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912)
2023(2556)
2022(2254)
2021(2037)
2020(1655)
2019(3902)
2018(3808)
2017(6576)
2016(4090)
2015(4703)
2014(4462)
2013(4223)
2012(3737)
2011(3365)
2010(3469)
2009(2871)
2008(2875)
2007(2477)
2006(2139)
2005(1835)
作者
(11664)
(9615)
(9585)
(9094)
(5979)
(4676)
(4359)
(3754)
(3665)
(3517)
(3388)
(3205)
(3191)
(3095)
(2980)
(2975)
(2931)
(2819)
(2771)
(2665)
(2491)
(2392)
(2357)
(2222)
(2191)
(2174)
(2145)
(2078)
(2020)
(1998)
学科
(12629)
经济(12624)
(8057)
管理(7495)
方法(7001)
数学(6171)
(6144)
企业(6144)
数学方法(6103)
理论(5042)
教学(4708)
教育(4433)
(4098)
中国(3727)
学法(3364)
教学法(3364)
(3159)
学理(3060)
学理论(3060)
业经(3022)
农业(2805)
研究(2648)
技术(2239)
(2193)
贸易(2193)
地方(2155)
环境(2121)
(2114)
(2076)
(1950)
机构
学院(54010)
大学(53190)
(18662)
管理(18620)
研究(18252)
经济(18204)
理学(16465)
理学院(16240)
管理学(15851)
管理学院(15749)
(12385)
科学(12261)
中国(11557)
(11075)
业大(10581)
农业(9910)
(9257)
(8700)
研究所(8685)
(8551)
技术(8486)
师范(8427)
中心(7876)
(7219)
农业大学(7071)
师范大学(6665)
职业(6665)
北京(6614)
(6509)
(6496)
基金
项目(38687)
科学(29841)
研究(28552)
基金(26098)
(23324)
国家(23066)
科学基金(19399)
(17034)
社会(16838)
社会科(15932)
社会科学(15927)
教育(15710)
基金项目(14195)
(14035)
自然(12609)
自然科(12333)
自然科学(12328)
编号(12194)
自然科学基金(12136)
资助(10383)
成果(9705)
课题(9424)
重点(9274)
(8652)
(8434)
(8184)
创新(7957)
(7771)
大学(7515)
计划(7359)
期刊
(18188)
经济(18188)
研究(14297)
教育(14221)
中国(13946)
学报(11081)
(10573)
科学(8864)
大学(8317)
学学(7678)
农业(7411)
技术(6278)
管理(6104)
(5091)
职业(4914)
(4321)
业大(3376)
(3248)
技术教育(3143)
职业技术(3143)
职业技术教育(3143)
业经(2955)
农业大学(2938)
(2921)
论坛(2921)
图书(2917)
财经(2799)
科技(2774)
经济研究(2764)
(2504)
共检索到763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洪银  
聚焦学徒自主成长能力培养是现代学徒制摆脱社会歧视的关键。运用社会系统动力学方法研究学徒到大国工匠的成长路径。研究发现,重塑工匠精神需要人格品质、心理资本、技能能力和政策法规的支持支撑。从学徒到工匠的蜕变既需要掌握实操技能,也需要锤炼人格品质和心理资本,还需要培养管理能力、人际情感能力、学习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等。但现代学徒制教育偏离了核心素养和工匠精神,中职教育不注重人格品质塑造,高职教育轻视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建议将核心素养和工匠精神纳入职业教育和素质教育立法,加强职业学校体育教育,建设技能大师培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熊蕾  
培育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职业素养是高技能人才成长、高职教育质量提升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然而,当前高职专业教育还存在着对工匠精神培育的诸多欠缺。加强高职学生的工匠精神培育,要从构建立体式课程体系、创设情境式实践教学体系、创新渗透式校园文化体系、完善外化式制度体系等方面构建"四位一体"的职业素养培育机制。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邓宏宝  
培养学生工匠精神是职教名师的时代使命,作为从业者,特别是作为传道者,职教名师自身同样必须具备工匠精神。为养成自身的工匠精神,保持持续的成长动力,职教名师要树立正确的认知,激发对教师职业的热情;钻研教育教学业务,提升教育效能感;提高人文素养,强化职业使命担当。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徐国庆  
时下正热议工匠精神,因为工匠精神的培育已进入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同时也是因为我国目前的确非常缺乏工匠精神。这里的工匠精神应当是一个广义概念,不仅仅局限于制造业,他指的是工作者对作品精益求精的精神,而这种精神对服务业等来说也同样是需要的。各行各业的发展都需要工匠精神,这是提升竞争实力的基础。然而在工匠精神的培育中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深思。什么是工匠精神?通常把它解释为一种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耐心专注、敬业乐业的工作态度。然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庄西真  
在中国,很多新词需要借助于政治手段,特别是借助领导人讲话才能火起来,而每年春天的全国两会往往是新词的"爆发期"。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的"工匠精神",无疑是最引人关注的新词之一。那么,什么是工匠精神?为什么要培育工匠精神?代表委员们在两会会场上从不同侧面对工匠精神进行了阐述。制造手机的雷军说"工匠精神就是看不到的地方也做精致";演员张国立的理解是"踏踏实实做好一件事、做精一件事";从生产摩托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程欣  王欢  关晶  
