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776)
2023(5556)
2022(3945)
2021(3759)
2020(2921)
2019(6273)
2018(6346)
2017(11818)
2016(6578)
2015(7403)
2014(7547)
2013(6966)
2012(6191)
2011(5602)
2010(5623)
2009(5377)
2008(5292)
2007(4994)
2006(4706)
2005(4362)
作者
(18004)
(14910)
(14841)
(14622)
(9569)
(7048)
(6831)
(5942)
(5747)
(5211)
(5208)
(4997)
(4935)
(4760)
(4650)
(4590)
(4396)
(4359)
(4330)
(4294)
(4042)
(3602)
(3565)
(3547)
(3423)
(3413)
(3363)
(3271)
(3039)
(3016)
学科
(27678)
经济(27536)
管理(14518)
(14070)
(12100)
企业(12100)
中国(11651)
(10093)
业经(9429)
(9385)
方法(8230)
理论(8227)
(6924)
农业(6039)
教育(6004)
(5638)
地方(5556)
(5238)
(5119)
发展(5020)
(5004)
数学(4362)
数学方法(4299)
社会(4284)
(4079)
产业(4068)
工作(3922)
经济理论(3897)
研究(3843)
经济学(3750)
机构
大学(96888)
学院(92029)
(35636)
经济(34832)
研究(34707)
管理(31747)
理学(26657)
理学院(26296)
管理学(25730)
管理学院(25538)
中国(24042)
(21010)
科学(20759)
(17180)
(17005)
(16391)
师范(16259)
研究所(15361)
(14811)
中心(14765)
(14401)
财经(13560)
师范大学(13429)
北京(13259)
(12289)
(12092)
业大(12003)
教育(11838)
经济学(11836)
(11621)
基金
项目(58386)
科学(46424)
研究(46047)
基金(41751)
(35647)
国家(35278)
社会(31618)
科学基金(30057)
社会科(28626)
社会科学(28614)
(22325)
教育(21908)
基金项目(21222)
编号(19916)
(18815)
成果(18370)
自然(16678)
自然科(16301)
自然科学(16298)
自然科学基金(16011)
资助(15412)
课题(13728)
重点(13413)
国家社会(12973)
(12937)
(12817)
项目编号(12344)
(11640)
(11565)
(11472)
期刊
(45178)
经济(45178)
研究(32832)
中国(21829)
教育(18600)
学报(16112)
(15156)
科学(13881)
(13447)
大学(12620)
管理(11921)
学学(10932)
农业(10134)
图书(8620)
财经(7419)
(7254)
金融(7254)
经济研究(7139)
技术(7043)
业经(7027)
(6471)
书馆(6187)
图书馆(6187)
问题(6086)
(5287)
(4864)
社会(4820)
情报(4548)
(4486)
论坛(4486)
共检索到1483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求索  [作者] 何祎金  
殖民主义是西方社会学兴起的重要历史情境,不仅加速了社会学在全球的传播,还在长期实践过程中形成了核心与边陲的全球知识分工体系。二战之后,民族独立的浪潮催生了亚非拉国家的学术本土化运动。不同版本的本土化计划纷纷提出,致力于打破对西方的学术依附,发展建立与本土社会存在现实关联性的学术研究。发展本土化与自主学科几乎成为今天全球社会学的共识。非西方社会学的多元本土化实践,对自身学科历史的反思与重构,为中国社会学在新时代的学科建设与本土化新探索提供了有价值的镜鉴。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房石  千春玉  徐国玲  
在高教发展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主张要求实现教育社会学"本土化"的目标,将我的国民性话语融入到高教教育中,从而实现自身文化在教育中占主体的目标。文章从高等教育中社会教育学的本土化出发,进一步探究了推进教育社会学本土化进程的途径。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常亚慧  李永康  
传统中作为引导者与价值传承者的"师者"身负多种职能,其中要者乃在于道德和神启,专业能力居于次位。教师专业化则秉持"专业教师"之现代教师观,强调作为专门职业的教师所应具备的学科知识与教学技能,其根源是现代社会所信奉的工具理性。由此,教学工作变成了一项技术任务,教师则成了"匠人"式的普通职业者。教师专业化在两种不同的教师观之间产生了内在张力,受此影响的教师教育又加剧了这一情况。谨防表层专业化、确立合理教师观、革新教师教育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期刊] 求索  [作者] 田毅鹏  
作为一种学科舶来品,起源于欧美的社会学要想真正在包括东亚在内的非西方社会立足,舍本土化之外别无他途。这里所说的本土化,绝不仅仅限于一般意义上的理论反思和纲领性倡议,也不是单纯的学术研究方法的原则性表述,而是要循着社区研究的路径,以真实而具体的本土地域社会研究为依托,展开具有本土社会实体性支撑的真正意义上的经验研究和实证分析。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东亚社会学本土化的实体性展开经历了社区研究和地域社会学两个阶段,其具体实施路径为:以城乡社区或地域社会为基本研究单元,通过实地研究描绘出地域社会的总体结构,并在此基础上提炼出具有东亚本土特色的学术命题,在与西方社会学对话的基础之上,建构东亚社会学学科的话语体系,实现学术研究的创造性转化。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瑛  
在西方文论本土化进程中,从最初的译介、理论应用和实践到理论创新,叙事学本土化最为重要的成就,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其一,提出了多维度的中国叙事学的学科方向,其中赵毅衡提出的广义叙述学甚至第一次建构出其诗学框架,意味着叙事诗学理论进入一个全新境界。其二,中国学者提出了新的叙事学方法论,其中赵毅衡提出形式文化批评论主张深入文化深层探讨叙事形式问题;申丹提出的读者细读法可以解决叙事学在文本阐释的有效性问题;其三,中国传统叙事思想的整理初见成效,中国传统叙事思想在赵炎秋和董乃斌等的努力下呈现出整体的历史样貌;其四,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孙启林  朱成科  
