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589)
2023(5322)
2022(4556)
2021(4410)
2020(3679)
2019(8559)
2018(8263)
2017(17321)
2016(9501)
2015(10723)
2014(10752)
2013(10596)
2012(9950)
2011(8767)
2010(9192)
2009(8881)
2008(9066)
2007(8401)
2006(7870)
2005(7402)
作者
(25624)
(21478)
(21242)
(20413)
(13936)
(10104)
(9702)
(8050)
(8039)
(7965)
(7150)
(7108)
(6924)
(6869)
(6765)
(6449)
(6419)
(6365)
(6318)
(6288)
(5273)
(5204)
(5167)
(4956)
(4859)
(4831)
(4795)
(4672)
(4302)
(4124)
学科
(40293)
管理(38340)
(35977)
企业(35977)
(35153)
经济(35096)
(19680)
方法(14432)
(14404)
财务(14377)
财务管理(14350)
企业财务(13774)
(12969)
数学(12420)
数学方法(12158)
(11686)
(9797)
中国(9385)
(9283)
业经(8704)
(8179)
体制(8146)
税收(7765)
(7715)
(7673)
贸易(7668)
农业(7536)
(7498)
(7244)
银行(7242)
机构
学院(135108)
大学(133191)
(58055)
经济(56720)
管理(55978)
理学(47044)
理学院(46651)
管理学(46065)
管理学院(45792)
研究(42499)
中国(37388)
(34282)
(27569)
财经(25292)
(22838)
(21909)
科学(21691)
(21168)
中心(20375)
财经大学(18555)
北京(18379)
研究所(17924)
(17405)
(16583)
经济学(16265)
(15995)
师范(15912)
商学(15856)
商学院(15724)
(15166)
基金
项目(76408)
科学(61447)
研究(59790)
基金(56300)
(46618)
国家(46176)
科学基金(41170)
社会(37864)
社会科(35963)
社会科学(35957)
(28723)
基金项目(28667)
教育(27770)
自然(26364)
自然科(25763)
自然科学(25759)
自然科学基金(25335)
编号(25307)
资助(24667)
(24166)
成果(22423)
(18013)
课题(17210)
(16934)
重点(16704)
教育部(16068)
人文(16045)
项目编号(16017)
(15623)
(15595)
期刊
(70736)
经济(70736)
研究(46142)
(30361)
中国(26384)
管理(23141)
(20076)
金融(20076)
(15705)
科学(14165)
教育(13664)
学报(13486)
财经(12828)
业经(11785)
大学(11245)
经济研究(10926)
(10829)
技术(10731)
学学(10405)
农业(10111)
财会(9156)
问题(8991)
(8882)
会计(8791)
国际(8088)
(7780)
理论(7025)
现代(6548)
世界(6436)
技术经济(6338)
共检索到2213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黄宏斌  胡议丹  
通过天神娱乐作为典型商誉减值案例,分析了其近年几次溢价并购的动因与过程,研究其巨额商誉的形成原因及背景,考量其并购之后的经营绩效和整合效果,整理出国内目前商誉减值提取和处理期间普遍存在的问题,在优化公司自身考量、商誉减值评测模式、增强监管效益等层面提出对策及建议。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杏芬  胡艳梅  
本文以连续多次并购的上市公司天神娱乐为例,深入剖析其商誉减值风险的形成机理,发现巨额商誉减值风险的直接诱因是管理层多次盲目高溢价并购,且为维持短期内良好业绩,管理层一直未及时计提商誉减值准备,致使减值风险累积。深层次原因是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存在重大缺陷:大股东、治理层与管理层三级权利集中在一人手中,即一个人控制了整个公司的最高决策权、治理权和管理权,且各种内部监管机制流于形式,造成内部控制人获取了最大利益,其他股东尤其是中小股东利益严重受损,进而阻碍资本市场的稳定发展。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高榴  袁诗淼  
商誉是溢价并购重组的产物。受市场竞争及政策的支持,近年来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持续升温,商誉资产在"高估值、高业绩承诺"的催化下飞速增长,背后积聚的潜在减值风险不容小觑。本文分析了上市公司巨额商誉的产生及其成因、会计处理及其减值风险,阐述了上市公司巨额商誉及其减值风险可能引发的问题,如增大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空间,造成上市公司投资价值失真,加剧上市公司未来业绩不确定性,损害上市公司及其中小投资者利益。进而,本文提出了加强并购重组"双高"监管、强化信息披露、改进商誉后续计量方法、严查违法违规行为等防范和化解上市公司巨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孟荣芳  
并购对上市公司业绩提升以及业务转型越来越重要,但并购重组形成的大额商誉,给上市公司未来业绩带来较大的不确定性,商誉减值成为上市公司的主要风险。因此,防范与研究商誉减值风险是上市公司面临的重要任务。文章对近年来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形成的商誉进行分析,发现上市公司并购"轻"资产公司形成巨额商誉已成为普遍现象,资产质量风险问题突出。在剖析商誉构成及实质、现行商誉存在减值风险的基础上,提出了净化商誉确认、改进估值方法、对并购重组差额后续计量采用"在一定年限内摊销+减值测试"等相关设想与建议。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林新田  
一、案例背景自2014年开始,国内A股商誉快速增长,A股市场并购案例与规模剧增,随着并购市场的升温,高估值、高商誉、高业绩承诺的"三高"现象凸显。在此背景下,A上市公司完成了对B公司的并购重组。A公司自2011年开始营业收入与净利润双双出现下滑,2014年营业亏损。B公司为制造企业,受经济放缓、银行资金收紧等影响,资金处势严峻。双方为摆脱经营困境和财务危机,达成重组协议。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王军辉  
一、案例背景某上市公司AAAA 2015年6月30日以10亿元收购了标的企业BBBB100%股权,收购基准日,资产评估机构采用收益法评估BBBB股权价值为10.1亿元。收益法评估中,BBBB收益预测中的主要产品、产能情况如表1所示。其中:B1产品是标的企业主要产品,B2产品在收购基准日处于在建中,属于对B1产品的更新换代产品。2016年2月,BBBB完成工商变更、实现控制权转移,上市公司于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张春美  刘妍妍  周慧琴  周涵洋  
