中,我们不能不高度关注女性人才,特别是女性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问题。据调查,目前,我国两院中女院士仅占5.6%,在国家"863计划"专家组中没有女性成员,"973计划"选聘的首席科学家中女性仅占4.6%。要改变我国高素质女性人才和女性创新人才更为紧缺的现状,如何根据女性创新人才成长规律,构建女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界,尤其是女子院校要着力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锋  张宇庆  
大学中学的无缝衔接已成为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大学中学的无缝衔接是当前学界或业界研究较少的一个问题。创新人才的培养和造就需要大学与中学共同努力。2014年9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与以往教育改革不同,新一轮高考改革对招考体系中的考试内容、评价标准、选拔体系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蒋漱清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显著特征,由于会计工作具有较强技术性与保密性的特点,使得会计类专业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异常艰难。本文针对无锡科技职业学院会计专业建设改革,提出政行校企共建"会计一站式服务中心",作为"会计孵化器",构建"4444工学结合"会计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进明  陈新民  
目前,我国现代化建设已进入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快速发展阶段,作为一个后发型国家,我们面对着传统优势减弱、人口资源环境约束增强和经济发展方式迫切需要转变等各种挑战;加之科学技术发展对工程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程师的素质正处于换代升级之际。基于上述背景,为了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工程技术人才,在国家层面相继制订出台国家科技规划纲要、国家人才规划纲要和国家教育规划纲要的基础上,教育部启动实施了"卓越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黄建钢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开始思考、倡导和探索培养创新型人才了。20多年来,作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重要支撑主体的高等院校,一直在对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进行一定的探索与实践,但成效并不明显,其中的关键既在于没有弄清楚什么是创新型人才,更在于没有形成完善的人才培养创新模式。本文主要就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问题展开研讨。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林建华  关海庭  宋鑫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