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329)
- 2023(3439)
- 2022(2991)
- 2021(3029)
- 2020(2421)
- 2019(5667)
- 2018(5721)
- 2017(10325)
- 2016(6209)
- 2015(7302)
- 2014(7111)
- 2013(6622)
- 2012(5985)
- 2011(5495)
- 2010(5602)
- 2009(4826)
- 2008(4484)
- 2007(3794)
- 2006(3390)
- 2005(2951)
- 学科
- 济(17705)
- 经济(17691)
- 管理(14072)
- 业(9293)
- 环境(8039)
- 地方(7853)
- 农(7316)
- 企(6460)
- 企业(6460)
- 教育(6225)
- 中国(5470)
- 生态(5374)
- 学(5266)
- 农业(5084)
- 方法(4960)
- 业经(4383)
- 理论(4281)
- 教学(4211)
- 数学(4181)
- 资源(4076)
- 数学方法(4017)
- 和(3927)
- 划(3887)
- 地方经济(3358)
- 发(3308)
- 财(3187)
- 规划(3018)
- 政治(2987)
- 环境规划(2902)
- 思想(2885)
- 机构
- 学院(74334)
- 大学(73944)
- 研究(26006)
- 管理(24166)
- 济(22062)
- 经济(21283)
- 理学(20892)
- 理学院(20410)
- 管理学(19767)
- 管理学院(19593)
- 科学(17939)
- 中国(17875)
- 京(17346)
- 范(16140)
- 师范(16071)
- 所(13085)
- 师范大学(12977)
- 中心(12442)
- 江(12417)
- 农(12031)
- 研究所(11742)
- 教育(11434)
- 业大(11321)
- 北京(11196)
- 州(10513)
- 财(9983)
- 院(9845)
- 技术(9318)
- 农业(9194)
- 职业(8406)
- 基金
- 项目(51921)
- 研究(42374)
- 科学(40510)
- 基金(34126)
- 家(29254)
- 国家(28883)
- 社会(24400)
- 科学基金(24372)
- 社会科(22739)
- 社会科学(22733)
- 省(22480)
- 教育(21342)
- 编号(19145)
- 划(19085)
- 基金项目(19058)
- 成果(16711)
- 自然(15171)
- 自然科(14626)
- 自然科学(14624)
- 课题(14434)
- 自然科学基金(14318)
- 资助(12706)
- 年(12643)
- 重点(12100)
- 发(12099)
- 规划(11234)
- 大学(11052)
- 部(10897)
- 项目编号(10787)
- 创(10670)
共检索到1159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薛芳璿
学校作为提供教育的主要场所,不仅向下传递着国家意识形态,同时还形成了独特的教育生态环境,与学生个人心态交织出复杂的关系。本文选取某东部城市的两所中学作对比,探讨不同的文化生态与学生意识心态的相互关联。在多元的生态环境中,学生能够建立起超越民族的多元一体认同,对外群体的态度也更为积极、开放;在单一文化的生态环境中,核心认同感仍是民族认同,学生对外群体的态度较为封闭,与学校权威交往时也采取退避态度,对其学业适应、生活适应存在一定负面影响。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李晓菁
基于对J市两所少数民族学校的调查,本文以"第二课堂"为切入点,在"意识三态观"分析框架下,首先讨论了少数民族学校教育的一般特征和基本机制,进而比较了不同办校模式下第二课堂的推行情况和实施效果,特别是第二课堂对少数民族学生意识心态的不同影响。研究发现,寄宿制建构了封闭的学校生态系统,成为第二课堂发挥作用的重要机制,使得第二课堂在学生心态和认同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而第二课堂的课程设置和语言使用偏好是影响第二课堂效果的重要原因。通过比较单民族独立办校模式和多民族混合办校模式,发现不同学校在课程设置与语言使用上存
关键词:
意识三态观 第二课堂 作用机制 意识心态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陶文俊 夏晓莉
内地新疆高中班少数民族学生是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种子。从交往交流交融角度研究这一群体的社会心态现状,对于正确认识和理解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江苏省Y市的内地高中新疆班为个案,采用问卷调查和统计的方法,从国家认同、民族认同、文化适应、社会适应、主观感受接纳程度、幸福感、社会支持、社会压力8个指标对该群体的社会心态现状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少数民族学生社会心态总体上积极、健康,对国家与民族有较高的认同,社会适应能力强,多数学生选择文化整合的模式。他们在课程学习方面呈现轻度到中度的压力,社会支持以熟人关系为基础,主观感受接纳程度与幸福感较高,交往交流交融的意愿与行为较强。但少数民族学生在心理上存在隐性的族际边界,要达到紧密的文化交流交融,还需要更长的交往过程以及相关措施加以引导,创造出更多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袁同凯 宵雪灵
