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181)
2023(7781)
2022(6467)
2021(6324)
2020(5214)
2019(12320)
2018(11757)
2017(21860)
2016(11664)
2015(13227)
2014(12727)
2013(12841)
2012(12346)
2011(11513)
2010(11740)
2009(10992)
2008(11197)
2007(9793)
2006(9032)
2005(8500)
作者
(33571)
(27990)
(27985)
(26728)
(18231)
(13280)
(12493)
(10812)
(10768)
(10147)
(9925)
(9391)
(9306)
(9282)
(9164)
(8796)
(8383)
(8116)
(8080)
(7670)
(7262)
(6897)
(6751)
(6529)
(6429)
(6302)
(6249)
(5809)
(5631)
(5620)
学科
(54691)
经济(54636)
管理(30801)
(29175)
(23986)
企业(23986)
方法(21620)
中国(18633)
数学(18467)
数学方法(18224)
(13006)
(12895)
贸易(12886)
(12633)
(11707)
业经(10537)
(10397)
(10102)
(9115)
银行(9100)
(8891)
(8795)
(8637)
金融(8636)
关系(8558)
地方(8525)
农业(8374)
理论(8321)
(7854)
(7835)
机构
大学(179283)
学院(173054)
(80643)
经济(79313)
研究(70296)
管理(62066)
中国(53649)
理学(52905)
理学院(52160)
管理学(51257)
管理学院(50890)
(40072)
科学(39525)
(35603)
(35549)
研究所(32485)
中心(29151)
财经(28445)
经济学(26589)
北京(26479)
(26209)
(25966)
(25596)
师范(25422)
(24972)
(24947)
经济学院(23802)
财经大学(21368)
业大(21287)
师范大学(21197)
基金
项目(110713)
科学(88971)
基金(84311)
研究(81868)
(74409)
国家(73899)
科学基金(62170)
社会(54814)
社会科(52042)
社会科学(52028)
基金项目(42531)
自然(38336)
教育(38180)
自然科(37536)
自然科学(37524)
(37416)
自然科学基金(36920)
资助(35391)
(34324)
编号(30833)
成果(27281)
(27007)
重点(25919)
中国(24852)
(24355)
国家社会(24319)
教育部(23583)
课题(22628)
(22514)
人文(21571)
期刊
(89691)
经济(89691)
研究(59877)
中国(37774)
科学(27265)
学报(26946)
管理(26187)
(25723)
(23939)
教育(22355)
大学(21000)
学学(19198)
(16824)
金融(16824)
农业(16574)
经济研究(16057)
财经(15174)
技术(13676)
(13502)
(13278)
国际(12570)
世界(12418)
问题(11958)
业经(11282)
(10347)
技术经济(8621)
图书(8574)
(8227)
(8068)
论坛(8068)
共检索到2754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成玮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包含三大演进节点:唐、宋两处众所周知,明代中期一处,留意者殊少。在他笔下,唐代至明中叶小说以娱乐为主,此后改以摹写世态为主。环顾清季民国各家论述,这点堪称鲁迅最独特的看法。他描绘这一转型,参照了18世纪至19世纪后期西方文学的嬗变轨迹。但从其知识结构看,对西方文学史的理解,本不应如此简化。由是观之,他有其一贯的思考框架,参考西学资源时,不无选择、重塑。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西学观念与小说史迹的凑泊,情形颇为复杂,非“以西律中”一语所能尽括。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林宪亮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七篇《与其前后》中认为颜从乔撰写的《僧世说》是清代作品,这一观点也得到了学术界的普遍认可。通过清人王士祯文集以及清修《安徽·怀宁县志》等材料关于颜从乔的记载,可以判断《僧世说》并非清代作品而是明朝末年的作品。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韩文宁  
《中国小说史略》是鲁迅经十余年努力完成的一部重要著作,该书集中体现了鲁迅辑录、校勘古籍的成就,它不但继承了中国学术传统,而且有所发展,蔡元培先生曾盛赞“著述最谨严,非徒中国小说史”。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李金荣  
自班固在《汉书.艺文志》设立"小说家"类目以来,古典小说及其研究成为我国古典文献学研究不可或缺的内容。民初以来,中国古典小说的研究又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以胡适、鲁迅等人为代表的一批具有高深学术造诣的著名学者,以中国古典文献学方法和西方系统科学方法相结合的全新范式,对中国古典小说的发展流变史进行了系统研究,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骄人成果。鲁迅先生的《中国小说史略》就是其中的典范。文章以《中国小说史略》为经纬,对中国古典小说的衍生文献进行系统梳理,以期对小说衍生文献的系统化建设有所裨益。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李体秀  