上海工匠作为各个行业的杰出代表,在一定程度上是工匠精神的综合体现。对75名上海工匠眼中的"工匠精神"及其养成方式的问卷调查显示,工匠精神的内涵主要集中于"求",表现为"精益求精""耐心专注""勇于创新",不同工匠眼中的"工匠精神"基本一致。在工匠精神养成的影响因素上,工匠较为认可个人和企业维度的影响因素,其中以个人特质、企业文化最为突出,而对学校课程和校园文化的认可度较低。在工匠精神的养成方式上,工匠较为认可自我磨练/修养、技术难题攻关、日常工作实践、师傅或同事言传身教等养成方式,而认可学校课程学习、工匠精神宣传的较少。在工匠精神养成的时间段上,工匠较为认可入职以后工匠精神养成的时间段,而对学生时期的认可度较低。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陈源波  
文章分析了现代学徒制与工匠精神的联系及价值向度,认为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有着强烈的时代诉求。针对当前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中存在的重技能、轻人文,重理论、轻实践,考核体系固化、学生积极性差等问题,从院校层面、企业层面、政府层面和社会层面提出了工匠精神培育策略。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杨红荃  苏维  
现代学徒制为当代"工匠精神"培育提供了体制基础。当代"工匠精神"是在传统"工匠精神"基础上的传承与发展。从分析古代学徒制的历史意蕴,到归纳现代学徒制"工匠精神"的时代表征发现,当代"工匠精神"的培育必须"扎根"于现代学徒制之中,企业作为协同培育主体,充分发挥师父角色的作用,制定学徒实习规范及"工匠精神"考核标准;职业院校通过开展思政道德素质教育,组织职业精神实践教育活动;政府要引导转变社会就业观念,制定奖励政策激励工匠;社会力量要继续大力弘扬大国"工匠精神",搭建信息平台提高工匠的职业尊重。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何连军   干雅平   何艺  
现代学徒制在培育学生工匠精神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高职院校积极探索培育学生工匠精神,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基于现代学徒制培育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路径包括构建现代学徒制校企联盟、构建融入工匠精神培育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体系、构建融入工匠精神培育的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打造工匠型“双导师”教学团队、校企合作开展工匠精神培育实践。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贺智慧  贺冰心  
新时代高职院校致力于为社会培育具备“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高职院校教师是学生成长成才路上的引领者,其职业素养直接影响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效果。为此,高职院校教师应坚定理想信念,不忘育人初心,深入学习领悟“工匠精神”的内涵实质,培育较高的职业素养以及高水平的职业技能,方能精益求精,提高育人成效。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王靖  
新时代下大学生职业素质核心要素已被上升到"新时代工匠精神"的高度来重新认识、思考与定位。通过对我国目前工匠精神与大学生职业素养培育中存在的问题分析研究,要加快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智造"的转变,就必须依靠大批具有"德技并修"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支撑。而如何解决人才培养中长期存在的"重专业、轻能力;重技能、轻素质;重教书,轻育人"的问题,就要探讨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树立"德技并修"的教育理念。同时,要从现行的高考制度上改革考生录取制度及考试方式。构建"三堂融合、双元双导"的学生职业素质提升工程,以实现新时代工匠精神与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融通。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杨红萍  颜铠晨  
"工匠精神",本意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精神理念,现引申为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制造"勤恳敬业、传承创新、砥砺前行的勇气和决心。通过对"工匠精神"的国际比较,阐释德国、日本、美国等制造业强国"工匠精神"的不同源起和制度,给"中国制造"未来的引导及深化以借鉴和启示。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薛栋  
提炼和概括"什么是中国工匠精神"是增进工匠精神社会共识与教育引导的首要问题。基于"工匠"内涵的解读及其"中国古代工匠精神"的历史探究,将"工匠"专业成长的阶段与"尚技崇德"的工匠品质作为提炼和概括中国工匠精神的层次维度与内容维度。初级阶段工匠精神的主要内容是"模仿作为工匠的心理建设",高级阶段工匠精神的主要内容则体现为"作为工匠的境界追求"。"精益求精、宁静致远"作为高级阶段中国工匠精神的具体表述,应成为"中国制造人"建立和培养质量意识的价值指引。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云河  王靖  
以培育工匠精神为育人导向,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职业教育育人模式,是孵化制造业急需的大国工匠的重要渠道。基于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工匠人才培养,主要可依凭三条路径:内发型实践进路、外发型实践进路及综合型实践进路。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董显辉  
实现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需工匠之师培养大批富有"工匠精神"的工匠。职业技术师范院校作为开展培养工匠之师的主阵地,迫切需要得到"工匠精神"的助力。文章通过对"工匠精神"和工匠之师内涵的分析,论述了培养工匠之师需融入"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和"工匠精神"培育机制,建议职业技术师范学院通过调整培养目标指标、推行"校企校合作"的学徒制培养模式、加强"德艺双馨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建设和营造富有工匠精神的校园文化等途径培养"工匠之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