文章首先从事实和价值两个纬度对全球化与本土化等概念进行辨析;其次着重论证了在全球化与本土化的二元互动中,中国比较教育学的历史使命与当代的主要研究课题,最后表明作者对比较教育学研究的现实主义的价值取向。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储兆瑞  
一、西方性革命的由来与发展西方性革命始于19世纪末,革命的对象是西欧北美从17世纪以来建立的基督教新教性文化,尤其是19世纪的维多利亚时代风尚及其性观念、性伦理。性革命的真正发展是在20世纪,是从西欧最先开始的,并长期以西欧为中心。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尤其是60年代初,中心转到了美国。在性革命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薛金成  
<正>社会学最早出现在西方国家,主要用于解决社会中出现的现代性问题,促进社会秩序的重建。在社会学传入到中国后,与本土思想和文化融会贯通,形成了丰富的成果。但是中国社会学的理论与实践发展速度仍然比较缓慢,仍然需要从中国本土的历史、文化与思想当中汲取更多学术资源。在这一背景下,景天魁撰写了《中国社会学:起源与延绵》一书,较详细地分析中国社会学的发展情况。
关键词: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章敏敏  夏建中  
集体消费理论是新马克思主义城市研究的一项重要成果,然而我国学术界对集体消费理论的关注并不多。因此,在国外集体消费理论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集体消费理论进行一个全面的梳理很有必要。国外对集体消费理论的研究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展开:提出的背景、集体消费的含义、产生集体消费的原因、集体消费与城市政治的关系以及该理论出现的积极意义。本文认为,在分析我国转型期的问题时,需要在借鉴国外集体消费理论的同时,对集体消费理论的适用性、明确性及其与城市社会运动的关系三方面作出进一步的解释与说明。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张宏梅  
研究方法是旅游研究者顺利开展旅游研究的必备工具,具体的研究方法又受到特定的研究范式的制约,中国的旅游研究者在努力掌握各种研究方法时,往往对其背后的方法论和研究范式缺乏了解,从而限制了研究水平的提高。本文认为,中国旅游研究者要想提高研究水平,必须首先系统理解西方的科学哲学思潮和研究范式,在此基础上,再采用本土化和跨文化的研究策略。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阎凤桥  
教育学科的本质是基于对教育实践的理性认识,并反过来指导教育实践活动。在现代学科分类体系中,教育学科具有明显的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特征。在现代化进程中,产生了“殊相”与“共相”之间二元对立统一的关系,以往存在着把源于西方知识误视为共相、忽视本土知识的偏差。教育学科本土化的必要性表现在中西社会差异之静态、西方现代化局限之动态和中西文明互鉴三重意义上。中国的天人合一、伦理至上、通学、知行合一等思想,对西方知识体系是一种有益的补充。一流教育学科本土化建设的根本是学术创新和服务实践,要根植于中国社会和历史背景,利用非线性认识观和以问题为导向的学科综合发展态势,建立有效和有用的知识体系,进而对人类知识发展做出贡献。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侯水仙  
"现代化"的"中国道路"所指向的目标是实现民众富足、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然而,如何实现这样的目标却需要在"全球化"和"西方中心主义"双重时空背景的叠加下,去关注政治、经济、文化三个领域内的"不良倾向",进而把握好具体境遇中"如何进行现代化实践"的"度"。从而,以"现代化"之"中国道路"的历史性突围,回应"历史是否终结"的世纪之问。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陈宏辉  刘梦蝶  杨硕  
在充分认识我国国有企业独特性的基础上,扎实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国企ESG评价体系,彰显国有企业的社会价值和责任担当。ESG:一个并不严谨的时髦舶来品ESG是环境(Environmental)、社会(Social)和公司治理(Governance)三个词的英文首字母缩写,是一种关注企业在环境、社会及公司治理维度的绩效表现,而非仅仅关注企业在传统财务绩效方面表现的投资理念和企业评价体系。2004年,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王有升  
教育社会学研究方式的核心在于其对教育现实的特定的"问题化"的方式,由此确立起该学科相对独到的研究问题领域及基本理论范式。英国的教育社会学研究在发展过程中所建构出的研究问题聚焦及由此所形成的理论范式代表着教育社会学研究的一种方向。对教育获得与家庭背景之显性关联的聚焦;对教育实践问题的深度洞察;对教育治理与教育政策的批判性审视;以及对教育之民主改进与社会重建的总体探讨,是英国教育社会学在发展过程中所确立的主要问题领域。以伯恩斯坦及扬为代表的对教育实践问题的社会学洞察代表着教育社会学思想的大成。这可为当今中国教育社会学的学科发展提供启示与借鉴。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杨楚校  
推进现代成人教育学的"本土化"构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成人教育学,是现代成人教育对新时代的积极应答,因此,必须有三个深刻认识:一是"本土化"是现代成人教育学历史脉络的赓续,二是"本土化"是现代成人教育学重大问题的探索,三是"本土化"是现代成人教育学实践经验的蕴意。在研究方法上,尤其需要强调以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为指导,在深入研究现代成人教育学"本土化"基本结构的基础上,把握好现代成人教育学"本土化"构建的几个关键环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