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930)
2023(2895)
2022(2353)
2021(2593)
2020(1967)
2019(4561)
2018(4758)
2017(6467)
2016(5210)
2015(6091)
2014(6461)
2013(5182)
2012(4845)
2011(4563)
2010(4828)
2009(4077)
2008(3990)
2007(3845)
2006(3565)
2005(3427)
作者
(10392)
(8487)
(8461)
(8327)
(5489)
(4166)
(4001)
(3508)
(3319)
(3283)
(3029)
(2941)
(2790)
(2755)
(2735)
(2731)
(2670)
(2603)
(2569)
(2486)
(2481)
(2287)
(2172)
(2063)
(2057)
(1999)
(1917)
(1904)
(1835)
(1786)
学科
教育(21379)
中国(10969)
教学(7701)
理论(7510)
管理(6142)
(4553)
经济(4547)
(4536)
思想(4358)
政治(4231)
研究(4178)
思想政治(4052)
政治教育(4052)
治教(4052)
学校(4050)
德育(4018)
高等(3999)
(3698)
学法(3669)
教学法(3669)
(3614)
改革(3537)
(3528)
发展(3369)
(3244)
(3068)
企业(3068)
学理(2901)
学理论(2901)
教育改革(2853)
机构
大学(62784)
学院(52438)
教育(30195)
研究(22787)
(21627)
师范(21589)
师范大学(18015)
(15883)
科学(12383)
职业(11987)
教育学(11495)
北京(11395)
(11335)
管理(10868)
(10811)
技术(10806)
研究所(9612)
中国(9189)
(9180)
中心(8797)
理学(8629)
教育学院(8554)
经济(8468)
(8456)
(8369)
理学院(8300)
职业技术(8214)
管理学(7799)
管理学院(7647)
技术学院(7106)
基金
研究(31235)
项目(28268)
教育(25539)
科学(23509)
成果(17961)
编号(16650)
课题(16102)
社会(15638)
基金(14848)
(14518)
社会科(14327)
社会科学(14323)
(13596)
(13006)
规划(11236)
(11055)
国家(10722)
(10316)
研究成果(10219)
项目编号(10046)
年度(9348)
(9029)
大学(8972)
(8746)
(8483)
(8447)
阶段(8427)
(8410)
科学基金(8398)
重点(8221)
期刊
教育(55216)
研究(32292)
中国(27170)
(12823)
经济(12823)
职业(12213)
技术(9149)
高等(8150)
大学(7731)
技术教育(7478)
职业技术(7478)
职业技术教育(7478)
高等教育(7126)
学报(6859)
图书(6415)
成人(6177)
成人教育(6177)
(5454)
论坛(5454)
(5304)
书馆(5091)
图书馆(5091)
科学(4865)
(4779)
发展(4277)
(4277)
教研(4212)
高教(4212)
管理(4098)
比较(4069)
共检索到1051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李寿荣  黄国昌  
大学的精神是大学的灵魂所在,大学的理念是大学的办学思路,大学的精神是大学的航标,大学的理念是大学的航道,大学的精神和理念之间的关系就是通过把握大学之精神实质来确立大学之办学理念,再通过大学之理念这条航线达到大学之精神这个航标。从8个方面详细论述了大学之精神和与之相对应的大学之理念,即思想自由之精神与开放式教育的理念、反思批判之精神与创新教学研的理念、人格独立之精神与尊重个性发展的理念、追求卓越之精神与全面发展的理念、求知主义之精神与以学术为业的理念、人本主义之精神与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人文主义之精神与德育为首的理念、爱国主义之精神与服务社会的理念。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郭大成  孙刚成  
大学精神可以称为大学素质教育之魂,因为大学精神可以为大学素质教育提供价值导向,指导学人信念养育,并通过自身规范的轨迹与清晰坚定的内涵指向给大学素质教育以方法论的启示,使大学素质教育有望落到实处。同时,大学精神可以引导学人在宽松、人本的环境中追求自我超越,达到自我实现的目标,为大学素质教育的实施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持和不竭动力。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侯杰昌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张传燧  
“道”与“器”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问题,也是中国传统大学的基本问题。长期以来,大学“道”“器”疏离,其整体功能被严重肢解,大学之理想及其精神沉沦。大学精神是大学的灵魂和本质,是大学存在和发展的基石。随着多元化、综合化、个性化时代的到来,人们提出了实现“道”与“器”、人文与科学、学术性和工具性、思辨理性和技术理性的整合,崇尚理性与追求功利的有机统一,重建当代大学精神的历史使命。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胡弼成  孙燕  
