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488)
2023(6631)
2022(5793)
2021(5271)
2020(4666)
2019(11072)
2018(10778)
2017(21365)
2016(11556)
2015(13257)
2014(13514)
2013(13586)
2012(12877)
2011(11586)
2010(12091)
2009(11744)
2008(10818)
2007(9617)
2006(7910)
2005(6947)
作者
(34461)
(29255)
(28974)
(27701)
(18317)
(13991)
(13470)
(11404)
(10766)
(10216)
(9779)
(9686)
(9325)
(9103)
(9035)
(9011)
(8966)
(8599)
(8421)
(8264)
(7238)
(7069)
(6995)
(6632)
(6530)
(6523)
(6494)
(6375)
(5885)
(5838)
学科
(49227)
经济(49182)
管理(32501)
(32150)
(25716)
企业(25716)
方法(25154)
数学(22274)
数学方法(22092)
(13979)
(13380)
中国(11784)
(10291)
(10145)
贸易(10143)
(9861)
业经(9811)
地方(9302)
农业(9207)
(8914)
(8544)
财务(8529)
财务管理(8506)
(8187)
金融(8185)
企业财务(8023)
(7801)
(7779)
银行(7756)
(7357)
机构
大学(173152)
学院(172395)
(71780)
经济(70334)
管理(66110)
理学(57455)
理学院(56806)
研究(56632)
管理学(55856)
管理学院(55528)
中国(42254)
(35462)
科学(35408)
(32478)
(31877)
(29110)
业大(27479)
中心(26851)
研究所(26610)
财经(26446)
农业(25544)
(25295)
(24005)
经济学(22769)
(22446)
师范(22209)
北京(21905)
经济学院(20901)
(19976)
(19818)
基金
项目(115188)
科学(89894)
研究(83493)
基金(83328)
(72416)
国家(71823)
科学基金(60935)
社会(52648)
社会科(49856)
社会科学(49838)
(45322)
基金项目(44722)
自然(39286)
教育(38806)
自然科(38360)
(38353)
自然科学(38347)
自然科学基金(37650)
编号(34311)
资助(33597)
成果(28100)
重点(26241)
(26176)
(24900)
(24108)
课题(23097)
科研(22675)
创新(22515)
教育部(22417)
大学(21768)
期刊
(75014)
经济(75014)
研究(46895)
中国(29120)
学报(28609)
(28367)
(26010)
科学(25163)
管理(21172)
大学(21052)
学学(19925)
农业(18868)
教育(15974)
(14794)
金融(14794)
技术(14051)
财经(13037)
业经(12849)
经济研究(12252)
(11232)
问题(10576)
(10342)
技术经济(8941)
(8841)
(8598)
商业(8578)
理论(8425)
统计(7886)
实践(7676)
(7676)
共检索到2421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夏厦  
近年来,伊朗核问题一波三折,危机不断升级,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密切关注。对于美国和伊朗在核问题上的对抗和斗争,国内外学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文试从微观理论视角,运用认知分析的方法,特别是国际危机中的威胁认知理论来解读伊朗核危机,分析美伊在核问题上对抗的实质,弥补宏观理论在政策解释上的缺失。本文将对威胁认知的概念、影响因素进行系统的概括,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伊朗核危机中威胁认知产生的原因、表现形式及其影响,提出解决伊朗核危机的可行性办法。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王泽平  
