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000)
2023(4411)
2022(3534)
2021(3507)
2020(3085)
2019(7359)
2018(7377)
2017(13793)
2016(7834)
2015(9183)
2014(9145)
2013(8722)
2012(7739)
2011(7010)
2010(7548)
2009(6601)
2008(6408)
2007(5684)
2006(4934)
2005(4471)
作者
(22159)
(18212)
(18163)
(17513)
(11669)
(8809)
(8215)
(7265)
(7009)
(6645)
(6355)
(6174)
(6015)
(5947)
(5701)
(5557)
(5547)
(5520)
(5300)
(5207)
(4700)
(4681)
(4598)
(4217)
(4155)
(4135)
(4094)
(4073)
(3823)
(3659)
学科
(28489)
经济(28471)
管理(18201)
(16948)
方法(16618)
数学(15306)
数学方法(14790)
(14327)
企业(14327)
教育(8889)
理论(8804)
中国(7970)
教学(7736)
(7397)
(5915)
研究(5909)
(5767)
业经(5711)
学法(4998)
教学法(4998)
(4846)
(4776)
农业(4487)
技术(4427)
学理(4320)
学理论(4320)
(4247)
贸易(4243)
研究生(4141)
(4125)
机构
大学(106659)
学院(105396)
管理(39660)
(37001)
经济(35803)
研究(35097)
理学(34142)
理学院(33759)
管理学(32656)
管理学院(32479)
中国(23743)
(23388)
科学(21471)
(17298)
(16766)
(16743)
(16302)
业大(16161)
(16052)
师范(15895)
研究所(15708)
中心(15694)
北京(15135)
技术(14774)
(13440)
教育(13276)
(13164)
农业(12955)
财经(12735)
师范大学(12606)
基金
项目(70799)
科学(54884)
研究(53039)
基金(48283)
(41965)
国家(41627)
科学基金(35729)
社会(30236)
(29850)
教育(28928)
社会科(28565)
社会科学(28556)
(25111)
基金项目(24421)
自然(23955)
自然科(23472)
自然科学(23466)
编号(23408)
自然科学基金(23004)
资助(21646)
成果(18969)
课题(17762)
重点(16593)
(15406)
(15142)
(14494)
(14378)
创新(14024)
大学(13987)
项目编号(13758)
期刊
(40285)
经济(40285)
研究(32722)
中国(28149)
教育(26881)
学报(16343)
管理(15198)
(14937)
科学(14621)
技术(13388)
大学(13001)
(12429)
学学(11710)
农业(10476)
(7836)
职业(7774)
(7519)
金融(7519)
统计(7170)
(6519)
业经(6430)
经济研究(6256)
(6149)
财经(6074)
决策(5901)
图书(5608)
技术经济(5238)
(5210)
技术教育(5096)
职业技术(5096)
共检索到1591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刘新文  
统计分析了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学术型博士生的毕业、学位授予及论著发表数据,从知识产出的结果评价基础医学博士生培养模式。结果显示五年制和八年制直博生发表的论著水平更高、博士生质量更好。认为基础医学创新人才培养应以直博生培养模式为主,放宽转硕时限,允许八年制直博生转硕。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段丽萍  侯卉  王晓军  唐志伟  
介绍了北京大学医学部建立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并完善相配套的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的探索和实践。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徐平  
博士生培养模式是在一定教育思想指导下,为实现博士生培养目标而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具有稳定性和系统性的特定培养程式。这种特定培养程式是一个拥有众多构成要素并依照一定方式联系起来的系统,主要包括:生源选拔、课程学习与考核、博士学位论文指导、博士学位论文评审与答辩等。本论文围绕"博士生培养模式"这个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王欣怡  崔爽  段丽萍  
对10所医学科学学位博士生培养院校进行了调查,基于过程视角,分析医学科学学位博士生培养的利益相关体对培养模式改革的期望,通过与国外一流大学的比较,从培养目标、招生方式、科研环境和导师指导四个关键环节发现我国医学科学学位博士生培养存在的问题,寻求解决对策与改革突破点。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国栋  吴松  
贯通式博士生培养模式研究在内涵、必要性、作用、建构、对策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在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上还存在一些问题。今后的研究中,要把贯通式博士生培养模式分离出来,加强实践研究,从整体与内涵上提高理论研究水平。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胡伟力  段昌柱  陈地龙  尹定洪  黄爱龙  