内地新疆高中班是党和国家"教育援疆"的重大举措,内高班阶段也是新疆学生跨文化适应的关键时期。内高班的文化生态对于凝聚和统一内部存在差异的新疆生群体起着决定性的作用。Z学校的"混合编班"和"封闭式管理"模式、"管理部"制度、"新生教育"文化及校园活动建设提供了一个积极的个案。本研究在个案情境下,思考和探讨了新疆学生的教育公平困境、文化再适应问题、学业成绩表现及新疆学生的地域认同现象。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贺能坤 黄春春
学习行为可以预测学业成绩并可以显著改善学习结果。针对西藏区内中学生数学学业成绩低而内地西藏班(校)学生成绩高这一事实,研究内地西藏班(校)学生数学学习行为特征并探索中学生学习行为与学业成绩的相关性,可为破解长期以来存在的民族理科难题提供新的视角。运用内地西藏班(校)学生数学学习行为自编问卷数据研究发现:学生的数学学习行为与学业成绩之间呈现显著的相关关系,且能在24.7%的水平上预测学生的学业成绩;内地西藏班(校)学生群体主要分为优秀学习者、良好学习者、波动学习者和困难学习者四类,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自信心或学习策略等学习行为对学业成绩影响较大,可以成为预测学业成绩的关键指标。基于此,教师应主动摒弃传统观念,聚焦学习行为并围绕“三个转向”改革自己的教学:从教师教学行为转向学生学习行为、从外显学习行为转向内隐学习行为、从分类教学转向循类教学,从而通过影响学生学习行为来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业成绩。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袁辰霞
近些年,进入内地高校学习的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越来越多,这些学生在生理特征、文化传统、生活习惯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与其他学生相比,需要经历更多、更长的社会文化适应过程。本文通过调查了解到他们社会文化适应方面的一些情况,如对大学生活基本满意但没有十足的安全感、思乡情绪浓、文化休克现象少等,并探讨高校帮助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加速文化适应的途径与方法。
关键词:
文化适应 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 北京高校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李佳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少数民族地区对多语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日渐迫切,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英语教学成为民族院校教学研究的重点关注问题。本研究以中央民族大学维吾尔族"基础班"大学生为例,借助问卷调查和个体访谈的数据收集方法,对维吾尔族大学生英语学习需求进行分析,发现维吾尔族大学生英语学习存在个体水平差异大、缺乏内在动机、教学重点与难点不统一、教学内容与形式过于单一等问题。本研究结合教学反思提出少数民族大学生英语教学必须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以"尊重差异、激发兴趣、调整结构、丰富内容"为宗旨,积极探索适合少数民族大学生个性化需求的英语教学新模式,以期满足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英语学习需求,有效提升其英语学习质量。
关键词:
需求分析 维吾尔族大学生 英语教学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买买提吐尔逊·阿布都拉
调查表明,新疆少数民族高中双语班汉语教学虽有了较大的改观,但汉语教师的知识结构、汉语课程的设置、汉语第二课堂的开辟及汉语课改的推行等方面还急需完善。在推行进程中,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稳步推进。
关键词:
新疆 少数民族双语班 问题 对策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牛志奎
本文通过对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学校和留守儿童的实地采访、学生的日记及其他材料的分析,展现了民族地区部分农村儿童所面临的种种困难和危机。虽然政府做了很大努力,解决了不少问题和困难,但是仍有许多问题尚待解决。《儿童权利公约》已经在中国批准生效15年,为了保障《公约》规定的儿童受其父母照料的权利和儿童的受教育权,建议政府改变经济效益优先的办学思维,采取各种举措保障民族地区儿童的受教育权利,并且在制定实施各项政策和法规的过程中,真正体现《公约》的"儿童最大利益原则"。
关键词:
