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636)
2023(8068)
2022(6737)
2021(6097)
2020(4679)
2019(10536)
2018(10086)
2017(18231)
2016(10195)
2015(11483)
2014(11632)
2013(11369)
2012(10945)
2011(10145)
2010(10367)
2009(9128)
2008(8863)
2007(7846)
2006(7195)
2005(6897)
作者
(30313)
(25013)
(24791)
(23343)
(15978)
(11977)
(11337)
(9819)
(9558)
(8963)
(8558)
(8506)
(8136)
(8110)
(7750)
(7728)
(7548)
(7435)
(7226)
(7126)
(6537)
(6284)
(6031)
(5837)
(5721)
(5649)
(5586)
(5546)
(5118)
(5011)
学科
(50019)
经济(49980)
管理(23923)
(23629)
地方(20920)
中国(17605)
(17165)
企业(17165)
(13886)
地方经济(12502)
业经(12421)
方法(12187)
(10029)
农业(10023)
数学(9968)
数学方法(9817)
(8931)
金融(8930)
环境(8912)
(8795)
技术(8783)
理论(8779)
(8491)
银行(8480)
(8352)
教学(7621)
(7615)
贸易(7604)
(7469)
发展(7334)
机构
学院(146714)
大学(141918)
(58889)
经济(57498)
研究(56272)
管理(51436)
理学(42979)
理学院(42307)
管理学(41521)
中国(41335)
管理学院(41245)
科学(34557)
(31977)
(28817)
研究所(26000)
(25435)
中心(25220)
(25187)
师范(24957)
(24523)
(23912)
北京(20826)
(20518)
(20198)
师范大学(20009)
业大(19327)
财经(19248)
技术(18980)
农业(18299)
(17809)
基金
项目(94804)
科学(75314)
研究(74660)
基金(64299)
(55668)
国家(55127)
科学基金(47044)
社会(45703)
社会科(43276)
社会科学(43272)
(40723)
教育(35715)
基金项目(34007)
(33741)
编号(31995)
自然(28121)
(28090)
自然科(27438)
自然科学(27433)
自然科学基金(26898)
成果(26092)
资助(25093)
课题(24492)
发展(22899)
重点(22632)
(22476)
(20669)
(20062)
(19995)
规划(19323)
期刊
(75214)
经济(75214)
研究(48041)
中国(39704)
教育(29641)
(23472)
管理(20618)
科学(19977)
学报(19545)
(17328)
农业(16411)
技术(16155)
(15852)
金融(15852)
大学(14854)
业经(14120)
学学(13603)
经济研究(11604)
问题(9492)
财经(9143)
职业(9136)
(8575)
(8380)
论坛(8380)
资源(8120)
(8014)
(7760)
科技(7692)
图书(7658)
商业(7439)
共检索到2401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于文浩  
本研究分别对工作中有关学习的三种隐喻,即获取隐喻、参与隐喻和知识创造隐喻进行了剖析和阐释,论述了各种隐喻的核心和代表思想,并在每种隐喻的场域内分别阐释专业能力及专业能力发展的不同内涵和范畴。虽然各种隐喻之间具有不兼容性,但我们对各种隐喻仍需采取兼容并蓄的态度,这有助于我们更深刻理解工作实践中学习的复杂性。通过对这三种隐喻视域之间联系和演变的分析,笔者勾勒出学习隐喻的变迁对于专业能力发展的概念空间,指出协作性的和变革性的专业能力正成为一种更全面理解专业能力的视角。该研究的启示在于,专业能力的发展并非仅为培训的事情,而与组织发展息息相关。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李欣  
高利害测验近十年来在美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目前已遍及全美,成为受到极大关注和争议的话题。本文深入解读了关于高利害测验的隐喻,即作为"棒球比赛"的性质隐喻,作为万用"瑞士军刀"的功能隐喻,以及作为"特洛伊木马"的后果隐喻,并对这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以期读者从不同方面管窥美国高利害测验的真实体貌。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袁征  
许多文章说隐喻是重要的教育研究方法。本文分析它们提出的主要证据,并探讨隐喻的逻辑原理,试图回答:隐喻导致的认知是谁的认知,怎样判断隐喻的真伪,隐喻在教育理论的发展中有什么实际作用。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高伟  
本文认为课程是文本 ,而课程文本则是不断扩展着的隐喻。隐喻理论将推动课程哲学研究的深化。本文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着重分析传统课程论哲学的弊病 ,指出其一元封闭的特性和造成受教育者依附性地位、抹杀其创造性和个体性的根本症结 ;第二部分则在此基础上以解释哲学、解构哲学的视野分析课程文本作为隐喻的理论基础和基本观念 ;第三部分强调指出课程文本作为隐喻的教学状况和教学论意义 ,认为课程文本从说明性到隐喻性的转换促进了读者的诞生及其意义的生成。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周子伦  
文献检索和文献话语分析发现,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著作运用了精湛的隐喻手法揭露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要素中的异化现象,并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出了最基本的思路及其方法论原则,即通过消灭私有制、消灭阶级剥削和压迫,建立无产阶级政权才能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全体人类才能在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方面得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揭示了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思想的实质内涵。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艾诗根  
