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467)
2023(7766)
2022(6344)
2021(6105)
2020(5246)
2019(12086)
2018(12225)
2017(23261)
2016(13027)
2015(15222)
2014(15227)
2013(14262)
2012(12662)
2011(11504)
2010(11951)
2009(11218)
2008(11005)
2007(9861)
2006(8653)
2005(8038)
作者
(35066)
(29313)
(29262)
(28093)
(18699)
(13868)
(13312)
(11296)
(11074)
(10573)
(9979)
(9964)
(9512)
(9412)
(9137)
(8979)
(8810)
(8618)
(8597)
(8343)
(7441)
(7105)
(7060)
(6773)
(6591)
(6578)
(6567)
(6557)
(5890)
(5637)
学科
(47641)
经济(47560)
管理(41274)
(35405)
(31386)
企业(31386)
方法(23478)
数学(21006)
数学方法(20473)
(14074)
(13993)
中国(13528)
(11536)
业经(10984)
理论(10123)
(9695)
(8672)
(8579)
财务(8532)
财务管理(8509)
教育(8394)
(8324)
银行(8316)
(8161)
贸易(8156)
体制(8096)
企业财务(8025)
(7956)
(7916)
(7755)
机构
大学(183273)
学院(178344)
(70046)
管理(69078)
经济(68395)
理学(59588)
理学院(58920)
管理学(57473)
管理学院(57146)
研究(56593)
中国(42810)
(38444)
(35404)
科学(33040)
(27559)
(27416)
财经(27381)
中心(25769)
(24750)
业大(24547)
研究所(24517)
(24466)
北京(24378)
(24083)
师范(23872)
(21549)
经济学(21480)
(21049)
财经大学(20411)
师范大学(19148)
基金
项目(117721)
科学(93694)
研究(88053)
基金(85113)
(72876)
国家(72309)
科学基金(63208)
社会(55908)
社会科(53002)
社会科学(52989)
(46621)
基金项目(43999)
教育(43840)
自然(40506)
自然科(39618)
自然科学(39611)
(39332)
自然科学基金(38878)
编号(36218)
资助(35761)
成果(30874)
重点(26772)
(26610)
(26589)
课题(26343)
(25172)
大学(24773)
(23708)
教育部(23475)
创新(23390)
期刊
(77220)
经济(77220)
研究(56171)
中国(41260)
教育(30909)
(29154)
管理(27911)
学报(25492)
科学(23954)
(22595)
大学(21810)
学学(19097)
技术(17486)
(15938)
金融(15938)
农业(15095)
财经(14138)
经济研究(12316)
业经(12291)
(12089)
统计(9880)
问题(9636)
(9635)
技术经济(8582)
图书(8509)
科技(8432)
(8397)
职业(8171)
决策(8138)
(8118)
共检索到2724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张小杰  
本文考察了德国早期大学及其学部制度的形成,教授会内部的权力结构及其变化,学部的阶层化和寡头化,以及柏林大学创办之前德国大学模式及其历史演变。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鲁道夫·施迪希伟  刘子瑜  
本文以组织进化理论的眼光审视了德国大学近三百年的发展历程,从中抽象出德国大学作为一种制度的基本规则,并运用横向与纵向的比较和梳理勾勒出德国大学历史发展背后的脉络。本文指出,德国大学的制度核心,即对德国大学系统构成起到基础性作用的制度规则主要是:国家与大学紧密联系,却又不损害大学本身的学术自由;德国大学在知识上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并倡导研究与教学相统一;最后,在德国分权化的政治背景下,大学之间的自由竞争推动了德国高等教育的发展。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肖军  
制度主义中的制度同形与路径依赖理论是理解高等教育变革的有力工具。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来,德国高等教育环境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主要体现在高等教育系统扩张,高等教育日益国际化,民众对政府管理方式的质疑以及市场化办学意识盛行。为了面对新的高等教育环境,德国大学引入了新的治理手段,如签订目标协定、引入绩效拨款、加强大学校长权力、设立大学理事会等。综观德国大学治理制度改革,其存在着向新公共管理制度靠近的趋向,也存在着明显的改革路径依赖,即沿着传统的洪堡大学模式在缓慢前进,国家和教授的权力依旧在大学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秦琳  
柏林大学200年校庆引发了一场关于洪堡大学模式之现实意义的激烈争论;而作为洪堡模式经典代表的德国大学,在当下也正在经历规模、结构和功能的变迁,其发展目标以及大学科研定位等都面临挑战和改革。对洪堡模式的现实意义以及研究型大学的未来发展,有必要用历史的眼光进行思考。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全守杰  