本文以深交所创业板及中小板上市公司在2013—2019年间已完成控制权转移的并购事件为研究对象,剖析并购特征对公司2015—2021年间商誉减值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发现:相较于相关性并购,多元化并购对商誉减值的正向作用更明显,多元化并购下的商誉减值程度也更高;相较于市场法和资产基础法等估值方法,收益法估值对商誉减值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收益法下的评估增值率更高,巨额商誉背后的商誉减值程度也更高;与单一支付方式相比,混合支付方式对商誉减值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因此,为防范商誉减值风险:一是监管层要健全制度,加强事后监管;二是并购方要谨慎决策,警惕过度自信;三是投资者要理性投资,重视并购特征。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汤湘希  章琳  许诺  
近年来商誉"爆雷"事件频频发生,资本市场对于商誉减值已然风声鹤唳。基于2009—2017年创业板并购事件,理论分析并实证检验了并购业绩承诺对商誉减值模式的影响。研究发现:管理层出于自利的动机往往会操纵商誉减值时机,进行一次性、巨额的"恶性"商誉减值,严重影响了资本市场的秩序;业绩承诺对于商誉减值具有风险识别与风险缓释的作用,降低了管理层操纵减值的能力及动机,当被并企业业绩未达预期时,及时、分次、小额的减值计提,可以确保商誉信息的价值相关性,有助于"良性"商誉减值机制的形成。进一步分析中排除了替代性假设,佐证了业绩承诺的监管作用及机制。因此,建议监管层通过制定政策,推广业绩承诺在高商誉减值风险并购中的应用,并对高商誉企业进行持续监管,以缓释资本市场商誉减值风险。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倪艳  朱红媛  
2010年以来,我国上市公司大刀阔斧进行产业链外延式并购,很多并购案中收购方支付的交易对价远远高于被收购方的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一体化甚至是多元化的战略实施使得高额商誉后续有可能面临减值的风险。文章以医药上市公司新华医疗作为案例,深入分析其并购过程、商誉形成、商誉减值确认及计提减值准备、商誉减值产生的影响及防范对策。最后,由该案做出进一步的引申和思考,达到推广和借鉴的目的。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索玲玲   杨克智  
商誉减值是会计处理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本文具体分析了企业并购商誉初始确认中泡沫形成的原因及部分商誉法下存在的问题,梳理了部分商誉法下商誉减值会计处理的原理,提出商誉“整体计算,部分计提”的方法,并结合案例梳理了存在少数股东的并购商誉减值的会计处理,针对商誉会计处理未来准则制定的思路提出建议。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王生年  黄兰兰  
以近年来上市公司频发的并购重组为背景,选取2007—2019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并购商誉对股票错误定价的影响。研究发现,商誉加剧了并购方的股票错误定价,高商誉的公司股价被严重高估,计提商誉减值能够向投资者传递增量信息,缓解商誉导致的股票错误定价。进一步研究发现,会计稳健性和投资者情绪在并购商誉对股票错误定价的影响中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商誉对股票错误定价的影响在管理层持股高、分析师跟踪人数多的情况下更为显著,上市公司大股东及管理层存在利用并购商誉导致的股价高估实现高位减持的行为。研究结论有助于投资者对并购商誉正确定价,提高资本市场定价效率。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陈琪  
本文基于2019年年初我国A股市场多家上市公司集体计提巨额商誉减值事件进行分析,首先对我国A股市场2007~2018年第三季度期间商誉及商誉减值损失的总体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进而对商誉集中减值及高额商誉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最后从会计准则和监管角度提出治理商誉减值乱象的对策,以期对规范上市公司商誉会计有所裨益。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魏星宇  
(一)加强对并购重组"三高"的监管,遏制商誉增量要从源头上防范上市公司商誉减值带来的风险,就要坚决遏制并购重组"高估值、高溢价、高承诺"现象。一是加强对资产评估执业行为的规范约束。建议推动完善相关资产评估准则,明确在并购重组资产评估中必须使用资产基础法对标的的资产状况进行评估,慎用收益现值法,确需使用收益现值法对评估结果进行参考印证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王超  
随着企业并购活动越来越活跃,合并商誉在企业资产总额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因此,加强对商誉确认、计量及披露的规范显得尤为重要。我国财政部于2006年2月颁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并规定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首先开始执行。现行会计准则对商誉相关处理的规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然而该规范在上市公司实际应用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值得我们关注。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蔡曼莉  程凤朝  梁相  朱往立  
本文选取2013-2019年全部A股上市公司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事件共筛选2890个研究样本,构建计量模型并使用OLS回归方法证明了并购标的属于上市公司资产、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高、实际控制人增持、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较大、董事会和高管成员变更等因素显著减少上市公司并购产生的商誉和商誉减值。并购重组过程中如何降低商誉金额,商誉入账后如何控制商誉减值则是整个并购过程都涉及到的问题,本文认为从战略选择到筛选标的、估值定价、支付工具,再到并购后的整合尤其是完善公司治理每一个环节都应该规范化、精细化、智能化运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