从人类学习的获得、参与和知识创造隐喻的发展为序来看,不同学习隐喻的出现催生了对教师学习活动形态的不同认识和理解。作为获得隐喻的教师学习,承认教师学习是获取知识与技能的价值,却易受掌握熟练教学技能模式的主导,走上技术型的教师发展道路。参与隐喻将教师学习视为维系学校实践共同体的活动,有助于教师身份的获得和分享实践,却可能产生学校实践共同体边界的固化与忽视有经验教师的学习提升。学习的知识创造隐喻视教师为教育教学知识的生产者和创造者,教师学习的目的转变为在实践中共同创造学校教育的新生活,教师学习的过程是一种跨越边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盛亚军  孙丽辉  
本研究从品牌、名牌到其生态学含义的阐释,通过综合回顾名牌群落概念的演化过程,分析了名牌群落的演化过程。进而采用生态隐喻的方法将名牌群落定义为某一产业集群空间内由相似的名牌产品或具有上下游关系的名牌企业组成的名牌群体,这些名牌群体如同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群一样彼此聚集。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陆辉  谢贵华  
本研究旨在探讨工作记忆广度和语言水平差异在中国英语学习者对隐喻句这一特定句型理解的影响。通过英语工作记忆广度、英语语言水平及英语隐喻理解的研究测试发现,中国英语学习者的英语工作记忆广度、英语语言水平与其隐喻理解能力高度相关,工作记忆和语言水平高低两组t检验结果均呈显著性差异。工作记忆广度及语言水平是影响中国英语学习者隐喻理解的两大因素,故英语学习者可以通过知识面拓展及工作记忆训练来提高自己的隐喻理解能力。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唐琼一  
20世纪末,美国服务学习倡导者试图通过教育改造社会从而实现社会正义的理想。边界教育学为正义取向的服务学习提供了批判性的理论框架和解读视角。在面对由差异和权力构成的社会空间边界中,不同背景、不同群体的大学生通过服务学习实践成为现行边界的挑战者、重构者和超越者。社会正义取向的服务学习给予大学生挑战既有社会身份的机会,引导大学生关注现实中的差异和权力,培养他们的反思批判力和行动能力。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胡晓艳  周兢  金立贤  
本文针对早期儿童英语学习态度问题,依据隐喻认知理论,从儿童视角出发,采用诱导隐喻分析(EM A)早期儿童对英语学习态度及倾向。通过736条隐喻文本分析,研究发现早期儿童对英语学习持有积极态度倾向;早期儿童对英语学习的认知经验源于自身与环境的接触、互动而获得的感悟和体验,突显“近身远物”体验哲学思想;早期儿童英语学习受本土文化影响,母语对英语学习产生迁移效应。建议国家、幼儿园、家长支持早期儿童双语学习;明确早期双语教学目标,提升早期双语教学质量;培养早期儿童双语双文化思维,为国家未来安全做准备。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钟启泉  
从知识隐喻的角度考察知识论历史演进的线索,我们可以看到:一切真正的知识都具有活动的、实践的性质,应当原原本本地看待“认知活动”。不过,这些知识的隐喻尽管凸现了“认知活动”的关系性,但依然没有从近代批判哲学所固有的认识论中解放出来。因此,传统的“客观主义”知识论固然是不可取的,现代的“主观主义”知识轮的局限性也不可轻视。立足于种种知识说给出的若干指标,考察我国的教育改革面临的问题,给予我们的启示是,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需要克服两种片面性:既不能无视儿童已有的知识体系,单向地灌输知识;也不能走向轻视概念性知识、无视知识结构化的体验主义教育。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纪燕  
隐喻是西方文学理论传统的核心问题之一,也是文学基本问题之一。隐喻在认知和语言之外的被当代隐喻研究所忽略的文学层面的价值理应受到关注:作为一种艺术,文学是充满隐喻性的创作。作家的整个思维运作方式和创作过程都是隐喻性的。隐喻不再局限于语言层面的表现形式或修辞方式,而是作为一种人类的思维方式,成为一个解读文学作品的重要途径。文学意义的隐喻研究以认知隐喻研究为理论参照,并以自身的理论与之相互观照,而不仅仅是认知隐喻研究的补充。注重文学意义的隐喻研究,有利于促成相得益彰且均衡有序的隐喻理论发展态势。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冯立新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也是一种思维方式。思维是在具体语境下进行的,离开了语境,隐喻也就无从辨别和理解,因此隐喻的识别与理解要在认知语用学的框架下借助语境来推导话语喻义。文章试图通过对会话含义与关联理论的分析以期对隐喻做出合理解读。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崔铭香  蓝俊晴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专业发展日趋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和当代教育改革的热点问题之一,不同的学者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做出了不尽相同的阐释。毋庸讳言,当前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存在很多问题,而造成其发展困境的重要原因就在于对于教师成人主体身份的关注不足,由此迫切需要回归教师的成人身份,从成人学习理论视角找到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支撑,如运用其中的自我导向学习理论、转化学习理论、非正式学习理论以及情境学习理论等来解读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以期能促进教师真正实现专业自主发展。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孙朝勇  
内隐学习是基于无意识状态通过环境刺激获得信息的过程,与有意识外显性学习形成了相互补充、相辅相成的知识价值体系。内隐性学习不仅体现了学习兴趣及环境对学习者的重要性,也进一步丰富了认知心理学的系统性构造。通过认知内隐性学习内涵研究人类识别及探求知识过程的本质,对以成人教育为主体的继续教育发展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