鲁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思想家和文学家。在他光辉战斗的一生中,无论从事教育工作,还是从事文学工作,都是为了“立人”而后“事举”,以实现“兴国”的目地。为了造就大批新战士,他特别关心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他在实践中所形成的儿童教育观,不仅把儿童的成才与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而且深刻地揭示了儿童的生理、心理特征、发展规律并创造了特点鲜明的儿童教育艺术,它对于我们今天从事儿童教育和儿童教育研究,有着重大的启迪价值。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孙思奇  
正如菊池宽对芥川龙之介的作品评价——"用银镊子翻弄人生……观照的清澈方面也出类拔萃"1,曾翻译过芥川多部作品的鲁迅也是善于锻造、使用"银镊子"的文学巨匠。貌似随意挑选的几个人生片段就能拼凑出一个人的灵魂来,"断片"是鲁迅小说形式到内容上的双重浓缩精华。
[期刊]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陈风华  胡冬梅  
鲁迅小说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据不朽的学术地位,然而当前学界对鲁迅小说修辞规律的研究窠臼于文本视角。本文基于《范曾插图鲁迅小说集》的文图语料,从多模态符际修辞视角出发,考察鲁迅小说的翻译修辞特征。研究认为:首先,转喻修辞产生于《插图》图像复制文本信息的过程;其次,隐喻修辞建立于《插图》文本强调图像的过程;再次,赞助元素黏附于《插图》图像顺应文化的过程;最后,鲁迅小说文图之间的多模态翻译修辞特征充分体现了鲁迅"立妇女"、"立儿童"及"立知识分子"的"立人"启蒙思想。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武德运  
鲁迅著作的版本武德运(摘自《中华读书报》1997年2月19日)著作等身的鲁迅的一生,是勤奋的一生。他的著作,是留给中国人民的宝贵文化遗产。鲁迅写作的小说共33篇,分别收在《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三个集子里。从1923年《呐喊》出版开始,三个集...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王婷  杨清珍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大量西方著作通过翻译进入中国。但是,无论是译介的材料还是具体的译介方式以及使用何种语言作为译介的媒介,不同的译者有着不同的想法。作为新文化运动的激进派,在翻译中,鲁迅一直主张直译,除了坚持用白话文翻译外,还积极引进欧化的句式和词汇,意图"别求新声于异邦"以及通过翻译改造中国语言,进而实现中国国民性的改造。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保守派,吴宓主张意译,不仅力求文章顺达,更注重"新材料入旧格律",以实现"昌明国粹,融化新知"。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任润  李婧  张一弛  
本文采用国外学者最近提出的员工战略视线(包括目标视线和行动视线)的概念,探讨其对于员工工作绩效的影响机理。在一家民营企业中,作者首先通过定性分析开发了样本企业的员工战略视线量表,然后通过问卷调查获取了170份员工战略视线与主管评估的员工业绩之间的配对数据。研究发现员工的目标视线既对员工绩效有直接影响,也通过行动视线间接影响其工作绩效,这有助于我们深化对"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这一重要指导原则的理解。同时,员工的组织工作年限对上述中介关系起到整体性调节作用:即员工在组织中的工作年限越长,上述中介关系就越强;反之亦然。最后,本文讨论了研究结果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启示以及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作者] 张楚楚  
鲁迅在小说创作中运用了多重的感官叙事技巧,除了大量的视觉叙事之外,对听觉叙事的灵活运用也十分值得关注。这不仅拓展了作品的表意空间,更折射出作家本人的思维特性和写作态度。鲁迅小说文本中的听觉叙事在传达作品的象征意蕴、营构作品的典型情境、深化作品的心理特写等方面都呈现出了极其重要的意义。综合把握鲁迅笔下听觉叙事的特质,发掘其在音景色彩、词语选择、结构形态等诸多层面的艺术考量,有助于呈现鲁迅小说文本广阔的探讨研究空间。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张西艳  
在少年鲁迅的眼里,《山海经》是其"最为心爱的宝书"。《山海经》使鲁迅开始了解中国神话传说,并为其以后的创作打下了基础。成年之后的鲁迅,不仅熟知《山海经》内容,对《山海经》深有研究,且在其文学创作中,能灵活地运用《山海经》的相关素材。鲁迅有关《山海经》作者、成书、性质、神话等的论述,也对学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许欢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阅读作为一种研究对象,正如卞之琳《断章》中的诗句,在读与被读.看与被看之间,就汇入了过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