儿童权利 留守儿童 打工子弟 受教育权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杜丽娉
本研究调查了浙江省3所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英语交际意愿以及影响交际意愿的因素,比较了3所院校间少数民族大学生英语交际意愿及相关影响因素水平,探究了少数民族大学生课堂内英语交际意愿的性别差异和族别差异。调查发现:交际意愿的强烈程度受内部和外部等诸多因素的共同影响,总体上,被研究对象的自我评价较低,英语交际意愿偏弱;交际意愿和自我评价之间呈显著意义的正相关性,且自我能力能很好地预测交际意愿;少数民族男女生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和汉族学生存在高度显著差异。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孟秋莉
少数民族创造的传统生态文化孕育着深厚的生态智慧,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渊源之一。但在旅游开发的影响下,少数民族的生态文化逐渐受到严重破坏。因此,在对少数民族聚居地进行旅游开发的背景下,如何有效保护当地的生态文化就成了亟待解决的课题。以纳西族为例,在解读其生态文化内涵和民俗风情的基础上,分析了旅游开发对少数民族生态文化的负面影响,并就如何保护和开发少数民族的生态文化提出了见解。
关键词:
纳西族 生态文化 旅游开发 文化保护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杨大方
汉字难学其实是一种误解,但它已经成为汉语学习中的一种文化障碍。从文化角度看,汉字不仅在文化的记录、传承和交流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在系统结构上和汉语具有自相似性,很好地适应了汉语,充满了理据,成为汉语学习的基础和前导。因此,汉字不是汉语学习中的难点,而是重点。汉字学习绕不过去,却非拦路之虎,而是必不可少的阶梯。在对少数民族学生汉字教学中,进行文化调适显得异常重要。
关键词:
少数民族学生 汉字学习 文化调适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冯福林 王俊玲 冯译萱
对内蒙古大学公共管理硕士少数民族班开办的初衷、培养方式与特色进行了论述,分析了少数民族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思路。
关键词:
内蒙古 公共管理硕士 少数民族班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杨宗贵
试析影响少数民族生育的文化基因──以贵州少数民族为例杨宗贵影响少数民族妇女生育的文化基因相对于汉族而言复杂得多。贵州世居民族就有十几个,各个民族有各自不同的居住地域、不同的经济文化特征、不同的心理素质、不同的道德规范、不同的信仰和不同的生活习俗等等。...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杨建莺 谭刚 赵爽
内地高校招收和培养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对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和长治久安意义重大。在与学生的交流、活动参与、实地调研基础上,从管理教师队伍、内地高校及相关部门、少数民族大学生自身等方面分析内地高校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从配齐配强管理队伍、提升教育管理水平和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
内地高校 少数民族大学生 教育管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少数民族学校教师角色意识初探——个案研究
大思政视域下少数民族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路径探索——以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南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公民意识现状研究
当代少数民族女性文学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获“骏马奖”的女作家作品为例
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三维语言文化认同与二语习得——以云南省10所高职院校为例
武陵山地区少数民族生态伦理研究——以湘西永顺地区为例
基于生态文明角度下的审计制度建设研究——以少数民族地区为例
内地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学习参与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七所在京高校的实证研究
内地高职院校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文化适应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内地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