认为我国在"5+3"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取得成熟经验的基础上,探索构建基于"5+3+X"模式的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轨培养改革,是解决两类人才培养体系现存问题的有效途径。指出当前这两类人才培养体系的结合面临一些阻碍,准确把握二者的共性问题,有效缩小差异,多措并举构建并轨培养方案,是并轨培养改革取得成功的关键。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立足国内培养高质量的博士生──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数学博士点的初步经验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院李鹏总理曾经指示过,博士生要立足于国内培养。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基础数学博士点的实践证明,在改革开放和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大环境中,只要我们做好工作,完全可以在国内培...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刘兰英  
以哈佛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和斯坦福大学三所美国一流大学的教育学科为例,对学术型教育学博士生的培养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其高远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包容性大的跨学科的学科方向与专业、纵横交错个性化的课程教学体系、跨学科师资队伍、过程性学业考核制度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对我国教育学博士生培养改革具有较好的借鉴价值。从人才培养目标的战略高度设置包容性大的学科方向、打破组织壁垒为跨学科人才培养搭建"绿色通道"、建立课程学习与科学研究相结合的学术训练系统、健全培养过程中的学业考核质量监控机制,是我国教育学博士生培养改革的未来方向。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胡天助  
博士职业选择趋向多元化,使博士生教育面临一些挑战。聚焦"学生成功"是应对挑战的新转向。界定"学生成功"不再是传统习惯上以获得学位证书为依据,而是综合考量学生的教育结果与教育经验获取。因此,"学生成功"的要素、衡量标准、促进举措将是多元化、系统性的。麦吉尔大学认识到博士生教育存在的弊端,丰富"学生成功"内涵,聚焦学生可转移技能与健康,继而制定了"学生成功综合模式"。该模式内含学术、福利与学生生活、职业与专业发展三个方面,并凸显一些实施成效。"学生成功"是博士生教育的新旨趣所在,对我国博士生教育有重要启发。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朱文富   孙雨  
在“第三次教育改革”背景下,日本于20世纪90年代初依托新创立的独立于大学外的学位授予机构,为无法或不适宜通过大学获取学位与继续升学的多类群体成功探索并建立了独具特色的“省厅大学校学位制度”和“学分累积型学士学位制度”,并以后者为发展重心。经过30年的实践与优化,相关制度对日本终身学习体系、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及学位制度的整体发展均产生了积极作用,同时也表现出一定的局限性。这些方面既基于日本实际带有特殊性,亦基于此类制度本身而带有普遍性,而后者也为我国的相关探索提供了参考。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顾洁   胡庆华   荆磊  
药学博士专业学位的设置,为培养药学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创设了新平台。通过分析药学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内涵与特征,借鉴国外知名大学药学博士生培养经验,从培养目标、培养方式、课程体系、质量保障体系、职业衔接五个方面提出政策建议。希望为进一步构建和完善科学合理、具有实践导向、鼓励学生创新发展、多方协作培养的药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提供借鉴和参考。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申继亮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箭  
针对考博不如考研规范、严格、合理,建议国家统考外语、专业基础课等,并固定考试时间;对考博同等学力者的认定,提出了具体的设想;在职称晋升中,对未获博士学位就不能晋升正高职称提出了异议;在博士生论文答辩前,要求博士有高水平论文发表,以达到适当严出是可取的,但应适当延长学制。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刘宇佳  
社会科学博士是支撑社会科学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基础。英国向来重视社会科学的发展,注重培养相当规模的高素质社会科学人才。英国社会科学博士生具有充足的发展空间与可观的人才储备,核心能力尚佳但有待进一步提高。在招录、指导、发展、支持等环节,英国社会科学博士生培养存在入学机会扩大与部分群体参与不足、导师教育理念固化与就业需求变化不符、心理压力增大与学校人文关怀不足、获得学位时间延长与资助年限不够的矛盾。英国经济和社会研究委员会从愿景、环境、能力与保障层层递进,搭建以愿景目标为引领,以环境构建为基础,以能力锻造为核心,以系统支持为保障的社会科学博士生培养改革框架。以英国社会科学博士生培养改革经验为鉴,我国社会科学博士生培养应不断提升其质量,灵活调整其资助方式,并全面舒解其心理问题。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李艳梅  姜莉  
在我国现行的宝塔形教育结构中,博士生教育处于最顶端,是向国家输送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保证。作者拟通过中国与美、德两国博士生培养模式的比较,了解这两个国家博士生培养模式的特点,借鉴他们经验,构建我国博士生培养模式,提高我国博士生培养质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