大学的文化精神对于大学组织发展而言是生命的和灵魂的。大学治理离不开大学文化:大学文化的精神层面是大学治理的方向和根本;大学文化的制度层面是大学治理的规范和保障;大学文化的物质和环境层面是大学治理的基础和载体;大学文化的行为层面是大学治理的方式和体现。大学精神文化的遮蔽、大学制度文化的倾斜、大学环境文化的异化、大学行为文化中正义和良心的泯灭等,是大学治理的问题出现的根源。因此,大学治理需要从大学要"为人"而治,大学人要为"文化精神"而存在;大学要"为人"而设计,大学治理要为文化而塑形;大学治理要坚守文化公正和恪守自律这三个层面展开,并辅之公正的制度和良知双管齐下,才能促使大学治理在正确方向的引领...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储朝晖  
中国话语中的大学精神不同于西方话语中的大学理念,这两个概念之间不具有通约性,不能简单相互引用或转换,这两个词语的差异折射出的是两种不同文化中大学的心灵差异,精神和理念在大学结构中的位置不同,发生的作用、功能也不同。大学的健全发展既需要有高远的大学精神,又需要有切合实际的大学理念,缺一不可。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刘经南  周叶中  陈学敏  
大学的教育理念是维系大学发展的内在牵引力,是推动大学健康发展的力量源泉。研究型大学的教育理念可以概括为:坚持以人为本,推行人本化教育;强调基础和博学,促进全人性教育;鼓励创新和冒尖,开展研究性教育;促进沟通和理解,实施开放性教育。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吴民祥  
欧文·白璧德从新人文主义思想出发,批判美国大学在"功利的人道主义"与"情感的人道主义"的双重影响下,日益受制于"物的法则"与科学方法的律条,陷入到一种枯燥乏味、毫无生气的专业化与狭隘的职业主义中,导致人文精神衰落,民主精神扭曲。他认为大学应该依靠选择性民主,通过对古典著作的模仿、想象与创造来实施人文教育,以完善人性,造就"精神贵族"。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邢宝君  
大学的理念就是大学是什么、怎样办大学的观念体系。通过对西方近代大学教育理念形成与发展的考察和对当前社会发展形势的分析,得出要树立学术自由、以人为本、大学国际化、综合化和自身特色等大学教育理念。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冀生  
近几年来,为了主动适应世界之交的严峻挑战和国内实行的“两个根本转变”,在全国范围内,日益广泛、深入地开展着一场以培养高素质的跨世纪人才为目标的教育思想大讨论。尤其是近一年来党中央为了迎接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特别强调创新精神以后,正在把这场教育思想大讨论...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孔春辉  
保守与超越是人类的一种共生现象,大学有效地承载这一共生活动。大学的超越不只是与时俱进,它超越实用,超越既有,超越天宇。在大学里,保守与超越是一对孪生姐妹。保守的价值往往被低估了,超越的意义离不开保守而存在。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彭道林  张楚廷  
20世纪90年代初期,中国大学的素质教育在原华中理工大学(现华中科技大学)拉开了序幕。在之后的二十年中,素质教育在全国高校得到了广泛开展,取得了显著成效。素质教育是中国大学独创的,从根本上说,它是一种教育思想。回首过去的二十年,我们希望素质教育的思想能延续下去,只要我们一直坚守它,素质教育就不容易被遗忘。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曾山金  
校风是一个学校在悠久的发展历史中形成的关于治学、品德、作风等等文化内容的积极沉淀。它具有喻、润、熏的教育功能。校训、校歌、校史、校徽是校风形成后的固化形态,也是校风形成时的初生形态。学术自由是大学的生命,也是大学的特色,校风若无这一特色,犹如魂无体附。“产业论”、“阵地论”有悖于教育生命和校风之魂,应受到质疑和抛弃。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侯长林  张新婷  
大学是充满灵性的有机体,灵性是大学创造的源泉动力,是大学存在的有机基础,是大学智慧的丰满场域。灵性教育是大学教育目标的最高境界,发展人的灵性是大学教育的本真价值选择。构建充满灵性的大学共同体,须制定灵性教育方案,开展灵性教学科研,打造文化管理团队,创建优雅校园环境。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陈洪捷  
蔡元培的大学思想受到德国大学理念的影响,这是公论。但蔡元培系统了解德国大学观念的资料来源并不清楚。本文对照德文原文,分析了蔡元培所翻译的包尔生的《德意志大学之特色》一文,得出如下结论:一、包尔生的这一文章是蔡元培系统了解德国的大学历史与观念之始;二、文中关于德国大学及其特色,特别是大学为决定国家民族命运之关键的论述,对蔡元培影响至深,成为他日后大学理念的基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