核危机的出现是伊朗与美国霸权长期对抗的必然 ,也有伊朗企图通过获取核武器寻求安全自助的因素。从战略行为方式判断伊朗核危机中的动向在于通过理论与现实的对照 ,理解战略的根本目标与实现手段间平衡互动 ,探寻化解核危机的可行模式。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刘强  田文林  孙德刚  黄日涵  
近来,因伊朗核问题所导致的危机不断升级,美国和以色列不断放言要对伊朗核设施进行军事打击,战争阴云再次笼罩中东地区。美国与伊朗的矛盾表面上看是聚焦于伊朗"以民用开发核能为由,行发展核武之实",但是事实上仍有很多深层次的原因,即表面上看是个技术性问题,但实则为政治问题,既是美伊长期矛盾作用的结果,也是美国与伊朗、伊朗与以色列和伊朗与沙特"三组矛盾"的作用结果。就目前看,虽然伊朗局势进入了一个危险期,但显然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尚未做好对伊朗发动军事进攻的准备,即便战争不可避免也尚有距离。本文为鄙刊编辑部邀请的四位学者从不同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剖析文章的综合。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徐进  
最近伊朗核问题的升温是前一段时间各方围绕该问题博弈的必然结果。在俄罗斯和中国没有明确表示支持制裁伊朗并仍然主张对话磋商的情况下,双方需要展示出一定的灵活性以达成妥协。从战略上看,伊朗核问题已经形成一个"无解"的"死结"。从战术上看,伊朗核问题今后仍有暂时缓和的可能。由于核武器的巨大诱惑力以及朝鲜成功的先例,伊朗决不甘心弃核,而且今后将继续向核门槛逼近。当伊朗到达核门槛时,有关各方将面临真正的考验。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罗爱玲  
近一时期,伊朗核问题被美国炒得沸沸扬扬。究其原因,这是美国力图民主改造中东,为其全球战略利益服务的根本目的所致。但从目前美国的对伊朗政策来看,美国对伊采取军事打击手段的可能性很小,主要以“和平演变”方式为主。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Mac Margolis  房辉  周惠萍  
近年来,大面积种植单一作物及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导致农田生态环境日益脆弱,并由此引发一系列问题,而生物多样性的应用无疑是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途径之一。由国际著名植物病理学家、云南农业大学的朱有勇校长提出的利用水稻遗传多样性控制稻瘟病的理论与技术提供了植物病虫害生态防治的新途径和新技术,其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Bioscience、Phy-topathology等世界顶级刊物上,并已获多项国际、国内大奖。美国的《新闻周刊》(Newsweek)曾以CrisisintheCupboard:BigThreatstotheWorld’Crops为题发表了专题评论,呼吁世界各国重视农业生物多样性的应用...
[期刊] 阿拉伯世界研究  [作者] 曹华  谢书缘  
2021年伊朗胡齐斯坦省大规模抗议活动揭示了水资源短缺问题影响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严峻现实。宏观而言,伊朗水资源问题是国家发展模式转变和多种现实因素叠加作用的结果。20世纪50年代以来,巴列维王朝为推进现代化建设,引入美国田纳西河模式,使伊朗水管理模式由坎儿井时代向水利时代过渡,伊朗发展模式也由低限度的可持续发展向以环境为代价的高速发展转型。1979年伊斯兰共和国建立后,延续巴列维王朝的水资源管理模式和发展模式,使伊朗水资源承受着更大的压力。20世纪末至今,气候干旱、人口增长、国际冲突等因素使得伊朗水资源问题日趋严重并波及民生、经济领域,最终升级为一个紧迫的政治问题。伊朗政府通过开拓水源和推行节水等多种措施缓解用水矛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受伊朗整体发展水平和特定政策导向的影响,水资源问题将继续是伊朗政府不得不面对的重大问题。
[期刊] 情报杂志  [作者] 张家年  