以柏林大学为代表的研究型大学和以柏林工业大学为代表的工科大学是德国高等教育的两种大学模式。一批思想家为柏林大学的诞生提供了精神支持,科学研究成为大学的职能之一,确立了教学与科研的统一、学术自由和大学自治的"洪堡原则"。工科大学的研究以"技术科学为中心",它的兴起与工业化紧密联系,并具有系科设置与工业化的适切性、课程内容与工业化的相关性、科学研究与技术研究紧密结合的显著特征。德国大学模式在世界高等教育史上具有重要价值和影响,吸引着其他国家高校学习借鉴,对在建设高等教育强国进程中的中国来说同样有意义。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王春梅  曾晓萱  
在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史上,十八世纪的法国、十九世纪的德国和二十世纪的美国,依次成为教育和科学的中心,在繁荣时期上先后相继,在逻辑上也有某种程度的前后相承。本文把德国“大学模式”的形成历史与美国大学发展的过程进行比较,初步探究美国大学是如何向德国大学学习,并将德国的大学模式与本国实际相结合而创立了独具特色的美国大学;美国大学体制对美国科学教育、科学研究的积极影响,及其对美国的科技、经济繁荣产生的巨大的推动作用。研究美国如何借鉴德国大学的经验并后来居上的这一历史过程,对我国当前的教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敬阳  
鼓励大学生积极创业,勇于创业,对于开阔大学生毕业后的职业渠道、增加社会就业岗位、充分调动资源创造财富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德国是现代大学模式的发源地,其高校创业教育也一直走在世界前列。因此,总结分析德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积累的宝贵经验,对于推动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价值。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肖军  
大学管理是当今世界高等教育研究的热点。德国大学经历了三种管理模式的时代变迁:传统上的国家和教授双元管理模式;20世纪60年代的集体决策模式;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模式。德国大学管理的变迁体现着时代对大学的要求,是不同利益相关者相互博弈的过程,其中体现着权力的相互制衡与监督的理念,这符合现代大学管理的精神。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张银霞  谷贤林  
在世界范围内,德国高等教育向人们展示的不仅是其创新的显力,还有其绵延不绝的创新潜力。本文从制度与观念等维度对影响德国大学创新力的因素进行了探讨,对支撑德国大学创新力的独特理念和推动德国大学创新力的动力网络与制度保障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王晓辉  刘敏  谷小燕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出版教育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及其引发的各类全球和区域性问题,是开展教育全球治理研究的重要原因。高等教育的全球化既非一个同质化的过程,亦非一个平衡发展的过程。研究不同国家和地区大学治理的发展特点,探索高等教育全球治理可能形成的新格局,试求全球化问题解决过程中国际合作的责任分担模式,讨论"和而不同"价值观下如何维护本国高等教育传统和学术自由,是本书的出发点。通过比较研究,本书最终仍旨在"立足中国、放眼世界",旨在提高我国大学治理实现"善治",并提高我国参与全球治理的能力"。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徐镭  朱宇方  
文章以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制度为框架,从"社会福利"概念着手,从构架设计到操作运行的制度契合性,对战后德国住房建设的投资模式进行剖析,并辅之以与美国模式的比较,深入解读政策工具与制度之间的关系。文章研究发现:住房投资模式作为一种政策工具具有鲜明而强烈的制度属性,因此并不具有应用层面的普适性。充分理解政策工具的制度属性,可以为制定符合我国制度体制、具有专属性的住房投资政策提供借鉴。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贾生超  张新科  
德国应用技术大学"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在制度设计上获得巨大成功,成为向世界推介的"德国经验"。借鉴德国经验,探究中国"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制度设计,主要内容包括:政府保障"工学结合"教学的外部制度;高职院校实施"工学结合"教学的内部管理制度;实现校内外衔接的协调机制设计。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杨遴杰  饶富杰  
近年来,由于国内地方政府显著依赖土地财政,地方债务危机开始显现。为此,学界主张地方财政应改变单纯依靠卖地的现状,寻求一条长久持续且风险可控的土地管理与收益制度。在此背景下,美国目前的土地管理制度与不动产税体系备受推崇。本期刊载两位专家的研究,分析了美国建国以来的土地管理制度与收益模式的变化,探讨了两者如何有效互动,以求总结出可供我国进一步改革参考的经验。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张帆  王红梅  
长期以来,德国大学博士生培养主要是两种途径:传统的"师徒制"和小规模的"研究生院",其中尤以前者为主。这种缺乏系统管理、散兵游勇式的培养模式已不能完全适应目前科学发展的需要。近年来,德国博士生培养模式已发生悄然变化,很多大学都在进行各种尝试,其中吉森大学的人文科学研究生培养中心(GGK)就是其中一个成功范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