[目的/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重大理论命题,并将国家安全领域划分为11个领域,说明了我国国家安全保障呈现出领域多元性、关联性、融合性等特征。国家安全情报与战略抗逆力是国家安全保障的两种重要力量,因此,有必要从国家安全情报与战略抗逆力相融合以应对国家安全问题。[方法/过程]基于国家安全保障的视角,以2010年伊朗核设施遭"震网"病毒攻击事件为例,梳理了事件的全过程。指出了伊朗国家安全保障层面上在国家安全情报、战略抗逆力以及二者融合层面上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结果/结论]结合该案例,就我国关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许庆  范英  
本文建立一个以燃料乙醇为例的理论模型及分析框架,分别分析在短期和长期市场出清情况下,过分依赖国际原油输入条件下的经济安全隐患。研究表明,原油依赖将造成经济风险,要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可以通过大力发展燃料乙醇产业,调节能源结构,改变过分依赖传统汽油的局面,从而达到缓解国际原油波动影响和保障民生的目的。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涂铭  景奉杰  汪兴东  
文章旨在探讨影响消费者继续购买危机产品的因素。归纳了产品危机的三个重要属性(伤害性、群发性、持续性),并基于保护动机理的威胁评估概念,构建了危机属性对购买意愿影响的模型。在"速成鸡"事件后及时展开问卷调查,通过对数据的结构方程和层级回归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产品危机属性(伤害性、群发性、持续性)通过威胁评估(感知严重、感知易损)的完全中介作用,对消费者购买意愿产生负面影响;消费者不确定规避水平能调节威胁评估与购买意愿之间的关系,具体而言,与不确定规避较低的情况相比,当不确定规避较高时,感知严重与感知易损对购买意愿的负向影响更大。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廖强  曾怡景  
中资银行并未在目前的全球信用市场危机中独善其身,但相形之下更大的威胁来自国内,而且这种威胁在日益逼近。近年来中资银行信贷规模不断扩大,从而推高信用风险。由于国内宏观调控措施力度加大,以及或将出现的美国经济衰退可能导致外部需求萎缩,中资银行在维持资产质量上面临日益严峻的国内信用风险。尽管目前看贷款质量大幅度恶化尚不太可能,但倘若出现这种情形,将对评级造成负面影响。市场风险尽管清晰存在且威胁不断加大,但总体仍可控制。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王俊  陈柳钦  
地震、海啸、核安全问题接连发生,日本正在经历史上罕见的"大创伤"。强震、海啸、核危机对日本经济的负面冲击明显大于阪神地震。日本地震后的灾后重建与阪神地震时的财政环境明显不同,地震提高了日本政府的违约风险和隐含的主权债务风险。但对世界经济整体而言,日本大地震不会影响全球经济复苏的步伐。虽然全球股市企稳回升,但"核阴云"笼罩亚太、大宗商品呈现先抑后扬的态势,加之受利比亚战争及发达国家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等外围因素影响,日本大地震使全球金融市场未来面临诸多不确定性。日本地震对中国经济影响有限,灾后重建对我国出口及产业发展带来有利契机。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崔志鹰  
朝鲜半岛“核危机”的上升,使朝美关系再度陷入紧张状态。美国如何处理朝鲜“核”问题与它在朝鲜半岛和整个东北亚地区的基本战略有关,从长远看,朝美关系仍然有改善的可能性。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张锐  
如果不是日本强震,相信世界上许多人并不会知道地球上有一个福岛地名的存在,而如果不是14米高海啸的巨大破坏,肯定有绝对多数非日本国居民并不了解福岛还盘踞着全球最大的核电
[期刊] 阿拉伯世界研究  [作者] 于卫青  
伊斯兰国组织对什叶派的敌视和攻击既有悠久的历史根源,也有出于现实考虑的策略运用。"伊斯兰国"组织对伊朗的国家安全和宗教安全构成了双重威胁。在应对"伊斯兰国"组织方面,伊朗通过支持叙利亚和伊拉克两国政府和民间团体,同时在两条战线上对其进行打击。叙、伊两国内外环境的不同,使得伊朗在两国境内打击"伊斯兰国"组织的目标、政策和措施等方面存在差异。伊朗应对"伊斯兰国"组织的政策效果深受美国、俄罗斯、沙特、土耳其等域内外大国的影响。总体来看,伊朗初步实现了消除"伊斯兰国"组织对伊朗威胁的战略目标。然而,以"伊斯兰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